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模型对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对比
1
作者 李传波 李喜定 +1 位作者 吉苗苗 王玥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XG...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AC病变患者120例,均行PCI,术后随访1年统计MACE发生率,随访期间失访9例,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MACE组(28例),其余纳入无MACE组(8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XGBoost模型筛选老年CAC病变患者PCI后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Calibration校准曲线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年龄、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数量≥3支、重度钙化、联合旋磨术、置入支架数量比例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ensini积分、置入支架数量是CAC患者PCI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XGBoost模型显示,重要特征评分排前5位的为Gensini积分35分,置入支架数量25分,合并糖尿病22分,吸烟18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59~0.966),敏感性为82.14%,特异性为97.59%;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0.850~0.961),敏感性为89.29%,特异性为78.31%。2种模型预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8,P=0.8823)。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效能相当,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ensini积分、置入支架数量是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对心脏重症监护室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蕊 王新颖 李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83-487,共5页
目的 观察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对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CCU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 目的 观察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对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CCU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术期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心功能改善情况、康复进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常规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21±5)分、(24±5)分,均低于常规组[(24±5)分、(27±5)分];常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10)%高于常规组(55±1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40±10)mm低于常规组(45±10)mm;常规组的CCU转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2±10.2)h、(1.2±0.3)d、(24.1±5.2)h、(8.5±1.5)d,均低于常规组[(55.3±10.8)h、(2.2±0.8)d、(27.3±5.2)h、(10.2±2.3)d];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4/49)低于常规组20%(10/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能改善CCU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增强患者手术疗效、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降低手术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循证医学 风险调节 射频消融术 康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3
作者 张蕊 李申 牛玉青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5年第6期994-9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SMT)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及研究组(54...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SMT)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及研究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基于SMT的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及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CD-RISC量表中力量、乐观、韧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CSMS、MID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11%(6/54)]低于对照组的[20.37%(11/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MT的全方位护理模式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症状动态模型理论 全方位护理 希望水平 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尼可地尔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刘功艳 王琳 +1 位作者 李传波 韩克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61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5...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61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56.02±7.52)岁,病程(3.25±0.63)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35例、Ⅲ级10例。研究组59例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57.96±7.46)岁,病程(3.50±0.82)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33例、Ⅲ级11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参照组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口服,5 mg/次,3次/d。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150 mg胺碘酮注射液加入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充分溶解,静脉注射,在20 min内完成;再以1 mg/min速率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6 h后逐渐减量至0.5 mg/min,24 h内总量≤2000 mg。待心率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胺碘酮片,0.2 g/次,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1.02±0.28)次/周比(2.37±0.61)次/周、(2.77±0.92)min/次比(4.01±0.85)min/次];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参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32.88±3.41)mm比(39.73±3.27)mm、(50.25±3.04)%比(48.12±3.15)%];hs-CRP、Lp-PLA2水平均低于参照组[(5.32±1.14)mg/L比(10.75±1.03)mg/L、(20.76±3.96)μg/L比(35.24±4.3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64、-7.662、-11.225、3.769、-27.349、-19.079,均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参照组[8.20%(5/61)比5.08%(3/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494)。结论尼可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维持斑块稳定,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胺碘酮 尼可地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道保护及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
5
作者 牛玉青 李申 王兵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A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胃肠道保护效果、胃肠...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A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胃肠道保护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免疫平衡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态。结果2组干预前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DAO、D-乳酸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经口进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Th17、Treg水平及Th17/Tre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Th17、Treg水平及Th17/Tre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增强对AMI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同时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肠外抗凝辅助PCI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李申 张蕊 徐勇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肠外抗凝(PACT)辅助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救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该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联合组... 目的观察围术期肠外抗凝(PACT)辅助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救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该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联合组(60例)和常规组(60例)。常规组术前予以普通肝素治疗辅助PCI,联合组术前采用普通肝素+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治疗辅助PCI。两组术后均短期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8 h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33.25±5.32)s、(13.49±3.27)s、(27.11±5.26)s,均高于常规组[(30.42±5.24)s、(11.25±3.16)s、(24.12±5.31)s](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8 h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7.25±1.33)U/L、(0.45±0.21)ng/mL、(122.45±20.75)U/L,均低于常规组[(8.33±2.01)U/L、(0.82±0.31)ng/mL、(140.74±20.18)U/L](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8 h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6.33±10.27)%,高于常规组[(50.45±10.3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为(37.25±5.44)mm,低于常规组[(40.18±5.26)mm](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8.33%(5/60),低于常规组[21.67%(13/60)](P<0.05);联合组的药物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1.67%(7/60),略高于常规组[10.00%(6/60)](P>0.05)。结论围术期PACT能一定程度上延长ACS患者的凝血时间,并减轻心肌损伤,对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增强急诊救治效果,并降低术后MACE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围术期PACT未明显增加药物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围术期肠外抗凝 凝血功能 心肌损伤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牛玉青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康复护理中中医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41例。两组患者均行PCT治疗,康复护理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辩证施护。...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康复护理中中医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41例。两组患者均行PCT治疗,康复护理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辩证施护。于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输出量(SV)],采用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LVEF、SV指标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SF-36生活质量量表平均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一般健康状况评分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中医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功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9期3043-3044,3050,共3页
目的分析芪苈强心胶囊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降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均为H型高血压。随机分组:联合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 目的分析芪苈强心胶囊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降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均为H型高血压。随机分组:联合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联合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血压及血清Hcy水平。结果2组患者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在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SBP与DB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能够改善血压控制水平,显著降低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胶囊 马来酸盐类 叶酸 依那普利 芪苈强心胶囊H型高血压 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踪方法学为指导责任制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申 牛玉青 张蕊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1-10-2022-01-31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1-10-2022-01-31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2组持续干预1个月。分析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中文评估量表(CD-RISC)]、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19%,低于对照组的58.49%,χ^(2)=8.601,P=0.006。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8.62±5.72)、(37.14±4.8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05±5.56)、(45.59±4.75)分,F值分别为6.276和7.146,均P<0.001;AHSMSRS、GSES、CD-RISC、GQOLI-74评分分别为(76.85±7.93)、(20.96±3.14)、(73.41±6.12)、(87.79±4.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93±8.16)、(15.43±3.06)、(64.05±5.86)、(74.90±4.77)分,F值分别为6.987、7.133、6.347和6.708,均P<0.001;LVEF、LVEDD、LVESD分别为(55.49±4.06)%、(50.11±2.57) mm、(46.68±3.01) mm,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的(51.38±3.19)%、(54.73±2.85) mm、(50.03±2.57) mm,F值分别为6.795、6.764和6.162,均P<0.001。结论 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 责任制护理 心肌梗死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效能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