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房清文 王传翠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5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通过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来研究这种护理的新方法。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5例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各种护理及蓝光照射,来探讨这些护理方法对于治疗黄疸的具体疗效。结果通过对新生黄... 目的通过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来研究这种护理的新方法。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5例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各种护理及蓝光照射,来探讨这些护理方法对于治疗黄疸的具体疗效。结果通过对新生黄疸患儿护理和治疗发现,有4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2例有发热现象,2例有腹泻现象。其他61例患儿都康复出院,他们黄疸症状的消退时间约为(38.6±9.9)h。另外,有5例患儿通过治疗以后,在3.5-7.5h仍有轻度的黄疸反弹,但是在2d后消退。结论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病非常有效且具有安全性的方法,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上中如果加上精心的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照射 新生患儿 黄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磊 徐巍 +1 位作者 李永伟 严超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及其在NEC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84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分为NEC疑似组(n=44)、确诊组(n=40);另根据临床...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及其在NEC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84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分为NEC疑似组(n=44)、确诊组(n=40);另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内科治愈组(n=58)和手术/死亡组(n=26),比较腹部超声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在各组中的改变。结果在确诊组,腹部超声对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平片(P<0.05)。手术/死亡组腹部超声显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腹腔积液及腹腔游离气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内科治愈组(P<0.05);腹部平片仅显示肠管扩张及腹腔游离气体多见于手术/死亡组(P<0.05)。结论腹部超声在NEC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超声表现对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腹部超声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95
3
作者 房清文 李春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腹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腹泻次数、患儿住... 目的探究小儿腹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腹泻次数、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腹泻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住院费用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7.14%、8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加快患儿腹泻恢复速度,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按摩与经络穴位指压对术后新生儿恢复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章园 高玉先 +3 位作者 张葆荣 王正新 李春艳 宋庆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4396-4397,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与经络穴位指压法对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腹部手术患儿在术后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腹部按摩与经络穴位指压,观察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部手术术后肠鸣音很快恢复...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与经络穴位指压法对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腹部手术患儿在术后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腹部按摩与经络穴位指压,观察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部手术术后肠鸣音很快恢复,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前,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经口进食时间提前,喂养状态好,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与经络穴位指压有助于尽早恢复腹部手术患儿胃肠道功能,增加喂养量,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穴位 按摩 肠道功能
原文传递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柳艳丽 蔡娇娇 +23 位作者 张晓毅 朱敏丽 林振浪 潘益匆 郑俊虎 赵益伟 王翔 卢洪萍 林梅芳 王吉 顾海红 王丽珍 程可萍 戴玉璇 高原 李军胜 方红霞 孙娜 李丽华 李小权 刘英 李瑛瑜 高娃 李敏遐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93-400,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采用描述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不同地区18家三级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液和脑脊液检查结果、...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采用描述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不同地区18家三级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液和脑脊液检查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早发型和晚发型、浙江省和浙江省外其他地区、温州地区和浙江省其他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1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1.4%(87/210)]、无乳链球菌[27.1%(57/210)]。革兰阴性菌在早产儿中的构成比[77.6%(45/58)]高于足月儿[47.4%(7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4,P=0.001)。大肠埃希菌[36.5%(31/85)比44.8%(56/125)]和无乳链球菌[24.7%(21/85)比28.8%(36/125)]在早发型和晚发型病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其中浙江省为46.7%(64/137),浙江省外其他地区为31.5%(23/73)。浙江省无乳链球菌感染比例[35.8%(49/137)]高于浙江省外其他地区[11.0%(8/73)],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浙江省外其他地区的构成比[17.8%(13/73)和16.4%(12/73)]均高于浙江省[2.9%(4/137)和5.1%(7/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12.26、7.43,均P<0.05)。革兰阳性球菌在温州地区的构成比[60.8%(31/51)]高于浙江省其他地区[38.4%(3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1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0/4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4.4%(32/43),对其他常见的头孢菌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41.8%(23/55)],其次为头孢曲松,耐药率为32.4%(23/71)。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不同,但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菌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抗药性 婴儿 新生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菌
原文传递
X盒结合蛋白1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帕金森大鼠黑质中相关递质及核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艳华 卢蕾 +3 位作者 董静 宋磊 何春珂 章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5期8510-8513,共4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X盒结合蛋白1基因可以转染至神经干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X盒结合蛋白1,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优于普通神经干细胞。目的:通过测定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和α-突触...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X盒结合蛋白1基因可以转染至神经干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X盒结合蛋白1,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优于普通神经干细胞。目的:通过测定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和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7只帕金森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PBS,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转染组移植X盒结合蛋白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分别于移植后7,14,21,28d对各组大鼠进行诱导旋转实验观察神经功能;Western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水平;黑质切片后免疫组化染色测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结果与结论:转染组大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数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且大鼠旋转实验中旋转行为改善。表明在帕金森病中,X盒结合蛋白1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率高,转染后可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盒结合蛋白1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3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传翠 房清文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5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分析对降低患者母儿并发症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通过对她们的定期检查、生产时及前后的血压监测及护理,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如果早期发现胎儿出现窘迫现象,及时终止...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分析对降低患者母儿并发症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通过对她们的定期检查、生产时及前后的血压监测及护理,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如果早期发现胎儿出现窘迫现象,及时终止患者妊娠。结果通过对3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科学监测和精心的综合护理,使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得以降低。结论如果患者在孕期注意保健,在提高医学知识下及早发现娠高血压疾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科学监测和综合护理是可以使母儿的并发症得到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并发症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新亚 韩军 严超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6-527,共2页
患儿女,6 d,因生后皮疹6 d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出生,选择性剖宫产娩出。否认宫内窘迫史及生后窒息史,Apgar评分不详。生后家长即发现患儿全身散在红棕色皮疹,小米粒至黄豆粒大小不等,数天后部分皮疹颜色变暗,其表面形... 患儿女,6 d,因生后皮疹6 d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出生,选择性剖宫产娩出。否认宫内窘迫史及生后窒息史,Apgar评分不详。生后家长即发现患儿全身散在红棕色皮疹,小米粒至黄豆粒大小不等,数天后部分皮疹颜色变暗,其表面形成黄色结痂。病程中患儿无发热,自行进乳良好,尿便正常。入院体查:全身散在红棕色丘疹(图1A),部分丘疹表面可见棕黄色结痂,直径约3-10 mm,边缘整齐。双肺、心脏体查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正常。血常规检查无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血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快速血浆反应素、梅毒螺旋体抗体、TORCH均阴性;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弱阳性。心脏、头部、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胸部及双上肢平片:双肺未见异常,双上肢无骨质改变。在右侧胸前一棕红色丘疹处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住院期间患儿部分皮疹颜色逐渐变暗,无新出皮疹。由于患儿无发热,自行进乳较好,体重逐渐增长,一般状态及反应良好,于入院第10天出院,嘱定期复诊。出院1周后皮肤病理结果回报:可见表皮增厚,真皮内以组织样及泡沫样细胞为主的浸润,同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图2A);皮肤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可见:CD1a(+++)、S-100(+++)(图2B、C)。符合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诊断。出院后患儿未予任何治疗,于生后3个月时皮疹逐渐消退,部分皮疹稍有色素沉着(图1B),随诊至生后10个月未再出现皮疹。目前患儿仍处于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新生儿 HISTIOCYTOSIS LANGERHANS 超敏C反应蛋白 Apgar评分 梅毒螺旋体抗体 选择性剖宫产
原文传递
新生儿Joubert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恒 王国华 +1 位作者 王宝英 徐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4,共2页
患儿男,因生后6h哭声弱、呼吸困难入院。临床表现包括自主活动少,水平眼球震颤,间断无诱因呼吸急促,同时间断有呼吸减慢至呼吸暂停,肌张力明显减低。先考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头颅磁共振成像存在典型的"中线裂""蝙... 患儿男,因生后6h哭声弱、呼吸困难入院。临床表现包括自主活动少,水平眼球震颤,间断无诱因呼吸急促,同时间断有呼吸减慢至呼吸暂停,肌张力明显减低。先考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头颅磁共振成像存在典型的"中线裂""蝙蝠翼状"和"三角形"第4脑室、"磨牙征"而确诊为新生儿Joubert综合征。基因检测患儿TMEM67基因(8q22/NM_153704.5)外显子8发现错义突变c.725A>G,患儿母亲携带有相同的基因变异;外显子16发现了错义突变c.1645C>T,其父亲携带有相同的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JOUBERT综合征 头颅磁共振成像 呼吸困难 错义突变 基因变异 自主活动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分析及发病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又平 郑美玉 +2 位作者 肖晔莹 曲洋明 武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一个可以预测NEC发生并指导预防的评分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NEC组(...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一个可以预测NEC发生并指导预防的评分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NEC组(BellⅡ期及以上)(n=298)和非NEC组(n=300),对NEC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明确NEC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NEC的列线图,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一致性指数(C指数)测量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Ⅱ度及以上颅内出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母乳强化剂、输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比容>49.65%、平均红细胞体积>114.35 fL、平均血小板体积>10.95 fL是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益生菌、血小板分布宽度>11.8 fL是NEC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NEC风险的准确性良好,bootstrap校正的C指数为0.844。预测有无NEC的列线图总分最佳截断值为171.02分,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7%、80.5%。结论 NEC发病风险预估列线图在指导NEC的早期预判及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1):4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测 影响因素 风险评分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艳飞 严超英 司俊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5-386,共2页
患儿,女,2d,生后发现血糖低2d入院。患儿母亲患糖尿病5年,给予胰岛素治疗,孕期空腹血糖6.0—6.6mmol/L,餐后血糖具体不详。该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6^+3周,剖宫产娩出,双胎之大,出生体重3000g,羊水、胎盘、脐带未见异... 患儿,女,2d,生后发现血糖低2d入院。患儿母亲患糖尿病5年,给予胰岛素治疗,孕期空腹血糖6.0—6.6mmol/L,餐后血糖具体不详。该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6^+3周,剖宫产娩出,双胎之大,出生体重3000g,羊水、胎盘、脐带未见异常,脐带绕颈1周。Apgar评分不详,生后口周发绀,呼吸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母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新生儿 APGAR评分 并发 空腹血糖 脐带绕颈 胰岛素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范围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又平 冯晋楠 +3 位作者 李振宇 吕小明 蒋庆蕾 武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6-70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范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生胎龄为23~36+6周早产儿1?0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后24 h内不同胎...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范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生胎龄为23~36+6周早产儿1?0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后24 h内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n=667)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低于极早早产儿组(23~27+6周,n=36)和早期早产儿组(28~33+6周,n=367)(P<0.05)。不同性别早产儿之间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胎龄来计算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参考范围,23~36+6周早产儿PLT参考范围为(92~376)×109/L,PCT参考范围为0.1%~0.394%;23~33+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208~12.172 fl,PDW参考范围为8.390%~16.407%;34~36+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190~11.950 fl,PDW参考范围为9.046%~15.116%。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MPV及PDW不同,依据胎龄制定早产儿MPV及PDW参考范围更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参考范围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期惊厥与癫痫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沂 严超英 韩宗来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惊厥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时期,大样本研究指出其发病率在1.8%。至3.5%。之间,早产儿发病率甚至可高达22.2%。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期 相关性 癫痫 发病率 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 大样本
原文传递
规范化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珊 柳小雷 +1 位作者 金笛 付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第7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并对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并对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家长的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采用规范化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观察组患儿中有1例发生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6±3)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通过采用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病情,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应用
原文传递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脲原体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花 郑美玉 +2 位作者 张玥 吕小明 武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383-388,共6页
脲原体为机会性病原体,人群携带率高,母体脲原体感染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新生儿脲原体感染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最终可导致新生儿不良神经系统预后。虽然新生儿侵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率低,但由于脲原体感染后体内对其存在... 脲原体为机会性病原体,人群携带率高,母体脲原体感染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新生儿脲原体感染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最终可导致新生儿不良神经系统预后。虽然新生儿侵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率低,但由于脲原体感染后体内对其存在免疫逃逸、感染后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检测手段不敏感等原因,使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脲原体感染常不能及时诊断和正规治疗,贻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并发症。本文通过对脲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相关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相关案例的成功治疗经验等内容进行阐述,为临床上新生儿脲原体神经系统感染提供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的依据,进而减少脲原体感染所致不良神经系统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脲原体 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XBP-1稳转神经干细胞移植对P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16
作者 冯玉华 汤佳佳 +2 位作者 何春珂 章圆 贾丽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1期6725-6727,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XBP1-NSCs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研究XBP1-NSCs移植对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只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入20μl的PBS,NSCs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XBP1... 目的:通过测定XBP1-NSCs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研究XBP1-NSCs移植对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只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入20μl的PBS,NSCs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XBP1-NSCs组移植XBP-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于移植后第2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取黑质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递质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的含量。结果:XBP1-NSCs组大鼠黑质内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增加,且移植后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结论:XBP1-NSCs移植可通过增加黑质内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盒结合蛋白1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NICU早产儿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永伟 严超英 +1 位作者 杨磊 韩宗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对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的重要性。方法 639例出生胎龄28^(+3)~36^(+6)周的早产儿中单纯母乳喂养组(亲乳母乳喂养,未添加强化剂)237例,以及单纯配方奶(液态早产奶)喂养组402例。比较喂养方式对体重增长,白蛋白(ALB)、碱...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对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的重要性。方法 639例出生胎龄28^(+3)~36^(+6)周的早产儿中单纯母乳喂养组(亲乳母乳喂养,未添加强化剂)237例,以及单纯配方奶(液态早产奶)喂养组402例。比较喂养方式对体重增长,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出生胎龄28~30周早产儿日体重增长较快,喂养不耐受、NEC患病率较低,碱性磷酸酶较高,白蛋白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ROP、BPD、院内感染患病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31~33周的早产儿母乳喂养组较配方奶组日体重增长快,喂养不耐受率低,住院时间短,碱性磷酸酶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EC、贫血、ROP、BPD、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白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34~36周早产儿不同喂养方式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出生胎龄28~33周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喂养不耐受率的降低,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NEC发生率的减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配方奶喂养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早产儿颅内出血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模式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特点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磊 徐巍 严超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5-97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背景模式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特点。方法选取56例胎龄25~33周的PIVH早产儿及31例同胎龄段无PIVH早产儿,将PIVH患儿按Papile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出血组(Ⅰ、Ⅱ级)...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背景模式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特点。方法选取56例胎龄25~33周的PIVH早产儿及31例同胎龄段无PIVH早产儿,将PIVH患儿按Papile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出血组(Ⅰ、Ⅱ级)和中重度出血组(Ⅲ、Ⅳ级),对各组早产儿a EEG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轻度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中重度出血组患儿的电压连续性降低,睡眠觉醒周期(SWC)缺失率高,a EEG评分低(P〈0.017),而对照组与轻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 EEG背景活动及SWC的改变与早产儿PIVH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原文传递
104例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田田 刘阳 +1 位作者 牟鑫 武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高危因素,为其及时有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3 520例早产儿中确诊为真菌感染的10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3年间该... 目的: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高危因素,为其及时有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3 520例早产儿中确诊为真菌感染的10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3年间该院真菌感染的总发生率为2.95%,排前三位的月份为1月、8月和10月;出生体重(BW)〈1 000 g、1 000-1 499 g、1 500-2 499 g、2 500-4 000 g的早产儿IFI发生率依次为1.67%、7.85%、2.64%、0.84%;胎龄(GA)〈28周、28-31+6周、32-36+6周早产儿IFI发生率为5.26%、8.38%、1.49%;辅助通气及使用脂肪乳时间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夏秋冬季、广谱抗生素、辅助通气及胃肠道外营养等是早产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22-三体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佳秀 刘宪凤 +1 位作者 王国华 严超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3-754,共2页
患儿男,1 d,因生后发现无肛门伴进乳差1 d入院。患儿系第6胎第2产,产程发动后因母瘢痕子宫选择性剖宫产娩出,足月出生,出生体重3.1 kg。否认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史,羊水量多,I度污染。产前3 d行产检发现有脐带绕颈1周,胎盘无异... 患儿男,1 d,因生后发现无肛门伴进乳差1 d入院。患儿系第6胎第2产,产程发动后因母瘢痕子宫选择性剖宫产娩出,足月出生,出生体重3.1 kg。否认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史,羊水量多,I度污染。产前3 d行产检发现有脐带绕颈1周,胎盘无异常。生后哭声弱,皮肤红润,Agpar评分不详。生后家长发现患儿无肛门,自行给予进乳2次后均出现呕吐,呕吐物为乳汁,进乳欲望差。病程中无发热,尿道口可见黑色胎便排出,排尿正常。入院体查:一般状态及反应欠佳,皮肤黄染、晦暗、发花,口周及颜面皮肤略青紫,前囟平坦、无紧张,呻吟,呼吸急促,62次/分,三凹征阳性,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综合征 Agpar评分 选择性剖宫产 皮肤黄染 瘢痕子宫 出生体重 宫内窘迫 脐带绕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