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银娣 黄颖 +5 位作者 李婷婷 张昌峰 成组群 沈继录 李霞 胡付品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4-988,共5页
目的 研究合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及药物敏感性,了解合肥地区MRSA流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型特征。方法 从5所教学医院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64株非重... 目的 研究合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及药物敏感性,了解合肥地区MRSA流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型特征。方法 从5所教学医院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64株非重复MRSA菌株,利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采用PCR扩增mec A基因,采用多重PCR进行MRSA的SCCmec分型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不同SCCmec型别MRSA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64株MRSA菌株中,SCCmecⅡ型156株(59.1%),Ⅳa型92株(34.8%),Ⅲ型4株(1.5%),12株(4.5%)未分型。SCCmecⅡ型和Ⅳa型MRSA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SCCmecⅡ型MR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CCmecⅣ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分型的MRSA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合肥地区MRSA菌株SCCmec分型以Ⅱ型和Ⅳa型为主,不同分型MRSA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动态监测这类细菌的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SCCmec分型 药物敏感性 MECA 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元宏 温和 +5 位作者 濮跃晨 童立庆 王行田 王中新 方有兵 张道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总结本地区细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收集 894株革兰阴性杆菌 ,分析其菌种分布、耐药性。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WalkAWay 40、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 ... 目的 探讨、总结本地区细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收集 894株革兰阴性杆菌 ,分析其菌种分布、耐药性。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WalkAWay 40、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检测采用纸片确证试验 ,高产AmpCβ 内酰胺酶 (IB)检测采用Thomson推荐的液体稀释法。结果 在 89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 ,分离出大肠埃希菌 340株、铜绿假单胞菌 1 52株、肺炎和产酸克雷伯菌 1 0 1株、不动杆菌 66株。ESBLs检出率 :大肠埃希菌2 8 3 %、克雷伯菌 39 6 % ;IB检出率 :铜绿假单胞菌为45 4%、变形杆菌为 1 3 2 %、枸橼酸杆菌为 72 4%、沙雷菌为 2 7 3 %、肠杆菌属为 49%。在革兰阴性杆菌中 ,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合肥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首选药物 ,对于产ES BLs、IB的菌株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地区 革兰阴性杆菌 种类 耐药性 检测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某教学医院无菌体液样本分离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若梅 周银娣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 分析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无菌体液样本分离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无菌体液样本非重复真菌临床分离株200株。采用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 目的 分析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无菌体液样本分离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无菌体液样本非重复真菌临床分离株200株。采用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后,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并用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板条分析其耐药性。比较3年中200株真菌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19、2020、2021年分离自无菌体液样本的真菌分别占分离自所有临床样本的真菌的10.7%、26.7%、17.0%;主要分离自引流液、腹腔积液、支气管灌洗液;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外科、呼吸科;主要分离自60岁以上老年人群。菌种类型居前3位的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2019、2020、2021年,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5%、8.9%、10.6%,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2%、2.9%、6.1%;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0%、33.3%、28.6%,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16.7%和0;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3.3%、22.2%、18.7%,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0和6.3%。结论 2019—2021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真菌分离率较高,多分离自60岁以上人群,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真菌实际耐药变化调整用药,合理进行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无菌体液 耐药性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mex XT-2000i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勇 余小琴 《安徽医学》 201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建立并探讨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方法总结2011年所有与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包括每天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室内质量控制失控记录、不符合要求标本的记录和显微镜复... 目的建立并探讨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方法总结2011年所有与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包括每天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室内质量控制失控记录、不符合要求标本的记录和显微镜复检病例的登记。结果全年室内质量控制共有6次失控,查明原因后及时进行了纠正,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全年满分通过,平均偏倚大大低于部中心的允许范围。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共575份,全年共进行了1 403例显微镜复检,复检率3.9%。结论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除强调检验中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质量控制外,还应重视检验前的标本控制和检验后的结果分析,以及血涂片的人工复检。另外,定期回顾分析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数据和各种记录,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分析 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失控 复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教学医院三年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征与耐药趋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银娣 沈继录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的474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应用WHONET 5.6和SPSS16.0软...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的474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应用WHONET 5.6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 40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74株,检出率为19.7%。主要分离自痰液362株(占76.4%),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7.6%;ICU及呼吸科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1.5%和18.3%;铜绿假单胞菌在历年的分离率均为第2位,其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药物3年间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于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应用广、住院周期长的临床科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年间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并没有明显下降,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分析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钱奎 马红英 郑志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一般资料、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一般资料、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应变值,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价值。结果100例疑似DVT患者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后确诊为DVT34例(DVT组),确诊为非DVT66例(非DVT组)。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为73.53%(25/34),特异性为92.42%(61/6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DVT的敏感性为82.35%(28/34),特异性为84.85%(56/66)。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分别为73.53%(95%CI:0.697,0.970)、82.35%(95%CI:0.589,0.862)、88.24%(95%CI:0.673,0.909),特异性分别为92.42%(95%CI:0.806,0.937)、84.85%(95%CI:0.823,0.958)、89.39%(95%CI:0.868,0.97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价值较高,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弹性成像 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nX和CK19基因定量表达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小琴 程民 +2 位作者 张艳斌 方勇 王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和CK19基因的表达,以及在肺癌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定量检测LunX和CK19 mRNA的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和CK19基因的表达,以及在肺癌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定量检测LunX和CK19 mRNA的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外周血标本中治疗前病例、治疗后病例和肺部良性病例LunX mR-NA的表达分别为83.87%(26/31)、46.67%(7/15)和10%(1/10)。治疗前肺癌组和肺部良性病例组LunX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P<0.001;肺癌治疗前后LunX mRNA的表达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5。正常对照10例和非肺癌的肿瘤患者4例LunX mRNA的表达均为阴性,与LunX基因相比较,CK19基因灵敏度相近,但特异性较差。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LunX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肺癌诊断及治疗前后疗效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应用价值优于CK19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因 LunX 基因 CK19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庆梅 高勇 +2 位作者 何皖伟 徐庆 刘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 肝硬化 HBV DNA载量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周银娣 温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8期2620-2622,共3页
阴道炎是妇产科患者最常见疾病,每年约有500-1000万女性罹患此病,而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传统的阴道炎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患者主诉、阴道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阴道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时,依据患者主... 阴道炎是妇产科患者最常见疾病,每年约有500-1000万女性罹患此病,而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传统的阴道炎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患者主诉、阴道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阴道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时,依据患者主诉和其他检查难以确诊。多数阴道炎患者即使反复感染,依然无法确认发病原因,且阴道炎患者多为混合感染,因此阴道炎的确诊十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诊断 细菌性阴道炎 真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瑜 温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长期血糖控制、疗效评估的有效监测指标[1],在临床中广泛应用。HbA1c对总死亡率的预测价值超过胆固醇浓度、体质量指数和血压,HbA1c下降1%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减少35%,严格控制...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长期血糖控制、疗效评估的有效监测指标[1],在临床中广泛应用。HbA1c对总死亡率的预测价值超过胆固醇浓度、体质量指数和血压,HbA1c下降1%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减少35%,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使眼睛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和肾脏病变降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HBA1C 离子交换层析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实验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娟 李晓军 +5 位作者 潘继文 虞伟 廖建辉 赵慧斌 王艾丽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01-403,406,F002,共5页
目的 : 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 (CaM)的最优条件。 方法 :用重组人CaM、兔抗CaM ,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 ,改善抗原固相化条件 ;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 ,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 ... 目的 : 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 (CaM)的最优条件。 方法 :用重组人CaM、兔抗CaM ,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 ,改善抗原固相化条件 ;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 ,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 结果 :以pH 7.4 0 .0 1mol/L的PB为包被液 ,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 4℃ ,静置 72h ,CaM包被浓度为 5 μ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 37℃ 6 0min ,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  结论 :建立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 ,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 ,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ELISA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卫明珠 潘继文 +1 位作者 罗锐 陈俊辉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128例(实验组),以同期128例良性肝病病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目的分析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128例(实验组),以同期128例良性肝病病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比较2个组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效能。结果实验组4项凝血指标和3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T、TT、APTT和AFP、AFU、CA724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T、TT、APTT、Fib和AFP、AFU、CA724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0.723、0.695、0.719和0.719、0.703、0.612,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884。结论4项凝血指标和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 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 凝血4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单胞菌基因种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元宏 马筱玲 +3 位作者 陈学民 王中新 李华 温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气单胞菌基因种与表型生化反应关系。方法 建立气单胞菌基因种鉴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被筛选的9种表型生化反应 ,鉴定 45株气单胞菌基因种 ;采用Mi croScanGramNegativePanel2 1微量液体稀释法报告气单胞菌基因种体外对各种抗... 目的 探讨气单胞菌基因种与表型生化反应关系。方法 建立气单胞菌基因种鉴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被筛选的9种表型生化反应 ,鉴定 45株气单胞菌基因种 ;采用Mi croScanGramNegativePanel2 1微量液体稀释法报告气单胞菌基因种体外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根据NCCLs文件报告MIC、敏感、耐药。结果 本地区气单胞菌基因种主要是HG1、HG4 、HG9、HG12 、HG13 ;未见HG2 、HG3 、HG5、HG6、HG7、HG8、HG10 、HG11。结论 气单胞菌基因种对头胞噻肟、头胞曲松、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为10 0 % ,对头孢噻吩耐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属 分离 提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庆梅 李飞 刘秀霞 《安徽医学》 201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C)判断肾小球滤率的价值。方法对235例患者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及使用苦味酸速率法和酶学传导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99Tcm-DTPA清除率测得的GFR作为评...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C)判断肾小球滤率的价值。方法对235例患者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及使用苦味酸速率法和酶学传导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99Tcm-DTPA清除率测得的GFR作为评价的标准,分析CysC、Scr、BUN和GFR之间的相关性;按照GFR值将患者分4组:A组GFR≥90 ml(/min.1.73 m2),B组60~89 ml/(min.1.73 m2),C组30~59 ml(/min.1.73 m2),D组〈30 ml(/min.1.73 m2),依据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40 ml/min(60岁以上〈35 ml/min)为肾滤过功能减退依据,比较CysC、Scr、BUN 3指标诊断各组分肾GFR下降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235例患者,随着GFR下降,血清CysC、BUN、Scr均逐渐升高(P〈0.01),血清CysC与GFR之间呈负相关(r=-0.649,P〈0.01),血清CysC与Scr、BUN之间呈正相关(r=0.850、r=0.874,P〈0.01)。A、B、C组患者血清CysC诊断分肾滤过功能下降敏感度分别为58.82%、76.56%和95.51%,均优于Sc(rP〈0.01)、BUN(P〈0.05);A、B组患者血清CysC诊断分肾滤过功能下降特异度低于Scr、BUN(P〈0.05)。结论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种可行、敏感的指标,测定方法简便,对预测早期肾损害迅速灵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率 单侧肾小球滤过率 肾滤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和 胡元生 +1 位作者 高志庆 张惊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VITEK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类别,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渐少,从2003年的10.8%降到2005年的4.2%。化脓链球菌渐多(...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VITEK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类别,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渐少,从2003年的10.8%降到2005年的4.2%。化脓链球菌渐多(从2003年的2.9%升到2005年的6.8%);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且渐多。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由于临床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大大增加,细菌耐药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病因学 病原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秀义 高冬梅 +2 位作者 潘继文 蔡瑜 温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检测26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和1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BV-DNA,并将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血清标志物模...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检测26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和1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BV-DNA,并将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各组均可检出HBV-DNA阳性,其中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和HBsAg、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和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血清标志物模式组和对照组(P<0.01)。HBV所致不同疾病类型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乙肝病毒拷贝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1)。结论:FQ-PCR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是否存在HBV感染,判断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FE_3、CG、TBA、TBIL及转氨酶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存武 朱梅 +2 位作者 黄瑞茹 许建宁 李迎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FE3)、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转氨酶(ALT、AST)水平在妊娠中晚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036例孕妇(实验组)与126名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FE3)、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转氨酶(ALT、AST)水平在妊娠中晚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036例孕妇(实验组)与126名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血清FE3、CG和TBA、TBIL、ALT、AST浓度。结果不同孕期妇女血清CG、TBA、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在检测肝损伤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CG较其它指标更为敏感和特异;实验组CG、FE3及TBA在各妊娠期呈升高趋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BIL、ALT、AST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G含量异常的孕妇,其TBA、TBIL、ALT及AST异常发生率随着CG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FE3、TBIL、ALT、AST水平可作为预测母婴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甘胆酸/血液 胆汁酸/血液 胆红素/血液 雌三醇/血液 转氨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轻链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继文 王娟 +1 位作者 王艾丽 熊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3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 评价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清轻链含量及其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3 5例MM病人血清中轻链κ、λ含量 ,并计算κ/λ值。结果 骨髓瘤多为κ或λ含量高于或低于甚至等于正常值 ,但κ/λ值异常。结论 ... 目的 评价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清轻链含量及其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3 5例MM病人血清中轻链κ、λ含量 ,并计算κ/λ值。结果 骨髓瘤多为κ或λ含量高于或低于甚至等于正常值 ,但κ/λ值异常。结论 轻链蛋白是M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重要致病因素 ,测定血清或尿液中的轻链含量并计算κ/λ值是诊断MM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轻链 检测 κ/λ值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羊膜移植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永 朱美玲 +2 位作者 廖荣丰 刘伦 胡元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对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行羊膜移植,分别检测碱烧伤及羊膜移植术后角膜上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角膜碱烧伤的损伤机制及羊膜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以0.5mol/L的氢氧化钠碱烧伤右眼制作成碱烧伤模型,随机分组,... 目的对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行羊膜移植,分别检测碱烧伤及羊膜移植术后角膜上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角膜碱烧伤的损伤机制及羊膜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以0.5mol/L的氢氧化钠碱烧伤右眼制作成碱烧伤模型,随机分组,A组(n=32只)为碱烧伤后未行羊膜移植的烧伤对照组,B组为烧伤后立即施行羊膜移植的羊膜移植组(n=32只),另有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即C组(n=6只),术后第1、4、7、10天处死动物,分别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混浊度、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上皮缺损进行临床评分,取下角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检测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α(interleukin-1α)、IL-6(interleukin-6)和IL-8(in-terleukin-8)的表达水平。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缺损、新生血管及角膜混浊度评分第4、7、1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正常角膜中有IL-1α和IL-8的表达,而没有发现IL-6的表达,碱烧伤后IL-1α,IL-6和IL-8均显著表达,IL-1α于烧伤后第4天达到高峰,IL-6和IL-8于第7天达到高峰。羊膜移植组与烧伤对照组比较,羊膜移植组于术后第1、4天能显著降低IL-1α(P<0.01)的表达水平,第4、7天能显著降低IL-6及IL-8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直接关系到急性期角膜炎症,并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参与随后的免疫反应,介导免疫损伤。新鲜羊膜移植可以抑制碱烧伤后角膜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调节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移植 碱烧伤 角膜 致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脂肪代谢异常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昕 黄维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8期1056-1057,共2页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脂肪代谢异常 疾病 REACTIVE PROTEIN 急性期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 免疫调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