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PVP术后功能恢复及骨保护素的影响
1
作者 赵玉果 叶向阳 程省 《新中医》 2025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功能恢复与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功能恢复与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各60例。西药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归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端肽(PⅠN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甲状旁腺激素(PTH)]、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血清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药组VAS、ODI及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PTH、CTX-Ⅰ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Ⅰ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中药组PTH、CTX-Ⅰ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PⅠNP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CRP、TNF-α、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药组CRP、TNF-α、IL-10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OPG、BMP-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中药组血清OPG、BMP-2水平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左归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功能恢复存在积极作用,能有效抑制患者骨吸收,促进术后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左归丸 唑来膦酸 经皮椎体成形术 血清护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及创伤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洪涛 靳晓东 汤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栓塞 脂肪/诊断 骨折/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效果观察
3
作者 惠文文 高峰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7例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软组织缺损...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7例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软组织缺损解剖位置不同,以跗跖关节为界,将跗跖关节以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命名为前足组(49例),跗跖关节以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命名为踝部组(78例),比较两组疗效,术后24 h、3 d、7 d皮瓣臃肿程度、皮表温度,皮瓣存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前足组总有效率为83.67%,低于踝部组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P=0.035)。术后24h,两组皮瓣臃肿程度、皮表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前足组皮瓣臃肿程度高于踝部组,皮表温度低于踝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足组皮瓣存活率为81.63%,低于踝部组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17)。前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高于踝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踝部组患者足部感觉、足部功能、足部外观及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均高于前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作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皮瓣,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随着与供皮区距离增加,前足远端部位皮瓣存活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软组织缺损 前足 足踝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张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5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骨科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骨科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常规专科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施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并减少护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 骨科 手术患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郝良 李含 +1 位作者 孟祥翔 李晖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225份骨科感染患者标本,主要来自伤口分泌物、痰液、尿...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225份骨科感染患者标本,主要来自伤口分泌物、痰液、尿液、与血液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2株(占54.5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498株(占37.1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真菌111株(占8.28%);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未产生耐药,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55.00%)。结论:骨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加快感染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刘迎娟 张超远 +2 位作者 付鹏军 梁雁冰 秦晓彬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3期65-66,共2页
疼痛是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科医生最常遇到的问题。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应用个体化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治疗四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54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科围手术期 多模式镇痛 临床应用 四肢骨折 手术中 骨科医生 镇痛治疗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活动度、ASE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挺 王华磊 +1 位作者 郭雄飞 汤立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有结缝线桥固定术,研究组患者接受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E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SES、肩关节Constant、UCL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SES、肩关节Constant、UCLA、V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ASE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肩袖再撕裂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5.56%,略低于对照组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接近,但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可显著降低肩袖再撕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无结缝线桥固定术 有结缝线桥固定术 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秀钦 马远 +1 位作者 李含 秦晓彬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伴随疾病、手术原因、手术状态、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术中事件、手术医师等等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本研究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28 d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MACE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22例患者在研究定义的时间内发生MACE,发生率1.46%。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和非MACE患者的BMI、Hb、高血压、中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疾病、慢性肺疾病、手术状态、手术方式、术中高血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和非MACE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Cc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手术原因、融合节段、术中低血压、术中输血等资料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原因为脊柱侧凸、术前有慢性心力衰竭史、术中发生低血压均是影响术后MACE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为1.45%,影响MACE发生的风险因素可能包括术前慢性心力衰竭史、脊柱侧凸手术和术中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围手术期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克痹丸联合关节镜微创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玉果 叶向阳 程省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克痹丸联合关节镜微创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28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 目的:观察关节克痹丸联合关节镜微创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28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关节镜微创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关节克痹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医证候评分、微循环功能指标[血细胞平均运动速度(AVBC)、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微血管血流灌注量(MBP)、经皮氧分压(Tcp O2)]、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SS、WHOQOL-BREF评分及AVBC、CMBC、MBP、Tcp O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SS、WHOQOL-BREF评分及微循环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克痹丸联合关节镜微创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关节功能 关节克痹丸 关节镜微创术 微循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李含 秦晓彬 +3 位作者 孙秀钦 翟亚业 张超远 叶向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5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21(IL-2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白细胞介素-19(IL-1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腰部和下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7 d血清IL-21、CXCL10和IL-19均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和3个月的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低(P<0.05);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与对照组的10.87%(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腰腿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症反应 疼痛程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磊 余秀菊 杨萃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4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24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11月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修复效果、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6h、24h、36h、72hNRS得分、术后1月VSS总分及各项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游离穿支皮瓣 修复 上肢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关联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王华磊 叶向阳 +2 位作者 马远 程省 王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924-930,共7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关联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22~73岁,平均5... 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关联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22~73岁,平均50.4岁。术后7 d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按照得分情况分组,将0~60分的38例患者纳入功能不良组,61~100分的72例患者纳入功能良好组。分析膝关节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价值。结果功能良好组在年龄、手术方式、BMI、术后并发症、定期专业康复训练、术后6个月VAS、Laprade分型与功能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4 kg/m^(2)、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VAS、Laprade分型为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定期专业康复训练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95%CI:0.782~0.919,灵敏度为0.816,特异度为0.833,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年龄>60岁、BMI≥24 kg/m^(2)、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Laprade分型是影响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护因素为定期专业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后根损伤 关节镜 膝关节功能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瑜 刘舒 张长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20例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分为脊髓未...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20例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分为脊髓未损伤组83例,脊髓不完全损伤组24例,脊髓完全损伤组13例。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脊柱骨折后12、24 h、7、14 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脊髓完全损伤组和脊髓不完全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2、24 h、7 d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浓度逐渐升高,脊髓损伤后14 d下降;脊髓未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2、24 h、7、14 d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变化。脊髓完全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2、24 h、7、14 d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脊髓不完全损伤组和脊髓未损伤组,脊髓不完全损伤组明显高于脊髓未损伤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对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血清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857],灵敏度87.348%、特异度83.581%,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pNF-H、NSE、S100B、C反应蛋白4项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钙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骨盆骨折急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书华 赵阳 +1 位作者 李杰 刘瑜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骨盆骨折急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某院收治的8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骨盆骨折急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某院收治的8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比较2组骨折复位效果、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总输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盆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总满意率(86.36%)高于对照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57.34±11.45)h]、住院时间[(9.64±1.21)d]、手术时间[(125.48±38.47)min]、卧床时间[(6.32±1.12)d]、骨折愈合时间[(41.32±12.21)d]均短于对照组[(65.42±12.24)h、(13.97±1.15)d、(189.64±42.36)min、(9.69±1.15)d、(68.58±12.17)d],总输血量[(1721.32±457.24)mL]少于对照组[(2572.34±564.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72.73%)高于对照组(52.27%),并发症总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有效提高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缩短术前等待、住院、手术、卧床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总输血量,同时有助于提高骨盆功能的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多学科协作 骨折复位 骨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瓜多肽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疗效与安全性
15
作者 裴金乐 王海羽 +5 位作者 刘念 童磊 付勇力 丁远飞 李都 程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鹿瓜多肽联合组和手术固定组,两组各41例。两组...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鹿瓜多肽联合组和手术固定组,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鹿瓜多肽联合组加用鹿瓜多肽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骨代谢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比与脊柱后凸角(Cobb角)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下降,β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水平均上升(P<0.05),Cobb角均减小(P<0.05),且鹿瓜多肽联合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手术固定组[(0.79±0.23)分vs(0.96±0.34)分,(23.24±7.25)%vs(28.26±9.33)%],鹿瓜多肽联合组β-CTX、PINP、BGP水平高于手术固定组[(5.26±0.89)ng·mL^(-1)vs(4.87±0.78)ng·mL^(-1),(234.61±26.15)μg·mL^(-1)vs(221.84±23.10)μg·mL^(-1),(31.89±5.04)ng·mL^(-1)vs(28.65±4.97)ng·mL^(-1)](t=2.652、2.720、2.110、2.343、2.931,均P<0.05)。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50.06±8.23)%vs(49.34±8.07)%、(63.81±7.99)%vs(65.06±8.59)%]、治疗后Cobb角[(4.36±0.89)°vs(4.56±0.93)°]、不良反应发生率(19.51%vs 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9、1.123、0.995,χ^(2)=0.823,P>0.05)。结论鹿瓜多肽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够减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疼痛感受和腰部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骨代谢功能,并不会影响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鹿瓜多肽 骨代谢指标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翟玉金 叶向阳 马远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95-79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110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52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110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52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PCT、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明显改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隙感染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17
作者 陈铎允 孙秀钦 秦晓彬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微创接骨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术式分为微创组38例和复位组38例,分别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切开... 目的对比观察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微创接骨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术式分为微创组38例和复位组38例,分别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复位组(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微创组与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等级、日常生活活动(ADL)、关节活动度(ROM)、徒手肌力检查(MM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等级、ADL、ROM、MMT评分均升高,微创组疼痛等级、ADL、ROM、MM评分显著高于复位组(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为89.47%,明显高于复位组68.42%(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具有手术创面小、时间快、出血量少等优点,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
18
作者 翟玉金 叶向阳 马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80-482,486,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间孔镜组(62例)及传统组(58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间孔镜组(62例)及传统组(58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VAS)及腰椎功能评分(JOA)、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传统组,椎间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传统组,椎间孔镜组术后VAS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腰部疼痛感,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 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9
作者 陈俊地 王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例与不愈合组(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模型的区分度,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一致性指数(CI)对上述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OFNF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骨不愈合发生率为23.01%(52/226)。不愈合组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术后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时间<3个月的患者占比高于愈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的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4、2.065、2.565、2.452、2.361,P<0.05)。列线图模型评估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列线图区分度良好;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得CI为0.86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骨折Garde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粉碎性骨折、复位质量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可高效筛选出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的高危OFNF患者,为术后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骨不愈合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20
作者 陈铎允 孙秀钦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51例)和切开复位组(35例),关节镜组患者...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51例)和切开复位组(35例),关节镜组患者行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骨折线消失时间、应激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t=29.134,P<0.001),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切开复位组(t=9.732、14.734、9.534、5.071,P均<0.001);术后1 d,关节镜组患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t=11.705、11.248,P均<0.001);术后6个月,关节镜组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t=5.744,P<0.001),膝关节内旋、外旋、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切开复位组(t=10.604、7.106、7.052,P均<0.001);关节镜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χ^(2)=4.026,P=0.04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更小,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更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应激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