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后穴注射脑活素治疗青光眼术后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红姝 周有辉 左玲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更有效的增视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脑活素球后穴注射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并与不应用脑活素治疗的对照组采用序贯试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视野序贯图显示序贯限碰Uy。结论
关键词 穴位注射 青光眼 术后 球后穴 脑活素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2
2
作者 关桂梅 徐春玲 +3 位作者 董震 佘翠萍 刘天懿 姜舒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0-332,T004,共4页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 1(Aquaporin 1,AQP1)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鼻息肉组织水肿的关系。方法 取正常下鼻甲组织 14例和鼻息肉组织 2 6例 ,4%多聚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鼻...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 1(Aquaporin 1,AQP1)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鼻息肉组织水肿的关系。方法 取正常下鼻甲组织 14例和鼻息肉组织 2 6例 ,4%多聚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鼻息肉组AQP1在血管内皮 ,浆液性腺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 (P <0 0 1) ;而下鼻甲组AQP1在上皮细胞层和纤毛细胞层的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鼻息肉组。结论 提示AQP1在鼻息肉中的高表达与鼻息肉组织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蛋白类 鼻息肉 水肿 AQ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晓 李旭 +1 位作者 翟瑜如 李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70-4171,共2页
目的评价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1960~2011年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试验及研究资料,通过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视力、视野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 目的评价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1960~2011年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试验及研究资料,通过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视力、视野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并统计量进行定量系统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组患者:ION视力改善合并OR:1.75,95%CI(1.22~2.51);Non-arteritic ION视力改善合并OR:2.22,95%CI(1.46~3.38);ION视野改善OR:1.93,95%CI(1.23~3.02)。与对照组相比,口服泼尼松组患者:ION视力改善合并OR:2.24,95%CI(1.47~3.42)。结论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的改善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野的改善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口服泼尼松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的改善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晓宁 李旭 +2 位作者 张晓 李红岩 刘茂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银杏叶处理组(GBE组)。复制大鼠视网膜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GBE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免疫...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银杏叶处理组(GBE组)。复制大鼠视网膜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GBE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fos和c-jun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动物c-fos表达阴性。对照组和缺血组c-jun呈阴性表达,IR组和GBE组视网膜c-jun表达阳性。IR组c-jun和TUNEL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较大。GBE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双阳性染色细胞比例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对抗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视网膜细胞损伤,其抗损伤机制与调节c-ju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及移植排斥反应的眼表细胞象
5
作者 周鸿雁 谷树严 +4 位作者 贾卉 郝继龙 刘景祥 张文杰 张文松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及移植排斥反应的眼表细胞象变化规律。方法 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析临床观察、印迹细胞学检查、病理切片结果。结果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角膜移植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移植排斥...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及移植排斥反应的眼表细胞象变化规律。方法 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析临床观察、印迹细胞学检查、病理切片结果。结果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角膜移植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指数(RV)值、印迹细胞学检查(IC)检测结果、病理切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C方法所得眼表细胞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排斥反应发生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细胞象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病理切片 印迹细胞学检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甲基维生素B_(12)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新 李晓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464-3465,共2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病因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其中,微血管病变所致周围神经血流低灌注是DPN发病的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导致的高凝状态均会...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病因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其中,微血管病变所致周围神经血流低灌注是DPN发病的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导致的高凝状态均会导致神经病变。临床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为主要治疗方法。红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对抗凝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稳定血管内膜,治疗血管增殖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神经病变 红花注射液 甲基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晶 刘早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收治的76例(76只眼)脉络膜脱离犁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长短、术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目的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收治的76例(76只眼)脉络膜脱离犁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长短、术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71.1%,低下一般视俐膜脱离的治愈率;PVRC1~C3级为77.8%,PVRD1~D3级为61.3%;PVRC~D级中,行玻璃体切除术背的手术治愈率高于行巩膜扣带术;患者病程越长,术前PVR程度越重;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者比未使用者手术治愈率高;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结论(1)对于PVRC级以上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应首选玻璃体切除术。(2)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但要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3~5d为宜。(3)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4)患者的病程越长,PVR程度越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该病的治愈率越差。(5)对于PVRC级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手术治愈率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巩膜扣带术
原文传递
血管抑制因子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沭岩 吴雅臻 张磊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 vasostatin)抑制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作用。方法 C57BL/6J成年小鼠30只(30只眼),均用右眼,通过Nd: YAG激光眼底光凝诱导小鼠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 vasostatin)抑制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作用。方法 C57BL/6J成年小鼠30只(30只眼),均用右眼,通过Nd: YAG激光眼底光凝诱导小鼠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小鼠。在眼底Nd:YAG激光光凝后立即分别给予A组(对照组)每只小鼠球后注射10μl生理盐水;B组(低剂量组)各组每只小鼠球后注射血管抑制因子10μl(2μg/μl);C组(高剂量组)注射10μl(4μg/μl)。在光凝后7 d及14 d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评价CNV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光凝后7 d及14 d CNV发生率及各光凝斑荧光素渗漏程度均比对照组轻。光凝后7 d,A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为68%,B组和C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56%、48%,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14 d,A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为72%,B组和C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50%、38%,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抑制因子可以有效抑制激光诱导的小鼠实验性CNV。通过Nd:YAG激光照射脉络膜损伤成功地诱导了小鼠CNV模型,这种CNV模型制作方法可用于CNV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抑制因子( Vasostatin) 疾病模型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