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与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孟宪明 李东复 +3 位作者 太京华 于建勋 张国荣 刘亚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法对 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半年、 1年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了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法对 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半年、 1年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了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Hp根治率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 ,经 Hp根除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治疗组。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溃疡治疗中 ,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老年 消化性溃疡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焕峰 李东复 +2 位作者 李迎杰 郑永晨 王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1201-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7.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00%(P=0.0427,RR=2.39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HLA-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8%,1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066,RR=6.35;P=0.0046,RR=7.00)及HBV感染自然恢复组1.56%(P=0.0183,RR=8.17;P=0.0136,RR=9.00);而所检测HLA-DRB1座位的其它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病与HLA-DRB1*1201-3、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仅与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肝硬化 等位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释放肽与消化系统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贤英 张甲生 李东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892-2894,共3页
关键词 生长激素释放肽 消化系统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治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美洲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18期13-13,共1页
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临床上无法找到可解释症状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的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因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 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临床上无法找到可解释症状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的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因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诊治 消化系统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 病理解剖学 胃肠道症状 慢性持续性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消化道息肉镜下治疗的护理
5
作者 吴淑君 王炜佳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957-957,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息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kel憩室伴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6
作者 段佩佩 杨岚岚 金珍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10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岁。因间断性黑便3d,鲜血便1d,无呕血,伴头晕,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胃炎,2011年5月2日急诊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较差,贫血貌,甲床及结膜苍白,体温36.5°C,血压100/70mmHg,
关键词 憩室 消化道 MECK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胃炎、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p21蛋白表达 被引量:18
7
作者 宋莹 于建勋 +1 位作者 王炜佳 梁洪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对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20例患者进行p21、p53蛋白及HP检测。结果疣状胃炎、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0.98%和60%(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对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20例患者进行p21、p53蛋白及HP检测。结果疣状胃炎、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0.98%和60%(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28.57%(P<0.05);p21蛋白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和39%(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p53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为55%和24.4%(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中p53、p2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56%,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病相关。HP感染、ras基因激活、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癌 幽门螺杆菌 P21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外周血IL-12和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永胜 李东复 +1 位作者 刘晓阳 周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HBV-DNA复制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组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105.mL-1)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HBV-DNA<103.mL-1)(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及不同HBV携带者组之间IL-12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患者HBV复制水平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4,P<0.05;r=0.80,P<0.05)。结论:HBV复制活跃程度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及IL-18的表达,HBV复制程度越活跃,慢性肝病患者IL-12及IL-18表达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病毒复制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东复 闫峻 +1 位作者 周晓琦 申吉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 ,对 6 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进行平行测定。结果 :不同...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 ,对 6 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进行平行测定。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 CD4 +、CD4 + / CD8+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 CD8+明显高于对照组 ;慢性肝炎组 IL- 10、 IL- 12明显高于对照组 ;慢性 HBe Ag阳性肝炎患者 CD4 +、 CD4 + / CD8+及 IL- 12明显低于HBe Ag阴性患者 ,CD8+及 IL- 10明显高于 HBe Ag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调节紊乱 ,IL- 10、 IL- 12水平及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患者 HBV携带状态即 HBV的复制活跃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血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0/血液 白细胞介素12/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与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东复 太京华 +3 位作者 潘留兰 孟宪明 金珍婧 宋春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73-675,共3页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IL-1)、...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IL-1、IL-8及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和 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 HBV-DNA或 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l、TGF-β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 ICAM-1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东复 陈永胜 +2 位作者 孙梅 王亮 卢琳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3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高分化胃癌组p53表达阳性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3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高分化胃癌组p53表达阳性率38.0%(27/71),cerbB2为59.2%(42/71),p21为39.4%(28/711),nm23为71.8%(51/71),低分化胃癌组4种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2%(24/52)、36.5%(19/52)、69.2%(24/52)和34.6%(18/52);在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炎胃镜标本)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呈正相关(r=0.53,r=0.67,r=0.48,P<0.05);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p53 受体 c-erbB-2 基因 c-erbB-2 P21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苗苗 贾胜男 +2 位作者 张倩 肖合军 潘留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86-389,共4页
妊娠期肝病与常见肝病的差异性较大,提高其认知度和诊断水平尤为重要。回顾近几年有关妊娠期肝病的文献资料,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妊娠期肝病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了总结。
关键词 肝疾病 诊断 治疗 孕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东复 黄革 +1 位作者 闫峻 申吉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3-805,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α(赛若金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疗效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大剂量干扰素α治疗前后乙肝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及 CD4+ /CD...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α(赛若金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疗效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大剂量干扰素α治疗前后乙肝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及 CD4+ /CD8+ 、IL - 1 0、IL- 1 2、TNF-α含量。结果 :干扰素 α治疗前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CD4+ /CD8+比值及 IL- 1 0、IL- 1 2和 TNF- α含量分别为 ( 39.91± 4.5 2 ) %、( 34.1 3± 4.2 4 ) %、( 1 .1 3± 0 .1 2 ) %及 ( 30 .61± 1 1 .2 1 ) pg· L-1 、( 5 8.1 2± 1 3.5 2 ) pg· L-1 和 ( 2 65 .83± 60 .63) pg· L-1 ,治疗 6个月后治疗有效组分别为 ( 4 3.1 2±4.31 ) %、( 30 .81± 5 .1 3) %、( 1 .41± 0 .1 1 ) %及 ( 1 6.5 1± 8.63) pg·L-1 、( 92 .93± 2 1 .5 2 ) pg·L-1 、( 1 2 6.92± 5 3.83) pg·L-1。结论 :大剂量干扰素 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免疫状态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治疗 干扰素Α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生何首乌粉致肝损害2例报告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苗苗 潘留兰 +2 位作者 魏玉统 肖合军 段立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0-111,共2页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47岁,因发现尿色加深15 d,加重伴乏力、腹胀3 d,于2013年12月2日入院。既往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1年前因乳腺癌行左侧乳腺切除术,规律口服"他莫昔芬"(10 mg,2次/d)至今。查体:巩膜中度...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47岁,因发现尿色加深15 d,加重伴乏力、腹胀3 d,于2013年12月2日入院。既往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1年前因乳腺癌行左侧乳腺切除术,规律口服"他莫昔芬"(10 mg,2次/d)至今。查体:巩膜中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Mus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叩击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与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留兰 周晓琦 +2 位作者 周玉华 田月丽 李东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骨桥蛋白与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因子骨桥蛋白与IL-18表达水平进...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骨桥蛋白与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因子骨桥蛋白与IL-18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外周血骨桥蛋白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组骨桥蛋白、IL-18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型组骨桥蛋白、IL-18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轻型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骨桥蛋白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1,P<0.05;r=0.78,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性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骨桥蛋白及IL-18水平变化相关,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与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4,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骨桥蛋白 细胞因子/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玲娟 古春昱 +2 位作者 胥佳 马静婷 李东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58-461,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常见肝病的差异性较大,提高其认知度和诊断水平尤为重要。回顾了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最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自身抗体、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还须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实践加以证...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常见肝病的差异性较大,提高其认知度和诊断水平尤为重要。回顾了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最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自身抗体、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还须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实践加以证实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疾病 自身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永勤 潘留兰 +2 位作者 贾胜男 柳思琪 金珍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0-464,共5页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可用于治疗各种肝衰竭患者,其能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延长生命、为等待肝移植争取时间。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技术比较成熟,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成为人工肝在临床应用上的主流技术,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生...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可用于治疗各种肝衰竭患者,其能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延长生命、为等待肝移植争取时间。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技术比较成熟,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成为人工肝在临床应用上的主流技术,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生物型人工肝(BAL)能完全模拟人体肝脏复杂的生理功能,弥补NBAL的不足,但其受到技术水平限制,进展较为缓慢,尤其在临床方面。BAL和混合型人工肝(HBL)支持系统是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且ALSS进展迅速。本文分类介绍了人工肝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对ALSS近年来发展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非生物型人工肝 生物型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GF-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珍婧 迟宝荣 +2 位作者 马丽娜 赵文静 苑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145,共4页
目的 :观察 CTGF- m 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 5 2只实验性肝纤维化雄性昆明种小鼠肝脏中 CT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小鼠 CT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 (P<0 .0 1) ,... 目的 :观察 CTGF- m 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 5 2只实验性肝纤维化雄性昆明种小鼠肝脏中 CT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小鼠 CT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 (P<0 .0 1) ,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0 .5 82 ,P<0 .0 1)。结论 :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 CTGF-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提示 CTGF在肝纤维化激活及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结缔组织/病理学 肝硬化 实验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丽英 田新华 +1 位作者 王喜立 杨海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多层CT及超声检查120例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5例)患者,对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 目的:探讨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多层CT及超声检查120例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5例)患者,对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57.5%,多层CT的阳性率为88.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8.2%,多层CT的阳性率为75.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而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多层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力宾 王丽英 +2 位作者 田月丽 刘世艳 古春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5期868-869,共2页
临床工作中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比较常见,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多。多数学者认为,肝硬化与胆结石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与胆结石的高危险性显著相关,且可作为胆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工作中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比较常见,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多。多数学者认为,肝硬化与胆结石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与胆结石的高危险性显著相关,且可作为胆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肝硬化患者胆结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发病机制对指导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合并 发病机制 胆结石 独立危险因素 肝硬化患者 临床工作 正常人群 高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