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P点注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邓婉斯 李宁静 翁学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25-0028,共4页
观察自体富小板血浆(PRP)点注技术与CO_2点阵激光技术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在本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烧伤后并发瘢痕增生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访谈和研究知情同意书签署结果将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3... 观察自体富小板血浆(PRP)点注技术与CO_2点阵激光技术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在本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烧伤后并发瘢痕增生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访谈和研究知情同意书签署结果将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并选择未参与本研究,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瘢痕增生常规给予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PRP微针点注技术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每2个月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皮损治疗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统计共90.00%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66.67%的治疗有效率,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两组到诊时的首次VSS测试结果,平均得分相近(P>0.05),一疗程后,两组的V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PRP点注技术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还能有效改善V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 CO_2点阵激光 瘢痕增生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龙晨艳 程飚 田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93-2801,共9页
背景:尽管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显示出治疗潜力,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此外,对于富血小板血浆作用的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目的:通过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增进对该... 背景:尽管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显示出治疗潜力,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此外,对于富血小板血浆作用的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目的:通过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增进对该治疗方法的理解,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latelet rich plasma,PRP,wound,wound healing,refractory wounds,chronic wounds,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signaling pathways,regenerative medicine”,中文检索词为“富血小板血浆,PRP,创面,伤口,创面愈合,难愈性创面,慢性创面,细胞和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再生医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对8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愈合中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②富血小板血浆可以调节参与创面愈合的各种细胞类型的功能,包括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和炎症细胞等;③在富血小板血浆疗法中,细胞外囊泡、线粒体对于创面愈合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④负载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可广泛用于增强组织再生和作为药物传递的功能性载体;⑤富血小板血浆对创面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起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伤口愈合过程中基质重建;⑥富血小板血浆可能通过动态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来影响组织修复与再生,从而为创面愈合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细胞和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兔软组织爆炸伤后感染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3
作者 吴燕虹 彭广 +4 位作者 王玉芝 陈建武 张斌 唐建兵 程飚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兔软组织爆炸伤后感染模型,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此类创伤后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于2023年6月~2023年7月选取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对照组)与高温...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兔软组织爆炸伤后感染模型,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此类创伤后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于2023年6月~2023年7月选取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对照组)与高温高湿组(研究组)各12只。全身麻醉备皮后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距兔左侧胸部1 cm处放置电雷管并爆炸致伤。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创面周围软组织炎性反应及感染情况。收集创面渗液,评估细菌负荷及感染严重程度。结果:爆炸后12 h研究组创伤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5)。两组HE染色均可见炎性反应浸润及组织坏死。研究组在创伤后12 h即出现明显组织坏死及感染,而对照组在创伤后24 h才出现组织腐烂和感染。高温高湿环境下,创面面积和深度越大,细菌负荷越重。结论:高温高湿条件下兔软组织爆炸伤后感染模型能真实模拟特殊条件下爆炸伤后软组织感染情况,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可用于高温高湿条件下软组织爆炸伤后感染理论和治疗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模型 爆炸伤 软组织损伤 创伤后感染 高温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aFGF外用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创面 被引量:3
4
作者 邓雪 李宁静 柳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水凝胶敷料外敷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用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IL-6]水平、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和瘢痕情况[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ore,OSA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无渗出液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结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L-10、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OSAS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能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缓解炎症反应,调节生长因子表达,并能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烧伤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水凝胶敷料 创面愈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边缘切除法治疗小阴唇肥大的优劣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哲昊 胡葵葵 +1 位作者 柳丛 李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020-2022,共3页
小阴唇处在大阴唇内侧,起屏障作用,若其发育、形态失常,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平时生活、行动与性行为。导致小阴唇肥大的因素诸多,包括性行为、先天因素、不当手淫、慢性炎症长期作用、雄激素刺激等[1]。一般情况下弥漫性增生以两侧为主... 小阴唇处在大阴唇内侧,起屏障作用,若其发育、形态失常,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平时生活、行动与性行为。导致小阴唇肥大的因素诸多,包括性行为、先天因素、不当手淫、慢性炎症长期作用、雄激素刺激等[1]。一般情况下弥漫性增生以两侧为主,也有单侧为主,面积由阴蒂包皮到阴唇系带,此现象会导致局部刺激,疼痛难受,对局部卫生环境、性活动有不利影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因素 小阴唇 大阴唇 阴唇系带 弥漫性增生 阴蒂包皮 优劣分析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理念的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鹏程 程飚 付小兵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独立学科的完整性,缺少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医学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本文对基础与临床的整合... 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独立学科的完整性,缺少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医学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本文对基础与临床的整合现状和改革实施成效进行了梳理,为医学教改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医学教育改革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血小板治疗中的“君臣佐使”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晓 赵仓焕(综述) 程飚(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近年来,浓缩血小板这一治疗技术因其成分多样、作用广泛,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临床对浓缩血小板的认识已经从早期单纯的止血、纤溶、修复作用上升到免疫、杀菌及再生功能。治疗功能的逐步增多使得... 近年来,浓缩血小板这一治疗技术因其成分多样、作用广泛,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临床对浓缩血小板的认识已经从早期单纯的止血、纤溶、修复作用上升到免疫、杀菌及再生功能。治疗功能的逐步增多使得对浓缩血小板的精准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一个指导原则来配合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医理论中君臣佐使的组方思想与这一需求不谋而合。该理论匠心独运,追求精简药物的排兵布阵,精准突破,可以很好地指导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这是浓缩血小板治疗中一个新的思路和探索,为后续的研究开阔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富血小板血浆 纤维蛋白原 君臣佐使思想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25)、乙组(n=25)、丙组(n=25)、丁组(n=25),均实施自...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25)、乙组(n=25)、丙组(n=25)、丁组(n=25),均实施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甲组浓度是(900~1200)×10^(9)/L,乙组浓度是(1200~1500)×10^(9)/L,丙组浓度是(1500~1800)×10^(9)/L,丁组浓度是(1800~2100)×10^(9)/L,记录治疗效果、伤口体积、覆盖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愈合时间,并比较4组间有无差异。结果4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治疗后伤口体积低于甲组、乙组、丁组(P<0.05),治疗4周伤口覆盖率高于甲组、乙组、丁组(P<0.05)。结论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时,最佳浓度是(1500~1800)×10^(9)/L,浓度增加将抑制治疗效果,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不同浓度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不良反应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艺 贾柯瑶(综述) +1 位作者 邓蓉 程飚(审校)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失血是战创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战场上,受伤后能够快速有效止血对于挽救伤者生命至关重要。国内外军队已获准在战场上使用或有潜力用于院前环境中进行出血控制的止血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成分差异所致的生化特性和止血机制的不同,各... 失血是战创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战场上,受伤后能够快速有效止血对于挽救伤者生命至关重要。国内外军队已获准在战场上使用或有潜力用于院前环境中进行出血控制的止血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成分差异所致的生化特性和止血机制的不同,各有优缺点,未来出血控制研究趋于材料微粒子纳米化、功能复合化的高智能更精准的发展方向。文章主要就止血材料在战创伤救治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从而为战场和院前环境止血材料开发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和院前出血控制 止血材料 材料成分 止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骨髓移植加速部分清髓受体的造血系统重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芝 吴燕虹 +3 位作者 张斌 唐建兵 程飚 陈建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利用带血管骨髓移植方法,同时移植骨髓细胞和其天然的微环境以加速重建部分清髓大鼠的造血系统。方法以前期构建的大鼠股骨移植模型作为骨髓的载体,将其移植给经5 Gy放射清髓的同品系Lewis大鼠,通过血常规、脾指数测定、骨髓细胞计... 目的利用带血管骨髓移植方法,同时移植骨髓细胞和其天然的微环境以加速重建部分清髓大鼠的造血系统。方法以前期构建的大鼠股骨移植模型作为骨髓的载体,将其移植给经5 Gy放射清髓的同品系Lewis大鼠,通过血常规、脾指数测定、骨髓细胞计数、流式和组织病理等方法评估受体的造血恢复情况,并分别以静脉注射等量骨髓细胞或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带血管的骨髓和静注的骨髓均显著加速了部分清髓大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虽未见结构清晰的白髓,但可见大量淋巴小结和淋巴细胞;同样,骨髓HE染色也可见稀疏的骨髓细胞,而对照组骨髓基本被空泡性组织所取代;股骨和胫骨内骨髓细胞数也较对照组高一个数量级(P<0.05)。但以上各项指标带血管的骨髓移植与静脉骨髓移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的骨髓移植加速部分清髓受体造血系统的重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骨髓移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造血微环境 骨髓细胞移植 异体复合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毒8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莹 唐建兵 +2 位作者 董云青 张玉妮 程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肉毒抗毒素血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例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评估对症支持及抗毒素...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肉毒抗毒素血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例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评估对症支持及抗毒素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经对症支持及抗毒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预后良好,远期随诊无不适症状。结论:病史、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有助于肉毒毒素中毒的早期诊断,越早行对症支持及抗毒素治疗,对预后越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注射 肉毒中毒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在皮肤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鹏程(综述) 程飚(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作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大麻素在机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近年来,随着皮肤多种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的发现,大麻素在皮肤疾病以及皮肤美容中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基础研究与临床观... 作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大麻素在机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近年来,随着皮肤多种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的发现,大麻素在皮肤疾病以及皮肤美容中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为大麻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大麻素在效应细胞以及皮肤疾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中的研究成果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大麻素的研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皮肤美容 皮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建武 杨杨 +1 位作者 齐向东 董莹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且逐渐向整形外科领域渗透。因其具有个性化定制和精确制作的特点,在整形外科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本文主要对该技术在个性化模型、导板、植入物、赝复体及生物打印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特点进行概... 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且逐渐向整形外科领域渗透。因其具有个性化定制和精确制作的特点,在整形外科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本文主要对该技术在个性化模型、导板、植入物、赝复体及生物打印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特点进行概述,从而提高整形外科医师对该技术的认识,提出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整形 生物打印 导板 植入物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BSSRO矫治高低眼畸形的效果
14
作者 党禄 陈孝强 +4 位作者 李学拥 荀文兴 赵华强 齐田源 李金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BSSRO)矫治高低眼畸形的效果。方法纳入6例高低眼畸形患者,在计算机辅助下行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BSSRO治疗。记录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计算机辅助设...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BSSRO)矫治高低眼畸形的效果。方法纳入6例高低眼畸形患者,在计算机辅助下行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BSSRO治疗。记录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计算机辅助设计时间和手术时间,评价骨块就位准确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鼻根部小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计算机辅助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BSSRO矫治高低眼畸形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时间为(8.4±1.9)h,鼻腔周截骨时间为(87.3±17.7)min,LefortⅠ型截骨和BSSRO截骨时间为(125.5±38.0)min,上下颌骨分块截骨时间分别为(32.5±8.2)min、(328.5±9.2)min。骨块就位与术前规划的误差小,就位准确度高。患者术后未出现复视、反射性头痛、干鼻症及嗅觉丧失等并发症,鼻根部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计算机辅助鼻腔周截骨联合LefortⅠ型截骨和BSSRO可有效矫治高低眼畸形,明显改善患者颜面部的不对称,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眼畸形 计算机辅助技术 LefortⅠ型截骨术 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 鼻腔周截骨 钛板预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合并双足多发性皮肤溃疡伴感染1例
15
作者 蒋丹 李宁静 程飚 《感染.炎症.修复》 2022年第2期114-115,F0003,共3页
目的:总结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导致双足多发性皮肤溃疡伴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患者双足背反复多发红斑、紫癜,局部肿胀伴疼痛,破溃、结痂,病理诊断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全身抗感染、免疫抑制药物及激素治... 目的:总结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导致双足多发性皮肤溃疡伴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患者双足背反复多发红斑、紫癜,局部肿胀伴疼痛,破溃、结痂,病理诊断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全身抗感染、免疫抑制药物及激素治疗,并行多学科会诊,创面清创,覆盖氧化电位水纱布湿敷配合红蓝光治疗,出院后在当地医院继续换药并由创面诊疗中心远程监控创面愈合进展。结果:患者住院治疗27 d后溃疡明显好转出院,2个月后创面基本愈合。结论:通过皮肤科和血管外科医生控制原发病,烧伤整形科伤口治疗师控制皮肤溃疡创面以及营养师、临床药理科等多学科医护团队合作,以及出院后远程监控指导创面处理,患者的慢性创面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肤溃疡 慢性创面 多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负压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康复影响
16
作者 刘璐 李宁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98-102,共5页
观察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负压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康复影响。方法 在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收的86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负压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 观察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负压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康复影响。方法 在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收的86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负压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路径式健康教育。研究对比了两组成员在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生活质量得分,以及新发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成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的新发足部溃疡率和截肢率在干预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负压治疗的同时,辅助路径式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 健康教育 负压治疗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小动脉硬化性溃疡伴局部癌变的诊治一例
17
作者 陈孝强 唐建兵 +5 位作者 宣敏 周宇明 董云青 刘艺杰 张玉妮 程飚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348-350,共3页
患者女,83岁,慢性病程。因"右足皮肤破溃伴渗液50年余,加重4月余"入院;家属代诉患者于5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背部一黄豆大小丘疹伴水泡,并出现破溃和渗液,经换药愈合后反复破溃和渗液,迁延不愈。4个月前右足溃疡加深伴红肿... 患者女,83岁,慢性病程。因"右足皮肤破溃伴渗液50年余,加重4月余"入院;家属代诉患者于5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背部一黄豆大小丘疹伴水泡,并出现破溃和渗液,经换药愈合后反复破溃和渗液,迁延不愈。4个月前右足溃疡加深伴红肿,附着淡黄色分泌物,伤口剧烈疼痛,影响行走,患者家属予以换药,未见好转。2个月前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门诊,定期予清创换药处理,伤口仍难以愈合并逐渐扩大,加深。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以"右足慢性溃疡"收入病房。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硬化 烧伤整形科 皮肤破溃 慢性溃疡 慢性病程 足溃疡 代诉 患者家属
原文传递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预防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美抒 程飚 +4 位作者 庞梦如 范锟铻 韩艳丽 姜宏 杨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在预防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方法将8月龄雌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3 PUFA组和对照组。n-3 PUFA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喂食100μL富含n-3 PUFA [18%二十碳五烯酸(EPA)和12%二十...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在预防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方法将8月龄雌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3 PUFA组和对照组。n-3 PUFA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喂食100μL富含n-3 PUFA [18%二十碳五烯酸(EPA)和12%二十二碳六烯酸(DH)]的鱼油,喂食1个月后对小鼠背部进行脱毛,再以最小红斑剂量的紫外线B对小鼠进行(70 mJ/cm^2)照射处理,每周3次,每次20 s,持续1个月。对照组仅同法照射,不喂食n-3 PUFA。实验结束后观察2组小鼠的背部皮肤变化,包括皮肤黑色素沉积灰度和皮纹宽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黑色素细胞诱导转录因子(MITF)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做切片,再用天狼猩红染液进行染色观察,计算皮肤组织厚度;测量胶原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炎症巨噬细胞相关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及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数据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 n-3 PUFA组小鼠皮肤黑色素沉积灰度值为0.87±0.3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n-3 PUFA组MITF mRNA表达量为0.89±0.0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对照组的皮纹相比n-3 PUFA组更加混乱;n-3 PUFA组皮纹宽度为9.65±0.68,对照组皮纹宽度为14.30±0.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65,P<0.05);经天狼猩红染液染色观察到,n-3 PUFA组的皮肤厚度为(218.40±20.40)×10~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0±15.99)×10~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n-3 PUFA组胶原蛋白含量(13.90±0.99)mg/g,高于对照组(10.45±0.44)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5);n-3 PUFA组胶原蛋白Ⅰ表达量1.29±0.09,高于对照组0.9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而2组胶原蛋白Ⅲ表达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2)。n-3 PUFA组炎症巨噬细胞相关因子MCP-1和TNF-α的表达为0.74±0.06、0.67±0.06,低于对照组1.00±0.09、1.00±0.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51,P值均小于0.05);n-3 PUFA组MMP-2和MMP-9的相对值为0.58±0.04、0.74±0.05,均低于对照组1.00±0.06、1.00±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3.24,P值均小于0.05)。结论 n-3 PUFA通过增加胶原蛋白合成、降低巨噬细胞浸润和其表达的MMP来抵抗皮肤光老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不饱和 皮肤 紫外线 光老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微环境控制是实现创面完美修复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随着对创面愈合机制逐渐深入认识,创面微环境的概念与构成不断完善与清晰。在创面愈合进程中,外部微环境和内部微环境既相对独立,又交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需要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认清创面愈合的微环境变化规律与特点,才可... 随着对创面愈合机制逐渐深入认识,创面微环境的概念与构成不断完善与清晰。在创面愈合进程中,外部微环境和内部微环境既相对独立,又交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需要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认清创面愈合的微环境变化规律与特点,才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调控创面愈合进程,有助于在合适的时间窗采取合理的再生医学技术,实现皮肤软组织损伤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再生 微环境 创面 修复
原文传递
含银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云青 李琳琳 +4 位作者 朱宣儒 冯龙宝 贾柯瑶 郭瑞 程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6-1047,共12页
目的制备负载银粒子的改性透明质酸黏性水凝胶,探讨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多巴胺修饰的透明质酸(HA-DA)和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HA-PB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其特... 目的制备负载银粒子的改性透明质酸黏性水凝胶,探讨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多巴胺修饰的透明质酸(HA-DA)和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HA-PB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其特征峰。在HA-DA和HA-PBA中加入不同质量的丙烯酰胺,制备质量分数为10%、15%、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观察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在37℃下倾斜状态和倒立状态的成胶情况,旋转流变仪检测前述3种黏性水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在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中加入纳米银离子,制备含银黏性水凝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含银黏性水凝胶释放的银离子浓度,并计算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样本数为5)。取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黏性水凝胶组及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1、2、3 d细胞存活情况(样本数为5)。取24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在其背部建立48个接种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悬液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每只小鼠2个创面。将创面分成生理盐水组、黏性水凝胶组、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每组16个创面,且每只小鼠的2个创面纳入不同组。伤后3、7、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观察并计数创面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并分析创面上皮化的表皮厚度和胶原纤维的光密度;伤后3、7、10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各指标各时间点创面数均为4个。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HA-PBA在波数为1369、1425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苯硼酸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HA-DA在波数为1516、1431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多巴胺已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在37℃下,无论是倾斜还是倒立时都保持稳定不流动的凝胶状态。随着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加,黏性水凝胶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有所增加,但3种不同丙烯酰胺含量黏性水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振荡频率或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且储存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含银黏性水凝胶中银离子释放长达7 d,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最高达65%。培养1、2、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和黏性水凝胶组(P<0.05或P<0.01);培养1 d,黏性水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P<0.01)。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3组小鼠创面均不断缩小。伤后3、7、10、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0±3.6)%、(75.3±6.9)%、(93.3±1.2)%、(96.7±0.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21.8±6.4)%、(53.9±8.2)%、(72.0±7.8)%、(92.5±0.4)%(P<0.01)。伤后3、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黏性水凝胶组的(43.5±2.4)%、(94.1±1.5)%(P<0.05);伤后3、10 d,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及黏性水凝胶组(P<0.01),黏性水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基本上皮化且表皮厚度更厚,胶原蛋白含量较其他2组明显增多且胶原排列更加有序;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的表皮厚度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胶原纤维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5)。伤后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黏性水凝胶组创面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7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1),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10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且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黏性水凝胶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含银黏性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弹性,可以持续释放银离子,有助于加速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生物毒性较低,可以促进创面再上皮化、胶原沉积和血管再生,可能涉及炎症细胞的浸润与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水凝胶 透明质酸 纳米银 再上皮化 胶原沉积 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