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鲍扬漪 朱晓梅 +1 位作者 何皖伟 彭丽娟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2 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 34 .7% (42例 )。粒细胞缺乏组 (粒缺组 ) 78.6 % ,非粒细胞缺乏组 (非粒缺组 )2 1 .5 % (P <0 .0 ...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2 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 34 .7% (42例 )。粒细胞缺乏组 (粒缺组 ) 78.6 % ,非粒细胞缺乏组 (非粒缺组 )2 1 .5 % (P <0 .0 1 ) ;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 4例 ,非粒缺组 2例 (P <0 .0 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 ,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 41 2 %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 32 .4 %。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医院感染 粒细胞缺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牛伶 李坦 +2 位作者 汪毅 刘媛媛 鲍扬漪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观察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活化HLA错配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方法 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G-CSF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输注联合化疗,观察其嵌合度、不良反应及... 目的观察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活化HLA错配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方法 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G-CSF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输注联合化疗,观察其嵌合度、不良反应及血细胞恢复时间。结果 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化疗24~48 h后输注G-CSF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仅1例患者出现短暂嵌合,其余9例未检测出嵌合,干细胞输注后24 h内1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皮疹经抗过敏治疗2 d内消退;无肝、肾功能损害、出血及腹泻等GVHD表现。4例自身对照患者血细胞恢复时间较仅接受化疗有缩短倾向。结论 G-CSF动员的HLA-Mismatched-BPSC输注联合化疗,仅1例有短暂嵌合,无GVHD发生及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人白细胞抗原错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
3
作者 鲍扬漪 瞿尔鑫 +1 位作者 彭丽娟 何皖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鲍扬漪,瞿尔鑫,彭丽娟,何皖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检验科230061)1991年5月~1992年2月,我们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现...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鲍扬漪,瞿尔鑫,彭丽娟,何皖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检验科230061)1991年5月~1992年2月,我们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贫血 并发症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外周血IL-2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金运松 胡克泳 +3 位作者 丁建中 鲍杨猗 邓松华 王祖怡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4年第2期52-53,共2页
采用Con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Ⅲ(IL-2),用活化的C57BL/b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以3H-TdRDNA掺入法测定55例血液病患者IL-2活性,结果表明:①白血病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由实体... 采用Con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Ⅲ(IL-2),用活化的C57BL/b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以3H-TdRDNA掺入法测定55例血液病患者IL-2活性,结果表明:①白血病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由实体瘤引起的继发性贫血33例其外周血IL-2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例其IL-2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其T细胞亚群OKT4/T8<I和L-2活性降低呈正相关,OKT8百分值明显高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白细胞介素2 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液病患者外周血诱生IL-2活性的观察
5
作者 金运松 邓松华 +3 位作者 胡克泳 丁建中 鲍杨漪 许兰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白细胞介素-2(IL—2)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淋巴因子,它可诱导T细胞增殖并表达IL—2受体,促进NK活性,诱生LAK细胞、干扰素,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 我们检测了55例血液病患者在外周血诱生IL—2活性并就其临床意义加以讨论。
关键词 外周血 血液病患者 IL-2活性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2 恶性血液病 淋巴瘤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继发性贫血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剂预防和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牛伶 汪锦萍 +1 位作者 于雅云 章一娟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495-496,共2页
目的观察补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方法将177例孕20周左右的孕妇根据补充铁剂前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Hb≥100g·L-1)随机分成补铁A组(68例,从20~24周开始补铁12周)与空白对照组为B组(59例),治疗组... 目的观察补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方法将177例孕20周左右的孕妇根据补充铁剂前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Hb≥100g·L-1)随机分成补铁A组(68例,从20~24周开始补铁12周)与空白对照组为B组(59例),治疗组为C组(50例,Hb<100g·L-1)。结果A、C两组用药12周后比用药前Hb及血清铁蛋白(SF)增加(P<0.05),尤以C组明显(P<0.01)。结论孕期补铁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剂 妊娠期 缺铁性贫血 不良反应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媛媛 谢军 +1 位作者 鲍扬漪 李玉芝 《安徽医学》 2015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 目的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vs(72.69±1.35)%、(41.78±0.71)%vs(42.46±1.20)%、(29.67±0.97)%vs(28.56±1.75)%、(8.76±0.56)%vs(9.39±1.26)%、(1.42±0.07)vs(1.49±0.13),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其余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破坏自身免疫,与病情相关,可指导临床治疗,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与复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晓燕 鲍扬倚 +2 位作者 张延顺 张公前 张明水 《安徽医学》 2000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冲击疗法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ASCT围移植期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媛媛 鲍扬漪 +4 位作者 曾志坚 吴建伟 车速 张明杰 郭坤元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体NK细胞在MMASCT围移植期的应用,观察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8例MM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2~62岁,中位年龄51岁,移植前CR2例,PR6例。NK细胞培养方法:膜嵌合活性因子培养体系。预处理方案以标准的马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体NK细胞在MMASCT围移植期的应用,观察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8例MM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2~62岁,中位年龄51岁,移植前CR2例,PR6例。NK细胞培养方法:膜嵌合活性因子培养体系。预处理方案以标准的马法兰或白消安或氟达拉滨为主的方案。2例NK细胞于干细胞输注后6~7d回输,6例NK细胞作为移植预处理方案的一部分,在化疗后48h、干细胞回输前24~48h应用。干细胞输注量:CD34+细胞数2.2~4.0×10~6/kg,单个核细胞数4.3~5.8×10~8/kg。NK细胞输注量:16~160×10~6/kg。观察其不良反应,血细胞恢复时间及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6例出现发热,体温38~39℃,临床考虑肺部感染,1例出现口腔黏膜炎(Ⅱ级),经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缓解,无皮疹、腹泻等其他不良反应。造血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粒细胞(大于0.5×10~9/L连续3d)7~14d,中位时间9d,血小板(大于30×10~9/L连续3d)9~34d,中位时间11d。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ASCT。移植后3个月评价疗效,3例CR,5例PR。8例患者均给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随访时间3~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自体NK细胞在MMASCT围移植期应用,无炎症因子风暴效应出现,回输安全,治疗有效。拟扩大病例数进一步临床研究,以观察其长期的不良反应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围移植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性补铁防治妊娠期妇女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扬漪 汪锦萍 +2 位作者 章一娟 牛伶 刘荃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39-240,共2页
缺铁性贫血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营养问题,其中孕育妇女缺铁现象更为普遍,在东南亚国家高达60%~70%[1].WHO提出从妊娠第5个月开始对孕妇补充硫酸亚铁300 mg/d ,但高剂量硫酸亚铁易致较重的胃肠道反应,造成孕妇的依从性差[2].为此,我... 缺铁性贫血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营养问题,其中孕育妇女缺铁现象更为普遍,在东南亚国家高达60%~70%[1].WHO提出从妊娠第5个月开始对孕妇补充硫酸亚铁300 mg/d ,但高剂量硫酸亚铁易致较重的胃肠道反应,造成孕妇的依从性差[2].为此,我们采用每3天或每7天间隔补充铁剂的方案防治妊娠期妇女贫血患者205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妊娠期 铁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重症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斌 鲍扬漪 李坦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重症ITP患者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3岁;接受大剂量地... 目的分析重症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重症ITP患者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3岁;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的27例患者中完全反应9例(33.3%),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到85.2%,4例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患者中3例达到完全反应,1例接受中等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的患者达到有效,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抗HP根治后,达到完全反应。结论对于重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的方法起效快,有效率高,对ITP患者应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鲍扬漪 朱晓梅 +7 位作者 彭丽娟 何皖伟 聂泽丰 牛玲 甑长庆 高蓉 时峰 史杏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GSTπ)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P糖蛋白(p170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GSTπ、...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GSTπ)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P糖蛋白(p170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GSTπ、TopoⅡα和 p170在ANLL中的初治组 (A组 )及复发或难治组 (B组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 2 0 %、43 2 %、2 2 0 %及 5 0 0 %、5 0 0 %、46 7% ;三者在ALLA组及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4 3%、0、18 2 %及30 0 %、18 2 %、30 0 %。GSTл阳性、TopoⅡα阴性、p170阳性A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与GSTπ阴性、TopoⅡα阳性、p170阴性的CR率分别为 2 5 0 %、75 0 %、38 5 %及81 8%、37 5 %、84 2 %。除TopoⅡα外 ,耐药因子阳性患者的CR率低于阴性患者 (P <0 0 1及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GSTπ与p170之间密切正相关 (r =0 6 4,P <0 0 1)。结论 GSTπ、p170过度表达与AL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且GSTπ与 p170过度表达密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GSTΠ TopoⅡα P170 基因表达 药物治疗 多药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牛伶 鲍扬漪 +5 位作者 彭丽娟 何皖伟 聂泽丰 高蓉 时峰 史杏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的表达。结果GSTπ阳性率为2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阳性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的表达。结果GSTπ阳性率为2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阳性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0.05,初治组阳性率为15%(10/67),复发/难治组为41.0%(11/27),GSTπ阳性者CR率低于GSTπ阴性者(25%∶82%),P<0.05,GSTπ表达与P170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STπ是AL临床耐药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且与P170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鲍扬漪 高蓉 +4 位作者 朱晓梅 牛玲 聂泽峰 时峰 史杏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肿瘤细胞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与PTEN关系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焦卫云 李坦 +3 位作者 李斌 刘媛媛 胡雪莹 鲍扬漪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53-95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和PTEN mRNA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3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基于6个月BCR-ABL是否下降≥10%分为两组,比较组内及组间PTEN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有效组患者初治时和伊马替尼治... 目的探讨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和PTEN mRNA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3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基于6个月BCR-ABL是否下降≥10%分为两组,比较组内及组间PTEN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有效组患者初治时和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PTE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两组患者6个月后PTEN表达水平较初治时升高倍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组BCRABL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3.174,P<0.01)。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PTEN表达量随着BCR-ABL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治疗有效组PTEN与BCR-ABL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伊马替尼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肾炎一家系3代7例
16
作者 张艳斌 朱晓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8-38,共1页
遗传性肾炎一家系3代7例张艳斌,朱晓梅先证者,男,38岁。因持续性腰痛、无力、血尿、蛋白尿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下肢轻度水肿,两肺呼吸音正常,心脏未见异常,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Hb78g·L-1;WBC3... 遗传性肾炎一家系3代7例张艳斌,朱晓梅先证者,男,38岁。因持续性腰痛、无力、血尿、蛋白尿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下肢轻度水肿,两肺呼吸音正常,心脏未见异常,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Hb78g·L-1;WBC3.4×109·L-1,N0.70,L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遗传 家族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b-5p通过靶向结合PAX9促进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17
作者 李斌 陶千山 +2 位作者 胡雪莹 李坦 鲍扬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4-1082,共9页
目的 探究miR-181b-5p通过靶向结合配对盒基因9(PAX9)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AML患者中PAX9的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关系。在Kasumi-... 目的 探究miR-181b-5p通过靶向结合配对盒基因9(PAX9)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AML患者中PAX9的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关系。在Kasumi-1细胞和AML5细胞中转染空载体(Vector组)或PAX9(PAX9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 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PAX9靶作用的微小RNA(miRNA)、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其靶向作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AX9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AX9蛋白表达。在Kasumi-1细胞和AML5细胞中转染miR-NC(miR-NC组)或miR-181b-5p(miR-181b-5p组),在miR-181b-5p组细胞中进一步转染PAX9(miR-181b-5p联合PAX9组),采用前述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GEPIA和TCGA数据库显示AML患者PAX9呈低表达趋势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在Kasumi-1、 AML5细胞中,与Vector组相比,PAX9组细胞增殖活力、 S期细胞百分比、 CDK2、 CCNB1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 BAX蛋白表达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PAX9是miR-181b-5p的靶基因。与miR-NC组相比,miR-181b-5p组细胞增殖活力、 S期细胞百分比、 CDK2、 CCNB1和Bcl2蛋白表达升高,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 BAX蛋白表达降低。与miR-181b-5p组相比,miR-181b-5p联合PAX9组细胞增殖活力、 S期细胞百分比、 CDK2、 CCNB1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 BAX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miR-181b-5p靶向抑制PAX9表达促进AML细胞增殖、延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AML) 配对盒基因9(PAX9) miR-181b-5p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坦 李斌 +1 位作者 刘媛媛 鲍扬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百分比以及Treg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百分比以及Treg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确诊的ITP患者依据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正常分为治疗有效组(21例)和治疗无效组(9例),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计数、Treg细胞百分比及PD-1^+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CD3^+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6.39±5.74)×10~9/L和(5.49±4.86)×10~9/L(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CD3^+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34±2.95)×10~9/L和(7.87±1.47)×10~9/L(P>0.05),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比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比较的CD3^+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由治疗前的16.96%±4.61%升至32.74%±9.38%,PD-1^+Treg细胞百分比由治疗前的14.88%±6.75%升至29.62%±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治疗无效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由治疗前的17.41%±6.77%上调至19.18%±7.64%,PD-1^+Treg细胞比例由治疗前的15.30%±6.57%上调至19.58%±6.9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治疗有效组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及PD-1^+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Treg细胞及PD-1^+Treg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外周血中这2种细胞的百分比可能提示患者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 调节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原文传递
阿扎胞苷治疗21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斌 陶千山 +2 位作者 鲍扬漪 李坦 胡雪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808-811,共4页
目的:评估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的21例中高危MDS患者,采用阿扎胞苷75 mg/(m^(2)·d)皮下注射连续7 d,每28 d为1个疗程,评估治疗期间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 目的:评估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的21例中高危MDS患者,采用阿扎胞苷75 mg/(m^(2)·d)皮下注射连续7 d,每28 d为1个疗程,评估治疗期间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中7例患者完成2~3个疗程,其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3例治疗失败;另外14例患者均完成了不少于4个周期的治疗,4~6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总有效率为78.6%(11/14),其中5例(35.7%)获得完全缓解,2例(14.3%)获得部分缓解,4例(28.6%)疾病稳定,3例治疗失败。阿扎胞苷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本研究中粒细胞缺乏15例(71.4%),注射部位红肿4例(19.0%),胃肠道反应5例(23.8%)。结论: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MDS总有效率接近80%,可以推荐用于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中高危MD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阿扎胞苷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阿扎胞苷联合半量CAG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李斌 陶千山 +2 位作者 夏亮 胡雪莹 鲍扬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探讨阿扎胞苷联合半量CAG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采集了2019.12-2022.12在本院、安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安徽医学院一附属医院均已确诊的40名高龄 AML患者,包括20名 Azazantin组患者,以及20名采用 Azaxantin联合半... 探讨阿扎胞苷联合半量CAG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采集了2019.12-2022.12在本院、安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安徽医学院一附属医院均已确诊的40名高龄 AML患者,包括20名 Azazantin组患者,以及20名采用 Azaxantin联合半量 CAG的患者。将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阿扎胞苷组:20人中有4人完全缓解,5人部分缓解,总有效率45%,1年总生存率40%;阿扎胞苷联合半量CAG组:20人中有10人完全缓解,6人部分缓解,4人进展,总有效率为80%,1年总生存率80%。两组的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治疗组较单药组有较长的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联合治疗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多于单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方法优于单用阿扎胞苷疗法,治疗反应率提高且耐受性好,有益于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扎胞苷 阿糖胞苷 阿克拉霉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