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
1
作者 岳红星 阚翼 刘智慧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164-169,共6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NHB患儿,随机分为蓝光组和辅助组,每组56例。蓝光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辅助组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胆...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NHB患儿,随机分为蓝光组和辅助组,每组56例。蓝光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辅助组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即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电解质水平(血钾、血钠、血钙、血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疹过敏、电解质紊乱、腹泻、恶心呕吐)。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辅助组的TBil、DBil、IBil均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的CD3^(+)、CD4^(+)、CD4^(+)/CD8^(+)均高于蓝光组,CD8^(+)低于蓝光组(P<0.05);辅助组的血钾、血钠、血钙、血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蓝光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间歇蓝光照射能在不明显影响NHB患儿电解质水平同时,积极改善NHB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且联合应用益生菌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益生菌 间歇蓝光照射 血清胆红素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岁追赶生长时神经发育现状及早期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妍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岁追赶生长时神经发育现状及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7~10d及纠正胎龄40周各1次,纠正月龄1~12个月每月1次,并对早产儿体格发育进行评估,采用婴幼儿智力...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岁追赶生长时神经发育现状及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7~10d及纠正胎龄40周各1次,纠正月龄1~12个月每月1次,并对早产儿体格发育进行评估,采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观察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神经发育损害情况(Neur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统计其Gesell神经发育现状和神经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NDI发生率对比,矫正月龄12个月为1.67%,比矫正6个月时的7.50%要低(P<0.05),PDI、MDI分数均高于矫正6个月的评分(P<0.05);干预后,纠正月龄12个月早产儿Gesell神经发育现状各项指分数高于纠正月龄6个月(P<0.05);神经后遗症发生率对比,矫正月龄12个月为3.33%,低于6个月13.32%(P<0.05)。结论 针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可促进其1岁追赶生长期间的神经发育现状和行为发育,并减少神经后遗症,改善其预后,积极进行干预措施,需加强营养指导,促进孩子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神经发育现状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玉叶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10X期45-45,47,共2页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黄疸患儿临床资料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黄疸患儿临床资料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第1d、3d、6d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治疗效果 黄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抢救中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燕浩 许俊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S02期0096-0096,共1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应用于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抢救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进入本院抢救的120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入院后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n=70)给予常规救治联合CBP治疗,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应用于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抢救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进入本院抢救的120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入院后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n=70)给予常规救治联合CBP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治疗后3d,观察组hs-CRP水平、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9.507、10.353,P<0.05);治疗后3d,观察组BUN、Scr水平及ALT、AST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t=11.624、8.595、24.639、40.664,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t=13.194、13.532,P<0.05);观察组治疗1周内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脏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43%、27.14%、1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0%、50.00%、36.00%,死亡率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9.696、6.561、11.954、7.456,P<0.05)。结论: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再给予急性重症中毒患者CBP治疗,可使患者中毒症状获得更好改善,保护其肝肾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中毒 抢救 连续性血液净化 肝肾功能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隔离集中观察点首批医护工作人员的干预 被引量:2
5
作者 薛芬 曹晋 +4 位作者 杨玲玲 马锐 沈梦西 李义芬 许玉叶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2-52,共1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医学隔离集中观察点的首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医学隔离集中观察点首批医护人员存在焦虑情绪,及时给与干预和支持系统,能有效缓解他们心理压力。
关键词 观察点 医护人员 干预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