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阿拉善NGO生态保护的启示——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生态考察后的思考 |
徐新
王诺
|
《鄱阳湖学刊》
|
2010 |
0 |
|
2
|
试谈当代校园戏剧的演出启示--以厦门大学第九届“中文有戏”演出季京昆专场为例 |
苏妹
|
《艺苑》
|
2018 |
0 |
|
3
|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4
|
厦门大学:凤凰花下的最美时光 |
顾遥
|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
2015 |
0 |
|
5
|
韩国大学中文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基于近代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模式”探源 |
金美
|
《大学(研究)》
|
2015 |
2
|
|
6
|
“新时期文学30年:反思与前瞻”笔谈:历史意识与历史书写——-观察近30年文学的一个视角 |
王晖
谢泳
樊星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7
|
从网络文学到网际艺术:世纪之交的走向 |
黄鸣奋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8
|
宁馨儿:我国文学传统与网络文学的定位 |
黄鸣奋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5
|
|
9
|
科幻电影创意:后人类视野中的记忆体系(一)——定位与扩展 |
黄鸣奋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6
|
|
10
|
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从生态视角重审西方文学 |
王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6 |
12
|
|
12
|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史——评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 |
梁冬华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3
|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郑国庆访谈录 |
郑国庆
徐志伟
|
《艺术广角》
|
2011 |
2
|
|
14
|
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 |
周宁
|
《东南学术》
|
2004 |
2
|
|
15
|
中国科幻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观 |
黄鸣奋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16
|
科幻电影创意:后人类视野中的记忆体系(二)——类比与构思 |
黄鸣奋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7
|
科幻电影创意:后人类视野中的记忆体系(三)——挑战与应对 |
黄鸣奋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18
|
面向未来的文学设问 |
黄鸣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9
|
“汉语与汉字关系”问题再讨论——“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娄育
李康澄
|
《励耘语言学刊》
|
2009 |
1
|
|
20
|
林氏刊物与海派文学 |
俞王毛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