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明伟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均经常规内科+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均经常规内科+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呼吸、舌肌与咽部冷刺激锻炼,每日1次,每次动作重复10次,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包括针刺、电针、点刺等,每日1次,间隔1日再治疗,每周3次,治疗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0 d。以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同时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2%(69/71)比84.5%(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低于对照组[(1.8±1.1)级比(2.2±0.9)级];随访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低于治疗结束时[(1.5±0.6)级比(1.8±1.1)级;(1.7±0.6)级比(2.2±0.9)级],且观察观察组评级低于对照组[(1.5±0.6)级比(1.7±0.6)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效果均明显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针刺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合并痉挛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士峰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合并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某院收治的SCI合并痉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巴氯芬口...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合并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某院收治的SCI合并痉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巴氯芬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内收肌角)、步态参数(步速、步频、步长)及肌电生理指标[F波潜伏时、H反射潜伏时、H反射与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1.85±0.37)分]低于对照组[(2.33±0.42)分],MBI评分[68.03±7.02)分]和FIM评分[(94.03±4.25)分]高于对照组[(56.42±6.58)分、(76.48±6.22)分],直腿抬高角[(57.03±4.39)°]和内收肌角[(46.28±5.01)°]大于对照组[(50.44±4.86)°、(38.67±4.76)°],步速[(0.43±0.12)m/s]、步频[(41.09±5.67)步/分钟]及步长[(48.22±5.63)cm]亦大于对照组[(0.32±0.11)m/s、(34.38±4.92)步/分钟、(40.07±5.16)cm],H反射潜伏时[(30.04±1.78)ms]、F波潜伏时[(45.93±2.15)ms]、Hmax/Mmax[(0.31±0.06)]均低于对照组[(32.26±1.63)ms、(47.88±2.30)ms、(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SCI合并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步态参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痉挛 调跷通督益髓法 巴氯芬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3期133-133,共1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72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法,治疗组的患儿进行引导式的教育。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儿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有...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72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法,治疗组的患儿进行引导式的教育。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儿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对于小儿脑瘫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小儿 脑瘫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振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0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3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按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例和81例。试验组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针剂治疗... 目的观察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3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按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例和81例。试验组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针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行走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2.7%)(P<0.05)。两组行走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中风偏瘫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治疗与康复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马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3期132-132,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与康复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治疗与康复处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与康复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治疗与康复处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术后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士峰 杨保元 狄心灵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观察组予PNF联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1组70.00%及对照2组72.0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NFD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MBI指数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NFD评分低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MBI评分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BB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均逐渐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均逐渐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SS-QOL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能力,减轻肢体障碍程度,促进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头体针巨刺法 肢体功能 平衡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训练对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辉 吴吉生 《中国康复》 2017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下肢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下肢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认知功能的恢复和ADL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很有效的康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脑卒中 认知功能 步行能力 A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咽启闭方冰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静丽 王建晖 +1 位作者 冯雪 李彦杰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利咽启闭方冰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的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南石医院就诊的DA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中风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直... 目的:观察利咽启闭方冰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的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南石医院就诊的DA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中风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咽启闭方(药物组成:炒桃仁、红花、当归、桔梗、柴胡、枳壳、赤芍、法半夏、天麻、郁金、石菖蒲、僵蚕),加水煎药汁至30 mL,将无菌医用大棉签完全浸泡于所煎药汁中冰冻成型,并用其刺激患者颈前部、两侧腮部、口唇和口唇内、舌后2/3、悬雍垂、软腭、舌腭弓、咽腭弓、咽后壁等皮肤和皮肤黏膜,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20 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9例,对照组脱落9例。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0.73%(29/4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洼田饮水试验、微型营养评价量表、吞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利咽启闭方冰刺激联合tDCS治疗DAS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物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中风后 利咽启闭方 冰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 洼田饮水试验 微型营养评价量表 吞咽生活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明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6期261-262,共2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52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 目的观察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52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11例(42.3%),无效15例(57.7%),尿路感染19例(73.1%);观察组有效24例(92.3%),无效2例(7.7%),尿路感染10例(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排尿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排尿训练 脊髓损伤 排尿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五针结合醒脑启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狄心灵 常士峰 +1 位作者 刘阳 杨保元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7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项五针结合醒脑启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IS)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25例IS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康复组与针刺组。康复组62例给予醒脑启咽汤及常规康复治疗,针刺... 目的:观察项五针结合醒脑启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IS)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25例IS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康复组与针刺组。康复组62例给予醒脑启咽汤及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63例在康复组基础上增加项五针针刺治疗。比较2组吞咽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吞咽功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及血管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升高(P<0.05);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治疗后SSA、WST评分及RI较低(P<0.05),VFSS评分及Vm、Vs较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项五针结合醒脑启咽汤治疗IS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通过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程度,改善吞咽功能,调节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调控吞咽功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项五针 醒脑启咽汤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运动训练联合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对肘关节骨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旭升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1期63-64,共2页
当肘关节周围肌肉发生萎缩、组织出现粘连、关节囊发生挛缩时会引起长时间制动,引起患者肘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而产生肘关节骨折,其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与不便[1,2]。目前,临床常用... 当肘关节周围肌肉发生萎缩、组织出现粘连、关节囊发生挛缩时会引起长时间制动,引起患者肘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而产生肘关节骨折,其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与不便[1,2]。目前,临床常用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对该病进行医治,但医治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会造成患者二次受伤[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组织 肘关节骨折 关节周围肌肉 日常生活能力 肘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囊 上肢功能 支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71-171,共1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运动的控制特点,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脑卒中患者10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裸足式的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不穿戴矫形器,而对照组的患者则穿戴好固定式的裸足矫形器之后,再进行三维步态的检测工作...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运动的控制特点,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脑卒中患者10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裸足式的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不穿戴矫形器,而对照组的患者则穿戴好固定式的裸足矫形器之后,再进行三维步态的检测工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三维步态检测数据均明显不如与正常步态数据(P<0.05);观察组中的步态周期明显延长,双腿支撑期占步态周期的比例逐渐增加(P<0.05)。结论根据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步态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对于慢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对于慢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膝关节炎患者2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电刺激等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比较... 目的探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对于慢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膝关节炎患者2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电刺激等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药物、电刺激等康复治疗,且安全可靠,无任何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离子导入 慢性膝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雪 王建晖 徐娅茹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0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 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s、120°/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