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丽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7-78,共2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以2004,2005级100名吉林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篮球专项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产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受伤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吉林体院篮...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以2004,2005级100名吉林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篮球专项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产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受伤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吉林体院篮球专项学生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专项 损伤部位 损伤原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双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刘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9期55-56,共2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及有效性分析法对吉林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双语课程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效率与非双语课程相当,但学习质量更为突出,且教学效益也更为可观。
关键词 运动解剖 双语课程教学 有效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忆冰 于淼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8期17-18,共2页
针对目前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体育学院的现状,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发展方向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对外开放的社会功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忆冰 李在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13-14,共2页
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和特点,对如何实现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价值及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总结对外开放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对外开放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生物力学在师范院校不同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33期29-30,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吉林体育学院不同体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教学安排、教学侧重点及考核体系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在不同体育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差别对待的依...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吉林体育学院不同体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教学安排、教学侧重点及考核体系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在不同体育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差别对待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及专业培养需要这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师范院校 不同体育专业教学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血饮对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玲 《运动》 2010年第12期41-41,150,共2页
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证实运动员服用滋血饮后,铜含量降低较明显,锌、铁含量升高较多,说明滋血饮能够改善运动员微量元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滋血饮 中药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校养生运动课程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忆冰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1-72,94,共3页
从人本位角度出发,突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相融合、东方哲学与现代科学相融合、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体育锻炼方法相融合的课程思想,构建养生运动课程体系。力求使课程教学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使课程... 从人本位角度出发,突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相融合、东方哲学与现代科学相融合、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体育锻炼方法相融合的课程思想,构建养生运动课程体系。力求使课程教学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使课程建设为和谐、幸福、健康的社会服务,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运动 课程体系 高校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对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琳 徐飞 +2 位作者 马国东 李岳 腾轶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低氧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的变化,探索可靠、有效、无创的评价肌肉疲劳指标。方法:连续监测15名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心肺系统和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低氧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的变化,探索可靠、有效、无创的评价肌肉疲劳指标。方法:连续监测15名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心肺系统和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低氧条件下,由开始运动到75%最大功率,Δ[HbO2]降低、Δ[HHb]增高;由75%至100%最大功率时,Δ[HbO2]保持不变,而Δ[HHb]和Δ[THb]增加,但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下低氧Δ[HbO2]均高于常氧值,Δ[HHb]在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低于常氧对应值;(2)运动员在低氧运动时,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出现时对应的心率、气体代谢、血氧饱和度(SpO2)和功率都出现降低;其中VT和VO2max对应的VO2、VE/VO2、VE/VCO2和SpO2都低于常氧运动时的值。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低氧运动时相对强度增大,而低氧通气反应显著高于常氧水平,提示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和/或比赛时的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有氧能力;(2)低氧运动时Δ[HbO2]显著高于常氧值,Δ[HHb]显著低于常氧值,说明肌氧饱和度是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敏感指标,可考虑将其作为监控和评价自行车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自行车运动员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 肌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对优秀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国东 徐飞 +1 位作者 李岳 腾轶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无损伤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监测11名优秀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和心肺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1)低氧运动时,无氧阈(VT)和最大...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无损伤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监测11名优秀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和心肺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1)低氧运动时,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出现时对应的心率、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气体代谢和功率均下降,显著低于常氧运动时的值;2)低氧环境下,从开始运动到75%最大功率,Δ[HbO2]降低、Δ[HHb]增高;由75%至100%最大功率时,Δ[HbO2]保持不变,而Δ[HHb]和Δ[THb]增加;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下低氧Δ[HbO2]均显著高于常氧值,Δ[HHb]在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结论:1)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低氧下运动时低氧通气反应高于常氧水平,说明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时的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有氧能力,进而提高运动成绩。2)低氧运动时Δ[HbO2]高于常氧值,Δ[HHb]低于常氧值,提示肌氧含量是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低氧运动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飞 马国东 李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学技术观察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以期为该项目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交叉设计,15名优秀公路赛自行车运动员(9男6女)于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运动过程...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学技术观察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以期为该项目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交叉设计,15名优秀公路赛自行车运动员(9男6女)于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运动过程中连续监测其通气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运动员低氧下出现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时对应的通气指标和血氧饱和度都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2)低氧下,从开始运动到力竭时脑氧饱和度呈△[O:Hb]降低、△[HHb]和△[THb]升高的趋势。在25%、50%、75%和100%相对功率等级时,△[O2Hb]和A[THb]显著低于常氧值,△[HHb]显著高于常氧值。A[THb]在75%~100%最大功率阶段,脑氧变化较小。(3)低氧下,相对功率和绝对功率对应的脑氧饱和度都显著大于常氧对应值。结论:自行车运动员常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在50%~75%最大功率区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低氧下脑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低氧时相对运动强度变大、运动低氧血症(EIAH)和通气不足可能是脑氧显著降低的直接原因。故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脑氧饱和度,从而提高其有氧能力和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运动 公路赛自行车运动员 近红外光谱学技术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适应中AMPK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静 刘志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6,80,共5页
运动应激导致机体骨骼肌细胞内的相对能量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机体恢复相对能量平衡状态对机体运动能力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AMPK在运动适应过程中对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维持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在一次性运动中AMPK的激活具... 运动应激导致机体骨骼肌细胞内的相对能量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机体恢复相对能量平衡状态对机体运动能力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AMPK在运动适应过程中对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维持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在一次性运动中AMPK的激活具有运动强度依赖性和运动时间依赖性。AMP/ATP比值改变是运动适应过程中AMPK激活的主要机制,Cr/PCr比值、葡萄糖等细胞内其他能量物质状态、H+浓度变化和LKB1等骨骼肌AMPK上位激酶的变化对AMPK激活也有影响。阐明了在运动适应过程中AMPK分子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AMP/ATP比值 运动适应 骨骼肌 分子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陶胜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6,共3页
为探讨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以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探讨无创痛艾灸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后的心率、皮肤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率、血乳酸、血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创痛艾灸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后反映运... 为探讨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以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探讨无创痛艾灸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后的心率、皮肤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率、血乳酸、血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创痛艾灸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后反映运动疲劳程度的指标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无创痛艾灸能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其可能的机理是调理脾胃和益肾壮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无创痛艾灸 机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熏腰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志二 王亚楠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7-79,共3页
探讨熏腰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将吉林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子运动员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S(n=3)和对照组T(n=3)。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后测定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 探讨熏腰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将吉林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子运动员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S(n=3)和对照组T(n=3)。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后测定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的数值。结果:1)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对照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数值恢复速率较慢。2)同样4周大强度训练后,作为实验组的运动员,他们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的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数值的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中药蒸气熏蒸腰部的方法能够对机体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腰法 短道速滑 运动性疲劳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胜国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8-59,共2页
采用实验对照法,对比温针灸和单纯电针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为推广温针灸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依据。
关键词 温针灸 电针 运动员 腰肌劳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射箭运动员训练及比赛周期唾液Cortisol与SIgA变化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军 刘志二 +1 位作者 赖永钦 李荣源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5,共5页
以国家射箭队24名集训队员在集训期和参加国际比赛的唾液Cortisol和SIgA变化作为研究数据,观察训练期和比赛期两者的差异,分析运动员的应激状况,查看比赛期的变化规律,探求合理的干预手段。研究发现:比赛期与训练周期的基础值相比较,运... 以国家射箭队24名集训队员在集训期和参加国际比赛的唾液Cortisol和SIgA变化作为研究数据,观察训练期和比赛期两者的差异,分析运动员的应激状况,查看比赛期的变化规律,探求合理的干预手段。研究发现:比赛期与训练周期的基础值相比较,运动员的唾液Cortisol上升,而SIgA则下降,其中男运动员在第1、4天升高显著(P<0.01),女运动员头3天上升明显(P<0.01);男运动员的SIgA在第1天下降明显(P<0.01),吃得开女运动员前3天的都有显著下降(P<0.01);优秀射箭运动员唾液Cortisol在比赛周期上升,SIgA则下降,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男子射箭运动员的应激反应上比女子更加敏感和迅速,女子运动员则表现缓慢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箭 运动训练 唾液 CORTISOL S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运动疗法及现代医学技术诊评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晓玲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0-81,共2页
近年来颈椎病已日渐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普遍问题之一,运动疗法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物理替代疗法,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目前对于此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本文综述分析颈椎病运动疗法的必要性、方法和疗效评定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今... 近年来颈椎病已日渐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普遍问题之一,运动疗法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物理替代疗法,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目前对于此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本文综述分析颈椎病运动疗法的必要性、方法和疗效评定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今后应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可从运动处方研究,探讨机制,为颈椎病的康复提供定量化、科学化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运动疗法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冬训期间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膳食调查及营养补充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迪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3-96,共4页
以国家女子马拉松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赛前的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膳食情况和营养补充进行了跟踪调查,找出了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对各种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并对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和体力恢复及疲劳的消除等方面提出了建... 以国家女子马拉松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赛前的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膳食情况和营养补充进行了跟踪调查,找出了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对各种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并对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和体力恢复及疲劳的消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保障队伍顺利完成大负荷训练,特别是高原训练和赛前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膳食 监控 马拉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体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国东 洪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0-81,共2页
体能是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机体机能水平和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中身体素质是体能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等。通过对我国优秀... 体能是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机体机能水平和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中身体素质是体能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等。通过对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活动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初步探讨运动员比赛时一些体能特征,力求总结先进的训练方法,找到实际训练中对体能训练的错误理解及体能训练中应改变的错误思想,为今后设计速滑队体能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道速滑 运动员 比赛 体能 专项体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高校教职人员体质状况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淼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5-88,共4页
为了解吉林省高校教职人员体质现状,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抽取吉林省高校在职人员409人,进行体质测定。结果显示:吉林省高校男性教职人员各年龄段的BMI平均值均处于轻度肥胖范围,女性50-54岁年龄段在超重范围,应加强锻炼及体... 为了解吉林省高校教职人员体质现状,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抽取吉林省高校在职人员409人,进行体质测定。结果显示:吉林省高校男性教职人员各年龄段的BMI平均值均处于轻度肥胖范围,女性50-54岁年龄段在超重范围,应加强锻炼及体质监测;吉林省高校教职人员各年龄段心血管机能总体良好;25-29岁年龄段女性肺活量平均值较低;女性握力普遍偏低;25-29岁和30-34岁年龄段男性俯卧撑较差,应加强上肢肌肉耐力练习;男性教职人员柔韧性普遍较好,女性在40-44岁年龄段柔韧性相对较弱,灵敏性都较好,平衡能力偏低;体质综合评价男性总计合格率为88.5%,女性总计合格率为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高校教职人员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中补充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1-72,共2页
根据耐力运动对蛋白质需求的特殊性,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耐力运动中蛋白质代谢特点、补充蛋白质对耐力运动的影响、耐力性运动员蛋白质的补充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蛋白质 耐力运动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