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研究方法和科研素养能力提升自评调查
1
作者 付颖利 姜晶 +5 位作者 吴燕华 曹东慧 牟冬梅 何华 冯佳 贾志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649-655,共7页
目的 了解某高校新开设的“临床研究科学方法”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在临床研究方法和科研素养方面提升的帮助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某高校2023年和2024年选修“临... 目的 了解某高校新开设的“临床研究科学方法”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在临床研究方法和科研素养方面提升的帮助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某高校2023年和2024年选修“临床研究科学方法”课程的516名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临床研究方法和科研素养提升自我评价数据,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博士课题相关信息。结果 既往工作经验、专业、博士课题自我评价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及已阅读的博士课题相关文献数量与临床研究方法提升的帮助程度之间相关(P<0.05)。评价认为该课程对诊断研究、病因学研究、治疗研究、大数据应用、生物资源积累、数据统计思维、结果报告规范和结果呈现方式这些具体内容帮助很大的,既往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占比多于既往有工作经验的学生(P均<0.05)。既往工作经验和博士课题临床意义自评是校正性别后影响临床研究方法提升帮助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当前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不同分层的学生临床研究方法和科研素养提升的帮助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科研素养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崇 曹梦琢 +3 位作者 王川 姜晶 李杰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46-750,共5页
HBV DNA高载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预防治疗后仍有10%的HBV感染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群体临床开始尝试于孕中晚期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 HBV DNA高载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预防治疗后仍有10%的HBV感染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群体临床开始尝试于孕中晚期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妊娠晚期使用替比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后母体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是否能继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母婴双方的安全性、最佳服药和停药时间及母乳喂养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治疗 孕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家族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商琰红 潘禹辰 +4 位作者 贾志芳 王玥琦 杨娜 赵丹 姜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目的:检测microRNA200 (miR200)家族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表达水平,评价其对乳腺癌筛查、进展和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8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中的微小RNAs (miRNAs),逆转录... 目的:检测microRNA200 (miR200)家族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表达水平,评价其对乳腺癌筛查、进展和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8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中的微小RNAs (miRNAs),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受试对象血浆中miR200家族(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和miR429)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中miRNAs的诊断价值,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浆miRNAs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浆中miR14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 (P<0.01);miR200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6),AUC为0.685(P=0.003);但miR200a、miR200c和miR42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P=0.075,P=0.872)。联用miR141和miR200b时,AUC为0.735,比单用miR141稍有提升。miR200家族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总生存期无关联(P>0.05)。结论:miR200b和miR141有可能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小RNAS microRNA200家族 miR200a miR200b miR200c miR141 miR4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视角下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模式研究
4
作者 牟冬梅 琚沅红 +1 位作者 于海涛 王书童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2期73-87,共15页
[目的/意义]构建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视角下的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模式,推动“数据—知识—实践”循环进程,促进临床诊疗过程各环节决策制定协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明晰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并在厘清诊疗规... [目的/意义]构建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视角下的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模式,推动“数据—知识—实践”循环进程,促进临床诊疗过程各环节决策制定协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明晰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并在厘清诊疗规范概念、内涵,归纳诊疗规范数据来源、数据特征,提炼诊疗规范知识可计算化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核心思想和DIKW层级模型内涵,构建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模式并探索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构建“1-336”诊疗规范知识计算化模式立方体,包含1个核心目标、3个知识层级、3条实现子路径、6个关键环节,为各领域知识计算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以及方法学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计算化生物医学知识 知识计算化 诊疗规范 知识组织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及Meta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PAN YC JIA ZF +2 位作者 WANG YQ 潘禹辰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14-2514,共1页
【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0年10月报道】题: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及Meta分析(作者Pan YC等)本研究通过干预队列和Meta分析评估剖宫产和非母乳喂养是否可以降低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 【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0年10月报道】题: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及Meta分析(作者Pan YC等)本研究通过干预队列和Meta分析评估剖宫产和非母乳喂养是否可以降低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的HBV母婴传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母乳喂养 META分析 HBEAG阳性 队列研究 HBSAG 效果影响因素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指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甲型流感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邢东洋 田肃岩 +4 位作者 陈玉坤 王金梅 孙雪娟 李善姬 许建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8-526,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甲型流感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建立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阐明该模型对于鉴别2种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56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54例甲型流感患者,以及用于模型验证的24例COVID-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甲型流感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建立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阐明该模型对于鉴别2种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56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54例甲型流感患者,以及用于模型验证的24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30例甲型流感患者;计算患者住院后5d实验室指标的平均值,采用弹性网络模型和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鉴别COVID-19和甲型流感的指标;弹性网络模型用于第1轮选择,并通过10折交叉验证选择lambda的最佳截断值。采用不同的随机种子,将该模型拟合200次,选取高频指标(频率>90%);第2轮筛选采用以AIC作为选择标准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用来表示最终的模型;使用独立数据集作为外部验证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第1轮筛选后,有16个实验室指标被选为高频指标;经过第2轮筛选,确定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总胆红素(TBIL)和红细胞比容(HCT)为最终鉴别指标;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验证集的AUC为0.844(95%CI:0.747~0.941)。结论:成功建立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COVID-19和甲型流感鉴别诊断模型,该模型有助于临床及时对2种疾病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甲型流感 诊断模型 白蛋白 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样本高质量医学知识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以肺癌诊疗规范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琚沅红 牟冬梅 +3 位作者 王书童 李桦 徐静雯 吕淑贞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2期9-19,共11页
[目的/意义]本研究对少样本高质量医学知识中的实体进行自动识别,为高效、准确处理少样本文本形式医学数据的结构化问题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构建肺癌概念体系、凝练肺癌核心概念并构建领域词典,利用该词典对肺癌诊疗规范进行分词标注... [目的/意义]本研究对少样本高质量医学知识中的实体进行自动识别,为高效、准确处理少样本文本形式医学数据的结构化问题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构建肺癌概念体系、凝练肺癌核心概念并构建领域词典,利用该词典对肺癌诊疗规范进行分词标注后,通过利用字符位置标签构造自适应Embedding的方式将领域词典与字符级NER模型Soft-Lexicon相融合,形成Fusion-Lexicon,从而实现对肺癌诊疗规范文本中各类实体的自动识别。[结果/结论]Fusion-Lexicon的P、R、F1值分别为93.75%、94.02%、93.88%,其NER性能优于基线模型。研究方法在实现少样本高质量医学知识的有序化、结构化上具备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医学知识 词汇增强 少样本学习 命名实体识别 诊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抗胃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索岳尔 李爽 +4 位作者 尤丽丽 侯振 张厚君 曹东慧 曹雪源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12期66-68,共3页
姜黄素(curcumin)是从中药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多个研究表明姜黄素对胃癌等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胃癌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抑制增殖和侵袭、诱导凋亡、克服耐药、化疗增敏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作用,目前姜黄素的抗... 姜黄素(curcumin)是从中药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多个研究表明姜黄素对胃癌等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胃癌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抑制增殖和侵袭、诱导凋亡、克服耐药、化疗增敏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作用,目前姜黄素的抗胃癌的作用已日益引起重视,成为肿瘤防治的一个研究热点,但姜黄素对胃癌作用的研究主要为体外实验,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及药物动力学尚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体内作用的前景,从而深入挖掘其抗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胃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E收录的胃肠肝病学期刊发表的中国内地作者的肝脏疾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天业 吴燕华 +4 位作者 潘禹辰 易嘉欣 吕海永 牛俊奇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2-877,共6页
目的检索2016年—2020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作者在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收录的胃肠肝病学期刊上发表的肝脏疾病相关论文,对其题录与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中国学者在肝脏疾病研究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力... 目的检索2016年—2020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作者在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收录的胃肠肝病学期刊上发表的肝脏疾病相关论文,对其题录与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中国学者在肝脏疾病研究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力。方法文献计量学分析数据来源于SCIE数据库与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在SCIE数据库中检索出版年为2016年—2020年发表在JCR胃肠肝病学期刊上,题名或摘要中包含Liver、Hepatocellular、Hepatitis、Cirrhosis或Hepatic,出版物类型为Article的期刊文章,排除临床指南,并筛选通信作者单位含有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机构的记录。使用R package bibliometrix计算纳入文献在2016年—2020年被中国作者和全球作者在胃肠肝病学期刊发表的肝脏疾病研究引用的频次。使用R package DescTools对构成比的变化进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2016年—2020年Q1区胃肠肝病学期刊上,中国作者发表的肝脏疾病研究占比为9.5%。近年,中国作者在高水平胃肠肝病学期刊(Q1区)上发表的肝脏疾病研究数量不断增加,占全球研究的比例从6.0%不断上升至12.2%(P<0.001)。中国作者在Q1区胃肠肝病学期刊发表的肝脏疾病研究获国自然基金资助的比例达79.7%,5年间,各分区胃肠肝病学期刊上发表的中国作者的研究获国自然基金资助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比较被中国与全球作者在胃肠肝病学期刊上发表的肝脏疾病研究引用频次,显示了中国作者发表的在国内和国际学界均具有较高影响的肝脏疾病研究。结论近年,中国作者在SCIE收录、高影响力的胃肠肝病学期刊发表的肝脏疾病研究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研究获国自然基金资助。中国学者在胃肠肝病学期刊上发表的肝脏疾病论文被国内学界和国际学界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文献计量学 胃肠病学 数据库 文献型 医学书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飞 毕亚茹 +1 位作者 孙成林 田肃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1389,共9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阐明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肠道菌群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肠道菌群数据来自MiBioGen联盟的一项GWAS,妊娠期糖尿...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阐明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肠道菌群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肠道菌群数据来自MiBioGen联盟的一项GWAS,妊娠期糖尿病数据来自FinnGen联盟R8公开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分析肠道菌群和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联,采用加权中值法和MR Egger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Cochran`s Q检验、MR-PRESSO、Egger截距检验和留一法检验异质性和多效性,采用多变量MR校正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采用反向MR检测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联,采用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肠道菌群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通路。结果:4种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因果关联,其中甲烷短杆菌属和广古菌门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呈负向因果关联,龈乳杆菌属和拉克氏梭状芽孢杆菌属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向因果关联;未检测到显著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反向MR分析未发现显著反向因果关联。在校正BMI后进行多变量MR分析,龈乳杆菌属和广古菌门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之间有因果关联。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轴突发育、昼夜节律和胰岛素分泌等通路显著富集。结论:4种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在校正BMI后广古菌门和龈乳杆菌属仍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 富集分析 因果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疾病叙事的医患主体间性诠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扬 高红梅 +1 位作者 常非 王轶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5,55,共5页
在人文医学领域,疾病叙事是患者与医者生命书写的一部分和建构自我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文学史上的疾病叙事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逐步获得作为文学主题的独立地位。叙事医学的视角下,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言说疾病的“不可见”维度,弥合... 在人文医学领域,疾病叙事是患者与医者生命书写的一部分和建构自我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文学史上的疾病叙事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逐步获得作为文学主题的独立地位。叙事医学的视角下,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言说疾病的“不可见”维度,弥合“可见”与“不可见”的裂痕。以白先勇的两部短篇小说为样本,对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做了具体的叙事医学阐释,说明其从对“不可见”的具身体验的言说走向肉灵跨越的身心救赎的丰富意蕴;同时指出过往疾病叙事中医者角色的缺席,提出利用文学文本疾病叙事建立医患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疾病叙事 医患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娜 何华 +3 位作者 赵天业 陶雪蓉 吴燕华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在2019年9月—12月...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在2019年9月—12月、2020年9月—12月分别在丙型肝炎发病较为集中的扶余县2个乡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开展肝硬化和肝癌筛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HCV RNA定量、肝功能和血常规,同时行肝瞬时弹性成像和腹部超声检查。计算RPR、PLR、NLR、FIB-4和APRI。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RPR、PLR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趋势性检验分析不同纤维化分期的丙型肝炎患者之间RPR、PLR、FIB-4和APRI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68例,其中确诊为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123例(12.7%)。与慢性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RPR升高,PL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40 g/L、RPR>0.081、PLR<91.11、FIB-4>3.25、APRI>2与丙型肝炎性肝硬化代偿期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79、10.40、3.83、2.25、3.14、3.60,95%CI值分别为1.12~2.86、3.47~31.18、2.19~6.69、1.31~3.89、1.74~5.67、1.10~11.78,P值分别为0.015、<0.001、<0.001、0.004、<0.001、0.035)。随着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RPR、FIB-4、APRI呈逐渐升高趋势,PLR呈逐渐降低趋势(P值均<0.001)。结论RPR、PLR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发生、纤维化进展程度相关。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老年患者(年龄>60岁),在监测白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RPR和PLR,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及时干预治疗,降低肝癌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2种同步放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文思敏 于多 +1 位作者 吕欣 王铁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单药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2种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单药顺铂2种同步放化疗方...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单药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2种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单药顺铂2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218例,根据其同步放化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单药顺铂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所有患者均行体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回顾性收集218例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病理等级、病理类型和初产年龄等临床资料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住院复查资料的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资料,随访日期截止至2017年1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关联性并评价2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等级、病理类型和初产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例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3%、76.15%和63.76%,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单药顺铂组(χ2=8.032,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是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和病理类型为腺癌(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分期[Ⅲ期:P=0.016,HR(95%CI)=1.90(1.13~3.19);Ⅳ期:P<0.001,HR(95%CI)=19.13(7.84~46.68)],化疗方案[P=0.009,HR(95%CI)=0.54(0.34~0.86)]和病理类型为腺癌[P=0.021,HR(95%CI)=1.88(1.10~3.21)]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临床分期处于ⅡB期、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和病理类型为鳞癌的患者预后较好。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患者比较,单药顺铂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Z=-2.060,P=0.039)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Z=-2.246,P=0.02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和腺癌病理类型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与采用单药顺铂比较,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好,且不良反应仅略重于采用单药顺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宫颈肿瘤 预后因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甘草次酸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丹 曹东慧 +7 位作者 金美善 吴孟辉 王玥琦 杨娜 周天宇 张厚君 姜晶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52周后观察2组小鼠胃癌发生率和胃黏膜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ATP4a、KCNE2、胃蛋白酶原C(PGC)、Wnt-1、β-catenin和环氧化酶2 (COX-2)的组织化学评分(H-score)。结果:对照组小鼠胃黏膜出现隆起型肿瘤、不典型增生和慢性胃炎。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9),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胃黏膜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减少,炎症反应减轻。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Wnt-1、β-catenin和COX-2的H-score明显降低(P<0.05),ATP4a、KCNE2和PGC H-score明显升高(P<0.05)。结论:18β-GA可抑制K19-Wnt/C2mE转基因小鼠胃癌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8β-GA减轻胃黏膜内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胃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慢性胃炎 胃肿瘤 转基因小鼠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思敏 王崇 +5 位作者 潘雨辰 赵丹 王川 孔菲 牛俊奇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探索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Hep B)后发生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招募了2012年7月-2015年7月参加HBV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 1152例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剔除了96例后,共105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 目的探索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Hep B)后发生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招募了2012年7月-2015年7月参加HBV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 1152例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剔除了96例后,共105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包含HBs Ag阳性/HBe Ag阴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714例,HBs Ag阳性/HBe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342例。HBs Ag阳性/HBe Ag阴性和HBs Ag阳性/HBe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采用不同剂量的免疫接种方案,分别在其出生后2 h内注射10μg或20μg重组酵母Hep B,并联合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1月龄及6月龄时再分别注射一剂10μg或20μg的Hep B。采集末次免疫后1个月的静脉血检测HBs Ag及抗-HBs水平。抗-HBs水平<100 m IU/ml为低应答者,抗-HBs水平≥100 m IU/ml为高应答者。对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来分析新生儿Hep B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的抗-HBs水平。结果10μg方案组的免疫低应答率高于20μg方案组(5.7%vs 2.0%,χ2=7.278,P=0.007);10μg方案组母体HBV DNA载量及母亲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均低于20μg方案组[(2.90±1.50)log10IU/ml vs(7.73±1.07)log10IU/ml,t=-50.297,P<0.001;0.7%vs 7.0%,χ2=34.552,P<0.001];10μg方案组新生儿的早产率高于20μg方案组(3.2%vs 1.2%,χ2=3.907,P=0.048)。10μg方案组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比例低于20μg方案组(37.8%vs 66.4%,χ2=75.703,P<0.001)。在10μg方案组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比值比=3.31,95%可信区间:1.05~10.40)和人工喂养(比值比=2.67,95%可信区间:1.38~5.07)是新生儿Hep B免疫低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抗-HBs水平较低(P=0.004);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相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抗-HBs水平较低(P=0.001)。在20μg方案组中,母体因素及新生儿的各项资料与Hep B的免疫应答水平没有关系(P值均>0.05)。结论早产及人工喂养是新生儿Hep B免疫低应答的危险因素,识别具有免疫低应答风险的新生儿可以为制订个体化Hep B接种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短期安全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禹辰 王崇 +4 位作者 文思敏 王川 孔菲 牛俊奇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707-1712,共6页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在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短期安全性。方法募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母婴阻断的HBsAg和HBe Ag均阳性,HBV DNA≥2×10~6IU/ml的孕妇;向孕妇说明目前乙型...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在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短期安全性。方法募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母婴阻断的HBsAg和HBe Ag均阳性,HBV DNA≥2×10~6IU/ml的孕妇;向孕妇说明目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所采用的方法,根据其意愿分为主被动免疫阻断+替比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主被动免疫阻断组(免疫阻断组)。替比夫定组孕妇从妊娠32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至分娩时停药,免疫阻断组孕妇孕期不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2组婴儿产后均接受20μg乙型肝炎疫苗联合100单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免疫;7月龄时婴儿检测HBsAg阳性者为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447例,其中替比夫定组81例,免疫阻断组366例。替比夫定组孕妇平均年龄高于免疫阻断组[(28.8±3.3)岁vs(27.6±3.8)岁,t=-2.55,P=0.01);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10~8IU/ml的孕妇所占比例高于免疫阻断组(82.7%vs 61.5%,χ~2=13.21,P<0.001);2组孕妇在ALT水平、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比夫定组婴儿81例,在7月龄时无HBsAg阳性者;免疫阻断组婴儿370例,7月龄时HBsAg阳性者21例,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5.7%,P=0.02)。2组孕妇均未出现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现象;2组婴儿在早产率、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免疫的基础上,如在孕晚期对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抗病毒干预,可显著提高HBV母婴阻断率,达到HBV母婴零传播,且新生儿的短期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母婴传播 替比夫定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和TIMP-1表达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覃丽粒 马小波 +6 位作者 赵天业 陶雪蓉 郑敏 王雪莹 易嘉欣 吴燕华 姜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9和TIMP-1蛋...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9和TIMP-1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MMP-9和TIMP-1阳性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MMP-9和TIMP-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70例胃癌患者中,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部位为肿瘤细胞膜或细胞浆,MMP-9和TIM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和26.3%。MMP-9和TIMP-1联合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术后化疗和TNM分期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评估,MMP-9和TIMP-1联合表达、TNM分期和术后化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MMP-9^(+)与胃癌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MMP-9-/TIMP-1^(+)胃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预后更差(MMP-9+/TIMP-1^(+)/-vs MMP-9-/TIMP-1^(+):HR=0.537,95%CI:0.338~0.851,P=0.008)。TNM分期为Ⅲ期、未接受术后化疗的胃癌患者较TNM分期为Ⅰ/Ⅱ期、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HR=1.873,95%CI:1.334~2.631,P<0.001;HR=2.301,95%CI:1.656~3.197,P<0.001)。分层分析,在TNM分期为Ⅰ/Ⅱ期、接受术后化疗和非印戒细胞型的胃癌患者中,MMP-9^(+)胃癌患者的死亡风险较MMP-9-/TIMP-1^(+)患者明显降低,预后更好(P<0.05)。结论:MMP-9/TIMP-1联合表达可作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后未化疗和TNM分期为Ⅲ期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胃肿瘤 预后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皮肤创面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及调控 被引量:11
18
作者 舒文韬 郭长松 王轶楠(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7-375,共9页
目的:在皮肤创面愈合早期,免疫应答反应对于清除病原体至关重要。但是,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慢性皮肤创面形成。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促使愈合进程停留在炎症期,导致创面难以愈合。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在炎症反... 目的:在皮肤创面愈合早期,免疫应答反应对于清除病原体至关重要。但是,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慢性皮肤创面形成。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促使愈合进程停留在炎症期,导致创面难以愈合。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对改善慢性皮肤创面的免疫微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或生物材料已用于慢性皮肤创面的治疗,因此,基于免疫调节的抗炎药物的使用和生物材料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慢性皮肤创面的类型及其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免疫细胞和相关炎症因子的特点介绍了相关药物和生物材料在调控慢性皮肤创面免疫微环境方面的作用,以期未来的相关研究能改善慢性皮肤创面的治疗现状,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创面 生物材料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雪兰精油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海洋 张译同 +1 位作者 曹东慧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从白色念珠菌的增殖、活性氧(ROS)的积累、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香雪兰精油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香雪兰精油极度敏感,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1%和0.25%(质量分数);精油处... 从白色念珠菌的增殖、活性氧(ROS)的积累、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香雪兰精油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香雪兰精油极度敏感,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1%和0.25%(质量分数);精油处理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核酸、蛋白质泄漏,细胞形态改变以及胞内ROS积累,进而加强脂质过氧化;氧化还原失衡是由抗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引起的.香雪兰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抗真菌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兰精油 白色念珠菌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学数据探究阿尔茨海默病与食管癌的关联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晓莎 田肃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利用转录组数据,从基因和通路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和食管癌(EC)的关联。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AD数据集(GSE48350),分别对大脑4个区(海马、内嗅皮质、上额叶皮质、后中央回)的AD组与健康组使用Rlimma包进行稳健t检验... 目的利用转录组数据,从基因和通路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和食管癌(EC)的关联。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AD数据集(GSE48350),分别对大脑4个区(海马、内嗅皮质、上额叶皮质、后中央回)的AD组与健康组使用Rlimma包进行稳健t检验,获得差异表达基因(|log2FC|>1,FDR<0.01);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EC数据集,对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值进行稳健t检验,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log2FC|>1,FDR<0.01)。使用R clusterProfiler包对AD和EC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AD和EC共享的差异表达基因有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生长抑素(SST)、CD86、核糖核酸输出因子(RAE)1、嗜铬粒蛋白(CHG)A等19个,其中有报道表明CD44、CD86与AD和EC均有关联。CD44在两病中均上调,且高表达的EC患者预后差;CD86在两病中也均上调,但其表达水平和预后无关(P>0.05)。对AD和EC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得到8个共享的基因本体论(GO)注释,结果显示AD和EC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富集在内吞作用的调节、肽基酪氨酸磷酸化的正调控、神经元死亡等功能路径。结论利用转录组数据发现AD与EC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阿尔茨海默病 差异表达基因 通路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