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19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曹玉琳 王进 曾宪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对2017—2019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7—2019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298例患者医院感染共有319份样本,其中以痰液居... 目的对2017—2019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7—2019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298例患者医院感染共有319份样本,其中以痰液居多,构成比为44.83%,2017—2019年构成比分别为46.15%、46.23%、42.20%。其次为尿液,构成比为32.92%。共检测出3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42株,构成比为69.5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共102株,构成比为32.1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65株,构成比为18.6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在72.73%~92.6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在75.00%以上,特别是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017年为100.00%。结论2017—2019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美罗培南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孙超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2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究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放射科就诊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之后,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放射治疗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 目的探究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放射科就诊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之后,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放射治疗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或者护理差错的例数为10例,约为3.8%。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或者护理差错的例数为27例,约为10.4%。观察组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8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7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护理 风险管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梦歌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142-144,148,共4页
目的:比较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04例早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微波消... 目的:比较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04例早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近期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2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及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CA125、AFP、CEA、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A125、AFP、CEA、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7.81%(5/64),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微波消融术治疗早中期肝癌近期疗效、安全性接近,^(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可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时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2年复发率,两种方法术后2年生存率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125)I放射性粒子 微波消融 肝癌 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韩廷超 王忠 申梦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C-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流灌注指标、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年,对比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2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P<0.05),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白蛋白(ALB)均降低(P<0.05),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腺激酶1(TK1)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随访2年,2组各失访1例,随访率为97.22%,研究组中位PFS为15.41个月(95%CI:7.02~23.19),对照组中位PFS为12.34个月(95%CI:6.16~22.30),研究组PFS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可改善巨块型肝癌患者肝功能、血流灌注情况,疗效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调节血清EGFR、VEGF、TK1表达,安全可靠,且可延长中位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局部热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巨块型肝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影像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翟天旭 张敏伟 李德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03-1006,共4页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升,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大放异彩,拥有自动分析图象能力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医疗领域同样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医疗机构开始重视医疗数...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升,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大放异彩,拥有自动分析图象能力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医疗领域同样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医疗机构开始重视医疗数据的收集,尤其是大量的医学影像资料的积累。当前对于乳腺疾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3种: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MRI检查。人工智能结合乳腺影像学检查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本文现从人工智能和乳腺影像数据相结合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将人工智能更加广泛、成熟地运用于乳腺癌的影像诊疗中,为推动人工智能结合乳腺影像数据实现乳腺癌精准医疗由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化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超声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忠 李彬 +2 位作者 韩廷超 尹桂亭 丁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引流、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天引流量、置管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小肠梗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樊斌 王忠 +2 位作者 张栋华 李斌 史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总结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8例颅内动脉瘤或可疑动脉瘤病人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重建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中,常规2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13例,共15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例,... 目的总结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8例颅内动脉瘤或可疑动脉瘤病人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重建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中,常规2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13例,共15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例,共18个动脉瘤。结论3D-DSA较2D-DSA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有效的阳性率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 颅内动脉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国臣 梁桂芳 王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随机抽取40例Spiral模式检查患者(A组),40例Sequenec模式检查患者(B组)及40例Flash Spiral模式检查患者(C组)作为分析对象;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平均心率较C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平均心率、心律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时间:A组平均扫描时间(6.100±1.250)s,B组平均扫描时间(3.387±0.520)s,C组平均扫描时间(0.429±0.256)s,三组间扫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效辐射剂量(12.129±1.504)mSv,B组有效辐射剂量(7.937±1.392)mSv,C组有效剂量(1.146±0.158)mSv,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患者心率小于65次/min,心律平稳的条件下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疾病126例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玉 段惠勇 +3 位作者 王忠 李彬 韩廷超 尹桂亭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7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钼靶X线检查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126例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影像与病理学资料。结果 126例中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43例。钼靶X线检查误...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钼靶X线检查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126例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影像与病理学资料。结果 126例中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43例。钼靶X线检查误诊13例,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3例,分别为导管内癌、黏液腺癌、髓样癌;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10例,其中增生性疾病4例、纤维腺瘤3例、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结论术前钼靶X线检查应作为乳腺病变的常规诊断方法,但对于肿瘤组织分化好及早期乳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存在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钼靶X线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其综合治疗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60-664,共5页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is a very common disease clinically and can greatly affect people in their work and life without proper treatment promptly.The author reviewed the etiology,diagnosis,pr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is a very common disease clinically and can greatly affect people in their work and life without proper treatment promptly.The author reviewed the etiology,diagnosis,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synthetic therapies for dealing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治疗 病因 血流动力学 血液凝固性 DVT 文献报道 生活质量 血管内膜 初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成像低剂量与低对比剂用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国臣 王忠 李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评估二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方式在低剂量和低对比剂个体化肺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按扫描方式和对比剂剂量不同将90例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30例,采用传统肺动脉成像检查方案,对比剂用量70mL,管电压100kV,螺距1.2;B组和C组... 目的:评估二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方式在低剂量和低对比剂个体化肺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按扫描方式和对比剂剂量不同将90例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30例,采用传统肺动脉成像检查方案,对比剂用量70mL,管电压100kV,螺距1.2;B组和C组采用低对比剂剂量30mL,大螺距2.1,根据预检测层面左心室衰减噪声值≥15HU和<15HU分为B组和C组,管电压分别为100kV、80kV。分析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C组体重低于A、B两组(P<0.01)。三组扫描时间、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治疗均满足诊断要求。A组双侧肺动脉强化CT值最高,B组最低。A组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线束硬化伪影比例高于B组和C组(P<0.05)。两位医师对所有病例图像的评分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19,U=8.02,P>0.05)。结论:采用二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扫描并根据左心室平扫衰减噪声值来调整管电压的个体化肺动脉成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用量,可以作为临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筛查和随访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大螺距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炫速CT双能量与常规减影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血管病变显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忠 孙国臣 +2 位作者 景建超 沈杰 王兰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对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Dual-Energy CTA)与常规减影法(Neuro-DSA)在脑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及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减影方法的差异。方法根据投照技师操作习惯不同,将连续120名接受头颅... 目的对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Dual-Energy CTA)与常规减影法(Neuro-DSA)在脑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及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减影方法的差异。方法根据投照技师操作习惯不同,将连续120名接受头颅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双能量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采用SI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机分别以双能量模式及常规模式进行扫描。结果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减影,降低率为44%,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P<0.01)。结论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具有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清晰,图像处理快,检查成功率高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DS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忠 孙超 +4 位作者 李彬 韩廷超 尹桂亭 王进 李春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将微导管头端进入畸形血管团内,缓慢注射Onyx栓塞剂。结果 23例脑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在3.5~11cm,参与供血的小动脉1~4支,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将微导管头端进入畸形血管团内,缓慢注射Onyx栓塞剂。结果 23例脑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在3.5~11cm,参与供血的小动脉1~4支,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10例,血管团明显变小、瘘口消失、栓塞体积>60%者9例,<60%者4例。栓塞时间持续30~90min(平均50min),Onyx用量2~9.5mL(平均7mL),对未能完全栓塞的13例患者,建议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24h内脑出血3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可使部分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的患者达到完全栓塞的治愈效果,未能完全栓塞者也能为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创造条件,扩展了可治愈病例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经血管)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及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红岩 蔡晓航 孙国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血管84支),患者均完成CCTA、CT-FFR及有创FFR检查,...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血管84支),患者均完成CCTA、CT-FFR及有创FF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以有创FFR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CTA及CT-FFR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价值。结果 70例患者经CCTA分析病变血管84支,病变血管主要为前降支(63.09%),血管狭窄程度分布为轻度、中度、重度各16支、53支、15支;70例患者84支病变血管CT-FFR值、有创FFR值分别为(0.81±0.11)和(0.81±0.10),CT-FFR值中≤0.839支(46.43%)、>0.8 45支(53.57%),有创FFR值中≤0.8 37支(44.05%)、>0.8 47支(55.95%);BlandAltman图显示,CT-FFR与有创FFR的测量平均差值-0.01,二者一致性好;CCTA最大直径狭窄率及CT-FFR值评估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和0.703,诊断阈值为53.40%和0.80,CCTA最大直径狭窄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59%和4 6.81%,CT-FFR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3.62%。结论 CCTA及CT-FFR均可为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评估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其中CT-FFR与有创FFR具有良好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脉病变特异性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病变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学治疗及栓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忠 李彬 +1 位作者 韩廷超 尹桂亭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科术前经动脉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并栓塞供养血管后,对外科手术方式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23例女性单侧乳腺癌确诊患者,在外科手术前6~17 d,行锁骨下动脉局部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和栓塞,化学治疗药物采用FAC/FEC方案,栓...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科术前经动脉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并栓塞供养血管后,对外科手术方式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23例女性单侧乳腺癌确诊患者,在外科手术前6~17 d,行锁骨下动脉局部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和栓塞,化学治疗药物采用FAC/FEC方案,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外科手术前1~3 d行钼靶摄片,测量肿块变化,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方式。结果经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化学治疗灌注栓塞后5~15 d,部分缓解61%(14/23),病变稳定39%(9/23);20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手术出血量45~400 mL,平均出血量(141±96)mL,并与同时期同科室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前未化学治疗栓塞)的出血量90~450 mL,平均(209±83)mL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学治疗及栓塞供养动脉,可使肿块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手术切除,并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脉 栓塞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前后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忠 张振 丁波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在Ⅰ期原发性肝癌外科切除术前后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可随访到的准备按Ⅰ期肝癌行手术切除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17例,仅术后行TACE者29例,所有TACE中均...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在Ⅰ期原发性肝癌外科切除术前后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可随访到的准备按Ⅰ期肝癌行手术切除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17例,仅术后行TACE者29例,所有TACE中均行超选择动脉造影(DSA)及碘油CT检查。结果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发现4例多发病灶,仅术后行TACE者发现8例新病灶。46例重新进行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8例,ⅢA期4例。结论 TACE包含的DSA及碘油CT检查弥补了常规检查的不足,更有利于发现肝内的微小病灶从而能重新行TNM分期,为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手术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也为术中残留的病灶提供了补救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超选择动脉造影 碘油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彬 孙超 段惠勇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TACE联合PMCT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事件。近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R...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TACE联合PMCT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事件。近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R)38例,无变化(SD)16例,进展(PD)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例数(比率)分别为:46例(占76.7%)、35例(占58.3%)、31例(占51.7%);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降低明显;肝功能明显改善;病灶直径明显减小。结论:TACE联合PMCT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冷循环微波刀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途径联合引导定位穿刺破膜治疗膜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彬 王忠 +3 位作者 段惠勇 董韶旭 韩廷超 尹桂亭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0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多途径联合引导定位穿刺破膜治疗膜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膜性布加综合征行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造影检查,然后用穿刺针破膜,引入不同规格的球囊进行扩张。结果本... 目的探讨多途径联合引导定位穿刺破膜治疗膜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膜性布加综合征行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造影检查,然后用穿刺针破膜,引入不同规格的球囊进行扩张。结果本组经皮经上腔静脉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5例,经皮经上腔静脉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其中1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半年~1年,总有效率91.3%,复发率8.7%。结论膜性布加综合征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加血管内支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放射学 介入性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忠 朱玉 沈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钼靶X线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根据BI-RADS进行评估。结果 210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35例,乳腺叶状肿瘤2例,良性病变73例。而钼靶X线诊...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钼靶X线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根据BI-RADS进行评估。结果 210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35例,乳腺叶状肿瘤2例,良性病变73例。而钼靶X线诊断恶性肿瘤141例,良性病变69例。误诊18例,误诊率8.6%。病理诊断135例恶性病变者及两例交界性肿瘤中,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59例,其中C-erbB-2阳性44例,C-erbB-2阴性15例。C-erbB-2阳性与淋巴结肿大(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01)。良性病变73例中,腋下淋巴结肿大者仅6例。结论结合病理诊断,仔细分析乳腺肿块的伴随征象,可提高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钼靶 病理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灌注联合影像组学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转移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国臣 王明甫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行低剂量CT灌注扫描。术中系统性清扫患者N1及N2站淋巴结,并取肿瘤组织以及淋巴结分别做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验以及淋巴结病理检测。将所有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医师基于CT灌注图像进行肿瘤感兴趣区域分割,并提取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通透性(PMB)以及396个影像组学参数。基于训练组人群的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采用LASSO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转移的可能性。结果:经过特征降维后,利用LASSO构建Radscore,选择惩罚系数log(λ)=0.867,共计7个影像组学。Radscore在训练组中和验证组中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细胞转移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0.840 vs 0.841);训练组中纵隔转移和非纵隔转移患者的CT灌注参数:MTT以及BV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高于随机诊断[(0.687 vs 0.698>0.500)(0.672 vs 0.698>0.500)]。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BV和MTT构建的联合模型Image model的诊断效能在训练组中高于Radscore、BV、MTT(P=0.378、0.014、0.010),在验证组中低于Radscore,高于BV、MTT(P=0.563、0.631、0.093)。Image model Hosmer-Lemeshow统计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观察情况无显著差异,可拟合(P>0.05)。结论: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用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是否转移,同时联合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构建联合模型评估纵隔淋巴是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CT灌注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