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伸指腱器终腱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志刚 路来金 +1 位作者 于家傲 陈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伸指腱器终腱的解剖学特点和槌状指损伤的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鲜成人尸体示、中、环、小指各 2 0指的伸指腱器终腱特点进行了解剖学测量 ,并对终腱的滑动距离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测量。结果 :各指伸指腱器... 目的 :探讨伸指腱器终腱的解剖学特点和槌状指损伤的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鲜成人尸体示、中、环、小指各 2 0指的伸指腱器终腱特点进行了解剖学测量 ,并对终腱的滑动距离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测量。结果 :各指伸指腱器终腱的形态结构大体相似 ,但是中指 (17.12± 3 .3 )mm和环指 (16.3 3± 2 .9)mm的长度明显长于示指 (14 .73± 4.1)mm和小指 (10 .91± 2 .5 )mm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并测出了各指终腱薄弱区的位置 5 .5~ 8.6mm ;同时检测了终腱运动功能与外力的关系 ,当近侧指间关节 (PIP)伸直时终腱的滑动距离较PIP屈曲时减少 40 %以上 ,表明终腱对外力的缓冲能力也减少了40 %。结论 :伸指腱器终腱的薄弱区是断裂的易发部位 ,也是功能重建的关键部位 ;终腱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指腱器终腱 形态特点 临床意义 解剖 伸腱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宣昭鹏 刘志刚 马春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25例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25例均行踝管切开减压、滑膜及纤维束带切除、骨刺凿除,2例合并第三跖头痛者同时行离断第三跖头...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25例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25例均行踝管切开减压、滑膜及纤维束带切除、骨刺凿除,2例合并第三跖头痛者同时行离断第三跖头旁相应压痛部位的趾骨间横韧带、切除跖骨头及受累神经.结果术后随访19例,随访1~3年.其中17例足部疼痛及麻木感消失,16例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4例痛温觉恢复正常,10例两点分辨觉恢复正常,2例合并第三跖头痛者跖头痛消失;足底肌肉萎缩无一例恢复;2例完全无效.结论大骨节病所致踝管综合征,胫神经及其分支松解手术是该病最佳治疗方法,若手术时机得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踝管综合征 分支松解手术 胫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点动脉蒂桡神经浅支移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3
作者 路来金 朴成东 +4 位作者 于家傲 刘志刚 宫旭 赵春鹏 赵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为以桡侧副动脉和桡侧返动脉为动脉蒂的双轴点桡神经浅支折叠移位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解剖 2 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 ,观测桡神经浅支的血供 ,分别对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作不同... 目的 :为以桡侧副动脉和桡侧返动脉为动脉蒂的双轴点桡神经浅支折叠移位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解剖 2 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 ,观测桡神经浅支的血供 ,分别对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作不同横断面切片 ,观测神经纤维数 ;测量腕部桡神经浅支与尺神经手背支和正中神经间的距离。结果 :①桡侧副动脉终支与桡侧返动脉升支恒定地存在网状血管吻合。桡侧副动脉走行中发 (2 .7± 1.2 )支 ,桡侧返动脉呈扇形发 (3 .7± 1.9)支的滋养动脉分布于桡神经浅支外膜。②桡神经浅支自然分束可达肱骨内、外髁连线 (又称Huelter′s线 )上 (5 .3± 1.2 )cm ,强行分离长度为(2 .5± 1.1)cm ,可切取长度超过 2 4cm。③桡神经浅支平均神经束数与上臀正中神经之比为 1∶3 .14 ;与上臂尺神经之比为 1∶2 .42。④桡神经浅支在腕部至尺神经手背支的距离为 (3 .4± 1.2 )cm ,至正中神经的距离为 (5 .6± 1.3 )cm。结论 :桡神经浅支具有双重血供来源。本术式既可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 ,亦可恢复供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损 神经移位 动脉蒂 双轴点 上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路来金 宫旭 +2 位作者 刘志刚 张志新 于家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方法 通过对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及腕关节X线影像学的研究 ,阐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致病因素。结果  (1)月骨的血运有 2 0 %由掌侧或背侧单一滋养血管供血或主要供血 ,这类单侧主干型血...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方法 通过对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及腕关节X线影像学的研究 ,阐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致病因素。结果  (1)月骨的血运有 2 0 %由掌侧或背侧单一滋养血管供血或主要供血 ,这类单侧主干型血供的月骨易发生无菌性坏死。 (2 )月骨内骨小梁的走行方向由远端行向近端 ,相互平行 ,这与月骨的应力传导方向相一致。 (3)月骨内微血管中央段的数量多而小 ,掌侧段血管稍粗大 ,血管面积及其与骨截面积比值最大。 (4)病变组月骨呈掌屈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月骨 无菌性坏死 病因学 X线检查
原文传递
一期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8
5
作者 于家傲 刘志刚 +2 位作者 路来金 张志新 李大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介绍一期肌腱转位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10侧)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的同时,一期采用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长伸肌或拇短伸肌转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桡侧3... 目的介绍一期肌腱转位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10侧)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的同时,一期采用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长伸肌或拇短伸肌转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的恢复,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转位(6侧):优5侧(占83%),良1侧(占17%);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转位(4侧):优3侧(占75%),良1侧(占25%).结论对重度腕部正中神经压卡患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能早期恢复拇指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腱转移术 治疗结果 拇指对掌功能 重度 重建治疗 尺侧腕伸肌 功能重建术 转位治疗 术后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