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彩虹 陈月治 +5 位作者 李丽春 陈培英 林娅 高凌燕 秦梅 王素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规范放置病房物品,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方法2018年1月-12月成立网格化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病房管理标准,每月组织各病区网格质控人员及护士长进行自查与互查,... 目的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规范放置病房物品,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方法2018年1月-12月成立网格化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病房管理标准,每月组织各病区网格质控人员及护士长进行自查与互查,比较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前后病房管理质量。结果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后1年,病房管理质量得分从(91.99±0.69)分提高到(98.81±0.29)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规范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提高了病房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模式 应用 提高 病房管理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在提高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彩虹 陈月治 +6 位作者 李丽春 陈培英 林娅 高凌燕 秦梅 王素平 王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8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规范病房物品放置,提高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方法应用PDCA循环模式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对导致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规范病房物品放置,提高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方法应用PDCA循环模式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对导致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要因,并根据要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比较应用PDCA前后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的合格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后1年,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较应用PDCA循环模式前提高了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对提高病房物品规范化放置合格率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病房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病房物品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对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V4-11和MOLM-1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3
作者 查洁 赵海军 +4 位作者 邓漫漫 史远飞 林志娟 李志峰 徐兵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9期530-534,共5页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对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FLT3-ITD突变的AML细胞株MV4-11和MOLM-13,分别采用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对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FLT3-ITD突变的AML细胞株MV4-11和MOLM-13,分别采用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阿帕替尼对MV4-11和MOLM-13细胞株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48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2.23±0.42)μmol/L、(4.08±2.62)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0、20、30、40μmol/L阿帕替尼对MV4-11和MOLM-1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95±1.15)%、(88.80±0.23)%、(97.46±0.49)%、(99.29±0.05)%及(47.30±0.87)%、(67.00±3.71)%、(82.60±2.89)%、(98.06±5.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15.0,P<0.01;F=5385.0,P<0.01)。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10、20、30、40μmol/L阿帕替尼作用MV4-11和MOLM-13细胞24 h后,JC-1多聚体/单体平均荧光强度(MFI)比值分别为0.45±0.06、0.19±0.07、0.12±0.03、0.09±0.01及0.84±0.05、0.66±0.13、0.35±0.11、0.27±0.02,与对照组(0.67±0.15和0.97±0.42)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72.3,P<0.05;F=276.4,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2.5、5.0、10.0μmol/L)作用MV4-11细胞株24 h结果发现,阿帕替尼可下调VEGFR2、Src和STAT3磷酸化水平,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阿帕替尼对FLT3-ITD突变AML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R2及其下游Src和STAT3磷酸化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突变 FLT3-ITD突变 阿帕替尼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中国淋巴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被引量:12
4
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 +7 位作者 林桐榆 蔡清清 吴辉菁 徐兵 杨申森 张会来 杨文静 杨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8-633,共6页
淋巴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也是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较快,目前淋巴瘤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8位。虽然近年... 淋巴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也是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较快,目前淋巴瘤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8位。虽然近年来我国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分期和治疗方法等有了较大进展,但不同地区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规范诊疗 质控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