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试剂改善病理科工作环境 被引量:7
1
作者 林明珠 戴太监 +1 位作者 朱启淦 潘羡心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5-595,共1页
2013年医院进行三级甲等医院复评,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和职业防护,成了三甲复评的检查重点,其中病理废气、废液、医疗垃圾等的排放及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包括病理废液必须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公司集中处置,均为检查重点。病理科... 2013年医院进行三级甲等医院复评,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和职业防护,成了三甲复评的检查重点,其中病理废气、废液、医疗垃圾等的排放及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包括病理废液必须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公司集中处置,均为检查重点。病理科的空气会受到相当程度的生物与化学制剂污染,其中甲醛、二甲苯等试剂是最常见、最主要和危害最大的污染源。因此,如何减轻病理科的空气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科 环境 三级甲等医院 生物安全管理 剂改 环保 空气污染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
2
作者 温路生 耿月华 +1 位作者 刘金发 周小芹 《肝脏》 2024年第12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 分析30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30例肝脏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 目的 分析30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30例肝脏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30例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病发年龄以25~54岁居多,多数有上腹部疼痛症状,肿瘤多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肝左外叶,肿瘤大小在60~100 mm之间,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水平升高,免疫组织化学以抗黑素瘤特异性单抗、黑色素细胞抗原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为主。30例病例中,27例在术后2年内均可接受随访,3例只接受1年随访,随访率为90.0%。27例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转移、复发、术后未行其他治疗,随访至2022年2月患者情况良好,肝脏CT、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多数无异常。结论 肝脏血管周围上皮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间质性肿瘤,易与其他肝脏肿瘤混淆,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应用CT成像、腹部超声、MRI影像学检查,可以为肝脏血管周围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禹乐 朱启淦 +4 位作者 温路生 许家伦 郭健莲 梁声强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物设计实时荧光探针,并建立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等10种其他菌种评价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通过检测梯度稀释的创伤弧菌基因组DNA评价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用qPCR试剂盒平行检测10例模拟临床样本,验证检测体系的性能。结果 基于创伤弧菌vvhA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起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该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其他菌种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检测创伤弧菌的灵敏度为1×10^(2)CFU/mL;检测模拟临床样本结果与qPCR方法的结果一致,准确率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为创伤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vvhA基因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核酸扩增 分子检测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禹乐 朱启淦 +4 位作者 温路生 魁国菊 杨立民 孟加榕 陈淑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 探讨BRAF V600E 基因突变情况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173例PTMC的BRAFV 600E 基因... 目的 探讨BRAF V600E 基因突变情况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173例PTMC的BRAFV 600E 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结果与PTM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有无钙化、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173例PTMC患者中BRAF V600E 基因突变的突变率为60.12%(104/173),BRAF V600E 基因突变结果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 P <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有无钙化和腺外浸润情况无关(均 P >0.05)。结论 BRAF V600E 基因突变可能与PTMC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RAFV600E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
5
作者 孟加榕 张闽峰 +2 位作者 温路生 刘美莲 郭以河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0期943-944,1001,共3页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PEH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脊柱畸形"收入院,患者无...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PEH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脊柱畸形"收入院,患者无任何肺部症状。CT检查双肺多发结节,行肺部肿物切除活检术镜下见肿瘤呈边界清楚的嗜酸性结节,肿瘤细胞呈漩涡样排列,主要分布于结节周边,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丰富且为嗜酸性或嗜双色性,其内有大小不一的空泡,核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核分裂相罕见,结节中央见片状分布的类似淀粉样变或玻璃样变组织,结节旁肺组织中肺泡腔扩张,部分肿瘤细胞伸入肺泡腔呈乳头状、肾小球样增生,间质血管增生、扩张、充血伴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表达CD34、CD31等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结论 PEH是一种罕见的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病预后与患者是否存在肺部血管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病理检查的意义(附30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窦燕 邓节喜 +1 位作者 张闽峰 郭以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748-1749,共2页
目的:通过心包积液中肿瘤细胞制作的细胞块进行疾病诊断和肿瘤来源的鉴别诊断,评价心包积液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30例恶性肿瘤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引流积液送病理制作细胞块进行肿瘤来源的诊断,验证临床疾病的诊断。结果:3... 目的:通过心包积液中肿瘤细胞制作的细胞块进行疾病诊断和肿瘤来源的鉴别诊断,评价心包积液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30例恶性肿瘤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引流积液送病理制作细胞块进行肿瘤来源的诊断,验证临床疾病的诊断。结果:30例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鉴别诊断病因中,肺癌21例,其中腺癌17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1例;结肠癌2例;红细胞太多,无法制作细胞块2例。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块留取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晚期肿瘤转移性心包积液确定原发灶提供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细胞块 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炎性纤维性息肉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美莲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10-1111,F0003,共3页
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由黏膜下增生的梭形细胞、小血管及混合性炎性细胞组成,富于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血管或腺体周围出现“同心圆状”网状纤维为特征[1].Vanek[2]以“胃肠道黏膜下肉芽肿伴酸性粒细... 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由黏膜下增生的梭形细胞、小血管及混合性炎性细胞组成,富于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血管或腺体周围出现“同心圆状”网状纤维为特征[1].Vanek[2]以“胃肠道黏膜下肉芽肿伴酸性粒细胞浸润”首次进行该现象的描述.Helwig等[3]第一次用IFP的名称,详细描述了其组织学特征.炎性纤维性息肉(IFP)非常罕见,Susann等[4]对120 000多例病人、约6 600枚胃息肉的研究显示,仅6例为IFP,在所有胃息肉中发病率<0.1%.本文报道1例胃窦炎性纤维性息肉,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炎性纤维性息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绒毛状腺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江宾 杨立民 +1 位作者 朱启淦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85-1086,共2页
绒毛状腺瘤是一种发生于胃肠道的常见肿瘤,具有较高的恶变率,当瘤体长径≥2 cm时,恶变率高达50%[1]。而原发于膀胱的绒毛状腺瘤较为罕见,膀胱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 of bladder)临床症状不典型,故临床易误诊为膀胱癌。为加深对... 绒毛状腺瘤是一种发生于胃肠道的常见肿瘤,具有较高的恶变率,当瘤体长径≥2 cm时,恶变率高达50%[1]。而原发于膀胱的绒毛状腺瘤较为罕见,膀胱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 of bladder)临床症状不典型,故临床易误诊为膀胱癌。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膀胱绒毛状腺瘤,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绒毛状腺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和血流感染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健莲 李强 +1 位作者 禹乐 孟加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00,共3页
创伤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和湖泊中[1-2],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类,主要有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海产品、被海产品扎伤或伤口暴露于海水等,可引起胃肠炎、创口感染和脓毒血症。本文报道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 创伤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和湖泊中[1-2],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类,主要有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海产品、被海产品扎伤或伤口暴露于海水等,可引起胃肠炎、创口感染和脓毒血症。本文报道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例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和血流感染患者,旨在提高对创伤弧菌的认识和重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坏死性筋膜炎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中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禹乐 张闽峰 +3 位作者 孟加榕 郭以河 林明珠 戴太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624-1624,共1页
在医疗工作中,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病理学诊断能够明确疾病的性质,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对患者预后判断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 病理科 医院/组织和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创伤弧菌特异性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红 禹乐 +1 位作者 朱启淦 孟加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79-1585,1594,共8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创伤弧菌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一站式检测,为快速检测出病原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获取靶基因序列,采用MEGA7.0软件对齐后设计出19对引物,BLAST确定引物的特异度,再通过引物性能、灵敏度、快速变... 目的探讨适用于创伤弧菌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一站式检测,为快速检测出病原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获取靶基因序列,采用MEGA7.0软件对齐后设计出19对引物,BLAST确定引物的特异度,再通过引物性能、灵敏度、快速变温实验筛选适用于微流控的引物,最后对引物的特异度与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成功筛选出1对适用于微流控的引物vvhA10,微流控检测结果发现其特异度与灵敏度较高。结论筛选出适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引物,用于全自动微流控检测可以满足应急检测或现场快速检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创伤弧菌 引物筛选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fin 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2
作者 许家伦 朱启淦 +2 位作者 黄江宾 耿月华 禹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23-828,共6页
目的分析Elafin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外科的食管癌患者200例。监测患者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lastase specific inhibitors,Elafin)表达水平,并行食管癌切除术... 目的分析Elafin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外科的食管癌患者200例。监测患者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lastase specific inhibitors,Elafin)表达水平,并行食管癌切除术。随访1年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Elafin表达水平等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lafin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纳入研究的200例患者中有12例病例脱落。剩余188例患者中有41例纳入不良预后组,147例纳入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1.81%(41/188)。两组患者年龄、葡萄糖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预后组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所占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不良预后组Elaf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5.898)、分化程度(OR=3.012)和淋巴结转移(OR=4.876)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lafin水平(OR=0.117)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ROC曲线显示,Elafin水平预测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其中Elafin水平的最佳截点为0.49 ng/mL,此时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0.9%。列线图预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27(95%CI:0.873~0.951)。结论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和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Elafin表达水平则是保护性因素,早期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fin表达水平 食管癌切除术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标本类型在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13
作者 朱启淦 孟加榕 +3 位作者 魁国菊 张小红 黄江宾 禹乐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标本类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驱动基因检出率,并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Kristen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体(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标本类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驱动基因检出率,并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Kristen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体(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BRAF)等驱动基因异常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病理科明确诊断为NSCLC样本180例,包括手术切除标本25例,肺活检标本80例,恶性胸腔积液细胞蜡块标本29例,转移病灶标本46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驱动基因突变状态。结果5种驱动基因的总突变率为53.33%(96/180),驱动基因突变可在不同标本类型中检出,不同标本间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率40.56%(73/180),性别及组织类型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类型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率6.11%(11/180),其中性别类型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组织类型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K融合基因突变率4.44/%(8/180),年龄、性别及组织类型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率1.11%(2/180),ROS1融合基因突变率1.11%(2/180)。结论不同标本类型均可检出驱动基因,增加了临床基因检测的取样途径。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驱动基因,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及组织类型有差异,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有差异;ALK、ROS1、BRAF基因突变率较低,但指导NSCLC治疗有重要意义。多基因联合检测可一次获取更多驱动基因突变信息,能够更快、更全面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胸水细胞块与组织学EGFR基因扩增检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孟加榕 郭以河 +4 位作者 张闽峰 禹乐 戴太监 温路生 刘美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830-1833,共4页
目的:对比肺癌胸水细胞块与组织学中EGFR基因扩增情况,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阳性胸水细胞块检测EGFR基因扩增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阳性胸水离心获取肿瘤细胞制作成石蜡细胞块,其中有28例的组织学对照,免疫组... 目的:对比肺癌胸水细胞块与组织学中EGFR基因扩增情况,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阳性胸水细胞块检测EGFR基因扩增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阳性胸水离心获取肿瘤细胞制作成石蜡细胞块,其中有28例的组织学对照,免疫组化分型后进行FISH检测EGFR基因,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扩增情况。结果:28例细胞块有组织学EGFR基因检测对照,在有组织学对照细胞块EGFR基因检测相符率100%。肺腺癌31例中,EGFR基因簇状扩增4例(12.9%),点状扩增14例(45.2%),无扩增13例(41.9%),肺腺癌扩增率为58.1%;肺鳞癌25例中,EGFR基因簇状扩增2例(8.0%),点状扩增9例(36.0%),无扩增14例(56.0%),肺鳞癌扩增率为44.0%;其他类型NSCLC患者4例中2例点状扩增,扩增率为50%。结论:肺腺癌及肺鳞癌胸水细胞块EGFR检测结果与组织学一致,EGFR基因在肺腺癌的扩增率高于肺鳞癌。应用FISH技术检测胸水细胞块中的EGFR基因扩增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块 EGFR基因 肺腺癌 肺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性胸腔积液细胞块制作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禹乐 郭以河 +5 位作者 朱启淦 杨立民 温路生 魁国菊 潘羡心 孟加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537-254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血性胸腔积液的细胞块制作方法。方法:收集细胞学涂片中见到肿瘤细胞的血性胸水48例,分别用直接离心沉淀法、去红细胞离心沉淀法和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制作细胞块,对三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块的HE染色效果、免疫组化效果...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血性胸腔积液的细胞块制作方法。方法:收集细胞学涂片中见到肿瘤细胞的血性胸水48例,分别用直接离心沉淀法、去红细胞离心沉淀法和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制作细胞块,对三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块的HE染色效果、免疫组化效果及提取DNA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直接离心沉淀法、去红细胞离心沉淀法、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制作细胞块的提取DNA合格率分别为72.9%(35/48)、85.4%(41/48)和93.8%(45/48),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提取DNA的合格率明显高于直接离心沉淀法,两者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提取DNA的合格率高于去红细胞离心沉淀法,但两者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免疫组化效果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最好,去红细胞离心沉淀法次之,直接离心沉淀法最差。结论:血性胸水细胞块推荐的方法依次是富集单个核细胞层沉淀法、去红细胞离心沉淀法、直接离心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NA提取 恶性胸腔积液 细胞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水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禹乐 朱启淦 +4 位作者 杨立民 温路生 魁国菊 潘羡心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胸水细胞块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具有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的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胸水60例,制作细胞块,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对细胞块和组织标本的EGFR第19外显子(19...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胸水细胞块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具有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的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胸水60例,制作细胞块,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对细胞块和组织标本的EGFR第19外显子(19-Del)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细胞块与组织标本的EGFR突变率的差异。结果胸水细胞块中EGFR突变率为35%(21/60),其中19-Del突变11例,L858R突变9例,19-Del和L858R双突变1例;组织标本中EGFR突变率为36.7%(22/60),其中19-Del突变12例,L858R突变9例,19-Del和L858R双突变1例。两种标本的EGFR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细胞块EGFR突变类型与其对应的组织标本相一致。结论胸水细胞块与组织样本在EGFR基因突变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水 细胞学 EGF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涂片在胸腹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禹乐 孟加榕 +4 位作者 朱启淦 杨立民 温路生 魁国菊 潘羡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在胸腹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科室送检的可疑阳性胸腹水107例,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和传统细胞涂片法制片,必要时分别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两种方法的涂片质量及恶性肿瘤的确诊率。结果...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在胸腹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科室送检的可疑阳性胸腹水107例,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和传统细胞涂片法制片,必要时分别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两种方法的涂片质量及恶性肿瘤的确诊率。结果应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技术获得的细胞涂片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效果均优于传统涂片法,统计结果显示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的恶性肿瘤确诊率为30.8%,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的11.2%,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在胸腹水诊断中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确诊率,且涂片质量、染色效果均优于常规涂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 腹水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F-1、CK7在胸水细胞块中鉴别肺腺癌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以河 张闽峰 +2 位作者 孟加榕 林明珠 禹乐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探讨TTF-1、CK7在胸水细胞块中鉴别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胸水离心涂片中见到癌细胞,胸水再离心制成细胞块,HE显微镜观察有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Max Vis... 目的探讨TTF-1、CK7在胸水细胞块中鉴别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胸水离心涂片中见到癌细胞,胸水再离心制成细胞块,HE显微镜观察有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TTF-1及CK7等抗体。结果10例肺癌中有7例肺腺癌和1例肺小细胞癌都表达TTF-1、CK7;2例肺鳞癌中TTF-1、CK7不表达。结论 TTF-1、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胸水细胞块诊断后,可作为鉴别肺腺癌的可靠标记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细胞块 肺腺癌 TTF-1 CK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胸腔积液上清液和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孟加榕 潘羡心 +4 位作者 郭以河 温路生 刘美莲 禹乐 戴太监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检测肺腺癌胸腔积液上清液和细胞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为寻找有效的胸腔积液成分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肺腺癌胸腔积液标本43例... 目的比较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检测肺腺癌胸腔积液上清液和细胞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为寻找有效的胸腔积液成分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肺腺癌胸腔积液标本43例的上清液和细胞块,分别提取DNA,应用HRM方法检测其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胸腔积液上清液与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均为第19、21外显子突变,第21外显子基因突变上清液与细胞块结果完全一致。第19外显子基因突变两者略有不同。结论肺腺癌胸腔积液上清液和细胞块均可用于检测其EGFR基因突变状态,但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和肿瘤异质性,故建议EGFR检测前兼顾细胞学及HE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胸腔积液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对胸水细胞块组织形态及免疫细胞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以河 张闽峰 +4 位作者 孟加榕 禹乐 戴太监 温路生 刘美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925-19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细胞块的固定效果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的影响,寻找一种理想的细胞块的固定液及制作方法。方法:利用4%中性甲醛、乙醇乙醚(1∶1)混合固定液、丙酮三种不同固定液对同一阳性胸水进行固定,制作出细胞块3μm切片,行HE...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细胞块的固定效果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的影响,寻找一种理想的细胞块的固定液及制作方法。方法:利用4%中性甲醛、乙醇乙醚(1∶1)混合固定液、丙酮三种不同固定液对同一阳性胸水进行固定,制作出细胞块3μm切片,行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染色效果和抗体标记情况。结果:4%中性甲醛固定细胞块HE染色鲜艳清晰,细胞无变性,免疫标记定位准确清晰;乙醇乙醚固定HE染色鲜艳,细胞略有变性,免疫标记欠佳;丙酮固定HE染色鲜艳,细胞略有萎缩变性。结论:在病理制片过程中,固定相当重要,在细胞块的固定液选择中,通过对比,4%中性甲醛是胸水离心细胞块最理想的固定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块 固定液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