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立体选择性的定向进化策略
1
作者 周俊 王妍 高仁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9-462,共4页
酶立体选择性定向进化的基本方法是用合适的分子生物学手段使酶基因发生随机突变,然后进行基因表达和高通量筛选。本文主要对引入突变技术和高通量筛选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定向进化 立体选择性 突变技术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肽的制备及其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鸿梅 徐力 +2 位作者 杨锐 于雷 张学忠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23,共5页
以乙醇从脱脂玉米蛋白粉中萃取所得的醇溶蛋白为底物,以碱性蛋白酶为催化剂,通过水解反应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肽,经精制冻干后得到肽含量为85.73%的玉米醇溶蛋白肽固体。以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肽及其分离纯化组... 以乙醇从脱脂玉米蛋白粉中萃取所得的醇溶蛋白为底物,以碱性蛋白酶为催化剂,通过水解反应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肽,经精制冻干后得到肽含量为85.73%的玉米醇溶蛋白肽固体。以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肽及其分离纯化组分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肽及其分离组分都具有抑制亚油酸自氧化的作用,抑制效果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经Sephedax G—15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所得组分2抑制亚油酸自氧化的效果最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0—800D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碱性蛋白酶 玉米醇溶蛋白肽 亚油酸自氧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4 位作者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 碲桥联双β-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蛋白粉水解产物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鸿梅 杨锐 +1 位作者 于雷 张学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碱性蛋白酶做催化剂水解玉米蛋白粉,水解产物精制后,采用SephedaxG-15和G-1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以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研究水解产物及其分离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同... 以碱性蛋白酶做催化剂水解玉米蛋白粉,水解产物精制后,采用SephedaxG-15和G-1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以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研究水解产物及其分离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同时测定它们的还原力。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它们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最高的组分是经SephedaxG-10层析法分离得到的组分Ⅱ。组分Ⅱ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在400~700D之间,富含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和苯丙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分离纯化 清除自由基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在银基底表面吸附机理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郝雅琼 吴玉清 +2 位作者 刘俊秋 任晓君 罗贵民 《光散射学报》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活性的银镜为基底 ,将半胱氨酸组装到银基底表面 ;主要通过调整氨基酸溶液的pH值控制该组装过程。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半胱氨酸小分子在银基底表面的吸附方式、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以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活性的银镜为基底 ,将半胱氨酸组装到银基底表面 ;主要通过调整氨基酸溶液的pH值控制该组装过程。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半胱氨酸小分子在银基底表面的吸附方式、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当溶液的pH值接近或高于等电点时 ,半胱氨酸分子才能以 -COO- Ag+形式被有效组装到银基底的表面 ,形成表面带有自由疏基 (-SH)的半胱氨酸单分子膜 ,从而为硒代环糊精以 -S-Se-键形式组装到上述组装体系的表面提供了可能。本文的研究将为利用分子光谱探索含硒酶活性机理和进一步提高酶活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底 表面吸附机理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半胱氨酸 作用机理 蛋白质 氨基酸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古菌Aeropyrum pernix K1酰基氨基酸释放酶/酯酶(APE1547)一种新晶型的晶体学研究
6
作者 王刚刚 高仁钧 +3 位作者 杨海涛 曹淑桂 冯雁 饶子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711-1713,共3页
应用悬滴汽相扩散法,用PEG4000作沉淀剂,获得了嗜热古菌Aeropyrum pernix酰基氨基酸释放酶APE1547的一种新晶型.这种新晶型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6.399nm,b=10.439nm,c=16.953nm,晶体空间群属于P212121.单位晶胞中每个晶体学不对称单... 应用悬滴汽相扩散法,用PEG4000作沉淀剂,获得了嗜热古菌Aeropyrum pernix酰基氨基酸释放酶APE1547的一种新晶型.这种新晶型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6.399nm,b=10.439nm,c=16.953nm,晶体空间群属于P212121.单位晶胞中每个晶体学不对称单位含2个分子,Matthews常数为2.2×10-3nm3·D-1,溶剂含量为43%,晶体衍射的最高分辨率达0.27nm.与以前获得的三斜晶系的晶体相比,这种新晶型更适合于结构分析,可以加快结构解析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氨基酸释放酶 AEROPYRUM PERNIX K1 正交晶系 不对称单位 嗜热古菌 晶体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