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静滴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痉挛症24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梁东 张波 +3 位作者 王晓瑜 陈银波 李海波 李春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婴儿痉挛症是小儿癫FDA2最严重的类型,大多数有脑器质性损害并伴有严重的智能障碍,治疗困难,预后差.近年来研究表明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异常.本文应用大剂量静滴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24例患儿,从临床症状、脑电图及体液免疫... 婴儿痉挛症是小儿癫FDA2最严重的类型,大多数有脑器质性损害并伴有严重的智能障碍,治疗困难,预后差.近年来研究表明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异常.本文应用大剂量静滴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24例患儿,从临床症状、脑电图及体液免疫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选自1994年10月至1999年4月我科所收治的婴儿痉挛症患儿共44例,均符合1985年国际抗癫FDA2协会的'癫FDA2及癫FDA2综合征的分类'制定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其中男23例,女21例;均为首次就医即明确诊断,且就诊前无口服抗癫FDA2药物史.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用大剂量IVIG并同时抗癫FDA2药组(A组)24例,单纯应用抗癫FDA2药组(B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名,均选自我院门诊就医经体检正常的同期同龄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痉挛症 人血丙种球蛋白 静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綦斌 罗毅男 李毅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3.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主要以癫痫起病。最后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3.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主要以癫痫起病。最后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3例,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5年,6例存活,癫痫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1例复发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是一个相对良性肿瘤,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放疗,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癫痫 手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风湿热1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燕燕 孙景辉 +3 位作者 张云峰 启明 连文娟 金顺任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风湿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可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近年本病发病率又有回升趋势,临床症状有一些变异,值得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3年1月近10年来162例住院确诊为风湿热[1]患者临... 风湿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可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近年本病发病率又有回升趋势,临床症状有一些变异,值得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3年1月近10年来162例住院确诊为风湿热[1]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风湿热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介导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雪松 徐艳冰 +3 位作者 曹君利 何建华 张励才 曾因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鞘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 kinase, ERK)信号转导通路阻滞剂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cAMP... 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鞘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 kinase, ERK)信号转导通路阻滞剂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和Fos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ERK/CREB转导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CCI可明显增加双侧脊髓背角pCREB、损伤侧脊髓背角浅层Fos阳性神经元表达,以CCI后3与5d时尤为显著。鞘内注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阻滞剂U0126及ERK反义寡核苷酸在减轻大鼠痛行为的同时,能叫显抑制双侧脊髓背角内pCREB的表达,同时,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也明显减少。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pCREB和Fos的表达在时相上一致。上述结果提示pCREB参与pERK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神经病理性痛 原癌基因C-FOS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硒含量变化及其与一氧化氮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燕燕 孙景辉 +1 位作者 郭放 杨思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一氧化氮 含量变化 血清硒 患儿 发病机制研究 脂质过氧化物 VMC 心肌疾病 临床意义 作用机制 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及戒断反应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建华 曹君利 +3 位作者 徐艳冰 宋雪松 丁海雷 曾因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7-565,共9页
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脊髓神 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促分裂原活化蛋 白... 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脊髓神 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促分裂原活化蛋 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抑制剂U0126或ERK反义寡核苷酸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 反应、触诱发痛及脊髓神经元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pERK在介导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1)在吗啡依赖形成过程中,大鼠脊髓胞浆与胞核非磷酸化ERK表达没有改变,但pERK表达逐渐增加,纳洛酮催促戒断 后,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戒断1 h后,其表达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2)鞘内预先注射MEK抑制剂U0126 或ERK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反应和戒断引起的痛觉异常;与行为学结果一致,脊髓背角pERK阳性神经元表 达与脊髓胞浆和胞核pERK表达也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脊髓水平ERK激活和核转位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及戒断反应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物质戒断综合征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脊髓 痛觉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35
7
作者 徐莘香 刘一 金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 从 1 986年 6月~ 1 998年 8月 ,3 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新鲜骨折 2 9例 ,陈旧骨折 2例 , 2 3例采用后方切口 , 7例前方切口 , 1例采... 目的 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 从 1 986年 6月~ 1 998年 8月 ,3 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新鲜骨折 2 9例 ,陈旧骨折 2例 , 2 3例采用后方切口 , 7例前方切口 , 1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 2 9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 ,其中 3例结合使用克氏针 ,另 2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除 1例外 ,其余均用皮牵引 2~ 3周。术后鼓励活动肌肉与关节 ,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 , 2~ 3个月后恢复负重活动。结果 本组 2 6例随访 1年至1 0年 1个月。术后 2例切口浅层感染 , 6~ 8周治愈。在 2 2例采用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 2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 ,但未影响关节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参照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 2 6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 1 9例 ,良 4例 ,尚可 3例。优良率占 88 4%。结论  1 采用Letournel和Matta相结合的分类法较合理。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 ,骨折片小 ,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 (内顶弧角 <3 0°) ,分离移位 <3mm ,可采用牵引治疗 ; 2前、后壁或 (和 )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 ,包括髋臼T形和Y形骨折 ,分离移位 >3mm ,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 ,为手术适应证 ; 3 拉力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与治疗(附38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磊 周亚男 +5 位作者 张文良 魏丰 纪柏 孙希光 王广义 谭毓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正确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诊断方法和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诊治的38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系统评价术前超声、术中超声、术前CT及术前增强CT... 目的正确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诊断方法和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诊治的38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系统评价术前超声、术中超声、术前CT及术前增强CT定位诊断方法。结果术前超声、术前CT、术前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其确诊率分别为47.4%、51.5%、85.7%及100%。行肿瘤局部摘除术21例,单纯远端胰腺切除术1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联合脾摘除3例。结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困难,术前超声与术前CT在术前定位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增强CT能够明显提高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率,术中超声是胰岛素瘤最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行肿瘤摘除术是治疗良性胰岛素瘤的最佳方式,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发性胰岛素瘤或恶性胰岛素瘤应行胰腺次全切除术以避免复发,必要时可联合脾脏摘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及缺失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丽君 全成实 +1 位作者 彭丽 傅文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4-365,共2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Ⅰ)及缺失(D)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病情程度的关联,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确定108例哮喘患儿及56例健康儿童的ACE基因型并结合临床病情程度及总IgE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Ⅰ)及缺失(D)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病情程度的关联,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确定108例哮喘患儿及56例健康儿童的ACE基因型并结合临床病情程度及总IgE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ACE基因纯合予缺失型(DD)、插入型(Ⅱ),杂合于插入缺失型(ID)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其中DD型在哮喘组的频率为38%,在对照组为16%,两组比较(DD型与Ⅱ和ID型)有显著差异(P均<0.05),优势比(OR)分别为2.44和5,D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DD基因型的哮喘患儿病情呈中、重度发作的比例和Ⅱ、ID型比较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提示:ACE基因DD型与中国北方儿童哮喘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儿童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丹参酮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长剑 刘建国 于铁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7期181-184,共4页
背景:肿瘤多药耐药的出现,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效果可能更有效。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的... 背景:肿瘤多药耐药的出现,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效果可能更有效。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其阿霉素耐药株,由中科院天津血研所提供。丹参酮、微乳丹参酮,由吉林大学药学院制剂室提供。阿霉素(辉瑞法玛西亚药业),P糖蛋白-PE荧光抗体、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FITC荧光抗体(Immunotech公司),二甲基亚砜(北京化工厂),噻唑蓝(华美生物)。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吉林大学附属一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将人红白血病敏感细胞株与含100g/L小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链霉素的RMPI1640培养液中,在37℃,饱和湿度及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细胞培养箱内传代;阿霉素耐药株连续培养于阿霉素上述培养液中,培养条件相同。②将中药制剂微乳丹参酮作为逆转剂,丹参酮和微乳体系作为对照,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和阿霉素耐药株。③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的细胞毒性及抗药性逆转倍数。④分别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株中加入10,20,40,60mg/L的阿霉素,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阿霉素耐药株中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⑤流式细胞术检测给予10mg/L阿霉素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加入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的阿霉素耐药株中P糖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碎片百分比。主要观察指标:①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的细胞毒性及抗药性逆转倍数。②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阿霉素耐药株中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③给予10mg/L阿霉素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及加入微乳丹参酮,丹参酮及微乳的阿霉素耐药株中P糖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碎片百分比。结果:①微乳丹参酮,微乳体系,中药丹参酮均可显著降低阿霉素耐药株的耐药性,以浓度为0.2mg/L、0.5mg/L的微乳丹参酮的逆转倍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②微乳丹参酮,微乳体系,中药丹参酮均可使细胞内药物浓度升高,微乳丹参酮作用后的阿霉素耐药株细胞中阿霉素的浓度最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微乳丹参酮,微乳体系,丹参酮均可降低阿霉素耐药株的P糖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水平,使肿瘤细胞凋亡比率上升,微乳丹参酮的作用最强,可显著降低P糖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水平,使肿瘤细胞在ADM作用下的凋亡比率增加(P<0.05)。结论:微乳丹参酮0.5mg/L可引起阿霉素耐药株内药物浓度增加,与P糖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下调的结论相印证;微乳丹参酮对多药耐药逆转作用较丹参酮和微乳逆转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抗药性 多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胆总管癌栓致阻塞性黄疸17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 周亚男 +4 位作者 张越 张文良 王举 王广义 谭毓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癌栓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型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綦斌 罗毅男 李毅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平均年龄23.7岁,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以癫疒间起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全切1例,显微手术全切4例,大...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平均年龄23.7岁,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以癫疒间起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全切1例,显微手术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行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 ̄5年,6例病情稳定,癫疒间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相对良性,癫疒间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尽量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化、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瘤形星形细胞瘤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水肿与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德铭 董丽华 刘锋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近十余年来对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但 MODS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通过十多年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构成 MODS死亡率高的因素除已高度重视的 ARDS,肾功衰竭、 DIC等之外,急性脑水肿也是一个致命的重要因素.现对脑... 近十余年来对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但 MODS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通过十多年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构成 MODS死亡率高的因素除已高度重视的 ARDS,肾功衰竭、 DIC等之外,急性脑水肿也是一个致命的重要因素.现对脑水肿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和 MODS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水肿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 血脑屏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
14
作者 徐莘香 张晓南 +1 位作者 谷贵山 秦大明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3年第5期282-285,300,共5页
目的 探索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FD)降低复发率的新途径。方法 从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采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四肢FD27例29个骨。术式包括:(1)瘤段骨切除,离体切刮灭活再植,行自家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ATBG,ALBG)。(2)全桡骨切除... 目的 探索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FD)降低复发率的新途径。方法 从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采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四肢FD27例29个骨。术式包括:(1)瘤段骨切除,离体切刮灭活再植,行自家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ATBG,ALBG)。(2)全桡骨切除,自家腓骨置换(ATFI)1例。(3)同种异体腓骨置换(ALFR)3例4骨。除1例采用普通钢板外,28个骨均L-梯形钢板(L-TCP)固定,其中1例合并克氏针固定。另一侧单一克氏针固定。平均骨缺损12.3cm(7.8~23.5cm)。结果 22例23个骨随访1年至13年8个月,2例切口感染,均于术后l~2年治愈。全部截骨处均愈合,仅1例股骨上端FD并发髋内翻。2例复发,为酒精灭活再植病例。17例18个肢体的关节功能优,良好、尚可各2例,1例差。结论瘤体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的术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而且有利于骨愈合和恢复功能,减少井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节段性骨缺损 骨重建 长骨纤维结构不良 FD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tofix逆行置入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C_2型骨折(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谷贵山 孙大辉 +2 位作者 丰景斌 秦大明 任伟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Austofix交锁髓内钉 逆行置入 治疗 股骨远端C2型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琳 刘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下颈椎经椎弓根 螺钉置入技术 解剖结构 邻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神经连续性存在的断臂再植二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新 吴世锋 +2 位作者 丁健 梁刚 路来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部分神经 连续性存在 断臂再植 多发骨折 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机械接骨术与生物接骨术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莘香 刘一 刘建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机械接骨术 生物接骨术 骨折内固定 治疗 “生物固定” 骨折固定 骨质疏松 骨萎缩 “生物接骨术” 血运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治疗新概念 被引量:37
19
作者 徐莘香 王继萍 白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患,本文总结了治疗方面的近期进展和新概念。骨折后由于制动治疗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丢失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愈合。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要阻断这一恶性循环,防... 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患,本文总结了治疗方面的近期进展和新概念。骨折后由于制动治疗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丢失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愈合。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要阻断这一恶性循环,防止或减少骨丢失。尽早进行功能练习和负重活动,常规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两者是同等重要的。牢靠的内固定和假体置换应该是多数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降钙素、激素替代疗法(利维爱等)、双磷酸盐(福善美等)、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钙剂都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子义 郭希民 +4 位作者 王常勇 徐莘香 段翠密 董灵芝 李晶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成人骨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growthfactorreceptor,NGFR)阳性细胞,获得同质性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s,MNCs...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成人骨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growthfactorreceptor,NGFR)阳性细胞,获得同质性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s,MNCs)。对MNCs进行常规贴壁培养或应用磁分离技术分离NGFR+细胞。分别检测NGFR+细胞和常规贴壁培养所获BMSCs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能力,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结果免疫磁珠分离获得NGFR+细胞的纯度为(90.4±4.7)%,NGFR+细胞较贴壁培养获得BMSCs具备更强增殖能力和成骨及成脂肪分化潜能。结论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骨髓NGFR+细胞可以获得同质性原始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干细胞 骨髓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分离和提纯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