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查云飞 于淼 +1 位作者 马芳武 郑寻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车辆 线控转向系统 路径跟踪 修正系数 变角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优化聚类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彭育辉 庄源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为客观描述城市环卫车的实际行驶特征,基于3辆市政环卫车连续一周实际道路行驶数据,提出一种组合优化聚类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首先对特征参数矩阵做均值化处理,增强参数降维后每一个主成分中所包含的特征参数信... 为客观描述城市环卫车的实际行驶特征,基于3辆市政环卫车连续一周实际道路行驶数据,提出一种组合优化聚类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首先对特征参数矩阵做均值化处理,增强参数降维后每一个主成分中所包含的特征参数信息;其次利用k均值聚类将不同运行特征的运动学片段划分到不同类的样本集内,以马尔科夫链法在每一类样本集中做状态预测,按时间比例合成代表工况.最后,基于运动学参数对所构建的代表工况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福州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相较于C-WTVC国家标准工况,能更客观地反映福州市环卫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卫车 行驶工况 k 均值聚类 马尔科夫过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后排3人椅试验仿真与钩件尺寸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友名 肖光华 +1 位作者 陈昌萍 薛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1-675,共5页
为了降低座椅钩件的材料成本,采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款客车后排3人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进行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上、中、下3条绳索最大位移量... 为了降低座椅钩件的材料成本,采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款客车后排3人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进行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上、中、下3条绳索最大位移量,验证仿真模型有效.在仿真模型基础上,针对座椅后脚钩件提出3组优化方案,选取最优方案,利用Optistruct模块对最优方案钩件进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安全带固定点试验法规的前提下,座椅钩件厚度从10mm减至2.5mm;采用Q235材料代替原SAPH590材料,可以降低座椅钩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安全带 尺寸优化 汽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MQ6838Y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盛精 潘迎春 +2 位作者 SOHAIL Aamir 王志敏 王蒙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有频率和六阶模态;利用能量解耦法,求解系统六自由度的解耦率.在MATLAB和iSIGHT集成条件下,采用刚度离散化的方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悬置系统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该车型在启、闭空调时方向盘和各排座椅的三向振动均明显降低,尤其在开启空调时,方向盘Y向振动加速度由3.43 m·s^-2下降至0.35 m·s^-2,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系统 XMQ6838Y客车 怠速 优化设计 固有频率 解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级吸能机构对客车-轿车正面碰撞影响的分析
5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周水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127,共5页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部吸能高度不兼容问题的影响,对比分析2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轿车方向盘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客车车门变形量、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结果表明:未装副级吸能机构时,轿车方向盘侵入速度和Z方向侵入量较大,容易发生钻碰现象;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能降低轿车方向盘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能减小客车驾驶室车门变形量,降低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副级吸能机构 碰撞兼容性 正面碰撞 被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柱工况下客车驾驶室耐撞性分析
6
作者 唐友名 王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为30 km/h、40 km/h和50 km/h。基于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美国法规FMVSS_214《侧面碰撞保护》试验要求,分别开展不同速度(30 km/h、40 km/h、50 km/h)及不同刚性柱直径(254mm(D)、381 mm(1.5D)、508 mm(2D))工况下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虚拟仿真试验。选取12个参数来评价刚性柱对客车驾驶室完整性的影响,包括驾驶室左侧6个测量点和驾驶室右侧6个测量点,驾驶室左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左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驾驶室右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右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刚性柱直径一定时,初始速度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差;初始速度一定时,刚性柱直径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耐撞性 客车 刚性柱 正面碰撞 驾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与改进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1 位作者 张义 王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81,共7页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损伤指标(WIC)、乘员动态响应及位姿和客车座椅变形模式对标分析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可信度;通过改变座椅靠背海绵刚度和对座椅脚架开展基于成本考量的轻量化设计,改进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结果中乘员损伤指标和座椅变形吻合良好,WIC值误差不超过4.3%;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在成本增加2.8%的同时,座椅脚架减重31.8%,使WIC值降低11%;在综合考虑国标允许变形范围和座椅舒适性前提下,弱化座椅主要受力部件强度和降低前排靠背海绵刚度可有效降低后排座椅乘员综合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动态试验 仿真模型 加权损伤指标(WIC) 成本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中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损伤防护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唐友名 颜凌波 +1 位作者 罗骞 曹立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2-1458,共7页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合理匹配约束系统参数可有效降低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损伤,但对其胸部损伤的影响较小。驾驶员和前排乘员胸部损伤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载荷。参数优化后,前排驾乘人员头部和颈部损伤风险明显降低,在欧洲NCAP测试中总评分提高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乘员 正面碰撞 约束系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扭转减振器性能的试验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盛精 贺梦达 +1 位作者 王方 肖祖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519,共6页
为了分析减振器的装配性能与工作性能,以某型汽车发动机的一款橡胶扭转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扭转减振器橡胶圈压装、滑移扭转和压脱过程进行仿真.比较压入力、滑移转矩与压脱力3个参数峰值的试验值与模拟值... 为了分析减振器的装配性能与工作性能,以某型汽车发动机的一款橡胶扭转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扭转减振器橡胶圈压装、滑移扭转和压脱过程进行仿真.比较压入力、滑移转矩与压脱力3个参数峰值的试验值与模拟值,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仿真模型,对橡胶扭转减振器结构的再设计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型腔结构改进后的装配性能、工作性能都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扭转减振器 压入力 滑移转矩 压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立铣刀底刃磨损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精 王志敏 +1 位作者 易了 许建民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6,共7页
针对立铣刀底刃磨损值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底刃磨损评价方法(称等效法)。面向四刃立铣刀,建立了磨损区边界点由二维向三维的映射模型,实现了磨损区的三维重构;应用几何变换,完成了底刃第一、二后刀面磨... 针对立铣刀底刃磨损值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底刃磨损评价方法(称等效法)。面向四刃立铣刀,建立了磨损区边界点由二维向三维的映射模型,实现了磨损区的三维重构;应用几何变换,完成了底刃第一、二后刀面磨损区重构点的平面表示;在构建底刃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铣刀磨损的评价。在用硬质合金铣刀铣削淬硬钢件的实验中,选取了铣削时间为42 min的磨损区图像。结果表明:相比直接测量法,等效法获取的磨损区宽度增加了约8.0%-11.1%,面积增加了约6.9%-10.7%;底刃第二后刀面的磨损对评价影响明显。研究结果阐明了磨损区重构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铣刀 底刃 等效平面磨损区 映射模型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方遒 魏才柱 +3 位作者 洪剑锋 刘华 胡翔 陈文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转子位置及转速的检测精度.针对实际系统中速度外环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易受系统参数变化、负载扰动以及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有效地提升了系统检测精度,且速度外环的滑模控制相比于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滑模观测器 滑模速度控制器 无传感器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冲击作用下SUV副驾驶乘员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友名 刘娜 宋名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擦力对乘员损伤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安全带双预紧降低乘员胸压量达31.75%;限力等级越高乘员损伤越大;带扣摩擦力增大至3.5 kN,导致肩带力下降320 N,胸部刚度提高至175 kN/m,胸部压缩量降低26.47%,而头部HIC_(36ms)基本不变。因而,安全带双预紧、适当降低安全带限力等级、适当加大带扣摩擦因数有利于降低SUV副驾驶乘员伤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冲击 副驾驶乘员 约束系统 乘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泵的旋转摩擦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精 解若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2-1747,共6页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参数在旋转焊接时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离合器泵体材料的熔点;在分析摩擦面温度与3个焊接工艺参数的二阶响应曲面图的基础上,结合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建立了焊接参数的关联耦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即可设计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对焊接件焊接强度的评价,验证了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离合器泵焊接量产的合格率达95%以上,证明了该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塑制件旋转焊接 摩擦面温度 焊接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参数对高压扇形喷嘴射流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阳联格 戚玉柱 +2 位作者 周水庭 杜盟 肖强 《机电技术》 2018年第6期15-20,共6页
扇形喷嘴作为高压清洗的关键部件,非结构参数对其射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Creo对喷嘴及外流场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依据流体力学和有限元理论,使用FLUENT对射流过程进行模拟,对比理论和仿真数据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再对入口压力(4~... 扇形喷嘴作为高压清洗的关键部件,非结构参数对其射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Creo对喷嘴及外流场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依据流体力学和有限元理论,使用FLUENT对射流过程进行模拟,对比理论和仿真数据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再对入口压力(4~12 MPa)、靶距(40~120 mm)和倾斜角度(0~20°)等3组非结构化参数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相关因素确定时,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大,靶面打击力和流量增大,在不损伤靶面涂层的前提下选择较大入口压力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随着靶距的增大,流量无明显变化,但靶面打击力先增大后减小,在100 mm时最大;倾斜角度增加,出现了靶面剪切力,有利于加快清洗速度,综合垂直力考虑倾斜角度选择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扇形喷嘴 水射流 FLUENT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磨损区重构的圆柱立铣刀周刃磨损评价方法
15
作者 盛精 王志敏 +2 位作者 易了 许建民 龙海飞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针对周刃磨损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磨损区重构的铣刀周刃磨损的评价方法。从视频显微镜获取的磨损区图像出发,建立三维重构与曲面展开映射模型,实现周刃后刀面磨损区的三维重构以及螺旋面的近似平面展开;应用几何变换,实现第1... 针对周刃磨损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磨损区重构的铣刀周刃磨损的评价方法。从视频显微镜获取的磨损区图像出发,建立三维重构与曲面展开映射模型,实现周刃后刀面磨损区的三维重构以及螺旋面的近似平面展开;应用几何变换,实现第1、第2后刀面磨损区的平面表示及其共面表示,从而得到等效平面磨损区。通过对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分析,得到后刀面磨损宽度和磨损面积,进而对铣刀周刃磨损进行评价。在对四刃铣刀的磨损(切削时间为57 min)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用重构法得到的磨损宽度、面积相比于用直接法平均增加了0.16 mm和0.067 mm^(2),增率为17.0%和14.9%。研究结果表明了重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立铣刀 周刃磨损 螺旋面展开 映射模型 等效平面磨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汽车座椅设计的人体单一尺寸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盛精 于贝贝 +2 位作者 韩勇 符升平 薛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4-778,共5页
针对汽车座椅尺寸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和统计学理论,提出基于累积概率和分组插值的人体静态尺寸的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第95个百分位假人模型,验证这两种设计方法对人体身高尺寸进行计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身高数据精... 针对汽车座椅尺寸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和统计学理论,提出基于累积概率和分组插值的人体静态尺寸的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第95个百分位假人模型,验证这两种设计方法对人体身高尺寸进行计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身高数据精度较好、结果相近,可以为汽车座椅的尺寸确定提供设计依据,也能为不同百分位假人模型的建立提供合理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人体尺寸 百分位数 统计学理论 人机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空继电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向辉 林霞 +2 位作者 李钷 薛文东 洪永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4,共5页
为减少电力系统中断路器投切开关的分闸燃弧和合闸涌流,设计了一种永磁机构断路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系统通过真空继电器的二级驱动方式保证了机械动作时间可控且离散性小,解决了单级接触器驱动方式的机械动作时间离散性大和单级晶... 为减少电力系统中断路器投切开关的分闸燃弧和合闸涌流,设计了一种永磁机构断路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系统通过真空继电器的二级驱动方式保证了机械动作时间可控且离散性小,解决了单级接触器驱动方式的机械动作时间离散性大和单级晶闸管驱动方式的驱动电路复杂性的问题.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电流突变捕捉时刻算法准确捕捉到分合闸动作完成时刻,进而计算出上一次的分合闸机械动作过程时间,预测出下一次的分合闸机械动作时刻,实现了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分合闸相角对断路器准确地进行分相投切控制的功能.控制系统在35kV永磁机构断路器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分合闸相角最大误差在±3°以内,达到了选相分合闸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继电器 选相分合闸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模拟电源的3种结构
18
作者 周坤 唐友名 +3 位作者 孙贵斌 孟树兴 张义 董坤 《机电技术》 2017年第3期61-63,共3页
电池模拟电源可以精确、高效实施各种电池类型、电压等级以及功率等级的电池特性模拟任务,具有可将能量回馈电网、可平抑功率波动,兼备体积小、易维护的优点;因而在搭建台架试验时,电池模拟电源基本取代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电池模拟电源可以精确、高效实施各种电池类型、电压等级以及功率等级的电池特性模拟任务,具有可将能量回馈电网、可平抑功率波动,兼备体积小、易维护的优点;因而在搭建台架试验时,电池模拟电源基本取代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台架测试系统的电源。根据台架的用途以及搭建方式,选取结构相配比的电池模拟电源,这样既可以满足台架的使用要求,也可以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拟电源 基本功能 结构 成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TT6050芯片的汽车转向灯故障检测方法
19
作者 方遒 周鹏 王顺伟 《汽车电器》 2018年第8期25-28,共4页
分析了传统硬件电路检测汽车转向灯故障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基于BTT6050芯片的电路及软件算法,根据转向灯故障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反馈电压减小的特性,通过比较反馈电压值与标定电压值的大小来检测转向灯故障。实验模拟不同... 分析了传统硬件电路检测汽车转向灯故障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基于BTT6050芯片的电路及软件算法,根据转向灯故障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反馈电压减小的特性,通过比较反馈电压值与标定电压值的大小来检测转向灯故障。实验模拟不同电压下转向灯正常工作和故障工作情况,分别测出其反馈电压,找到可以区分正常工作和故障工作的电压值,以此电压为依据对转向灯进行电压跟随故障识别。此方法不仅安全可靠,还能减少电路板元器件及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灯 检测故障 电压跟随 软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碰撞事故重建的颅脑损伤准则效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方 蔡加欣 +3 位作者 王丙雨 韩勇 李桂兵 李凡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事故中人和车辆运动学响应及行人颅脑损伤情况进行虚拟重建,在此基础上,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准则与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借助文献中的损伤风险曲线,分析了不同基于脑组织应变的损伤准则与行人典型颅脑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和脑挫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评价准则中,同时考虑头部线性和旋转运动,且体现头部碰撞功率的头部碰撞能量(HIP)准则能最有效地评价真实的颅脑损伤;基于脑组织应变的颅脑损伤准则中,累计应变损伤测量(CSDM)准则相对于最大主应变(MPS)准则能更有效地评价典型弥散性脑损伤(DAI),而扩张损伤测量(DDM)准则所反映的脑挫伤程度远低于真实的损伤状况,所以该准则难以准确预测脑挫伤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颅脑损伤 事故重建 行人碰撞事故 损伤准则 损伤风险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