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1
作者 李兆辉 王洋 刘明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8-289,共2页
人兽共患病(Zoonosis)是指所有来源于动物的人类传染病或疾病[1]。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近40多种,其中26种被列为我国重要人兽共患病病种。近年来,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 世界 病种
原文传递
白鲜碱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梁晓英 郭娜 +5 位作者 王丽莎 金晶 石建平 陆慧君 邓旭明 于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1-24,共4页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能够引起人类及动物患病的重要致病菌,测定了白鲜碱对临床22株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两药联合应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能够引起人类及动物患病的重要致病菌,测定了白鲜碱对临床22株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两药联合应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值。结果表明,白鲜碱有较好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且与氟康唑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碱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活性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甲醛对多肽和蛋白化学修饰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子健 杨静波 +4 位作者 李光谱 孙宁宁 孙万春 彭其胜 刘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3-1199,共7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Nano-ESI-QTOF MS)技术,以标准肽段和流感病毒基质蛋白酶切肽段为模型,研究了甲醛对蛋白质和多肽主链的修饰作用。采用与实际病毒灭活过程一致...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Nano-ESI-QTOF MS)技术,以标准肽段和流感病毒基质蛋白酶切肽段为模型,研究了甲醛对蛋白质和多肽主链的修饰作用。采用与实际病毒灭活过程一致的实验条件(4℃,0.025%(V/V)福尔马林(37%(w/w)甲醛溶液)处理72 h),进行甲醛与多肽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甲醛能与标准肽段N端的氨基反应生成羟甲基加合物,再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亚胺,形成+12 Da的产物。此外,甲醛还能与标准肽段中的精氨酸、赖氨酸的侧链发生反应,生成+12 Da的反应产物。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的酶切肽段与甲醛的反应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多数的肽段都生成了+24 Da的产物,质量的增加来源于肽段N端氨基(+12 Da)和C端精氨酸或赖氨酸的侧链(+12 Da)的贡献。此外,还观察到有一个漏切位点的肽段生成了+36 Da的产物。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甲醛主要与肽段和蛋白的N端氨基,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侧链发生反应。本研究为分析低浓度甲醛与蛋白质的反应产物提供了有效的质谱分析方法和解谱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多肽 基质蛋白 化学修饰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异尖线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唐艺芝 孙青松 +2 位作者 彭鹏 王学林 刘明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079-12081,共3页
异尖线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已成为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寄生虫病。综述了异尖线虫病的病原学、生活史、地理分布、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重点概括了国内海鱼体内异尖属线虫的感染、种类分... 异尖线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已成为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寄生虫病。综述了异尖线虫病的病原学、生活史、地理分布、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重点概括了国内海鱼体内异尖属线虫的感染、种类分布和国内尚未出现病例报道的原因,进一步强调异尖线虫病的防控对中国水产养殖业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防控异尖线虫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尖线虫病 异尖线虫 海鱼感染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孟宪梅 卢士英 +1 位作者 林超 柳增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属于海洋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常见的赤潮藻毒素,富集于多种海洋软体动物的消化腺内,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后会发生腹泻性中毒,中毒症状极易与细菌性胃肠炎混淆,且OA具有长期的致癌效应。作者就大田软海绵酸的...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属于海洋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常见的赤潮藻毒素,富集于多种海洋软体动物的消化腺内,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后会发生腹泻性中毒,中毒症状极易与细菌性胃肠炎混淆,且OA具有长期的致癌效应。作者就大田软海绵酸的结构性质、致病性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使公众进一步了解OA检测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腹泻性贝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裂解液的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宁宁 王子健 +4 位作者 高祥 程欣 孙万春 杨静波 刘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813,共6页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蛋白质组的样品制备,而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案针对细胞、组织等样品的裂解能力,以及对不同种类蛋白的溶解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异。本研究以培养的293T细胞为对象,利用质谱分析鉴定蛋白的方法,比较了采用3...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蛋白质组的样品制备,而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案针对细胞、组织等样品的裂解能力,以及对不同种类蛋白的溶解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异。本研究以培养的293T细胞为对象,利用质谱分析鉴定蛋白的方法,比较了采用3种常用的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法(Triton X-100法、尿素法和TRIzol法)所提取蛋白种类的差异,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riton X-100法和尿素法所提取蛋白的鉴定数目接近,而TRIzol法所提取蛋白的鉴定数目比二者减少约8%。从所鉴定的蛋白种类来看,3种方法相差较大,仅约有32%的蛋白为3种方法所共有,生物学功能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为评价各种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全面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样品制备 尿素 曲拉通X-100 TRIZOL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捕获器:固有免疫细胞第三种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廖成水 Boireau Pascal +1 位作者 刘明远 程相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68-1774,共7页
胞外捕获器(extracellular traps,ETs)的释放是近来新发现的一种由DNA和颗粒蛋白组成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作为继吞噬作用、自噬之后的第三种杀伤机制,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ETs在体内外可捕获和杀伤绝大多数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胞外捕获器(extracellular traps,ETs)的释放是近来新发现的一种由DNA和颗粒蛋白组成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作为继吞噬作用、自噬之后的第三种杀伤机制,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ETs在体内外可捕获和杀伤绝大多数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作者对ETs的概念、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ETs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这将对固有免疫细胞防御策略的新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细胞 胞外捕获器 外捕作用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对酿酒酵母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晓英 郭娜 +2 位作者 金晶 邓旭明 于录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麝香草酚是从百里香和陈皮中的提取的精油,具有抗病原真菌的活性。本实验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全基因组水平考察了麝香草酚对酿酒酵母表达谱的影响,并用聚类软件T-profiler,分析了基因芯片数据。结果表明,酵母细胞中与磷脂合成、铁吸收等... 麝香草酚是从百里香和陈皮中的提取的精油,具有抗病原真菌的活性。本实验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全基因组水平考察了麝香草酚对酿酒酵母表达谱的影响,并用聚类软件T-profiler,分析了基因芯片数据。结果表明,酵母细胞中与磷脂合成、铁吸收等有关的基因的表达受到麝香草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麝香草酚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毒作为神经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艳 李宁 +4 位作者 黄飞 单晶辉 张茂林 段铭 关振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4,79,共5页
狂犬病毒是仅有的完全特异的示踪剂,因为它能逆向通过化学突触进行神经示踪且不改变神经细胞的代谢,可以逐级的,时间依赖的方式感染大量的突触联系的神经网络。根据狂犬病毒的特性解释该病毒作为神经示踪剂的优势,总结狂犬病毒跨神经进... 狂犬病毒是仅有的完全特异的示踪剂,因为它能逆向通过化学突触进行神经示踪且不改变神经细胞的代谢,可以逐级的,时间依赖的方式感染大量的突触联系的神经网络。根据狂犬病毒的特性解释该病毒作为神经示踪剂的优势,总结狂犬病毒跨神经进行示踪的方法,并对基因修饰的狂犬病毒的新兴技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跨神经示踪 逆向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寄生虫伪旋毛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海超 李兆辉 +1 位作者 赵露 王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46,共6页
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可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其宿主范围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因伪旋毛虫独特的无包囊结构导致其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幼虫在肌纤维中运动模式和对肌细胞表型调节等方... 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可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其宿主范围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因伪旋毛虫独特的无包囊结构导致其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幼虫在肌纤维中运动模式和对肌细胞表型调节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文章对伪旋毛虫生物学特征、宿主范围、对宿主炎症反应调节和现有诊断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系统展现伪旋毛虫独特特征,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寄生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旋毛虫 生物学特征 宿主范围 宿主炎症反应调节 诊断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广 陈韬 +14 位作者 舒赛男 马科 王晓晶 吴迪 王洪武 韩梅芳 贾晓娟 刘明远 刘晓雷 李媛媛 张险峰 廖家智 方峰 罗小平 宁琴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5期385-393,共9页
自2010年以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对SFTS诊疗能力的提高,我国SFTS整体病死率下降,但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为提高对重症SFTS患者的临床救治能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专家,结合近十余年SFT... 自2010年以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对SFTS诊疗能力的提高,我国SFTS整体病死率下降,但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为提高对重症SFTS患者的临床救治能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专家,结合近十余年SFT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诊疗经验,讨论并形成本共识,为进一步提高重症SFTS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重症 诊断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效应细胞抗旋毛虫感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亚奇 刘攀 +2 位作者 吴秀萍 王学林 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5,共4页
先天性免疫细胞由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组成。旋毛虫入侵机体后,这些先天性免疫细胞作为前沿免疫防御系统,首先快速发挥各自作用,并诱发更加有效的Th2型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免受重大损伤、抵制并排... 先天性免疫细胞由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组成。旋毛虫入侵机体后,这些先天性免疫细胞作为前沿免疫防御系统,首先快速发挥各自作用,并诱发更加有效的Th2型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免受重大损伤、抵制并排除旋毛虫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论文详细综述了旋毛虫感染机体后,机体先天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免疫细胞 Th2型免疫应答 作用机制 旋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乳酸化修饰的机制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安琪 杨丽 +2 位作者 赵乐 李敏 周鑫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517-523,共7页
作为糖酵解的副产物,乳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代谢废物。肿瘤细胞中瓦博格效应的发现使研究人员重新审视乳酸,并先后阐明乳酸在充当燃料和信号分子、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免疫细胞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然而乳酸调控上述生物学功能的... 作为糖酵解的副产物,乳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代谢废物。肿瘤细胞中瓦博格效应的发现使研究人员重新审视乳酸,并先后阐明乳酸在充当燃料和信号分子、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免疫细胞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然而乳酸调控上述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数千种代谢小分子不仅仅是蛋白质(酶)催化的产物,同时也能够反过来通过共价修饰的方式影响蛋白质的功能。2019年末和2020年初,有两个研究组独立报道了以乳酸为底物的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乳酸化,并揭示了乳酸化是乳酸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简要描述了乳酸化的发现过程,总结了乳酸化的潜在“写入者”和“擦除者”、多种生物体中蛋白质乳酸化图谱概况以及乳酸化在不同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蛋白质乳酸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化 翻译后修饰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M蛋白胞内合成和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维荣 赵铭昕 +5 位作者 徐婧 张丹玮 郭艺迪 关振宏 段铭 张茂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11-118,共8页
【目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是一种主要由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依赖RNA的RNA聚合酶蛋白(L)5种结构蛋白组成的高度嗜神经性病毒。RABV基因组RNA与N蛋白、P蛋白和L蛋白组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M... 【目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是一种主要由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依赖RNA的RNA聚合酶蛋白(L)5种结构蛋白组成的高度嗜神经性病毒。RABV基因组RNA与N蛋白、P蛋白和L蛋白组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M蛋白在调控RABV病毒结构蛋白的合成和装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RABV不同毒株M蛋白胞内合成、分布场所及其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研究不同RABV毒株M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M蛋白与G蛋白、M蛋白与RNP在N_(2)A和BHK细胞内的共定位,以期确定RABV M蛋白的胞内合成途径和分布场所。【方法】测定RABV不同毒株(CVS-11、SRV-9、PB4)在N_(2)A或BHK细胞的TCID_(50),以相同的MOI接毒,通过免疫荧光研究M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共定位,以及M蛋白与G蛋白、M蛋白与RNP(为N蛋白代表)的共定位。【结果】RABV不同毒株效价存在一定差异。在N_(2)A和BHK细胞中,不同RABV毒株的M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均存在共定位;M蛋白与G蛋白、M蛋白与N蛋白也存在共定位,但M蛋白与G蛋白主要共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体上,而M蛋白与N蛋白主要共定位在胞浆中。【结论】RABV M蛋白在胞内主要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合成加工。研究结果明确了RABV M蛋白胞内合成分布部位,为进一步研究RABV病毒粒子的装配和出芽过程丰富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M蛋白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蛋白mindin的原核表达及对日本血吸虫Sjc23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15
作者 孙晓敬 张旭 +2 位作者 彭帅 姜宁 陈启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79,共5页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鼠源spon2基因序列,合成全长基因片段,用BamHⅠ和Hin dⅢ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pET-22b-mindin重组质粒,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 blot...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鼠源spon2基因序列,合成全长基因片段,用BamHⅠ和Hin dⅢ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pET-22b-mindin重组质粒,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将表达蛋白与日本血吸虫抗原Sjc23联合免疫小鼠,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2b-mindin,获得了高表达rmindin的BL21(DE3)细胞株,并且mindin对于Sjc23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mindin作为一类新型的免疫增强剂,在寄生虫抗感染免疫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mindin Sjc23 原核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8受体激动剂干预小鼠旋毛虫感染的研究
16
作者 于晓梅 刘晓雷 +6 位作者 白雪 唐斌 李杨 刘菁 王春 刘明远 王学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167,171,共4页
为了探究TLR8受体激动剂在旋毛虫免疫逃避中发挥的作用,试验采用口服感染旋毛虫,给予旋毛虫感染小鼠TLR8受体激动剂TL8-506,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相关TLR8受体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 为了探究TLR8受体激动剂在旋毛虫免疫逃避中发挥的作用,试验采用口服感染旋毛虫,给予旋毛虫感染小鼠TLR8受体激动剂TL8-506,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相关TLR8受体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表达,同时测定旋毛虫感染35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减虫率。结果表明:给予旋毛虫感染小鼠TLR8受体激动剂后TLR8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特别是第9,12,21天表达量显著上调;通过ELISA法检测,Th1相关的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Th2相关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则显著下降,旋毛虫数量得到一定控制。说明TLR8受体激动剂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具有一定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TOLL样受体 TLR8受体激动剂 Toll8受体 免疫逃避 减虫率
原文传递
禽类弱毒疫苗外源因子污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秀琴 郑敏 +3 位作者 黄梅清 林甦 郑良焰 林锋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5,共8页
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数起禽类弱毒疫苗污染事件,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检测外源因子对确保疫苗产品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法是公认的检测外源因子的标准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核酸的分子生... 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数起禽类弱毒疫苗污染事件,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检测外源因子对确保疫苗产品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法是公认的检测外源因子的标准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逐渐成为更有优势的方法。文章就禽类弱毒疫苗污染外源因子的原因,外源因子传统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因子不同方法的比较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检测疫苗污染外源因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弱毒疫苗 污染 外源因子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虫感染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影响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索佳文 刘晓雷 +1 位作者 刘明远 白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9-1294,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发作的肠道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蠕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多种IBD动物模型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分化诱导2型辅助T(Th2)细胞免疫应答,并联合调节性T细胞(Treg)和调节性B细胞(Breg)抑...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发作的肠道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蠕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多种IBD动物模型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分化诱导2型辅助T(Th2)细胞免疫应答,并联合调节性T细胞(Treg)和调节性B细胞(Breg)抑制Th1细胞和Th17细胞免疫反应来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并进行组织修复。此外,蠕虫还可以调节固有免疫细胞如髓源性抑制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来影响IBD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 炎症性肠病 调节性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组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蕾 杨勇 +5 位作者 高欣 刘晓雷 唐斌 王学林 刘明远 白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在组学水平上对食源性寄生虫旋毛虫的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进行分析,为探索赖氨酸乙酰化在旋毛虫成功寄生和免疫逃避中的调控作用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通过抗赖氨酸乙酰化抗体富集技术结合高度灵敏的质谱鉴定在组学层面分析旋毛虫蛋白... 目的在组学水平上对食源性寄生虫旋毛虫的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进行分析,为探索赖氨酸乙酰化在旋毛虫成功寄生和免疫逃避中的调控作用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通过抗赖氨酸乙酰化抗体富集技术结合高度灵敏的质谱鉴定在组学层面分析旋毛虫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程度。结果亲和富集结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分析发现1 592种旋毛虫蛋白的3 872赖氨酸位点修饰位点发生乙酰化,这些蛋白参与旋毛虫多种生物过程。功能富集分析发现29个乙酰化蛋白与吞噬作用相关,表明赖氨酸乙酰化在吞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论旋毛虫蛋白大量的赖氨酸乙酰化(Kac),本实验为深入研究可逆性Kac在旋毛虫和其他线虫的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乙酰化 旋毛虫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细胞外囊泡对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初步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蕾 杨勇 +4 位作者 高欣 刘晓雷 刘明远 徐凝 白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73,共7页
为探讨旋毛虫细胞外囊泡(Trichinella spiralis extracellular vesicles,Ts-EVs)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初步干预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获得Ts-E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鉴定。随后将30只Balb/c... 为探讨旋毛虫细胞外囊泡(Trichinella spiralis extracellular vesicles,Ts-EVs)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初步干预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获得Ts-E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鉴定。随后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和TNBS+Ts-EVs干预组。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肠道疾病活动指数(DAI)、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评价Ts-EVs对结肠炎的干预效果;进一步用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TEM结果显示,EVs具有膜结构,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为30nm^150nm;评估Ts-EVs对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干预效果表明,TNBS+Ts-EVs干预组小鼠的结肠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炎症指标均明显降低;与TNBS模型组相比,TNBS+Ts-EVs干预组小鼠的Th1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h17细胞因子(IL-17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Treg细胞因子(IL-10、TGF-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研究结果表明Ts-EVs可有效干预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此干预作用可能与调节Th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细胞外囊泡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实验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