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国之路的外交抉择--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外交理念发展探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志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8,共12页
中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所体现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表明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彰显一个具有亲和力、领导力的大国的形象。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从和平共处到求同存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外交路线中的重要理念,面临着不同的... 中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所体现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表明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彰显一个具有亲和力、领导力的大国的形象。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从和平共处到求同存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外交路线中的重要理念,面临着不同的主张和理念的竞争与挑战。基于阶级斗争话语的革命路线在那段时间不仅活跃于内政问题上,也经常在外交领域居于主流地位。在妥协与斗争之间的方向选择,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和目标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实践证明,强硬的斗争姿态会使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孤立,失去与各国的交流机会;柔和共存的姿态则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更有助于实现自身的利益。不同外交立场对于中国大国道路的影响,至今仍然有着鲜明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全球化潮流与国际软法的趋势 被引量:56
2
作者 何志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9,共16页
逆全球化的潮流遏制了多边国际条约的进程,却促进了软法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软法在国际关系中的迅速增长,成为国际法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软法的发展是国际关系组织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治理模式多... 逆全球化的潮流遏制了多边国际条约的进程,却促进了软法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软法在国际关系中的迅速增长,成为国际法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软法的发展是国际关系组织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治理模式多元化的重要特征和自然结果。软法意味着国际法规范体系的延展和深化,软法的发展也提出了如何理解国际关系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非法律的界限等问题。在国际法的渊源体系中,软法并未规定在《国际法院规约》之中。鉴于软法对于国际法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考量其与条约、习惯、一般法律原则的关系及其作为独立的国际法渊源类型地位的问题时,有必要认清《国际法院规约》的列举并非穷尽、逻辑上并非周延的性质,有必要超越国际法渊源认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格局,在此基础上,不难确立软法进入国际法渊源行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国际软法 国际法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单、需求与能力: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志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4,共6页
对于一个国家(或其他行为体)和一项特定的争端而言,其解决的方式选择不仅要考虑在所涉争端上可以提供的争端解决途径菜单,也要考虑这个国家在这个争端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这个国家在该争端上所具有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其达到目标... 对于一个国家(或其他行为体)和一项特定的争端而言,其解决的方式选择不仅要考虑在所涉争端上可以提供的争端解决途径菜单,也要考虑这个国家在这个争端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这个国家在该争端上所具有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其达到目标。国家利益的地位和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终解决争端途径的关键因素。中国宜在既有的协商倾向基础上提升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端 争端解决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志鹏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54,共17页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是在21世纪中国自身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世界逆全球化双重趋势的促动之下而形成的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这种国际法治思想从传统的中国理念文化中脱胎而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思想和...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是在21世纪中国自身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世界逆全球化双重趋势的促动之下而形成的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这种国际法治思想从传统的中国理念文化中脱胎而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思想和国际法认知有清晰的继承关系,但又汲取了世界各国关于国际法的优秀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酝酿成一种彰显中国特色、维护中国利益、促进世界进步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独立平等为底线和起点,以文明多样共存为交往原则,以公正有效为行为方式,以互利共赢为最终目标,鲜明反映而且主动引领国际社会状态的新格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法治 法治思想 新时代 中国智慧
原文传递
国际法的中国观念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志鹏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201-246,共46页
国际法的中国观念是中国国际法理论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一个方面。国际法的中国观念要求充分利用法学理论的观点,并采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研究,寻求适当的国际法认识。就当前而言,中国适于采取一种尊重现实、基于现实... 国际法的中国观念是中国国际法理论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一个方面。国际法的中国观念要求充分利用法学理论的观点,并采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研究,寻求适当的国际法认识。就当前而言,中国适于采取一种尊重现实、基于现实的国际法观念,并进而探求这种观念的理论阐释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所宜采取的现实主义国际法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和思考国际法存在时秉持务实求实的精神,在国际关系的情境中准确而科学地认知国际法,避免过于乐观的理想主义迷思,也要避免国际法虚无主义,不能将国际法仅仅看成没有确定性的实证道德;二是分析国际法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观点,认识到国家权力与权力体系对于国际法发展变化的核心作用。通过确立国际法的现实主义观念,可以加深中国国际法的理论化程度和实践针对性,并进而为形成国际法治的中国理论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观念 中国 理论 实践
原文传递
自由主义与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体制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志鹏 孙璐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4年第1期43-95,共53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伊始,很多国家采取了去全球化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此种保护主义措施在长期是有害于国际经济体制的。从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历史看,国际经济合作的思想动力是自由主义的理念。自由主义渊源深厚、谱系广泛,核心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伊始,很多国家采取了去全球化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此种保护主义措施在长期是有害于国际经济体制的。从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历史看,国际经济合作的思想动力是自由主义的理念。自由主义渊源深厚、谱系广泛,核心理念是个人自由与福利以及对国家政府滥用权力的警惕。虽然自由主义在很多方面被批评,但从当今的时代语境而言,应当坚持和完善这种思想,而非放弃和替代。在后危机时代,有必要鼓励经济领域的国际自由体制,促进多边协商,消除贸易壁垒,以消除全球经济的不平等,实现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去全球化 自由主义 发展
原文传递
任你风向东南西北我自岿然从容不迫——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思:以陈安教授的国际经济法研究为视角
7
作者 何志鹏 《国际经济法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陈安教授所撰《中国的呐喊》一书,自德国Springer出版社向全球推出以来,已引起国内外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撰文评论与回应,迄今已经收到书评14篇,并已汇辑在一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法学刊》第21卷第4期特辟《... 陈安教授所撰《中国的呐喊》一书,自德国Springer出版社向全球推出以来,已引起国内外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撰文评论与回应,迄今已经收到书评14篇,并已汇辑在一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法学刊》第21卷第4期特辟《中国的呐喊》书评专栏,以中英双语集中发表,荟萃聚合,形成对外弘扬中华学术正气、追求国际公平正义的共鸣强音,借以进一步扩大其国内外的学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术 国际 强音 教授 视角 书评 经济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