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翻译调控蛋白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嗣杰 贾泓瑶 +1 位作者 吴迪 范志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肿瘤翻译控制蛋白(TCTP)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C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TCT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浸润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人肿瘤翻译控制蛋白(TCTP)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C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TCT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TCT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P<0.001),TCTP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而与乳腺癌患者年龄、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瘤直径愈大、临床分期愈高,乳腺癌组织中TCTP的表达阳性率也愈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的TCT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3)。生存期分析显示,TCTP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52.0±3.7)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88.6±3.6)月,(P<0.001)。结论 TCTP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演进过程,并且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翻译控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骨流失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宇 解新鹏 +3 位作者 李峰 姚天成 刘维芳 石爱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3-1858,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显著改善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肿瘤治疗带来的骨流失问题值得关注。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化疗可导致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衰竭,同样使体内雌激素水平...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显著改善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肿瘤治疗带来的骨流失问题值得关注。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化疗可导致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衰竭,同样使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而低雌激素水平减少骨生成、增加骨吸收,使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第三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是一种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已被证实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来抑制骨吸收。本文将对唑来膦酸防治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关骨流失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乳腺癌 骨质流失 内分泌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毕丽荣 杨明 +1 位作者 王悦增 茅淑砚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9-1571,共3页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重要限速酶,它有2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静息时并不表达,但在细胞因子...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重要限速酶,它有2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静息时并不表达,但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癌基因等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可被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乳腺癌组织 临床病理 花生四烯酸 COX-1 血小板聚集 环氧合酶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鹏 杨明 +1 位作者 刘涛 范志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86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86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患者分为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本研究中三阴性乳腺癌组68例,其中,临床分期Ⅲ~Ⅳ期35例(51.5%),肿瘤直径>2 cm 48例(70.6%),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20.1%(159/793)和51.5%(408/793)(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随访至2011年10月,两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65.0%和79.5%,三阴性组明显低于非三阴性组(P<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较大、临床分期晚,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与核素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犇龙 焦得闯 +13 位作者 陈嘉健 王春建 金利丹 赵文和 高学强 王海波 李珺 赵海东 吴迪 范志明 王淑君 刘真真 王永胜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剂,其在乳腺癌SLNB中的效果尚未明确。本研究是一项大样本阳性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MHI和核素在SLNB中的示踪差异。方法:试验纳入了2019年12月—2020年7家医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入组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在手术前注射MHI和核素作为SLN示踪剂。分别统计MHI和核素的SLN检出数量和SLN检出率,分析两种示踪剂示踪效果的差异。结果:MHI的SLN检出率为96.9%(370/382),核素的SLN检出率为97.4%(372/382),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示踪剂共同检测到362例(94.7%)受试者的SLN;16例(4.1%)发生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发现MHI示踪效果不劣于核素。且MHI的使用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淋巴示踪剂 核素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阿米娜.麦麦提艾力 吴迪 +3 位作者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王晓珍 刘海盟 范志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分析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NSLN转移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7年10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连续行前... 目的分析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NSLN转移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7年10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连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的1、2枚SLN阳性,并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294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索其与NSLN转移的关系。利用MSKCC模型计算每个患者NSLN转移的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94例患者中86例存在NSLN转移。脉管癌栓是否阳性、阳性SLN数/总SLN数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KCC预测模型对研究人群NSLN转移预测的AUC为0.643。结论 SLN转移率高或存在脉管癌栓的1、2枚SLN阳性的患者容易出现NSLN转移,MSKCC模型预测NSLN转移的准确性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管浸润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作农 王隽 +4 位作者 魏娜 王晓珍 朱珠 吕铮 赵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386-5390,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较为发达的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达(50~70)/10万人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5%~5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致死性远处转移〔2〕,发生远处转移的乳...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较为发达的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达(50~70)/10万人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5%~5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致死性远处转移〔2〕,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只有25%〔3〕。一些基于人群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LVI)是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过程,与乳腺癌预后较差有显著相关性,因缺乏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LVI是否作为乳腺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仍有争议。本文将针对LVI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LVI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脉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疗法应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潘娜 张志茹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783-785,共3页
目的观察阅读疗法应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阅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PTG)水平、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阅读疗法应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阅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PTG)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T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血小板下降等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阅读疗法应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能提高PTG水平及治疗疗效,并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疗法 乳腺癌 中晚期 化疗 创伤后成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预防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格格 张宇 +1 位作者 刘维芳 石爱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02-2006,共5页
随着晚育少育的趋势上升,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1〕,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中国女性第六大癌症死因〔2〕.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数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乳腺癌预防手段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 随着晚育少育的趋势上升,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1〕,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中国女性第六大癌症死因〔2〕.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数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乳腺癌预防手段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少酒精摄入、维持健康体重和化学药物预防〔3〕,方法有限,因此对于乳腺癌预防的研究急需有较大突破和进展.可应用于乳腺癌预防性研究的实验模型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对乳腺癌进行有效预防,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现阶段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或特定细胞株来研究乳腺癌在体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检测药物预防肿瘤发生的有效性,现将可用于预防乳腺癌的实验模型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研究 乳腺癌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5α-还原酶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10
作者 高娜 刘雨欣 +3 位作者 洪景辉 刘瑞东 吴瑶 宋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1型5α-还原酶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研究其与临床特征[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15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5)、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7(CDC-47)雌激素受体α(ERα)、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 目的探讨1型5α-还原酶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研究其与临床特征[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15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5)、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7(CDC-47)雌激素受体α(ERα)、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B(PRB)]的关系。方法研究材料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0例女性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1型5α-还原酶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 1型5α-还原酶及17β-HSD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C-47、AR、PR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1型5α-还原酶与17β-HSD15阳性表达存在一致性。结论 1型5α-还原酶及17β-HSD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存在一致性。1型5α-还原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在调控肿瘤组织内部雄激素及雌激素水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5α-还原酶 乳腺癌 癌旁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bociclib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作农 王隽 +1 位作者 吕铮 赵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6156-6160,共5页
根据GLOBOCAN 2018的数据,2018年全球有约210万例新诊断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占女性癌症病例的近1/4,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约达63万例〔1〕。我国乳腺癌死亡率粗略估计为9.74/10万,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人... 根据GLOBOCAN 2018的数据,2018年全球有约210万例新诊断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占女性癌症病例的近1/4,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约达63万例〔1〕。我国乳腺癌死亡率粗略估计为9.74/10万,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7.85%,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2〕,尽管早期乳腺癌预后良好,但转移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22%〔3〕。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晚期乳腺癌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于占乳腺癌60%左右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乳腺癌来说,内分泌治疗是非内脏危象患者的首选治疗〔4〕,但是随着肿瘤耐药性的发展,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会逐渐减少,了解和克服内分泌耐药的机制对于改善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就是一种有效克服内分泌耐药的策略之一〔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bociclib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心肌重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春澍 范志民 +1 位作者 陈晓亮 任立群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84,共3页
心力衰竭是工业化国家致死的首要原因[1]。这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老人心力衰竭患病率升高。大量的基础、临床和人口科学研究促进了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但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衰竭发生和发... 心力衰竭是工业化国家致死的首要原因[1]。这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老人心力衰竭患病率升高。大量的基础、临床和人口科学研究促进了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但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衰竭发生和发展最根本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重构 氧化应激 线粒体 人口老龄化 心力衰竭 公共卫生问题 工业化国家 现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印戒细胞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盼盼 刘野 +2 位作者 李嗣杰 王晓珍 范志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11-1513,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2周于2015-12-11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无乳腺癌病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3.0cm×2.0cm,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性欠佳。乳腺彩... 1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2周于2015-12-11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无乳腺癌病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3.0cm×2.0cm,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性欠佳。乳腺彩超: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大小为22.6mm×16.1m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其内可见血流信号(图1),其旁可见大小为8.8mm×5.7m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乳腺肿瘤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不同病理分型的青年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宏吉 龚伟 杨霞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3-1384,共2页
近年来甲状腺癌在城市人口中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青年患者数量也增长明显。为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青年甲状腺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状况,现对75例45岁以下的青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预后评价 外科治疗 病理分型 城市人口 患者数量 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直径≤1.0cm乳腺癌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解新鹏 杜海莹 +11 位作者 董毅 付彤 宋东 杨明 韩冰 李嗣杰 赵刚 吴迪 贾泓瑶 杜烨 石爱平 范志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临床上对于不可触及小病灶的处理至今未得出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直径≤1.0cm的病灶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该类病灶检出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适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01-01-2010-12-3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女性患者605例... 目的临床上对于不可触及小病灶的处理至今未得出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直径≤1.0cm的病灶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该类病灶检出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适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01-01-2010-12-3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女性患者605例,对所有的患者随访2~4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复查一次彩超,每年复查一次X射线摄影,其中79例进行微创手术。病理结果为高危病变或者纤维腺瘤的病灶判定为有意义病灶。对有意义病灶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血流信号、形状以及边界为自变量,做有意义病灶检出预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有意义病灶检出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形状欠规则(Z=-3.058,P=0.002)、边界欠清(Z=-3.233,P=0.001)以及可见血流信号(Z=-2.975,P=0.003)是影响有意义病灶检出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流信号(χ^2=5.980,P=0.014)和形状欠规则(χ^2=5.453,P=0.020)是预测有意义病灶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危险因素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95%CI:0.512~0.712,P=0.018。结论对于直径≤1.0cm的病灶,血流信号、形状以及边界对预测有意义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准确性。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可见血流信号、形状欠规则以及边界欠清的病灶建议患者进行微创手术,以明确下一步治疗策略,而其他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触及的病灶 乳腺 彩超 X射线摄影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乐连 杜烨 +3 位作者 周玉华 于云鹤 李嗣杰 范志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323-1325,共3页
病例1:患者女,41岁,因发现左乳肿物3d,确诊为左侧乳腺癌1d,于2016-10-10收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患者既往健康,否认肿瘤家族史。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透明细胞癌 组织病理学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感染性休克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秀祥 李梦涵 +3 位作者 赵朋 李晓莉 战越 石爱平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1].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例更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1例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 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1].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例更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1例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休克 脓毒性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孙珂 李嗣杰 +2 位作者 陈奕蒙 毕丽荣 范志民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lymphocytic mastitis,L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又称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或糖尿病性乳腺病,仅占良性乳腺病变的1%,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占13%)^([1])。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lymphocytic mastitis,L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又称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或糖尿病性乳腺病,仅占良性乳腺病变的1%,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占13%)^([1])。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与乳腺癌类似,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文献报道局部切除后容易复发^([2])。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了1例LM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乳腺炎
原文传递
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19
作者 宋达疆 张天怡 +3 位作者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王晓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6-1314,共9页
目的探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区血管性状和供区血管的解剖特点制定和灵活调整手术策略,其要点为: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精确测量双侧乳房缺损的体积、形状和皮肤缺损范围,确定所需皮瓣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多普勒或彩超探测下腹部和双侧大腿后内侧供区穿支血管数量和供血能力,确定下腹部皮瓣游离或带蒂转移,在此基础上确定股后内侧皮瓣的放置与血管吻合位置。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再造乳房效果以及供受区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37.4岁。手术方式包括6侧即刻乳房再造、5侧即刻-延期乳房再造和7侧延期乳房再造。下腹部皮瓣包括3种形式:带蒂腹直肌肌皮瓣4侧,游离携带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皮瓣5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9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包括4种形式:股薄肌肌皮瓣6侧,携带部分股薄肌的股薄肌肌皮瓣4侧,大收肌穿支皮瓣3侧,大收肌肌皮瓣5侧。再造一侧乳房的皮瓣组合方式包括4种: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下腹部皮瓣4侧,双侧游离下腹部皮瓣3侧,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7侧,游离下腹部皮瓣联合游离股后内侧皮瓣4侧。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大腿及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供、受区血管情况,以及供区组织量、再造乳房所需组织量和乳房形态等因素,组合运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可以再造对称、美观的双侧乳房,但手术策略较为复杂,选择适宜的手术策略并加强流程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膳食硒、维生素E对克山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及金属基质蛋白酶Ⅱ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春澍 范志民 +3 位作者 李相军 孙波 李希宁 任立群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0-473,479,共5页
目的探讨低Se、低VE是否在心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观察适时适量补充Se和VE,是否可减轻和逆转过度的心肌胶原蓄积。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取6只大鼠做正常对照组,采用混合饲料喂养。其他大鼠均采用低Se、低VE半合成饲料... 目的探讨低Se、低VE是否在心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观察适时适量补充Se和VE,是否可减轻和逆转过度的心肌胶原蓄积。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取6只大鼠做正常对照组,采用混合饲料喂养。其他大鼠均采用低Se、低VE半合成饲料喂养。81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制备偏食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制模成功大鼠分为4组,半合成饲料组(EG)继续采用半合成饲料喂养。其余各组膳食中施加干预如下:半合成饲料加Se组、半合成饲料加VE组、半合成饲料加硒加VE组。喂养21d后,乙醚麻醉,眼球采血,取大鼠心脏,观察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和心肌胶原代谢情况。结果偏食心肌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心肌胶原蓄积,并伴有金属基质蛋白酶-2、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上调、两者比值降低。膳食中补充Se、联合补充Se和VE均可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些改变。结论低Se、低VE在心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适时适量的补充Se和VE有利于减轻和逆转过度的心肌胶原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心肌纤维化 心肌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