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骨为证:破译中华民族的开天辟地——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王传超教授 |
徐杰舜(问)
王传超(答)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9 |
0 |
|
2
|
从远古来信看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 |
祝叶华
王传超
|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3
|
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 |
彭兆荣
邹赞
张玉霞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述评 |
彭兆荣
李春霞
葛荣玲
|
《民族学刊》
|
2010 |
10
|
|
5
|
西方人类学关于衰老和老年问题研究述评 |
杨晋涛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6
|
政治人类学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 |
董建辉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7
|
《文学人类学研究》发刊词 |
叶舒宪
徐新建
彭兆荣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8 |
2
|
|
8
|
历史学的田野——读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温春香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09 |
1
|
|
9
|
人类学与艺术研究 |
彭兆荣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人类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五人谈 |
周大鸣
彭兆荣
林敏霞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1
|
民族学人类学专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研究 |
彭兆荣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2
|
研究中国 建设中国——人类学本土化五人谈 |
徐冶
徐新建
彭兆荣
纳日碧力戈
郭净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5
|
|
13
|
全球化:人类学的研究主题 |
平锋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0 |
|
14
|
身份·参与·书写——家乡人类学研究的三个困惑 |
毛伟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5
|
身份 参与 书写——家乡人类学研究的三个困惑 |
毛伟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媒介化世界里人类学家与传播学家的际会:文化多样性与媒体人类学 |
李春霞
彭兆荣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17
|
审美人类学三人谈 |
王杰
彭兆荣
覃德清
苏东晓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8
|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 |
彭兆荣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
19
|
“人类学写作”的多重含义——三种“转向”与四个议题 |
叶舒宪
彭兆荣
徐新建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9
|
|
20
|
实事求是:文化人类学的追求——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一 |
徐杰舜
石奕龙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