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镜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缘确定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王松 张佩璐 何叶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缘确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12—2021-12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切缘设计方案不同,将采用皮肤镜标记手术切缘的50例患者作为皮...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缘确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12—2021-12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切缘设计方案不同,将采用皮肤镜标记手术切缘的50例患者作为皮肤镜组,采用肉眼标记切缘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肿瘤切除效果。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镜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小距离、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大距离大于对照组,切除组织送检次数、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1次肿瘤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切口美观度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扩切2 mm后切缘阴性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术前采用皮肤镜标记手术切缘,可提高1次肿瘤切除效果,减少送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且有较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镜 切口美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l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倩 万品文 +1 位作者 曹丽楠 李雪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479-248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功构建的59只皮肤光老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参皂苷Rbl低、高剂量组各15只,阳性对照组14只,另取15只为正常组。建模成功后第2天,人参皂苷Rb1低、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功构建的59只皮肤光老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参皂苷Rbl低、高剂量组各15只,阳性对照组14只,另取15只为正常组。建模成功后第2天,人参皂苷Rb1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人参皂苷Rb1 50、100 m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维生素E 3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30 d。干预结束,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量皮肤表皮厚度及纹理评分,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肤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皮层角质层增厚,细胞分层不清,真皮层纤维组织排列紊乱,分布不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人参皂苷Rb1低、高剂量组皮肤病理学变化得到改善,但仍可见表皮角质层增厚,真皮层纤维组织断裂、破碎,卷曲扭结,阳性对照组表皮稍有增厚,真皮层可见较完整的纤维组织,少见断裂、破碎,未出现卷曲扭结。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皮肤表皮厚度及纹理评分,MDA、TNF-α、IL-6和IL-1β水平降低,SOD活性及Nrf2、Keap1、H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 <0.05)。【结论】人参皂苷Rbl可降低皮肤光老化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促进光老化皮肤修复,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Keap1/HO-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光老化 氧化应激 Nrf2/Keap1/HO-1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曹丽楠 徐保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653-3658,共6页
背景:皮肤再生膜是与皮肤缺损表面接触的生物材料,必须考虑其对机体的毒性。目的:综合评价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1)皮肤刺激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处分别敷贴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涂抹甲醛、涂抹生理盐水,24... 背景:皮肤再生膜是与皮肤缺损表面接触的生物材料,必须考虑其对机体的毒性。目的:综合评价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1)皮肤刺激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处分别敷贴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涂抹甲醛、涂抹生理盐水,24,72 h后观察红斑和水肿情况。(2)急性全身毒性实验:通过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材料浸提液、苯酚及生理盐水,注射后24,48,72 h,观察小鼠状态、毒性反应和死亡。(3)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100%、50%、25%、10%浓度的材料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材料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培养后2,4,7 d,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吸光度值;培养48 h,MTT法检测吸光度值。(4)以100%浓度的材料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材料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48 h后采用q PCR法检测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 RNA表达。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对皮肤缺损创面无不良反应,未对机体皮肤产生刺激,对机体无急性毒性作用,无细胞毒性,不影响体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 皮肤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辅助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翟翊然 曹丽楠 +4 位作者 李伟栋 翟伟 郭冰心 田卓 杨爱琴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2期2351-2354,共4页
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辅助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3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液氮冷冻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相关... 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辅助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3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液氮冷冻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8%(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皮损缩小1/2时间及皮损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水肿、疼痛、局部溃疡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82%(P﹤0.05),转移率为2.9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76%(P﹤0.05)。结论基于显微手术辅助液氮冷冻治疗可提高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辅助治疗 皮肤鳞状细胞癌 显微手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微针射频靶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英午 徐保来 《海南医学》 2025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联合微针射频靶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23年3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联合微针射频靶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23年3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微针射频靶向治疗,每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表(ECCA)、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角质层含水量、痤疮特异性生活量表(Acen-QoL)评分(包括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CCA评分、V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ECCA评分、V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ECCA评分、VSS评分分别为(24.04±3.18)分、(5.34±1.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5±4.93)分、(6.20±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EWL值、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EWL值均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EWL值为(17.41±2.06)g/(h·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6±2.93)g/(h·m^(2)),角质层含水量为(31.06±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1±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cen-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cen-QoL评分中的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Acen-QoL评分中的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6.21±1.86)分、(25.81±1.60)分、(19.78±1.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5±2.92)分、(24.27±1.99)分、(17.62±1.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微针射频靶向治疗有助于促进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瘢痕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凹陷性瘢痕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微针 疗效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愈风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0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保来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愈风汤 治疗 老年皮肤瘙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田卓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DFSP患者,采用肿瘤广泛切除术及放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统计患者复发发生情况,对比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差异,探讨D... 目的探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DFSP患者,采用肿瘤广泛切除术及放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统计患者复发发生情况,对比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差异,探讨DFSP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12.22%;复发与未复发的研究对象在不同部位、不同切缘距离、不同切缘、术后是否进行放疗上均有差异(P <0.05),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后,上述因素均是导致DFSP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部位、不同切缘距离、不同切缘、术后是否进行放疗均是引起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在治疗DFSP时,除给予及时和规范化的肿瘤广泛切除外,必要时行辅助放疗手段,以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手术治疗 影响因素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物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三则
8
作者 徐保来 杨爱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7,共1页
目的 :观察四物汤治疗某些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运用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症、多形性红斑、慢性荨麻疹各 1例 ,随症加减。结果 :3例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均告痊愈。结论 :四物汤加减治疗营血虚滞的皮肤瘙痒症、多形性红斑、慢性荨麻疹... 目的 :观察四物汤治疗某些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运用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症、多形性红斑、慢性荨麻疹各 1例 ,随症加减。结果 :3例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均告痊愈。结论 :四物汤加减治疗营血虚滞的皮肤瘙痒症、多形性红斑、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物汤 皮肤瘙痒症 多形性红斑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RP11-789C1.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miR-558调控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 被引量:1
9
作者 卞坤鹏 徐保来 +1 位作者 李伟栋 田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1-1735,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789C1.1通过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miR-558对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人正常角化细胞HaCaT和3种皮肤鳞癌细胞(A431、SCL-1和COLO16)中RP11-789C...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789C1.1通过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miR-558对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人正常角化细胞HaCaT和3种皮肤鳞癌细胞(A431、SCL-1和COLO16)中RP11-789C1.1和miR-558的表达水平。以A431为研究对象,构建过表达RP11-789C1.1的皮肤鳞癌细胞株。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验证RP11-789C1.1和miR-558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HaCaT细胞比较,3种皮肤鳞癌细胞中RP11-789C1.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55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过表达RP11-789C1.1可显著抑制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β-catenin、c-My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miR-558是RP11-789C1.1的靶基因,RP11-789C1.1可负性调控miR-558表达。过表达miR-558可逆转RP11-789C1.1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P<0.05)。结论RP11-789C1.1通过下调miR-558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11-789C1.1 miR-558 皮肤鳞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方证及治疗皮肤病理论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伟玲 周元满 +3 位作者 卞坤鹏 翟伟 闫家笛 黄宇峰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经典方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该方和解少阳,调理阴阳、表里、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纵观《伤寒论》有关小柴胡汤的二十多条条文中,除了少阳证1条外,其余皆分布于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厥阴病篇、...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经典方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该方和解少阳,调理阴阳、表里、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纵观《伤寒论》有关小柴胡汤的二十多条条文中,除了少阳证1条外,其余皆分布于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厥阴病篇、阴阳易瘥后劳复病篇等。不仅为外感热病、邪入少阳的专方,而且太阳病失治误治者、邪在阳明而腑实未成者、病在厥阴“呕而发热”者、伤寒瘥后更发热者、黄疸腹痛呕吐者、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者,以及妇人产后便坚而呕者等凡病属邪在半表半里、胸胁气机不利、肝胆脾胃失和者皆可辨证施用。文章以《伤寒论》条文对小柴胡汤方药、证治介绍为基础,围绕小柴胡汤病因病机、立法思想,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荨麻疹 痤疮 银屑病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青黛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11
作者 房相娟 翟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9期1831-1834,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玫瑰糠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1次/d,1片/次;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玫瑰糠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1次/d,1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青黛胶囊,3次/d,4粒/次。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RSS评分、体征和症状至少缓解50%所需时间、血清IL-17、IL-22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RSS评分[(2.37±0.28)vs.(3.22±0.85),P<0.05]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疹数目[(8.56±2.01)vs.(10.25±2.91),P<0.05]、红斑[(7.42±1.28)vs.(9.63±1.55),P<0.05]、厚度[(6.22±1.17)vs.(7.40±1.35),P<0.05]、鳞屑[(4.55±1.04)vs.(6.26±1.33),P<0.05]和瘙痒感[(5.22±1.67)vs.(7.68±2.39),P<0.05]至少减轻50%所需时间均有所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L-17[(24.01±4.34)vs.(54.33±8.75),P<0.05]及IL-22[(69.76±12.23)vs.(95.45±14.32),P<0.0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IL-10[(132.12±22.23)vs.(92.12±19.45),P<0.0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4.58%,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779)。结论复方青黛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快速且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和瘙痒感,可能机制与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青黛胶囊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玫瑰糠疹 瘙痒 临床疗效 炎症 Th17/Treg细胞平衡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增生性瘢痕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张瑜 余濛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面部增生性瘢痕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0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患者新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目的分析面部增生性瘢痕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0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患者新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创伤原因、病程、新版VSS评分、皮肤类型等资料,根据治疗是否有效(包含痊愈、显效、有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6个月后,250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痊愈34例(136%)、显效120例(480%)、有效54例(216%)、无效42例(168%),总有效率为832%。根据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208例与无效组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患者男性以及干性皮肤者比例明显高于有效组(χ^(2)=5376、13086,P=0020、P<0001),年龄明显大于有效组(t=6241,P<0001),病程明显长于有效组(t=6996,P<0001),治疗前新版VSS评分明显高于有效组(t=138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治疗前新版VSS评分较高、皮肤类型偏干性是面部增生性瘢痕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054~3233、1234~6280、1492~13090、1687~17516、1102~2641,P=0032、0013、0007、0005、0016)。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虽能有效改善面部增生性瘢痕症状,但部分患者受性别、年龄、病程、瘢痕增生程度、皮肤类型影响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增生性瘢痕 CO_(2)点阵激光 激光术后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硒和镁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黄爱敏 张迎新 +4 位作者 王建康 黄宇轩 欧阳鹏 黄宇峰 丁贵坡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硒和镁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乳腺癌预防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纳入2007年至2020年间共2 976例女性参与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硒和镁水平与乳腺癌发... 目的 探讨血清硒和镁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乳腺癌预防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纳入2007年至2020年间共2 976例女性参与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硒和镁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分别调整了种族、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贫困收入比、教育水平、年龄和婚姻状况等混杂因素。结果 血清硒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血清硒水平较高者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OR=0.991,P=0.049);血清镁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未显示出显著性(OR=1.005,P=0.215),其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不明确。结论 血清硒水平较高可能具有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保护作用,而镁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较为复杂,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丽楠 徐保来 +2 位作者 张重平 杨爱琴 毕晓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消银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00%)(P<0.005)。结...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消银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00%)(P<0.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颗粒 转移因子胶囊 银屑病 寻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三醇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FN-γ、IL-2及IL-4、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丽楠 王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对患者外周血IFN-γ、IL-2及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6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郁金消银汤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处外涂卡泊三醇软膏,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采用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对患者外周血IFN-γ、IL-2及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6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郁金消银汤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处外涂卡泊三醇软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2及IL-4、IL-1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4周末PASI分别为(8.5±2.3)、(5.1±1.5)分,对照组分别为(10.6±3.0)分、(8.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降低由于发生炎症反应而升高的IFN-γ、IL-2、IL-4、IL-10水平,消退皮疹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卡泊三醇 炎症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醋酸对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Foxp3、CD3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翟伟 林文 +2 位作者 卞坤鹏 翟翊然 田卓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究三氯醋酸对尖锐湿疣患者Foxp3、CD3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三氯醋酸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三氯醋酸组患者采用三氯醋酸联合重组人干... 目的探究三氯醋酸对尖锐湿疣患者Foxp3、CD3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三氯醋酸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三氯醋酸组患者采用三氯醋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评价治愈时间、疼痛程度、外周血Treg/Th17细胞平衡及Foxp3、RORγt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结合珠蛋白(Hp)、CD1a阳性朗格汉斯细胞(CD1a^(+)-LC)计数、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治疗效果、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氯醋酸组患者彻底治愈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三氯醋酸组患者治疗后Treg、Th17、Treg/Th17、Foxp3、RORγt、Hp、CD34、VEGF低于常规治疗组,MCP-1、CD1a^(+)-LC计数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三氯醋酸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三氯醋酸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使用三氯醋酸治疗,可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维持Treg/Th17细胞平衡,改善Foxp3、CD34异常表达,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醋酸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尖锐湿疣 机体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通过下调PD-L1逆转胃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品文 王倩 万春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顺铂(DDP)耐药性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CKK-8法鉴定Rg3对SGC7901/DDP细胞的毒性,筛选出合适浓度进行实验;将SGC7901/DDP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Rg3低剂量组(10μg/ml)、中剂量组(20μg/...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顺铂(DDP)耐药性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CKK-8法鉴定Rg3对SGC7901/DDP细胞的毒性,筛选出合适浓度进行实验;将SGC7901/DDP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Rg3低剂量组(1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高剂量组(40μg/ml)、维拉帕米组(10μg/ml),CCK-8法检测Rg3对SGC7901/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WB)检测PD-L1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PD-L1过表达后,Rg3对细胞耐药性的作用。结果 5、10、20、40、80、160μg/ml Rg3均能抑制SGC7901、SGC7901/DDP细胞活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选择5、10、20、40μg/ml作为人参皂苷Rg3实验浓度。与DPP组比较,Rg3处理后DDP对SGC7901/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SGC7901细胞比较,SGC7901/DDP细胞中PD-L1蛋白显著高表达(P <0. 05);与DPP组比较,Rg3处理后细胞中PD-L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SGC7901/DDP细胞PDL1过表达可有效减弱Rg3对SGC7901/DDP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有效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增加SGC7901/DDP对顺铂的敏感度,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D-L1基因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顺铂 PD-L1 胃癌细胞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和骨膜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品文 王倩 万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骨膜蛋白(POSTN)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的结肠腺癌组织标本85例、结肠腺瘤组织标本43例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45例,苏木精-伊红(HE)染...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骨膜蛋白(POSTN)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的结肠腺癌组织标本85例、结肠腺瘤组织标本43例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45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不同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结肠组织中POSTN、IL-4蛋白表达,并分析IL-4、POSTN的表达与结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细胞结构完整,腺体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结肠腺瘤组织腺体细胞明显增大,排列疏松;结肠腺癌组织细胞结构明显异常,腺体细胞排列紊乱,间隙扩大。IL-4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3. 33%(6/45)、41. 86%(18/43)、68. 24%(58/85),IL-4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结肠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 275,P=0. 000);其中,结肠腺癌组织中IL-4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结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χ~2=8. 235,P=0. 004;χ~2=35. 484,P=0. 000),结肠腺瘤组织中IL-4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χ~2=9. 022,P=0. 003)。POSTN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7. 78%(8/45)、55. 81%(24/43)、72. 94%(62/85); POSTN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 135,P=0. 000);其中,结肠腺癌组织中POSTN高表达率高于结肠腺瘤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799,P=0. 051),结肠腺癌组织和结肠腺瘤组织中POSTN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χ~2=36. 027、13. 747,P=0. 000)。结肠腺癌组织中POSTN、IL-4蛋白表达与患者的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 001、0. 011、0. 009),与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无关(P=0. 262、0. 534、0. 44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肠腺癌组织中POSTN、IL-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和肠腺瘤组织(P <0. 05);结肠腺瘤组织中POSTN、IL-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 <0. 05)。结肠腺癌组织中POSTN与IL-4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496,P=0. 002)。结论 IL-4、POSTN高表达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结肠腺癌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结肠腺癌 白细胞介素-4 骨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蕊胶囊配合中药治疗重症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保来 杨爱琴 +2 位作者 张重平 曹丽南 李伟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重症痤疮 三蕊胶囊 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治疗 2004年 199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miR-124-3p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翊然 曹丽楠 李伟栋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miR-124-3p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1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同时选择同期进行整形外科手术102例患者手术中切除的健康皮肤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miR-124-3p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1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同时选择同期进行整形外科手术102例患者手术中切除的健康皮肤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比较1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对照组相同部位皮肤中miR-124-3p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和对照组中miR-124-3p的可能靶基因蛋白STAT3的表达,分析miR-124-3p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miR-124-3p的表达水平低于非皮损组织(P<0.0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皮损组中表达高于对照组,且与miR-124-3p表达呈负相关性;并发现miR-124-3p表达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miR-124-3p表达下调,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相关,提示miR-124-3p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 银屑病 miR-124-3p 皮损组织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