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被引量:6
1
作者 贺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8,共7页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哲学实践”,即变成了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因此使得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这种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存在样式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 哲学实践 话语方式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的基础: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万润 姚大志 《理论视野》 CSSCI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权利话语具有一种强势地位,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权利观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政治哲学中,政治哲学家不仅使用权利的概念,而且追问权利的合法性,追问权利的基础是什么。概括地说,主要有四种关于权利基础的理论,即自然...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权利话语具有一种强势地位,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权利观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政治哲学中,政治哲学家不仅使用权利的概念,而且追问权利的合法性,追问权利的基础是什么。概括地说,主要有四种关于权利基础的理论,即自然权利理论、功利主义、中间理由论和道德权利理论,它们分别对权利的合法性提出了自己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政治哲学 自然权利 道德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的失落与重塑——现代哲学的理论自觉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慧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站在知识论立场上的传统哲学,以一种实体化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理论路径不但没有实现为人"有意义"的生活奠基,反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相对过剩。恰恰遗忘了人和人的生活世界,失落了人的意义。传统哲学的终... 站在知识论立场上的传统哲学,以一种实体化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理论路径不但没有实现为人"有意义"的生活奠基,反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相对过剩。恰恰遗忘了人和人的生活世界,失落了人的意义。传统哲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关怀人的哲学的终结,而是转向自觉探寻人类有意义的生活的可能出路,从而确立哲学本有的独特功能和生活价值。现代哲学自觉承担起了在生活世界中找寻意义的思想任务,并通过文化哲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哲学三条路径对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为人类追求理想生活和开创新世界提供了新的意义尺度,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可供反思和选择的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寻意义 传统哲学 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大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本文试图揭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主题,而合法性产生于民主;民主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在这种意义上,他的共和主义是程序主义的;由于这种程序主义对政治价值没有明确的承诺,而且也不能达成"一致同意&quo... 本文试图揭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主题,而合法性产生于民主;民主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在这种意义上,他的共和主义是程序主义的;由于这种程序主义对政治价值没有明确的承诺,而且也不能达成"一致同意",所以它必然导向形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政治哲学 共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40年前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是当代中国以哲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发展方向的经典个案,即使把它放到整个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这一事件也堪称哲学"改变世界"的经典范例... 40年前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是当代中国以哲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发展方向的经典个案,即使把它放到整个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这一事件也堪称哲学"改变世界"的经典范例。当年的具体历史条件已不可复制和重现,但它彰显的重大课题却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那就是:哲学应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对此进行深入反省和总结,可以发现,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批判本性,揭开封闭整体的"裂口",从而为"改变世界"开辟道路,通过转变思维方式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进程,通过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分析,推动世界的改变,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讨论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所能提供的三个最为重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真理标准 哲学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未来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盾 姜延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共6页
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包含着一个致命误解,即从经验事实和矛盾律出发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真理概念是作为哲学真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作为无限性的真理永远是哲学的唯一的目的。分析哲学与黑格尔的一个共同... 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包含着一个致命误解,即从经验事实和矛盾律出发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真理概念是作为哲学真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作为无限性的真理永远是哲学的唯一的目的。分析哲学与黑格尔的一个共同点是追求真理与无限的艰辛,这一共同点昭示我们:哲学即使处在最艰难的时代也应保持对真理的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分析哲学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革命”到“革命政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转向 被引量:5
7
作者 白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4,共8页
近代资产阶级以“自由”和“平等”为旗帜而发动的“政治革命”,虽然推翻了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神圣形象”的统治,但它只是使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的”解放和“形式的”自由,广大无产阶级依然受“抽象”“非神圣形象”的统治... 近代资产阶级以“自由”和“平等”为旗帜而发动的“政治革命”,虽然推翻了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神圣形象”的统治,但它只是使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的”解放和“形式的”自由,广大无产阶级依然受“抽象”“非神圣形象”的统治,它还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只是市民社会暂时的“政治平衡器”。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入挖掘和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背后深刻的经济学根源,实现了对政治革命之“政治经济学根基”的解剖和批判。在此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国民经济学语言的“救赎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主张从“政治革命”转向“革命政治”,通过无产阶级的联合劳动,消灭私有制而解放资产阶级旧社会所孕育的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因素,最终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和人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实体性自由”,从而完成“最高级自由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革命 革命政治 市民社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哲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科学”还是“哲学”?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作为一部"革命性"的著作,《资本论》实现了研究对象从"商品"(物)到"阶级"(人),研究方法从"实在论"到"抽象力",研究范式从"实证科学"到"历史科学"的转变。但作为... 作为一部"革命性"的著作,《资本论》实现了研究对象从"商品"(物)到"阶级"(人),研究方法从"实在论"到"抽象力",研究范式从"实证科学"到"历史科学"的转变。但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资本论》从来就不是某种单一的阐释。在它这里,哲学与科学是内在贯通、相互拱卫的。从研究方式的"论证性"(实证性)与研究结论的"合理性"(真理性)意义上说,《资本论》就是"科学";从理论的"批判性"和叙述的"逻辑性"意义上说,《资本论》又是"哲学"。我们决不可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认为科学阐释是"本真阐释",哲学阐释是"越界阐释"。《资本论》是"科学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科学"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革命 科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4
9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3,共9页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做的是努力营造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生态。这种哲学生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焕发哲学的批判意识,避免哲学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二是焕发哲学的论辩和说理意识,避免...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做的是努力营造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生态。这种哲学生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焕发哲学的批判意识,避免哲学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二是焕发哲学的论辩和说理意识,避免哲学的话语霸权,推进哲学共同体内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良性的哲学创新机制;三是进行充分的学术积累,以自觉的现实感为基础,批判性地吸取外来哲学学术和思想资源,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哲学的批判精神 哲学创新机制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哲学“对子”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1,共7页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我们应该超越对此问题的常识和表层的理解,对二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和考察。在哲学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实质上是内在纠缠在一起的,这种纠缠,构成了理解辩证法历史命运的关键性事实。由于...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我们应该超越对此问题的常识和表层的理解,对二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和考察。在哲学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实质上是内在纠缠在一起的,这种纠缠,构成了理解辩证法历史命运的关键性事实。由于这种纠缠,造成了辩证法的"独白"性质和对"他者"维度的排斥,从而导致辩证法的自我否定。因此,重新反省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我们推动辩证法摆脱自身困境,寻求自身的合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他者”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与真——“事实”的哲学用法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大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在日常语言和哲学讨论中,"事实"是一个基本词汇。通过分析这个词的若干哲学用法,可以揭示哲学家赋予它的重要预设:非认知性预设、原子论预设和相符预设。"事实"的功能在于解决争端,这个词有三种典型的哲学用法,分... 在日常语言和哲学讨论中,"事实"是一个基本词汇。通过分析这个词的若干哲学用法,可以揭示哲学家赋予它的重要预设:非认知性预设、原子论预设和相符预设。"事实"的功能在于解决争端,这个词有三种典型的哲学用法,分别针对三种类型的争端。符合论的有效性限于一种范式的内部,在跨范式的争端中,符合论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符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而上学元意识:一种需要反思的哲学意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1,共7页
形而上学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的哲学意识是一种"元意识"。在形而上学的"元意识"中,包含着它对于人的理想形象的设定。以这种设定与信念为基础,必然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抽象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的哲学意识是一种"元意识"。在形而上学的"元意识"中,包含着它对于人的理想形象的设定。以这种设定与信念为基础,必然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抽象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形而上学"元意识"把"个人之善"与"社会之善"内在统一起来这一深层信念,分析了它所存在的内在困境,指出必须超越这一信念,才能既保证"个人自由",同时又保证"公共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元意识 人的形象 个人之善 社会之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人的自由——康德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志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围绕着理性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康德反思了普遍的理性法则、超越的理性目的以及自主的理性立法,论证了人的理性自由是一种形式化的自由、超越性的自由和自主性的自由。他关于理性与人的自由关系的思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目前正在建设中的... 围绕着理性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康德反思了普遍的理性法则、超越的理性目的以及自主的理性立法,论证了人的理性自由是一种形式化的自由、超越性的自由和自主性的自由。他关于理性与人的自由关系的思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现代法治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以及自主创新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法则 理性目的 理性立法 人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自由主义:罗蒂政治哲学批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大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罗蒂哲学有两个基本承诺,一个是对后现代主义的承诺,一个是对自由主义的承诺。但是这两种承诺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作为后现代主义者,罗蒂对启蒙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作为自由主义者,他又在极力地维护启蒙。罗蒂的后现代自由主义实质上是以... 罗蒂哲学有两个基本承诺,一个是对后现代主义的承诺,一个是对自由主义的承诺。但是这两种承诺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作为后现代主义者,罗蒂对启蒙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作为自由主义者,他又在极力地维护启蒙。罗蒂的后现代自由主义实质上是以非理性主义来解释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政治哲学 后现代主义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人极”标准思想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连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1,共6页
周敦颐以其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位一体”的哲学立场,提出了“圣人定之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极”标准的思想。这一思想往往被把握为是周敦颐对“人极”标准是什么的直接规定。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不是“人极”标准是... 周敦颐以其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位一体”的哲学立场,提出了“圣人定之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极”标准的思想。这一思想往往被把握为是周敦颐对“人极”标准是什么的直接规定。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不是“人极”标准是什么的直接规定,而是对如何确立“人极”标准方法论原则的规定。他不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人极”标准,而是在告诉人们应怎样建立具有真理性的“人极”标准。周敦颐的这一思想,对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中正仁义 主静 人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历史阶段理论中的自由观念——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三种自由形态。马克思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理想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市民社会是一个远非理想的社会,并给全人类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神性之维,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三大历史阶段理论 自由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观念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7-22,共6页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个命题集中表明了黑格尔对世界历史本质和目的的理解。世界历史的本质是自由意识的进展,世界历史的目的就是自由的实现,世界历史的演进也就是自由不断实现的过程。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个命题集中表明了黑格尔对世界历史本质和目的的理解。世界历史的本质是自由意识的进展,世界历史的目的就是自由的实现,世界历史的演进也就是自由不断实现的过程。黑格尔关于自由与世界历史关系的思想对马克思的自由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关于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的思想,他们都关心由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自由。另外,马克思也接受了黑格尔关于自由实现的阶段论,但对于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又显然不同于黑格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自由观念 世界历史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观念论到社会理论:斯密、康德与黑格尔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立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4,共7页
在近代思想史上,亚当·斯密开辟了现代社会理论传统,以一种对市民社会的经验性分析取代了政治观念论的方法,确立了现代政治的核心是市民社会。与此同时,康德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了观念论的超越性,通过把现代市民社会置于历史哲学的... 在近代思想史上,亚当·斯密开辟了现代社会理论传统,以一种对市民社会的经验性分析取代了政治观念论的方法,确立了现代政治的核心是市民社会。与此同时,康德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了观念论的超越性,通过把现代市民社会置于历史哲学的先验反思中,克服市民社会的自然主义维度。最后,黑格尔立足于整个现代性的成就之上,把市民社会重新纳入到政治观念论的反思系统中,努力促成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伦理统一。黑格尔对政治哲学中经济—政治关系的这一深度阐释,敞开了通向理解马克思实现西方政治哲学革命的根本出路。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与近代政治哲学的综合,敞开了通向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革命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 康德 黑格尔 政治观念论 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在何种意义上提出哲学基本问题
19
作者 李慧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从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藩篱中摆脱出来,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方法论和民族创新意识,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综观各种范式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创新无不是与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时代和哲学主题的变迁,这一问题在当代也呈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如何立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和反思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全面挖掘这一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就是一项重大而又基础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刊集中编发了这组文章,详细探讨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这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哲学方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 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 关系问题 费尔巴哈 路德维希 哲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追问哲学基本问题
20
作者 王庆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从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藩篱中摆脱出来,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方法论和民族创新意识,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综观各种范式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创新无不是与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时代和哲学主题的变迁,这一问题在当代也呈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如何立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和反思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全面挖掘这一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就是一项重大而又基础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刊集中编发了这组文章,详细探讨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这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哲学方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追问 海德格尔 发问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