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指标在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丘小霞 郑陈光 +2 位作者 杜娟 陈科 杨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糖尿病(DM)、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选2980名男性和3850名女性(年龄35~74岁)。分别检测受检者的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与身高的比值(WSR)、空腹血糖(FBG...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糖尿病(DM)、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选2980名男性和3850名女性(年龄35~74岁)。分别检测受检者的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与身高的比值(WSR)、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血压,并分析BMI、WC、WHR和WSR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变量(FBG、2 hPG、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关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估检测的各项人体测量指标与DM和高血压关联程度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1)BMI、WC、WHR和WSR之间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WC和WSR间相关系数最大(男:0.94,女:0.95)。(2)与BMI相比,男性WSR与DM的关联更强(P=0.081),女性WC和WSR的关联更强(P<0.05)。ROC下面积经年龄调整为男性WSR 0.735和女性WC 0.749,均较BMI 0.725大。(3)与中心性肥胖指标比较,不论男女,BMI与高血压有最强的关联(BMI比WHR,P<0.001;比WSR,P<0.01;比WC,P<0.05)。BMI的ROC曲线下面积经年龄调整分别为男性WSR 0.760和女性WC 0.766,均较相应的中心性肥胖指标高。结论中心性肥胖指标与BMI比较,前者可能与DM患病风险关联更大;而后者可能导致高血压患病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病学 危险因素 体重变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区居民年龄与患代谢综合症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雪峰 朱玲 +5 位作者 孙宏 刘铭 周林 张晏 史晓红 杨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不同性别居民年龄与患代谢综合症(MS)的风险。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现场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依据我国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代谢综合征标准,对该人群分男性、女性进行有关MS指标的检测和统计。结果①共...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不同性别居民年龄与患代谢综合症(MS)的风险。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现场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依据我国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代谢综合征标准,对该人群分男性、女性进行有关MS指标的检测和统计。结果①共计调查人数24,182人(男性12,766人,女性11,416人);②按性别分组,二组间年龄、BMI、SBP、DBP、FPG、2HPG、TC、TG、HDL-C、LDL-C、HbA1c均存在差异(P<0.05);③年龄≥55岁的男性、年龄≥65岁的女性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龄<55岁的男性、年龄<65岁的女性。结论尤其是男性55岁以上和女性65岁以上者代谢综合症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症 年龄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PPARGC1A基因启动子变异筛查及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亮 王松岚 +6 位作者 屈彦纯 孙宏 王晓霞 史晓红 朱小泉 唐雷 杨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romoterof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PARGC1A)基因启动子中的变异位点分布,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目的分析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romoterof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PARGC1A)基因启动子中的变异位点分布,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的关联。方法应用二步法,首先基于小群体(n=216,104例T2DM患者和112名糖耐量正常对照者),通过Sanger法测序扫描识别PPARGCIA基因启动子变异;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在更大人群样本进行验证(n=1546,732例T2DM患者和814名糖耐量正常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分析,Haploview软件计算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Sanger法测序分型筛查共识别5个多态性位点,根据杂合度最终纳入-2120T/C(rs3755857),-1999C/G(rs2946386)和-1437T/C(rs297087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3个位点的次要等位基因在T2DM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合并两个群体的OR值,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发现-1999C/G(rs2946386)的C等位基因增加T2DM的风险1.18倍(P=0.03,OR=1.18)。Permutation校正后,未发现3个位点构建的单倍型与T2DM存在显著关联。结论PPARGC1A基因启动子中-1999C/G(rs2946386)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与T2DM风险存在微效关联,PPARGC1A启动子突变可能不是T2DM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 筛查 单倍型分析
原文传递
线粒体新变异与中国北方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飞 唐雷 +12 位作者 史晓红 孙亮 冯洁 于君 王晓霞 罗兰 吴迪 万钢 高政南 相蕾 陈静 齐科研 杨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187-9191,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3537A/G、5351A/G位点突变与中国北方人群2型糖尿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全部对象均来自大连市,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收集的患者61例,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患者497例及国家"95&q...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3537A/G、5351A/G位点突变与中国北方人群2型糖尿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全部对象均来自大连市,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收集的患者61例,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患者497例及国家"95"攻关"中老年糖尿病普查"大连地区散发患者56例。另选国家"95"攻关"中老年糖尿病普查"中糖耐量正常的344人作为正常对照。在6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34名非糖尿病对照群体中检测线粒体DNA3537A/G、5351A/G位点的突变情况。在测序基础上,从线粒体DNA中排序选择2个有较高可能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SNP,然后使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线粒体DNA3537A/G、5351A/G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0%和2.6%,在对照人群中则分别为2.1%和4.2%,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按照体质量指数和血压进行分层之后,发现5351A/G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突变频率为1.61%,在肥胖的对照中频率为15.3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Fisher=0.02,OR=2.76);但是A3537G在各组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ND2基因5351A/G可能与中国北方人群中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2型糖尿病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丁晓慧 杨泽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缺陷导致高血糖的一种复杂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发病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过去的几年中... 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缺陷导致高血糖的一种复杂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发病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过去的几年中,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聚合酶链反应以及特异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等技术陆续应用到T2DM人群易感基因的研究。近几年全基因组扫描的开展,使T2DM遗传学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对这些新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全基因组相关研究 全基因组扫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亮 王松岚 +1 位作者 史晓红 杨泽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系统评估的原理和规范,检索外文专业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及中文期刊数据库,分别基于隐性遗传模型和显性遗传模型,m...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系统评估的原理和规范,检索外文专业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及中文期刊数据库,分别基于隐性遗传模型和显性遗传模型,meta分析评估MTHFR基因C677T位点风险等位基因T与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异质性检验后采用M—H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0l尺)值,采用Begg和Egger偏倚分析评估本项meta分析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共计2018例人群数据结果。异质性检验表明不存在异质性,选择M—H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隐性模型合并后的OR为2.41(95%CI=1.85~3.13),显性模型合并后的OR为2.33(95%CI=1.82~2.98)。Begg和Egger偏倚分析显示隐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都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风险等位基因T与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组结构变异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叉头转录因子3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A基因多态性协同增加中国南方汉族长寿人群2型糖尿病风险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亮 钱宇 +9 位作者 胡才友 黄金 郑陈光 吕泽平 黄泽治 齐科研 史晓红 朱小泉 唐雷 杨泽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 研究叉头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rs2802288(G/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A(PPARGC1A)基因rs8192678 (G/A)与广西汉族长寿及一般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并探讨基因间相互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 目的 研究叉头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rs2802288(G/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A(PPARGC1A)基因rs8192678 (G/A)与广西汉族长寿及一般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并探讨基因间相互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随机分层选取中国长寿之乡广西永福长寿老人506名(> 90岁)和一般人群830名.T2DM诊断依照1999年WHO标准.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rs2802288和rs8192678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分析,通过风险等位基因累积效应分析及非参数多因子降维法(MDR)评价基因间相互作用.结果 隐性遗传模型下,仅在长寿人群中发现FOXO3A基因rs2802288 (G)与T2DM的风险存在正关联(x2=10.933,P<0.05),并且同PPARGC1A基因rs8192678(A)存在协同作用(x2=9.617,P<0.05);发生T2DM的风险随风险等位基因数目增加,累积4个风险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具有最高风险(OR=6.482,P<0.001).MDR分析提示最佳交互模型为rs2802288、rs8192678和增龄的联合作用模式,最终增加T2DM风险(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0.05).结论 FOXO3A基因rs2802288 (G)是南方汉族长寿人群T2DM的风险等位基因,PPARGC1A基因rs8192678 (A)与其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长寿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原文传递
Gly482Ser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变异与广西永福汉族长寿老人代谢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亮 郑陈光 +8 位作者 吕泽平 胡才友 黄泽治 梁庆华 陈少科 陈科 范歆 吕渊 杨泽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永福汉族长寿人群(年龄〉90岁)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7辅激活因子l(PPARGCl)基因Gly482Ser变异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变异的特征性分布规律,并评价Gly482Ser与ApoE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基于本课题组2008-... 目的研究广西永福汉族长寿人群(年龄〉90岁)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7辅激活因子l(PPARGCl)基因Gly482Ser变异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变异的特征性分布规律,并评价Gly482Ser与ApoE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基于本课题组2008-2011年在广西永福长寿之乡的现场工作,以长寿区长寿老年人212例(年龄90~105岁)为长寿组,永福无长寿家族史的非长寿人群207例为对照组。通过入户调查,收集长寿相关的体征、血糖、血脂、血压。提取外周血DNA,分型PPARGCl基因Gly482Ser变异和ApoE基因变异,建立基因组和表型相关数据库。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遗传统计分析,研究基因组变异和长寿及相关代谢性状的相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长寿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Gly482Ser在全部人群中进行分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在各组中都具有较好的人群代表性,多重比较的Bonferroni法校正后,隐性遗传模型GG基因型与长寿无相关性。按ApoE^4等位基因分层分析隐性遗传模型表明,在非ApoEe4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中,GG基因型与长寿呈正相关,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2,P〈O.05)。此外,长寿老人中携带GG基因型的空腹血糖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P〈O.05)。结论广西永福汉族长寿老人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代谢状态,PPARGCl基因Gly482Ser变异GG基因型与长寿呈正相关,其依赖于不携带ApoE基因风险等位基因ε4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载脂蛋白E类 代谢
原文传递
产毒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序列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9
作者 杨辉 吴丽娟 +3 位作者 龚成 胡继红 汪仕奎 蔡剑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42-745,共4页
目的:建立针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高敏感、高特异的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O139群霍乱弧菌主基因组O抗原编码基因rfb-0139和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基的编码基因ctx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利用TaqMan标... 目的:建立针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高敏感、高特异的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O139群霍乱弧菌主基因组O抗原编码基因rfb-0139和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基的编码基因ctx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利用TaqMan标记探针和便携式Smartcycler II荧光实时PCR检测平台探讨该检测体系的检测敏感性,用1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或院内感染中的常见致病菌评价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体系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敏感度为1.0×102拷贝每反应体系;对O139群霍乱弧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敏感度为1.0×100pg每反应体系;该检测体系在检测1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或院内感染中的常见致病菌时均不存在非特异性扩增;整个反应在2 h内完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系可作为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并可同时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产生霍乱肠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型O139群霍乱弧菌 实时荧光TaqMan聚合酶链反应 霍乱肠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