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房护理资源统筹管理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水 温澄非 姜谧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2,共2页
总结了护理单元管理的运营模式,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协调护理资源,合理分配统筹兼顾,以增进其最大的效用。把心脏内、外科护理单元整合在一起,对科室护理资源及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资源共享,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独立管理,实施成本独立... 总结了护理单元管理的运营模式,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协调护理资源,合理分配统筹兼顾,以增进其最大的效用。把心脏内、外科护理单元整合在一起,对科室护理资源及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资源共享,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独立管理,实施成本独立核算的护理管理模式,并进行实施前后的比较。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下,科室的手术例数、资源使用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房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静脉血栓形成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龚伟 刘婷婷 郑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以往的观点认为静脉系统疾病与动脉血管疾病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即动脉和静脉的疾病分离性。但在临床T作中却观察到,患有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同时动脉系统疾病的风险亦随之升高。
关键词 疾病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 心血管 动脉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性疾病 病理生理过程 静脉系统疾病 动脉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全南虎 郑杨 +1 位作者 于宏颖 赵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正常离体大鼠心肌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复制成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I/R)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正常离体大鼠心肌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复制成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I/R)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灌30min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实验结束后分离出左心室心肌并横切成5片,置入TTC中测定心梗面积。结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LVSP)以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等血流变学指标,并显著减少了再灌注后LDH与CK的释放量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后适应干预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47.3%,29.5%)。结论缺血后适应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损伤有明确的改善作用,预防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离体大鼠心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昕 于雪凡 郑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制成T2DM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组(A组)、正常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制成T2DM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组(A组)、正常大鼠缺血后适应组(B组)、糖尿病大鼠后适应组(C组)。3组均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B、C组在再灌注开始前先给予再灌注10s,全心停灌10s,共6次循环的I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心肌磷酸化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表达。结果正常离体大鼠心肌IPO干预后磷酸化Akt及GSK-3β的表达增强;而对T2DM大鼠给予IPO处理后磷酸化Akt及GSK-3β的表达无增强,去磷酸化GSK-3β表达增强。结论IPO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而对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状态下影响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信号通路,导致GSK-3β活性(去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在缺血后适应中对大鼠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昕 于宏颖 +1 位作者 全南虎 郑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再灌注损伤 信号传导 心肌缺血 L-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缺血后适应预防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路航 余欣 赵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61-2963,共3页
目的探讨锌对离体糖尿病(DM)大鼠缺血后适应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成2型DM(T2DM)大鼠模型,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组(A组:N+I/R),正常大鼠缺血后适应... 目的探讨锌对离体糖尿病(DM)大鼠缺血后适应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成2型DM(T2DM)大鼠模型,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组(A组:N+I/R),正常大鼠缺血后适应组(B组),DM大鼠后适应组(C组),锌干预DM大鼠后适应组(D组)。四组均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方法,全心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B、C、D三组在再灌注初始时,均先给予再灌注10 s,全心停灌10 s,共6次循环的缺血后适应干预。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含量。分离左室心肌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表达。结果 D组与C组相比,锌干预的离体DM大鼠心脏缺血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再灌注后LVSP以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 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显著减少了再灌注后LDH与CK的释放量;同时缺血后适应干预减少了心肌梗死的面积,P-Akt及P-GSK-3β的表达增加。C组与A组相比,对DM大鼠给予缺血后适应处理后,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且心肌酶释放量未减低,同时也没有显著减少心梗面积,P-Akt,P-GSK-3β的表达减少。结论锌干预的离体大鼠心脏恢复或增强了缺血后适应对DM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锌使DM大鼠心肌细胞内P-Akt及P-GSK-3β增强,进而使缺血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和心肌酶释放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后适应 再灌注损伤 P-AKT GSK-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于雪凡 赵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95-1197,1201,共4页
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再灌注早期机械地阻断血流从而减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现象。本文对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