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尽早实施康复训练,患者从发病到开始实施康复训练时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尽早实施康复训练,患者从发病到开始实施康复训练时间<3 d。对照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从发病到实施康复训练时间>3 d。采用全脑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 d的脑血流情况进行测定,测定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脑血流,尽早恢复脑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训练 脑血流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康复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何苗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期276-277,共2页
目的主要观察康复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护理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脑卒中构音障碍... 目的主要观察康复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护理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构音障碍恢复正常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构音障碍的患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构音障碍痊愈例数及有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语言康复护理联合针刺疗法促进了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型构音障碍 语言康复护理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卢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1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没有实施认知康复训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康复训练。采用神经行为认...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没有实施认知康复训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康复训练。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量表、画钟试验(CDT)、Barthel Index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CSE评分、CDT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塌渍联合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龚昕 许梦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联合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联合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塌渍及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中药塌渍联合康复护理观察组肢体功能Ⅳ~Ⅴ级、Ⅵ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26±9.58)分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塌渍联合康复护理改善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塌渍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慧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6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温针灸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观察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温针灸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观察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2.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58.0%,观察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89.36±6.37)高于干预前(65.01±10.03),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89.36±6.37)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79.41±7.62),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联合温针灸后,治疗治愈率、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超过了对照组,因此患者温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提高疗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温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原浩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3期1916-1918,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半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半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现明显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继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梗死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哲 许梦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伴功能障碍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伴功能障碍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针:脑卒中 痉挛期 BOBAT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疗联合牵引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苗 《光明中医》 2018年第3期428-429,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牵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诊治的符合要求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对照组...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牵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诊治的符合要求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蜡疗+牵引治疗+康复护理。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积分(2.11±0.21)低于对照组(4.1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示观察组患者治愈例数为3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3例,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蜡疗联合牵引及康复护理治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蜡疗 牵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性眩晕64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春岩 《国医论坛》 2015年第4期38-39,共2页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部病变压迫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椎动脉痉挛,而出现的以头晕、头痛为主的一种综合征。常伴随血压升高、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眼球震颤、记忆力减退、精神抑...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部病变压迫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椎动脉痉挛,而出现的以头晕、头痛为主的一种综合征。常伴随血压升高、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眼球震颤、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猝倒等症状。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尤其是寰椎的侧移和旋转[1],亦即寰枢椎的半脱位。故中医骨伤科认为应以正骨手法及针法作为治疗手段。现将中医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的64例和西药治疗的63例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半脱位 颈性眩晕 中医正骨手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明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效果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针刺 耳穴压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训练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跌倒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良慈 《临床研究》 2019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为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观... 目的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为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训练,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情况、下肢肌力情况,随访2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结果平衡功能评估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路程、平均步速、左步长、右步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肢肌力情况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起立行走测试及站起坐下测试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跌倒1例,对照组发生跌倒6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肌力,降低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是一种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核心稳定训练 平衡功能 下肢肌力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原浩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12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替扎尼定单用和与电针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BS评分、步行相关指标及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FMA...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替扎尼定单用和与电针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BS评分、步行相关指标及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和10m步行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显著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替扎尼定 中风 痉挛性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针刺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针刺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体感觉训练,比较...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针刺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疼痛、肌力、稳定性、屈曲畸形和活动度等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针刺应用于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提高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本体感觉训练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膝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良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42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化...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42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范围、上肢相关评分、日常生活功能、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肩关节水平内收、肩关节水平外展范围比对照组高,Fugl-Meyer、手臂动作测量评分表(ARAT)、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比对照组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较对照组(26.19%)低(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提高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上肢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神经功能并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化核心肌力训练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联合治疗气虚络瘀型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
15
作者 郭明菲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490-493,共4页
目的 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气虚络瘀型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及针灸治疗。在治疗14 d、28 d时比较2组NIHSS... 目的 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气虚络瘀型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及针灸治疗。在治疗14 d、28 d时比较2组NIHSS、ADL、SS-QOL、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虚络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及补阳还五汤治疗,在改善其神经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其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气虚络瘀证 强督通络 针刺疗法 补阳还五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曲良爽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跨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高于对照组,跨步长变异率和步速变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MoCA评分,改善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水平,以及降低血清NSE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频电刺激 双重任务行走步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躯干功能训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承巍 徐国亭 冯沅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躯干功能训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躯干功能训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躯干功能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躯干功能训练,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周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平衡功能[Bre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周,两组Harris评分、BBS评分及FMA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3周,两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躯干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神经肌肉电刺激 躯干功能训练 髋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