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诊疗过程中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凤娟 陈素锦 +4 位作者 颜雅红 赖春秀 杨清默 沈良盛 欧阳忠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第4期303-307,311,共6页
目的深入了解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就诊前后真实情感体验。方法采用目地抽样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乳腺外科就诊的非特异性乳腺炎的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以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法进行访谈,现场录音,根据诠释... 目的深入了解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就诊前后真实情感体验。方法采用目地抽样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乳腺外科就诊的非特异性乳腺炎的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以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法进行访谈,现场录音,根据诠释学循环原则对转录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经过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后,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患病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真实情感体验可归纳为6个主题,即睡眠状态改变、疲劳感、对病情缺乏了解、难以适应治疗状态、担忧害怕、对安装假体持正面看法。结论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在患病前常常存在生活习惯的改变,患病后常存在不良情绪,且患者对疾病存在认知缺陷,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适时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延续护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乳腺炎 质性研究 系统性健康教育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似锦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0期332-333,共2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患者心理特征的观察分析,在了解了老年患者的独特的心理问题后,采取优质护理前与后护理效果的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了优质护理在老年人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干部病房的110例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患者心理特征的观察分析,在了解了老年患者的独特的心理问题后,采取优质护理前与后护理效果的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了优质护理在老年人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干部病房的110例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研究分析根据老年患者特有的心理问题采取对应的优质护理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睡眠质量、血压、食欲、情绪,并评估其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等状况,并将其与未进行优质护理前进行效果分析对比。结果临床发现在进行优质护理后,老年患者的血压较之前稳定,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情绪稳定、心理状态变得良好,且主动配合医师治疗,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提高,饮食情况大有改善,其他生命指征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状态得到很好的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与其各项生命指征及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对老年患者护理时需充分做好老年患者的优质护理,这将有利于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治疗。本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状态、心理情绪及疾病的治疗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康复治疗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IGT-OLETF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力 郭南京 +3 位作者 蔡德鸿 程彦臻 张振 张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IGT)OLETF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炎症指标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12周龄IGT-OLETF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予生理盐水(OLETF-saline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50、100、200μg/kg...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IGT)OLETF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炎症指标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12周龄IGT-OLETF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予生理盐水(OLETF-saline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50、100、200μg/kg)腹腔注射,2次/d;另取8只LETO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GEs、炎症因子及糖代谢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前IGT-OLETF大鼠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均较LETO大鼠升高;给予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12周后,FPG、2hPG、空腹胰岛素、AGEs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OLETF-saline组降低(P<0.05)。干预实验结束后,OLETF-saline组87.5%的OLETF大鼠发展成糖尿病,利拉鲁肽干预组大鼠均未发生糖尿病。结论利拉鲁肽能有效改善IGT-OLETF大鼠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同时降低大鼠血清AGEs和炎症指标,提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降低非酶糖化和炎症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延缓IGT向糖尿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基化终末产物 炎症因子 大鼠 OLE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友川 李津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食物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10只,不造模,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组10只,为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 目的研究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食物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10只,不造模,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组10只,为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葛根组10只,为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给予葛根提取物灌胃。12周后,对比3组大鼠的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肾脏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情况。结果 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葛根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SOD活性及CA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葛根组大鼠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T-SOD活性及CAT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糖尿病组与葛根组大鼠肾脏病理均有所改变,葛根组大鼠肾脏病理较糖尿病组大鼠明显有所改善。结论葛根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提取物 糖尿病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许冰蕊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011年6月至8月和2011年3月至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健康教... 目的探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011年6月至8月和2011年3月至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健康教育者利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进行互动式健康教育。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自护行为。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实验组的部分血糖指标和自护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能促进其自护水平的提高,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自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左卡尼汀及参麦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文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7期190-190,共1页
目的:评价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左卡尼汀及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左卡尼汀及参麦... 目的:评价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左卡尼汀及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左卡尼汀及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超声指标LVEF、FS、SV、CO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左卡尼汀及参麦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具有显著的短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参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文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对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1次... 目的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对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1次/d,对两组患者8周后的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G、TC及LDL-C、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增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减少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瑞舒伐他汀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房颤组)126例,高血压窦性心律者(窦律组)117例及窦性心律非心脏病(对照组)109例。房颤组又...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房颤组)126例,高血压窦性心律者(窦律组)117例及窦性心律非心脏病(对照组)109例。房颤组又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三个亚组。检测各组AASI、Hcy、hs-CRP的变化。结果房颤组AASI、Hcy、hs-CRP水平高于窦律组及对照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各指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且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随着房颤持续时间延长,AASI、Hcy、hs-CRP水平逐渐增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氧化应激影响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的病情,而且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房颤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蛋白a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周荣 贺德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血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ti-slice spiral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的患者301例,根据MSCTA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 目的研究应用血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ti-slice spiral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的患者301例,根据MSCTA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病变组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三个亚组。同时检测Lp(a)、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1)病变组Lp(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病变亚组两两比较,三支病变组Lp(a)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而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之间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3)病变亚组两两比较,除Lp(a)外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检测Lp(a),其能更有效地辅助MSCTA早期筛查冠心病高危患者、预测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蛋白a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血生化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常青 毛俊嬛 +4 位作者 郭丽蓉 李津 郭南京 朱雨菲 李卫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 观察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水平变化;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sPLA2Ⅱa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干部保健科特诊科住院和门诊年龄超过65岁的患... 目的 观察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水平变化;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sPLA2Ⅱa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干部保健科特诊科住院和门诊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214例,分为代谢综合征组124例,非代谢综合征组9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PLA2Ⅱa血浆水平,同时测定血压、血脂、血糖和计算体质指数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 结果 (1)老年代谢综合征组血浆sPLA2Ⅱa水平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4.41±1.55)μg/L比(2.39±0.97)μg/L,t=4.55,P<0.01];(2)老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CIMT较非代谢综合征组增厚[(1.17±0.24)mm比(0.89±0.24)mm,t=3.25,P<0.05];(3)老年肥胖患者血浆sPLA2Ⅱa明显升高(P<0.05);(4)将2组患者合并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体质指数、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CIMT的影响后,血浆sPLA2Ⅱa水平是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CIMT独立危险因素(r=0.38,P<0.01).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sPLA2Ⅱa增高,且与CIMT独立相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预测价值,sPLA2Ⅱa可能参与血管内膜受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动脉粥样硬化 Ⅱ型磷脂酶A2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