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葛苒苒 林秀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6期170-172,212,共4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感染科1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将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者...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感染科1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将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其他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调查期间,共调查1272例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48例,发病率为3.7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留置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秀芳 汪丽君 林宗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3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该院386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将发生CRBSI的43例设为感染组;未发生CRBSI的343例设为非感染组。查阅病历资料。应用χ...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该院386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将发生CRBSI的43例设为感染组;未发生CRBSI的343例设为非感染组。查阅病历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维护频率>1周/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糖尿病是PICC并发CRBS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患有糖尿病的危险性最大(OR=4.03)。结论 PICC后并发CRBSI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干预其危险因素,可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icroRNA-29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3
作者 冯兴华 牟建立 何泽宝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9期752-754,共3页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是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临床统计显示,约25%~40%HBV感染者因肝脏反复发作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肝脏炎症以及慢性纤维化贯穿从HBV感染、慢性...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是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临床统计显示,约25%~40%HBV感染者因肝脏反复发作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肝脏炎症以及慢性纤维化贯穿从HB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以至于肝癌过程中,然而目前既有的血清标志物对于评估肝脏炎症以及慢性纤维化程度准确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微小RNA-29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血清中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芳芳 李娟 余真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相关生化指标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200例,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级,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相关生化指标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200例,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级,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清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统计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乙肝肝硬化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升高(P<0.001),三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呈梯度升高(P<0.001),清蛋白在三组患者中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降低(P<0.001),三组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不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05),HBV DNA定量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267,P=0.044),但HBV DNA定量与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AST/ALT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临床上不能根据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真君 何泽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13-F0004,共6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以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肝组织学界面性炎为特点。由于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早期诊断依赖于肝脏穿刺活检。AIH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泼尼松联合...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以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肝组织学界面性炎为特点。由于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早期诊断依赖于肝脏穿刺活检。AIH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但存在较高复发率,且仍有20%以上的患者对标准治疗无反应或无法耐受。近年来AIH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沉重负担。本文将就AIH的流行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小鼠保护作用及TRAF6/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露露 余真君 何宝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9期792-797,809,共7页
目的探讨柚皮素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小鼠保护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柚皮素低(30mg/kg)、中(60mg/kg)、... 目的探讨柚皮素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小鼠保护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柚皮素低(30mg/kg)、中(60mg/kg)、高(120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2mg/kg),每组12只。阴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刀豆球蛋白A(ConA)(12mg/kg)制备AIH模型。注射完毕之后,柚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给予5天。末次灌胃24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TRAF6、JNK、磷酸化JNK(p-JNK)、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小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见大片肝细胞坏死区域,肝索排列紊乱,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柚皮素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且柚皮素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只存在轻度肝细胞坏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134.82±13.60)U/L比(27.16±4.81)U/L,P<0.05]、AST[(156.07±19.81)U/L比(20.49±3.62)U/L,P<0.05],肝组织IL-6[(417.26±59.48)pg/mL比(102.18±18.62)pg/mL,P<0.05]、TNF-α[(355.22±50.12)pg/mL比(62.17±6.07)pg/mL,P<0.05]、TRAF6[(1.08±0.28)比(0.36±0.02),P<0.05]、p-JNK[(0.94±0.14)比(0.38±0.02),P<0.05]和Bax[(1.24±0.25)比(0.30±0.05),P<0.05]蛋白水平增加,Bcl-2[(0.43±0.04)比(1.05±0.21),P<0.05]和Bcl-2/Bax[(0.35±0.07)比(3.50±0.45),P<0.05]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ALT[(119.45±11.72)U/L、(83.29±9.53)U/L、(52.13±9.14)U/L、(54.65±10.63)U/L比(134.82±13.60)U/L,P均<0.05]、AST[(122.82±16.53)U/L、(86.51±9.48)U/L、(42.64±7.35)U/L、(46.82±8.27)U/L比(156.07±19.81)U/L,P均<0.05],肝组织IL-6[(364.34±41.77)pg/mL、(307.13±37.43)pg/mL、(248.29±32.18)pg/mL、(253.17±34.90)pg/mL比(417.26±59.48)pg/mL,P均<0.05]、TNF-α[(293.57±37.68)pg/mL、(240.94±27.49)pg/mL、(153.82±19.92)pg/mL、(149.56±18.08)pg/mL比(355.22±50.12)pg/mL,P均<0.05]、TRAF6[(0.86±0.13)、(0.71±0.10)、(0.52±0.07)、(0.49±0.06)比(1.08±0.28),P均<0.05]、p-JNK[(0.78±0.11)、(0.64±0.09)、(0.50±0.08)、(0.46±0.07)比(0.94±0.14),P均<0.05]和Bax[(1.10±0.19)、(0.95±0.18)、(0.43±0.05)、(0.40±0.12)比(1.24±0.25),P均<0.05]蛋白水平降低,Bcl-2[(0.52±0.07)、(0.60±0.10)、(0.73±0.13)、(0.71±0.15)比(0.43±0.04),P均<0.05]和Bcl-2/Bax[(0.47±0.04)、(0.63±0.08)、(1.70±0.21)、(1.78±0.38)比(0.35±0.07),P均<0.05]水平增加,柚皮素各剂量组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各组小鼠肝组织JNK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柚皮素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似(P>0.05)。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抑制TRAF6/JNK信号通路,减轻AIH模型小鼠肝脏炎症反应,对AIH模型小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柚皮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 TRAF6/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发生残胃心包瘘1例
7
作者 陈杰 刘佩蓓 +1 位作者 杨丽莉 余真君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9期43-43,共1页
胃心包瘘是胃与心包间出现异常连通,胃液直接漏入心包造成心肌损伤。正常机体胃与心脏分别处于腹腔和胸腔,中间由膈肌分界,本非毗邻器官;纵然胃溃疡穿孔后,亦不可能与心包形成连通造成心包瘘。食管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或食管裂孔疝使... 胃心包瘘是胃与心包间出现异常连通,胃液直接漏入心包造成心肌损伤。正常机体胃与心脏分别处于腹腔和胸腔,中间由膈肌分界,本非毗邻器官;纵然胃溃疡穿孔后,亦不可能与心包形成连通造成心包瘘。食管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或食管裂孔疝使胃进入胸腔与心包毗邻,继发溃疡胃穿孔后,胃液腐蚀心包形成瘘口[1]。胃心包瘘临床罕见,浙江省台州医院2016年9月收治食管癌术后发生残胃心包瘘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8岁,入院前4年确诊为“食管中段鳞癌(T3期)”,术前放疗完成DT 40Gy/20F,同步行NP方案(长春瑞滨40mg第1、8天+顺铂40mg第1~3天)化疗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残胃 瘘口 浙江省台州医院 胃溃疡穿孔 食管中段鳞癌 食管裂孔疝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魏茹楠 郑南红 +34 位作者 蒋贤高 马春莲 徐小微 刘寿荣 陈永平 徐凯进 高海女 朱坚胜 舒强 盛吉芳 张晓强 李明辉 张研 马梦洁 张旋 李世波 王秋景 应灵军 张勇军 施云珍 范玲燕 俞万钧 王华英 孙丹丹 王晓东 施伎婵 陈英虎 谢新生 陈云清 王伟洪 童照威 汤灵玲 朱梦飞 张灵剑 李兰娟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 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6日浙江省15家医疗机构纳入的237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rIFNα-2b(500万U,2次/d)雾化吸入治疗,其中196例患者同时口服阿比多尔(200 mg,3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三联抗病毒治疗组,41例患者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二联抗病毒治疗组;进一步将接受三联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48 h内、3~5 d和>5 d开始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三联和二联抗病毒药物,以及三联药物不同抗病毒时间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药联合治疗组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2.2±4.7)d,较两药联合组[(15.0±5.0)d]时间缩短(t=6.159,P<0.01)。三药联合治疗组住院中位时间[12.0(9.0,17.0)d]亦短于两药联合治疗组[15.0(10.0,18.0)d](H=2.073,P<0.05)。三药联合治疗组在48 h内、3~5 d以及>5 d开始抗病毒治疗,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0(10.0,17.0)、17.0(13.0,22.0)和21.0(18.0,24.0)d,从抗病毒到病毒核酸转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3.9)、(13.5±5.1)和(11.2±4.3)d,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983和6.722,P<0.01或<0.05)。结论三药联合治疗组较二药联合治疗组可以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时间越早,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治疗 阿比多尔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重组干扰素Α-2B
原文传递
动脉乳酸清除率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冯兴华 牟建立 何泽宝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乳酸(LAC)清除率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10例SC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8例)和死亡组(42例)。分别于治疗第1、2、7天检测比较两组血清LAC、PCT、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分析动脉乳酸(LAC)清除率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10例SC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8例)和死亡组(42例)。分别于治疗第1、2、7天检测比较两组血清LAC、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应用ROC判断LAC清除率与PCT水平对SCAP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性能。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血清LAC、PCT、hs-CRP及CPI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C清除率及Neu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7,P<0.05;F=3.216,P<0.01);自治疗第1天开始,死亡组血清LAC、PCT、hs-CRP及CPIS高于生存组,而动脉LAC清除率与Neu低于生存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C清除率是SCAP患者预后保护因素(OR=0.026,P<0.05),而血清PCT水平是SCAP患者预后危险因素(OR=0.026,P<0.05)。ROC曲线判定LAC清除率切点37.5%、血清PCT切点7.15μg/L对预测SCAP患者预后不良有81.5%的灵敏度和86.4%的特异度(P<0.05)。结论动脉LAC清除率与血清PCT联合检测能对SCAP患者预后早期评估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清除率 降钙素原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