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亡基因在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镮 汲洪磊 赵学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小剂量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大剂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小剂量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大剂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24h和4周时心肌细胞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凋亡基因Bax、P53、Fas的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24h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高表达,Bax、P53、Fas增高,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急性心肌梗死4周,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表达,Bax、P53表达变化不大,福辛普利对其表达无影响,Fas高表达,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存在凋亡现象,Bcl-2表达下降,Bax、P53、Fas表达上调介导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ACEI可通过干预上述基因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心肌梗塞 福辛普利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绞痛临床治疗与研究
2
作者 张晓慧 郑扬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疼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组54例,对照组(阿斯匹林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ECG变化...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疼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组54例,对照组(阿斯匹林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ECG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材建设及专业课程内容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倪朝辉 刘彬 +1 位作者 贺丹 李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4-1256,共3页
本文以专业教材和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以医学微生物学为例,探讨教材建设和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应关注的科学问题与精神,以期唤起更多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微生物学 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冰 郝守艳 +2 位作者 杜啸宇 龚伟 郑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72-2075,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阻塞,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炎症是触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阻塞,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炎症是触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炎症细胞里中性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肾上腺素与异丙基肾上腺素联用于心肺复苏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赵利华 李航 +2 位作者 薛世全 王桦玲 张尉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9-470,共2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肾上腺素与异丙基肾上腺素联用救治冠心病猝死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冠心病猝死病人常规实施心肺复苏 (CPR)程序 ,肾上腺素 1~ 3mg静脉注射加电击复律无效 ,分为大剂量肾上腺素组 (H -Epi)与大剂量肾上腺素 ... 目的 观察大剂量肾上腺素与异丙基肾上腺素联用救治冠心病猝死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冠心病猝死病人常规实施心肺复苏 (CPR)程序 ,肾上腺素 1~ 3mg静脉注射加电击复律无效 ,分为大剂量肾上腺素组 (H -Epi)与大剂量肾上腺素 +异丙基肾上腺素组 (H -Epi+Iso) ,观察用药到恢复自主循环 (Rosc)时间及用药剂量 ;Rosc机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H -Epi组与H -Epi+Iso组肾上腺素用药量无差异情况下 ,Rosc时间分别为 (2 8± 0 9)min与 (1 6± 0 5 )min(P <0 0 5 ) ,Rosc机率分别为 2 6 7%与 5 8 8% (P <0 0 1) ,Rosc持续时间分别为 (6± 5 2 )minvs(18 8± 12 9)min(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肺复苏 冠心病 肾上腺素 异丙基肾上腺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血酶-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靳会敏 李方超 佟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1,574,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VTE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VTE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主要体系.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之一,可中和凝血因子Ⅱ、Ⅶ、Ⅸ、X、Ⅻ,抑制血栓形成.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最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替代,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国内外多位学者通过研究证明AT-Ⅲ基因多态性与VTE有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血酶-Ⅲ 人类基因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患者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蛋白C和蛋白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方超 靳会敏 佟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860,共2页
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C和蛋白S(PS)与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活化PC... 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C和蛋白S(PS)与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活化PC抑制物(APCI)共同组成PC系统,在抗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蛋白C 蛋白S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8
作者 曲莉 刘宗武 赵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3,共4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齐艳红 郑杨 王凌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培养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凋亡产生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8、9的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ox-LDL组细胞调亡率增加,并且随...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培养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凋亡产生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8、9的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ox-LDL组细胞调亡率增加,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凋亡呈递增后递减变化,U937细胞在用ox-LDL培养后LOX-1和Caspase3、8、9表达都增加。结论ox-LDL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ox-LDL诱导U937细胞凋亡既有线粒体通路,又包含了死亡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凋亡 巨噬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线粒体信号通路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0
作者 齐艳红 郑杨 《医学综述》 2005年第7期586-58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不稳定型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11
作者 王梦贞 杨苗苗 +2 位作者 韩哲 梁晔琨 鞠维娜 《中华神经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提前对易发生PSCI的人群进行预测和干预,完善早期疾病的识别、干预及预防,从而为PSCI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提前对易发生PSCI的人群进行预测和干预,完善早期疾病的识别、干预及预防,从而为PSCI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30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资料。对入组患者均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7 d内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并完成相关检查,以此作为基线值。于发病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随访,根据6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将随访患者分为PSCI组(143例)和卒中后非认知障碍(PSNCI)组(147例)(6个月后随访脱组40例,最终共纳入研究人数为290例)。首先利用统计学方法对PSCI组与PSNCI组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接着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LASSO)回归方法选取更有影响力的预测指标,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bootstrap方法重复1000次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度;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CA)图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受教育水平、关键部位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白质高信号、脑萎缩作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预测指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易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风险预测模型AUC=0.890,内部验证风险预测模型AUC=0.940,提示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在校准曲线中模型与实际预测效果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DCA结果显示,该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临床。结论由年龄、受教育水平、关键部位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白质高信号、脑萎缩组成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可用于临床实际操作,有助于临床医生筛查易发生PSCI的患者,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卒中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