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在肺部手术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治 郑学铭 +1 位作者 陈辉 潘鸿锦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2期9-10,13,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在肺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手术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胸外科收治的、接受肺部手术患者3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该组患者皆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肺... 目的分析胸腔镜在肺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手术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胸外科收治的、接受肺部手术患者3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该组患者皆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有死亡例数发生,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显著要低于对照组42.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3.5±7.6)min、拔管时间(3.8±0.9)d以及住院时间(8.1±2.4)d皆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72.3±4.1)m L少于对照组(149.7±7.8)m L,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应用于肺部手术中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反应轻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部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治 潘鸿锦 +1 位作者 郑学铭 陈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开放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开放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输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相比于对照组的20.0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生存率及N1和N2淋巴结转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患者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安全性较高,且随访6个月的预后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 肺癌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经纬 吴志斌 +1 位作者 郑学铭 陈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9月到2022年5月就诊我院胸外科的49例肋骨骨折患者,分为3D打印组17例和非3D打印组32例,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C反应蛋白(CRP)、手术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9月到2022年5月就诊我院胸外科的49例肋骨骨折患者,分为3D打印组17例和非3D打印组32例,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C反应蛋白(CRP)、手术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固定每根肋骨花费的时间和手术后肺复张的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评分的情况.结果3D打印组患者术中固定每根肋骨花费的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复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CRP、术后动脉血CO_(2)分压均小于非3D打印组,而术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非3D打印组,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非3D打印组.结论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发肋骨骨折 精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结核杆菌DNA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洪国粦 刘银环 +2 位作者 潘鸿锦 傅希 章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86-2288,共3页
目的构建DNA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结核杆菌的新方法。方法根据互补序列一段设计捕获探针,另一段设计信号探针,两段探针与互补链结合构建“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结合酶的催化作用放大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高灵敏检测。... 目的构建DNA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结核杆菌的新方法。方法根据互补序列一段设计捕获探针,另一段设计信号探针,两段探针与互补链结合构建“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结合酶的催化作用放大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高灵敏检测。结果在优化条件下目标链浓度(10nmol/L)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0%(n=5);目标DNA在浓度为50-200pmol/L范围内与电流值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电流(I)=720.4+93.6x浓度(c),r=0.9982,检出限为1.6×10^12mol/L。结论此方法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生物传感器 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