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工业大学与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研究
1
作者 吴玉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9,共6页
介绍了合肥工业大学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和比较了两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归纳了斯图加特大学材料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和值得借鉴的有关经验。针对合肥工业大学的材料专业现状,提出了改进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专... 介绍了合肥工业大学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和比较了两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归纳了斯图加特大学材料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和值得借鉴的有关经验。针对合肥工业大学的材料专业现状,提出了改进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为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专业 课程设置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净成形制备SiC/Al复合材料Ⅰ:SiC预成形坯的制备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君武 郑治祥 +4 位作者 吴玉程 王建民 汤文明 吕君 徐光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33-1837,共5页
以微米级的碳化硅粉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氧化结合法制备出不同孔隙含量的、适合液态铝无压渗透的SiC预成形坯。研究SiC多孔陶瓷的低温烧结机理和石墨添加量对SiC陶瓷骨架烧结密度和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100℃烧结时,碳化硅和... 以微米级的碳化硅粉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氧化结合法制备出不同孔隙含量的、适合液态铝无压渗透的SiC预成形坯。研究SiC多孔陶瓷的低温烧结机理和石墨添加量对SiC陶瓷骨架烧结密度和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100℃烧结时,碳化硅和石墨粉同时发生氧化反应;SiC氧化产生的结晶态SiO2膜将SiC粉体粘结成陶瓷骨架,石墨氧化去除后形成孔隙;SiC粉体间本征孔隙和石墨去除后留下的孔隙构成三维互连通状态;因SiC氧化导致陶瓷骨架产生4%左右的线膨胀,但坯体不发生形状改变;通过调整石墨含量,能获得孔隙率从0.47-0.63的SiC陶瓷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预成形坯 氧化结合 孔隙率 造孔剂 线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继贵 王华林 +1 位作者 夏永红 蒋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17,56,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梯度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材料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其粉末冶金制造方法、性能特征和典型应用开发。
关键词 梯度硬质合金 金属陶瓷 制造方法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峰涛 吴玉程 +1 位作者 王涂根 王文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4,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以SiC、SiO2、Al2O3和AlN等纳米颗粒为增强相,制备出Cu/SiC、Cu/SiO2、Cu/Al2O3和Cu/AlN等铜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各增强相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纳米颗粒对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结...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以SiC、SiO2、Al2O3和AlN等纳米颗粒为增强相,制备出Cu/SiC、Cu/SiO2、Cu/Al2O3和Cu/AlN等铜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各增强相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纳米颗粒对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Cu基纳米复合材料随增强相质量分数的增加,密度降低,电阻率略有升高,强度和硬度先升高后降低;退火温度曲线表明,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都达到700℃以上,远高于纯铜的软化温度(150℃),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比较得知,在质量分数相同时,所采用的各增强相纳米颗粒对铜基体的增强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密度 电阻率 硬度 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表面裂纹的自愈合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珺 郑治祥 +1 位作者 丁厚福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对 TiCp/Al2O3及 SiCw/Al2O3两种陶瓷复合材料表面裂纹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1000~1400℃时,两种材料表面压痕裂纹出现不同程度自愈合现象,材料的抗奇...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对 TiCp/Al2O3及 SiCw/Al2O3两种陶瓷复合材料表面裂纹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1000~1400℃时,两种材料表面压痕裂纹出现不同程度自愈合现象,材料的抗奇强度大幅度提高.裂纹愈合机理主要为扩散作用及材料表面的氧化反应.材料表面反应物层的微观形貌及热物理性能决定了材料抗弯强度的提高幅度.热处理引起的应力松弛也有利于材料强度的提高,但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气孔会引起材料强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碳化钛颗粒 氧化铝 热处理 裂纹愈合 抗弯强度 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铜石墨粉含量对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少凡 李政 +1 位作者 王文芳 王成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19,59,共3页
比较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铜 -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部分性能。结果表明 ,随镀铜石墨含量的增加 ,铜 -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导电性降低 ,但其组织中石墨分布更均匀 ,并且铜有利于构成三维网状 ,使该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电性。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N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涂根 吴玉程 +1 位作者 王文芳 张建华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N增强的Cu/AlN复合材料,研究了AlN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Cu/AlN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的纳米AlN颗粒对致密化以及晶粒长大都有阻碍作用。随着复合材料中AlN颗粒...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N增强的Cu/AlN复合材料,研究了AlN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Cu/AlN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的纳米AlN颗粒对致密化以及晶粒长大都有阻碍作用。随着复合材料中AlN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导电性呈下降趋势,而硬度出现极大值。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达到700℃,远远高于纯铜的软化温度(150℃),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Cu/AlN 复合材料 导电性 硬度 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阻力曲线行为及其抗热震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珺 郑治祥 金志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6-81,共6页
采用压痕 -弯曲强度法获得了 Al2 O3- Si CW 和 Al2 O3- Ti CP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R-曲线 ) ,并测试了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分析了材料的阻力曲线行为与其抗热震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 :材料的阻力曲线行为与抗热... 采用压痕 -弯曲强度法获得了 Al2 O3- Si CW 和 Al2 O3- Ti CP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R-曲线 ) ,并测试了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分析了材料的阻力曲线行为与其抗热震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 :材料的阻力曲线行为与抗热震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热震引起材料强度的下降幅度与其阻力曲线的陡峭程度及上升幅度有关。阻力曲线越陡峭 ,上升幅度越大 ,抗热震性也越好。其中 Al2 O3- Si CW复合材料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与抗热震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及理论分析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曲线 抗热震性 氧化铝 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复合陶瓷 碳化硅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87)Ni_(10)Zr_3纳米非晶材料的形成及其晶化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勇 陈翌庆 +2 位作者 丁厚福 黄新民 郑玉春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0,共3页
采用单辊旋淬技术制备快速凝固Al87Ni10 Zr3 合金。利用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合金薄带的急冷态和各退火态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急冷态组织为非晶态和纳米晶的复合体 ,晶态组织是细小的Al基固溶体 (60~ 80nm)和Al3 (... 采用单辊旋淬技术制备快速凝固Al87Ni10 Zr3 合金。利用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合金薄带的急冷态和各退火态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急冷态组织为非晶态和纳米晶的复合体 ,晶态组织是细小的Al基固溶体 (60~ 80nm)和Al3 (Ni ,Zr)相 (<2 0nm) ,非晶的形成取决于合金成分和凝固速率。低温 (2 0 0℃ )退火导致了非晶的晶化 ;高温 (3 5 0℃ ,2h)退火 ,过饱和Al基固溶体和Al3 (Ni ,Zr)相将析出或转变为亚稳L12 -Al3 Zr和Al3 Ni相 ,L12 -Al3 Zr相尺寸非常细小 (<2 0nm) ,退火时间达到 2 0h ,L12-Al3 Zr相尺寸仍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Al87NiZr3合金 Ll2-Al3Zr相 显微组织 品化 铝基非晶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及颗粒增韧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珺 郑治祥 +1 位作者 金志浩 王永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5-18,共4页
对 Al2 O3- Si Cw和 Al2 O3- Ti Cp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Al2 O3- Si Cw和 Al2 O3-Ti Cp陶瓷基复合材料与基体相比抗热震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 ,Al2 O3- Si Cw复合材料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抗裂纹扩... 对 Al2 O3- Si Cw和 Al2 O3- Ti Cp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Al2 O3- Si Cw和 Al2 O3-Ti Cp陶瓷基复合材料与基体相比抗热震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 ,Al2 O3- Si Cw复合材料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与抗循环热震性能。材料增韧效果的差异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热震性 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 晶须 颗粒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少凡 顾斌 +1 位作者 李政 王成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地制备了短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对其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并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碳纤... 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地制备了短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对其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并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明显优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电阻率 抗弯强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陶瓷Ti_3SiC_2-Cu-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少凡 许少平 +1 位作者 江沣 张中宝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8,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一定含量的镀铜和不镀铜Ti3SiC2-Cu-C复合材料,以及Cu-C复合材料,对它们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在滑动速度为10m/s,载荷为4.9N的干摩擦条件下进行了36h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镀铜Ti3SiC2-Cu-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一定含量的镀铜和不镀铜Ti3SiC2-Cu-C复合材料,以及Cu-C复合材料,对它们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在滑动速度为10m/s,载荷为4.9N的干摩擦条件下进行了36h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镀铜Ti3SiC2-Cu-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硬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优于不镀铜Ti3SiC2-Cu-C复合材料和Cu-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陶瓷 复合材料 电阻率 抗弯强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对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少凡 李政 +1 位作者 何远程 王成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 镀铜石墨 铜基复合材料 ,测量了不同纤维含量时该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并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 ,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 镀铜石墨 铜基复合材料 ,测量了不同纤维含量时该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并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 ,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对镀铜石墨 铜基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和摩擦系数影响不大 ,但使其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制备Cu/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峰涛 吴玉程 +1 位作者 王文芳 张建华 《有色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Cu/SiO2复合材料的体积收缩,密度增加,并且随SiO2含量提高,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降低,维氏硬度和机械性能明显升高。退火温度...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Cu/SiO2复合材料的体积收缩,密度增加,并且随SiO2含量提高,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降低,维氏硬度和机械性能明显升高。退火温度曲线表明,Cu/SiO2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为750℃,高于纯铜的软化温度150℃,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电导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凤仪 陶宁 +1 位作者 王文芳 王成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研究了碳纤维 -铜 -石墨复合材料在电磨损条件下 ,电流密度的变化 (4~ 1 6A/cm2 )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纤维 -铜 -石墨复合材料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电压降具有非线性特征 ,即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接触电... 研究了碳纤维 -铜 -石墨复合材料在电磨损条件下 ,电流密度的变化 (4~ 1 6A/cm2 )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纤维 -铜 -石墨复合材料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电压降具有非线性特征 ,即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接触电压降影响不大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面形貌 ,发现在电刷与换向器之间形成的润滑膜保证了接触电压降的稳定 ,改善了换向性能 ;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 电磨损 电流密度 接触电压降 电机 电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Fe复合材料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君武 丁厚福 郑治祥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研究了SiCp/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0 5 0℃左右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优化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能促进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 ,少量... 研究了SiCp/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0 5 0℃左右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优化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能促进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 ,少量细颗粒的Si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硫化硅/铁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纳米复合材料CuCrZr/AlN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景泉 吴玉程 +1 位作者 王文芳 黄新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3,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基纳米复合材料(CuCrZr/AlN),用TEM、SEM等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复压压力及复烧温度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的试样密度随压力、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压复烧...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基纳米复合材料(CuCrZr/AlN),用TEM、SEM等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复压压力及复烧温度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的试样密度随压力、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压复烧后致密度达98%;试样抗弯强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复压复烧后,试样最大抗弯强度达到417MPa;600MPa复压950℃复烧试样的软化温度大于600℃;烧结温度为950和900℃,相对应的晶粒尺寸分别是0.26~0.44μm和0.1~0.21μm;材料的电导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复压复烧后可以达到62%(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AlN 纳米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铜(合金)基复合材料强化与物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景泉 吴玉程 陈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0-83,共4页
从材料强化和物性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强高导铜(合金)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种强化方法:沉淀强化、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形变强化、弥散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介绍分析了复合材料制备的各种工艺方法:液固两相铸造复合工... 从材料强化和物性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强高导铜(合金)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种强化方法:沉淀强化、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形变强化、弥散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介绍分析了复合材料制备的各种工艺方法:液固两相铸造复合工艺、SHS 法、半固态凝固法、粉末冶金法和复合电沉积法。归纳了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相结构。最后讨论了该类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 物性 高强高导 铜(合金)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组装及结构和性质Ⅰ: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玉程 李广海 张立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6,共6页
利用介孔组装,可以进行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功能设计.通过溶胶-凝胶方法,采用混合、浸泡和氢热还原工艺,获得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运用DSC、XRD、XPS、TEM等手段对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属Ni颗粒... 利用介孔组装,可以进行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功能设计.通过溶胶-凝胶方法,采用混合、浸泡和氢热还原工艺,获得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运用DSC、XRD、XPS、TEM等手段对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属Ni颗粒的尺寸由介孔SiO2的结构和孔径分布决定,受还原温度和成分等影响,在8~20 nm范围变化,浸泡法更容易获得纳米金属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由于SiO2介孔结构连通,纳米Ni表面存在氧化,纳米颗粒存在于介孔中形成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基体中添加稀土元素Ce,有利于增强介孔基体骨架强度,限制纳米颗粒聚集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材料 组装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凤仪 黄守国 +1 位作者 王成福 陶宁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研究了在电磨损条件下 ,压力变化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纯机械磨损、电磨损条件下 ,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均随磨损时间线性增大 ;在纯机械磨损时 ,复合材料的磨损量与压力成正比 ,而在电磨损条件下 ,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随... 研究了在电磨损条件下 ,压力变化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纯机械磨损、电磨损条件下 ,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均随磨损时间线性增大 ;在纯机械磨损时 ,复合材料的磨损量与压力成正比 ,而在电磨损条件下 ,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随压力的增加呈U形变化 ;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与极性有关 ,正刷的磨损量大于负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 压力 电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