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二化螟发生世代及药剂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日曌 臧连生 +3 位作者 牟瑛 刘梅 孙光芝 王志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256,共4页
1999—2000年在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郊区水稻田调查了二化螟发生的世代数并进行了药剂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在吉林省1年主要发生1代,但有局部世代现象,其发生高峰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防治二化螟最有效的药剂是"杀虫单&qu... 1999—2000年在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郊区水稻田调查了二化螟发生的世代数并进行了药剂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在吉林省1年主要发生1代,但有局部世代现象,其发生高峰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防治二化螟最有效的药剂是"杀虫单",防效可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二化螟 发生世代 药剂防治 水稻害虫 局部世代现象 二代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野生熊蜂优势蜂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阮长春 孙光芝 +2 位作者 张俊杰 万军 李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对吉林省野生熊蜂优势种红光熊蜂(Bombus ignitusSmith)和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的外部形态特征、蜂群组成、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其结果可为熊蜂的人工饲养及授粉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熊蜂 生物学特性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有效扩散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青文 王立和 +2 位作者 杨淑霞 蔡青年 张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0-77,共8页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棉田进行了田间释放螟黄赤眼峰Trichogrammachilonis试验,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峰的有效扩散距离与日照时数有关,日照时间越长,有效扩散距离越远;②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群体有...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棉田进行了田间释放螟黄赤眼峰Trichogrammachilonis试验,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峰的有效扩散距离与日照时数有关,日照时间越长,有效扩散距离越远;②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群体有效扩散距离与放蜂期间的田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田间气温较高时(>24℃),螟黄赤眼蜂可扩散到25m以远;当田间平均气温较低时(<207℃),使100%的蜂个体都仅仅分布在距放蜂点25m的范围内。6~8月份,螟黄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为10~25m;③降雨可严重抑制赤眼蜂的田间扩散;④湿度与螟黄赤眼蜂在棉田有效扩散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当湿度太大时(相对湿度>89%),使螟黄赤眼蜂聚集在放蜂点附近;⑤风速和风向不仅可影响螟黄赤眼蜂的田间有效扩散距离,而且也影响赤眼蜂的田间扩散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棉铃虫 有效扩散距离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熊蜂野生蜂种资源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阮长春 孙光芝 +2 位作者 张俊杰 万军 李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延边、通化、四平、白山地区系统调查了野生熊蜂的种类,共采集到熊蜂12种,其中已鉴定10种。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范围内,野生熊蜂种类在不同地区分布有差异,优势种为红光熊蜂[Bombus(Bombus)ignitusSmith]和明亮熊... 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延边、通化、四平、白山地区系统调查了野生熊蜂的种类,共采集到熊蜂12种,其中已鉴定10种。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范围内,野生熊蜂种类在不同地区分布有差异,优势种为红光熊蜂[Bombus(Bombus)ignitusSmith]和明亮熊蜂[Bombus(Bombus)lucor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资源 种类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蜂为北方温室番茄授粉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万军 张俊杰 +3 位作者 王晶晶 秦李龙 王秀龄 阮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5-696,699,共3页
在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授粉可提高温室番茄产量、改善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熊蜂授粉处理平均单果重与激素处理、自然授粉比分别增加了26.84%和29.27%... 在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授粉可提高温室番茄产量、改善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熊蜂授粉处理平均单果重与激素处理、自然授粉比分别增加了26.84%和29.27%,熊蜂授粉处理畸形果率比激素处理和自然授粉分别下降了74.35%和52.00%,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4.60%和29.46%,有机酸含量分别下降了22%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温室 番茄 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苋饲喂肉鸡的营养评价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景思 李大军 +3 位作者 周洪亮 崔民东 车永顺 孙光芝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3-56,63,共5页
该试验制取了籽粒苋(美国红苋)籽粉和颖壳、茎、叶按1∶1∶1的混合粉,用2×3设计方法配合加入肉仔鸡饲粮中,籽粉水平为0%,5%,10%,混合粉水平为0%,2%,4%,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未产生明显的正负效应.籽粒克... 该试验制取了籽粒苋(美国红苋)籽粉和颖壳、茎、叶按1∶1∶1的混合粉,用2×3设计方法配合加入肉仔鸡饲粮中,籽粉水平为0%,5%,10%,混合粉水平为0%,2%,4%,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未产生明显的正负效应.籽粒克籽粉的营养价值丰富,含粗蛋白14.4%,粗脂肪7.8%,代谢能为13.7MJ/kg。箱前采收籽粒后的植株地上部分别制取的混合粉仍含粗蛋白质9.2%和丰富的钙源,但粗纤维含量达29%,代谢能5.27MJ/kg,故适用于低能量饲粮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营养 肉用鸡 饲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和作用
7
作者 陈晓平 胡耀辉 崔敬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7年第4期3-5,共3页
本文论述对食品污染的现状、发展绿色食品的意义和前景以及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优势,可带动吉林省农业、工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开发。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农业产业化 食物链 地方企业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菌赤眼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日空明 李秀岩 +3 位作者 石钟锋 范莉莉 郑红兵 孙光芝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分别为17,22,27,32℃条件下,载菌蜂与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载菌(Bt)不影响赤眼蜂寿命。载菌蜂比非载菌蜂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提高2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菌赤眼蜂 寿命 寄生能力 亚洲玉米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殖寄主对赤眼蜂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宗静 张帆 +3 位作者 孙光芝 李长春 高希武 郑炳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70-76,共7页
通过测定赤眼蜂Trichogramm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的影响。柞蚕卵和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不同... 通过测定赤眼蜂Trichogramm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的影响。柞蚕卵和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柞蚕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α 乙酸萘酯或 β 乙酸萘酯的亲和力最高是米蛾卵的 2倍以上。繁殖寄主对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亲和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米蛾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 ,而米蛾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对对氧磷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 ,而增效磷则正好相反。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而在松毛虫赤眼蜂广东种群和螟黄赤眼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繁殖寄主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杀虫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及相关生态效应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万学 万方浩 +3 位作者 郭建英 张帆 孙光芝 孟昭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7,共7页
1998~ 2 0 0 0年在河北省南皮县棉区转Bt基因棉田及常规棉田中设置 4种不同的组合处理 ,通过释放螟黄赤眼蜂控制棉铃虫的方法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达到提升和增强自然生物控制力的生态效应 ;并以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常规棉田为常规... 1998~ 2 0 0 0年在河北省南皮县棉区转Bt基因棉田及常规棉田中设置 4种不同的组合处理 ,通过释放螟黄赤眼蜂控制棉铃虫的方法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达到提升和增强自然生物控制力的生态效应 ;并以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常规棉田为常规棉对照田。研究表明 :( 1)转基因棉和常规棉棉田中自然寄生率随棉铃虫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2、 3和 4代棉铃虫卵被寄生率范围分别为 13 3%~ 14 3 %、 2 6 7%~ 2 8 2 %和 6 0 8%~ 6 1 4%。 ( 2 )棉铃虫 2代期 ,在常规棉综防田释放赤眼蜂 2次 ,其寄生率为 46 4% ,比未释放赤眼蜂的转基因棉棉田和常规棉对照田提高 33 1%和 32 1% ;3代期 ,转基因棉棉田释放赤眼蜂 1次 ,其寄生率与常规棉综防田释放 4次的效果相当 ,分别为 73 7%和 6 8 1% ;但与转基因棉不放蜂田、常规棉化防田及对照田相比 ,分别提高 45 5 %、 6 1 8%和 47 0 % ;4代期 ,无论放蜂与否 ,各处理棉田中的寄生率除化防田外 ( 5 2 1% )均在 6 0 %以上。 ( 3)常规棉化防田棉铃虫 2代和 3代期 ,分别使用农药 2和 3次 ,其自然寄生率分别为 5 5 %和 11 9% ,与对照田相比 ,分别降低 8 8%和 14 8% ;与常规棉综防田相比 ,分别降低 40 9%和 5 6 2 % ;释放赤眼蜂的效果与施药时间有关 ,放蜂后 1天内施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螟黄赤眼蜂 转BT基因棉 控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和 张青文 +2 位作者 杨淑霞 蔡青年 张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8-83,共6页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进行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主要是受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影响,其次是光照;②当平均风速...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进行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主要是受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影响,其次是光照;②当平均风速为16m/s时,螟黄赤眼蜂非常明显地顺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11m/s时,顺风扩散稍高于逆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09~10m/s时,逆风扩散高于顺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06m/s时,各方向上扩散差异不大。③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上旬以前),螟黄赤眼蜂主要向西南和西北方向扩散;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螟黄赤眼蜂各方向均等扩散;第四代棉铃虫发生期(8月中旬以后),螟黄赤眼蜂主要朝东和东北及北扩散。④总结6次放蜂情况,西和南两个方向上扩散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棉铃虫 扩散方向 风速与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肥对盐碱土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阮长春 李宇 +2 位作者 张俊杰 孙明海 张建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1-593,共3页
试验研究了锌肥不同施用量对盐碱土水稻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前期生长作用不明显,对水稻后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每盆施锌肥0.4g处理组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高23.0%... 试验研究了锌肥不同施用量对盐碱土水稻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前期生长作用不明显,对水稻后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每盆施锌肥0.4g处理组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高23.0%,比每盆0.8g处理组水稻产量高17.2%。每盆施锌肥0.2-0.6g各处理组水稻产量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极显著(P〈0.01);每盆施锌肥0.8g处理组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穗子变小,实粒数减少,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锌肥 盐碱土 产量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茧质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阮长春 孙光芝 +1 位作者 朱兴友 郝大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5,45,共4页
在供试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柞蚕雌茧进行了不同种级、茧质,不同出库时期、暖茧温度对卵量的多因子互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克蛹转化卵粒数( 克蛹卵量) 衡量柞蚕雌性生殖力较单蛾产卵量更科学。克蛹卵量:丝茧... 在供试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柞蚕雌茧进行了不同种级、茧质,不同出库时期、暖茧温度对卵量的多因子互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克蛹转化卵粒数( 克蛹卵量) 衡量柞蚕雌性生殖力较单蛾产卵量更科学。克蛹卵量:丝茧比原种低22 % ;内染茧比正常茧低6 % ;不同茧质、不同暖茧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5 月20 日与4 月20 日出库,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建立以卵量母种投产柞蚕生物茧的四级繁育体系,生防用茧必须从柞蚕生物茧以上种级中选出,其内染率应控制在15 % 以下;早春暖茧,其蛹滞育前期可适当补温,发蛾暖茧温度以中温偏低(18 ℃~22 ℃) 为宜;夏季暖茧,其蛹滞育前期不宜多补温,发蛾暖茧温度以中温偏高(20 ℃~24 ℃) 、 R H75 % ~85 % 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生物茧 茧质 温度 克蛹卵量 赤眼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鲜人参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志 王立娟 +3 位作者 郑毅男 胡蒋宁 张伟云 孙光芝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建立人参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μ-Bondapak C-18(300mm×3.9 mm,5 μm)柱为分析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柱温:35℃,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 ... 目的:建立人参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μ-Bondapak C-18(300mm×3.9 mm,5 μm)柱为分析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柱温:35℃,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 mL·min^(-1),以外标法检测。结果:丙二酰基人参皂苷 Rb_1、Rb_2、Rc 分别在0.02~1.19 mg·mL^(-1)(r=0.9998)、0.02~0.99 mg·mL^(-1)(r=0.9997)、0.01~0.83 mg·mL^(-1)(r=0.9996)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3.0%(RSD=1.3%)和98.5%(RSD=1.0%)、102.4%(RSD=1.2%)和98.1%(RSD=0.6%)、102.1%(RSD=2.8%)和100.1%(RSD=1.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人参 丙二酰基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阮长春 朱兴友 +1 位作者 孟昭军 苏仁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6,共5页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蛾 病害 寄主卵 赤眼蜂 柞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奶后放牧羔羊补饲瘤胃缓释尿素的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车永顺 李景思 +1 位作者 李大军 王永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4-76,共3页
采用反刍动物最新非蛋白氮饲料─—缓释尿素及尿素、豆粕3个处理补饲东北细毛羔羊,与单纯放牧的幼羊比较,均有明显的促增重效果。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瘤胃缓释尿素的单位成本低于豆粕,所以用其代替豆粕可... 采用反刍动物最新非蛋白氮饲料─—缓释尿素及尿素、豆粕3个处理补饲东北细毛羔羊,与单纯放牧的幼羊比较,均有明显的促增重效果。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瘤胃缓释尿素的单位成本低于豆粕,所以用其代替豆粕可降低育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放牧羔羊 饲料 断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棉田常用农药对赤眼蜂各虫期的杀伤力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彤 张帆 +1 位作者 赵玉枝 张立慧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2-35,共4页
分别在螟黄赤眼蜂发育至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蜂期,利用不同浓度的10种棉田常用农药进行处理,观察各处理赤眼蜂的死亡(存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螟黄赤眼蜂对除BT乳剂外的其它所有供试药剂均非常敏感,很难成活... 分别在螟黄赤眼蜂发育至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蜂期,利用不同浓度的10种棉田常用农药进行处理,观察各处理赤眼蜂的死亡(存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螟黄赤眼蜂对除BT乳剂外的其它所有供试药剂均非常敏感,很难成活;从卵到蛹的4个虫期在所有供试药剂的Ⅰ级浓度中均能存活,但在以后各级浓度中,不同药剂对赤眼蜂各虫期的杀伤力存在差异。从整个试验结果看,赤眼蜂各虫期的耐药性依次为幼虫≥卵>预蛹>蛹;供试药剂中,BT乳剂原液对赤眼蜂所有虫期均安全,而毒性最大的是50%甲基对硫磷,4个虫期除Ⅰ级浓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农药 赤眼蜂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因子观察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光美 刘树生 +2 位作者 杨坚伟 张帆 孙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的蜂比用米蛾卵育出的蜂寄生能力强约1倍多。寄主卵龄期是另一个重要因子。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蜂与寄主卵的相对接触次数、寄生成功的雌蜂比例、卵粒寄生率和每雌产卵量都急剧下降。在26℃下当寄主卵龄从0—6小时增加到18—24小时时,上述寄生指标就下降了一半多。而其余供试因子影响不显著。本文结果还表明,虽然亚洲玉米螟不是松毛虫赤眼蜂嗜好的寄主,但在适宜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卵粒寄生率可达50%—60%,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潜能,可在玉米螟防治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寄生能力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RP-HPLC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伟 王梓 +3 位作者 刘志 张伟 张晶 郑毅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控制中药桔梗的质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昔D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桔梗用70%乙醇超声提取,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 目的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控制中药桔梗的质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昔D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桔梗用70%乙醇超声提取,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去芹糖桔梗皂昔D与桔梗皂苷D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1%和98.22%。结论首次报道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中药桔梗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去芹糖桔梗皂苷D 桔梗皂苷D RP—HPLC
原文传递
荔枝椿平腹小蜂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婧 张俊杰 +1 位作者 王寅亮 任炳忠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2-298,312,共8页
昆虫具有极其敏锐的味觉感受系统,昆虫的味觉系统对其取食选择、交配和产卵等多种行为反应起到重要的作用。荔枝椿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作为膜翅目中一种重要的寄生蜂,具有防治荔枝椿象的作用。研究对荔枝椿平腹小蜂触角进行... 昆虫具有极其敏锐的味觉感受系统,昆虫的味觉系统对其取食选择、交配和产卵等多种行为反应起到重要的作用。荔枝椿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作为膜翅目中一种重要的寄生蜂,具有防治荔枝椿象的作用。研究对荔枝椿平腹小蜂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从数据库进行筛选鉴定得到5个味觉受体基因。借助RT-PCR对荔枝椿平腹小蜂的雌性触角、雄性触角、胸、腹和腿部味觉受体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发现Ajap GR58,Ajap GR49和Ajap GR64f在成虫的各组织部位表达量一致并均较低,而Ajap GR38和Ajap GR2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Ajap GR38只在雌性触角以及胸部特异性表达,Ajap GR2则是在雌性触角、雄性触角、胸部和腹部均有表达,而腿部却不表达。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Ajap GR58和Ajap GR49同源,与DmelGR33a,Dmel GR43a聚在一起,Ajap GR38与Dmel GR28同源,与Dmel GR66a聚在一起,说明Ajap GR58、Ajap GR49以及Ajap GR38处于苦味受体家族中,可能也行使苦味感知功能。Ajap GR64f与Dme GRl5,DmelGR64f同源并与Dmel GR64a聚在一起,同时,Ajap GR2与Dmel GR64a,Dmel GR64b,Dmel GR64c,Dmel GR64f以及Dmel GR5所形成的一类并聚在一起,说明Ajap GR64f和Ajap GR2处于甜味受体家族中,可能也行使甜味感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椿平腹小蜂 味觉受体 功能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