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49
1
作者 罗克强 杨大章 +1 位作者 王娜亚 刘丹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浅部动脉性出血的方法及特点。方法以电热烧灼术、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深、浅部动脉性鼻出血。结果487例患者中,电热烧灼术治疗327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术治疗135例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浅部动脉性出血的方法及特点。方法以电热烧灼术、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深、浅部动脉性鼻出血。结果487例患者中,电热烧灼术治疗327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术治疗135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在活动性出血状态下,治疗失败,改用电热烧灼法治疗均获成功;高频电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动脉性出血15例及嗅裂区微创填塞术治疗筛顶部动脉出血10例,均获成功。经随访治疗后4周以内,原部位均未再次出血。结论①隐蔽部位即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筛顶部等往往是顽固性鼻出血发生的常见区域;②动脉性鼻出血内镜下微创治疗是可靠、方便、有效的方法;③微波凝固术不适宜治疗活动性动脉出血点,这与微波不能有效加热凝固快速流动的血液有关;④对于静止的或活动性的动脉出血点电热烧灼术及电凝术均能施行有效热凝治疗,为最迅速和可靠的止血方法之一;⑤嗅裂筛顶部动脉出血点适宜用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微创填塞法治疗;⑥动脉性鼻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男性为常见,常发生于鼻中隔前中部,即鼻腔动脉末梢部;⑦高血压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动脉性鼻出血的主要原因,且与季节、吸烟和饮酒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内窥镜检查 电凝术 微波 烧灼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韩红蕾 张连山 顾凤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检测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探讨其机理和意义。方法 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膜迷路积水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μg·kg-1·d-1,共1周,诱... 目的检测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探讨其机理和意义。方法 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膜迷路积水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μg·kg-1·d-1,共1周,诱导其内耳膜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豚鼠内耳中有AQP0、1、2、3、5、7、8的表达,其中AQP0仅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较弱的表达;AQP1分布于包绕骨迷路、内淋巴囊、内淋巴管的纤维细胞,基底膜鼓阶面细胞、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纤维细胞、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椭圆囊壁、球囊壁、螺旋神经节等;AQP2表达在血管纹、Corti’s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内淋巴囊中;AQP3、7、8三者的分布类似,在螺旋神经节和包绕膜迷路的组织中表达,包括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椭圆囊壁、球囊壁、内淋巴囊等;AQP5则表达在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纤维细胞。实验组豚鼠内耳中,血管纹AQP2的表达与对照组较正常豚鼠表达增加,其它亚型AQP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豚鼠内耳中有多种AQPs表达,膜迷路积水后豚鼠内耳中AQP2的表达增强,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与AQP2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膜迷路积水 醋酸去氨加压素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显示技术在内镜经鼻颅底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剑锋 韩军 +3 位作者 杨大章 李锐 张黎 于炎兵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新器械和设备的研发,对内镜颅底解剖的深入认识,以及手术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是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得以飞跃发展的三大基石。随着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内镜视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虽然内镜成像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多镜...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新器械和设备的研发,对内镜颅底解剖的深入认识,以及手术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是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得以飞跃发展的三大基石。随着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内镜视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虽然内镜成像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多镜片摄像技术,高清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手术 颅底外科 三维显示技术 内镜 应用 成像技术 颅底解剖 手术技术
原文传递
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秋航 刘剑锋 +1 位作者 杨大章 喻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咽旁侧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入路。病理类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结果6例肿瘤均... 目的探讨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咽旁侧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入路。病理类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结果6例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恶性肿瘤术后放疗。仅1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颈静脉孔综合征,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8~5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部分咽旁侧颅底肿瘤,经颈入路可完整切除肿瘤,该入路简捷、微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经颈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蜗神经管高分辨CT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喻妮 尚燕宁 +5 位作者 霍健伟 胡吟燕 韩军 王成元 王武 张秋航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41例(82侧)正常人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观测15例(30侧)人颞骨尸头标本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蜗神经管为位于内耳道底至耳蜗底之间的一个粗短的圆柱型管道,正常人CT蜗神经管... 目的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41例(82侧)正常人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观测15例(30侧)人颞骨尸头标本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蜗神经管为位于内耳道底至耳蜗底之间的一个粗短的圆柱型管道,正常人CT蜗神经管的长度为(0.48±0.049)mm,平均直径为(1.13±0.19)mm;人颞骨尸头标本CT蜗神经管长度为(0.58±0.11)mm,平均直径为(1.26±0.16)mm。结论将正常人与人颞骨尸头标本CT蜗神经管直径相比较,得出蜗神经管的平均值可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耳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丝裂霉素预防声带粘连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红蕾 杨大章 +1 位作者 刘剑峰 喻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预防声带术后声带粘连、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声带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仅行支撑喉镜下声带病变切除术,手术加丝裂霉素组在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局部辅以丝裂霉素。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临床...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预防声带术后声带粘连、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声带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仅行支撑喉镜下声带病变切除术,手术加丝裂霉素组在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局部辅以丝裂霉素。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单纯手术组,术后有12例(42.86%)出现不同程度的声带粘连;手术加丝裂霉素组,术后仅有5例(17.86%)出现轻度的声带粘连。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2<0.05)。结论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可以预防和减少声带术后声带粘连,可作为声带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声带 缩窄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侵及单侧腮腺以及咽旁间隙的多发性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卫 刘剑锋 +3 位作者 王蓓 毕青玲 刘丹丹 杨大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6-236,共1页
基底细胞腺瘤是良性的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约占唾液腺肿瘤的2%,同时同侧多发性基底细胞腺瘤少见^[1]。本文报道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1例同时侵及单侧腮腺以及咽旁间隙的多发性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瘤。
关键词 腺瘤(Adenoma) 腮腺(Parotid Gland) 咽(Pharynx)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卫 刘剑锋 杨大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报道一种少见的头颈部慢性炎性疾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以及病理资料。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14~43岁,平均27岁。表现为耳周或颈部包块,血常规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目的报道一种少见的头颈部慢性炎性疾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以及病理资料。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14~43岁,平均27岁。表现为耳周或颈部包块,血常规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行手术治疗,病理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手术加术后放疗者对侧出现新的病变,再次手术;其余3例手术切除术后复发2例。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单纯手术疗效不理想,需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头颈部 病理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呼吸道感染和鼻部炎性疾病嗅觉障碍的治疗 被引量:17
9
作者 关静 倪道凤 +4 位作者 王剑 朱莹莹 徐春晓 陈兴明 刘剑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84-488,共5页
目的:观察鼻内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嗅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嗅觉障碍患者,相关病因包括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嗅裂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T&T嗅觉检查法... 目的:观察鼻内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嗅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嗅觉障碍患者,相关病因包括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嗅裂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T&T嗅觉检查法和记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对嗅觉功能进行评估。然后行鼻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g,2ml),每天1次,共15次。每5次雾化吸入结束后,采用T&T嗅觉检查法复查嗅觉功能。15次雾化吸入全部结束后,同时复查T&T嗅觉识别阈和OERPs。结果:20例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经过鼻腔雾化吸入治疗,5例(25%)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0例(50%)患者嗅觉功能明显改善,3例(15%)患者嗅觉功能稍有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鼻腔气动喷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窦炎性疾病相关的嗅觉障碍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嗅觉障碍 雾化吸入 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鼻内镜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原因和治疗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红蕾 王成元 +3 位作者 刘剑锋 李原 王娜亚 杨大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鼻内镜术后鼻出血入院的11例患者,对其出血诱因、鼻内镜术式、出血时间、出血部位和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总结,寻找规律,探讨内在的机制。结果:11例患者中,出血诱因不...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鼻内镜术后鼻出血入院的11例患者,对其出血诱因、鼻内镜术式、出血时间、出血部位和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总结,寻找规律,探讨内在的机制。结果:11例患者中,出血诱因不同,部位不同,经不同的治疗均达到了止血的目的。结论:鼻内镜术后迟发性鼻出血不容忽视,有一定的诱因,鼻内镜术式可能与出血部位有关,其治疗以鼻内镜下探查出血点后,给予相应治疗,效果较好。必要时行血管栓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鼻内镜术
原文传递
经鼻内镜治疗累及蝶窦的中颅底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丹丹 韩红蕾 +1 位作者 刘洋 张秋航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累及蝶窦的中颅底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累及蝶窦的中颅底硬膜外占位病变患者施行经鼻内镜手术。结果:1例原发性空蝶鞍误诊为蝶窦囊肿,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1例脑膜瘤误诊为真菌性蝶窦炎,误诊率为16.7%。17例... 目的:探讨累及蝶窦的中颅底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累及蝶窦的中颅底硬膜外占位病变患者施行经鼻内镜手术。结果:1例原发性空蝶鞍误诊为蝶窦囊肿,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1例脑膜瘤误诊为真菌性蝶窦炎,误诊率为16.7%。17例全部切除病变,1例大部分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100~2 500 ml。15例治愈,无并发症;1例并发细菌性脑膜炎治愈;1例双眼失明;1例因肺栓塞死亡。结论:经鼻内镜治疗蝶窦和累及蝶窦的中颅底硬膜外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行。术前明确诊断、术中准确定位和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中颅底 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原位杂交检测对曲霉菌属鼻窦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原 刘洋 +4 位作者 王娜亚 杨大章 张秋航 王越 罗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病原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针对曲霉菌属18S rRNA 序列互补的18S-1寡核苷酸探针,经地高辛标记对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7例真菌性鼻窦炎标本中28...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病原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针对曲霉菌属18S rRNA 序列互补的18S-1寡核苷酸探针,经地高辛标记对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7例真菌性鼻窦炎标本中28例曲霉菌属原位杂交呈阳性反应,作为对照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织杂交结果为阴性。HE 染色和六胺银染色可疑曲霉菌感染分别为21例和23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真菌培养阴性或无法进行真菌培养时,原位杂交是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检测组织内真菌病原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曲霉菌属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及鼻窦炎
13
作者 刘剑锋 陶泽璋 杨大章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71-73,共3页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与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关系是目前鼻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菌生物膜可能是慢性鼻及鼻窦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本文就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及鼻窦炎关系的最新研究做...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与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关系是目前鼻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菌生物膜可能是慢性鼻及鼻窦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本文就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及鼻窦炎关系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Biofilm) 鼻窦炎(Sinusitis) 治疗(THERAPY)
原文传递
外伤后失嗅患者的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和MRI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剑锋 有慧 +3 位作者 倪道凤 张秋航 杨大章 王娜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OERP) 和嗅觉通路MRI对外伤后失嗅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后失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嗅觉检查、鼻内镜检查、OER... 目的探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OERP) 和嗅觉通路MRI对外伤后失嗅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后失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嗅觉检查、鼻内镜检查、OERP测试、颅脑CT和嗅觉通路MRI检查。结果主观嗅觉测试:双侧完全失嗅20例;单侧完全失嗅,对侧嗅觉减退2例;单侧完全失嗅,对侧嗅觉正常2例。OERP测试:双侧最大嗅刺激均不能引出OERP者20例,单侧最大嗅刺激不能引出OERP者4例;单侧能引出OERP者4例,其中2例能正常引出,另2例OERP幅值下降且潜伏期延长。氨气刺激均能引出鼻内三叉神经化学感受事件相关电位。嗅路MRI检查:嗅球损伤24例次(100%),额叶直回损伤22例次(91.7%),额叶眶回损伤16例次(67%),远端嗅束和颞叶损伤各2例次(8%)。结论OERP能对外伤后嗅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客观整体评估;嗅路MRI能对外伤后失嗅的损伤部位、程度进行客观、精确的评估。两者结合能对嗅觉功能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脑损伤 诱发电位 嗅神经
原文传递
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靖宁 曹克利 +5 位作者 魏朝刚 杨立军 栾岚 李欢 李原 张秋航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3-659,共7页
目的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Navigator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 目的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Navigator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2例、耳蜗骨化1例、内耳畸形5例、脑白质异常1例,原因不明8例),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测试。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将刺激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用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经蜗窗龛进行电刺激,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1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Ⅲ波和V波的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和(4.18±0.19)ms,阈值为(220.00±16.04)CL。其中2例听神经病、5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1例脑白质异常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结论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蜗窗 耳蜗植入术
原文传递
正常年轻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剑锋 倪道凤 张秋航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2-35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年轻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的特点。方法:嗅觉正常的健康年轻志愿者55例,使用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以醋酸异戊酯(刺激浓度<1 648×10-6)为气味刺激剂行OERP测试。在刺激间隔优化测试时,分别采用间隔5次(15 s... 目的:研究正常年轻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的特点。方法:嗅觉正常的健康年轻志愿者55例,使用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以醋酸异戊酯(刺激浓度<1 648×10-6)为气味刺激剂行OERP测试。在刺激间隔优化测试时,分别采用间隔5次(15 s)、10次(30 s)、20次(60 s)呼吸的刺激间隔。结果:OERP波形分类:①N1P2型;②P1N1P2型;③P1N1P2P3型;④P1N1P2N2P3型。引出率:正常年轻人OERP的引出率为100%。其中P1引出率为60.4%,P2引出率为100.0%,P3引出率为32.1%。男女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P1、N1、P2、N2、P3潜伏期分别为(233±32)ms、(365±52)ms、(511±90)ms、(625±56)ms、(717±88)ms;男女各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P1、N1、P2、N2、P3幅值分别为(7.22±5.93)μV、(-6.00±2.56)μV、(16.65±8.19)μV、(6.35±3.55)μV、(13.23±6.93)μV;以上各波男女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2幅值为(22.58±8.25)μV,男性为(19.53±6.89)μV,女性为(25.24±8.44)μV,女性N1P2幅值大于男性(P<0.05)。随刺激间隔增加,P2和N1P2幅值增加;潜伏期无显著改变。结论:正常年轻人OERP P2的引出率为100%,P1引出率较P3高,性别、刺激间隔是影响N1P2幅值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嗅觉 嗅觉测试
原文传递
先天性失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剑锋 有慧 +3 位作者 倪道凤 张秋航 武学焱 王娜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失嗅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6年9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失嗅病例的临床资料。4例为伴有其他异常的先天性失嗅患者,其中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3例,鼻腔鼻窦发育异常1例;另... 目的总结先天性失嗅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6年9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失嗅病例的临床资料。4例为伴有其他异常的先天性失嗅患者,其中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3例,鼻腔鼻窦发育异常1例;另外4例为孤立性失嗅。8例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 嗅觉检查、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 检查。7例行嗅觉通路 MRI 和性激素检测,2例行嗅黏膜活组织检查。结果 8例患者自幼均未闻到过任何气味。除1例鼻腔鼻窦发育异常外,其余7例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以及鼻内镜检查未见异常。主观嗅觉测试均为完全失嗅。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显示最大嗅刺激引不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CT 检查显示1例鼻腔鼻窦未发育,其余7例未见异常。MRI 检查:6例均为嗅球、嗅束缺失,嗅沟缺失或部分变浅;1例双侧嗅球发育差。内分泌检查:3例青春期后外生殖器以及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血清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以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其余4例性激素检测正常。嗅黏膜活检:1例未见嗅上皮典型结构;另1例为鳞状上皮组织伴慢性炎性病变。结论先天性失嗅诊断应依据病史、专科体检、嗅觉测试、鼻窦 CT 以及嗅路 MRI 检查结果。嗅路 MRI 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卡尔曼综合征 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浅谈颈静脉球-鼓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丹丹 刘剑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颈静脉球一鼓室副神经节瘤 ( glomus jugulare- tympanicum paraganlioma, ,亦称颈静脉球瘤)包括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体瘤。前者来源于颈静脉球拱部球体,后者来源于鼓岬黏膜下鼓室神经丛,均起源于副神经节,称为副神经节瘤(简称... 颈静脉球一鼓室副神经节瘤 ( glomus jugulare- tympanicum paraganlioma, ,亦称颈静脉球瘤)包括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体瘤。前者来源于颈静脉球拱部球体,后者来源于鼓岬黏膜下鼓室神经丛,均起源于副神经节,称为副神经节瘤(简称副节瘤)。副神经节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聚集后形成的一组对体内血氧、二氧化碳分压和pH非常敏感的化学感受器,能合成、储存和分泌儿茶酚胺,产生多种肽类、神经激素及嗜铬颗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球体瘤 治疗 诊断 胚胎发育过程 二氧化碳分压 嗜铬颗粒蛋白 颈静脉球瘤
原文传递
改良咽侧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剑锋 杨大章 +4 位作者 刘丹丹 王娜亚 韩军 韩红蕾 李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7-249,共3页
目的:对咽侧成形术进行改进,术中切断部分腭帆提肌,行高位软腭成形术。探讨改良咽侧成形术以及手术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改良咽侧成形术的以口咽部狭窄为主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检、... 目的:对咽侧成形术进行改进,术中切断部分腭帆提肌,行高位软腭成形术。探讨改良咽侧成形术以及手术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改良咽侧成形术的以口咽部狭窄为主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检、Epworth嗜睡评分、PSG、纯音测听和咽鼓管功能检查、治疗结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有效6例(6/60,10%),显效44例(44/60,73.3%),治愈10例(10/60,16.7%),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出血2例(3.3%)。短期腭咽闭合不全10例(16.7%)。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腭咽闭合不全,无咽鼓管功能障碍,无鼻咽狭窄。结论:改良咽侧成形术对于以口咽狭窄为主的各种程度的OSAHS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 手术 咽侧成形术 嗜睡评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红蕾 杨大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涉及双侧声带前1/3和(或)前连合的声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的治疗采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联合外用丝裂霉素,其余18例患者仅采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结果:手术联...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涉及双侧声带前1/3和(或)前连合的声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的治疗采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联合外用丝裂霉素,其余18例患者仅采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结果:手术联合丝裂霉素组的3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连合轻微粘连外,其余均未发生声带粘连;单纯手术组的1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术后前连合有粘连。结论:丝裂霉素可有效预防喉部手术后的声带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声带 缩窄 病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