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程取向的指导式探究学习在神经外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1
作者 陈勃 李世坤 +5 位作者 李文臣 阎龙 黄锐 陈岩 何川 王海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2期1509-1512,共4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医学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多项措施促进其创新发展。2020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强调,必须将医学教育置于教育及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应当...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医学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多项措施促进其创新发展。2020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强调,必须将医学教育置于教育及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应当运用新的理念来规划医学的发展方向,用新的视角来促进医学教育的进步,注重学生培养的新内容,并以跨学科的方式引领医学教育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显得不足以满足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神经外科学 探究学习 国务院办公厅 过程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 培养需求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占川 关文明 郑福铁 《吉林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名氏患者在神经外科的组织管理及护理
3
作者 吴桂杰 庄东梅 姚姝妍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76-977,共2页
关键词 无名氏 神经外科 组织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的护理误区
4
作者 刘立新 刘淑杰 《吉林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昏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人体下肢运动意图识别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鑫 李婉婷 +1 位作者 陈岩 孙中波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采集下肢两通道的表面肌电信号和相应的关节运动信息,对原始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建立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开环估计模型,以预处理后的表面肌电信号为输入,关节运动量为输出。在此基础上,归零神经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递归神经网... 采集下肢两通道的表面肌电信号和相应的关节运动信息,对原始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建立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开环估计模型,以预处理后的表面肌电信号为输入,关节运动量为输出。在此基础上,归零神经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递归神经网络被应用到开环模型中,形成一个混合的闭环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闭环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开环模型的预测误差,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人体的主动运动意图,为后续康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主动运动 运动意图 下肢 归零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重症监护室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岩 王海亮 +1 位作者 姚春山 于洪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500-3501,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8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首剂1μg/kg的负荷量于10 min静推完毕,之后给予0.2~0.7μg.kg-1.h-1的维持量,镇静目标为Ramsay评分2~4分,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8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首剂1μg/kg的负荷量于10 min静推完毕,之后给予0.2~0.7μg.kg-1.h-1的维持量,镇静目标为Ramsay评分2~4分,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6、12、24 h检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并对比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接受镇静治疗30 min之内Ramsay评分均在2~4分,且所有患者均能被定时唤醒。使用右美托咪定后6、12、24 h患者PO2、SpO2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均P<0.05)。用药后6、12、24 h患者呼吸频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满意,可使患者随时保持可唤醒状态,且无呼吸抑制,安全性高,适用于神经外科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的短期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颅脑外伤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莽靖 李昕华 +4 位作者 阎世军 何金婷 邢影 邵延坤 徐忠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0-791,共2页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神经元,并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进行大鼠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抗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台盼蓝染色及LDH漏出率检...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神经元,并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进行大鼠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抗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台盼蓝染色及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神经元培养至第6天,NSE染色阳性细胞为86.32%±2.64%;神经元经不同时长的OGD处理后,台盼蓝染色呈现不同形态;OGD60min时,神经元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完成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在培养第6天可用于模型制备,成功建立神经元OG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原代培养 氧糖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外科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宿跃田 刘超 +1 位作者 刘军 陈哲慧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并发症处理及预后等进行总结。方法:通过对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其治疗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并发症处理及预后等进行总结。方法:通过对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其治疗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组经过微创外科治疗后,ADLⅠ级10例,ADLⅡ级7例,ADLⅢ级9例,ADLⅣ级2例,ADLⅥ级死亡3例,1例术前明显脑疝致中枢衰竭;2例合并心功能衰竭。结论:由于微创穿刺引流方法操作相对方便,并发症少,尤其适合老年人及急诊患者,并且较传统外科开颅手术创伤小,生活质量恢复快。但适应证需要选择意识障碍轻,发病时间短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外科 穿刺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血管压迫引起右侧面肌痉挛和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庆晓 闫世军 +1 位作者 陈岩 关文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2-1053,共2页
我科曾收治1例右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高血压三者共同发生的女性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该病例较少见,故进行临床分析。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高血压 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关文明 刘超 刘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574-575,共2页
【目的】总结面肌痉挛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115例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责任血管小脑后下动脉占51%。其次为小脑前下动脉与椎动脉。总有效率98%。并发症20例中主要为面瘫(暂时性、迟发性、... 【目的】总结面肌痉挛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115例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责任血管小脑后下动脉占51%。其次为小脑前下动脉与椎动脉。总有效率98%。并发症20例中主要为面瘫(暂时性、迟发性、永久性)、听力损伤(耳聋、耳鸣)、术后头晕、脑脊液漏、小脑脑内血肿。治疗后永久并发症小于1%。【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根治面肌痉挛最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是手术重点。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并发症可得到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外科学 毛细血管 血管外科手术 面神经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术后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苑洪玉 李君 吴桂杰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994-995,共2页
关键词 脑干肿瘤 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损伤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洪发 李伟 +1 位作者 张丽红 王长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4-246,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PDGF- B)在损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旨在阐明其在末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和碾压伤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PDGF- B的表达。结果 :两类损伤模型中 ,损伤...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PDGF- B)在损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旨在阐明其在末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和碾压伤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PDGF- B的表达。结果 :两类损伤模型中 ,损伤近端神经和再生轴突 PDGF- B的表达均增强。两类损伤模型均可见损伤神经远端的雪旺氏细胞 PDGF- B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碾压伤模型中 ,随着轴突 -雪旺氏细胞关系的恢复 ,PDGF- B表达水平下降 ,并最终恢复正常 ;在切割伤模型中 ,二者关系不能恢复 ,PDGF- B减至极低水平。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PD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雪旺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世军 宋彬 +1 位作者 陈岩 朱景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5-876,共2页
2009~2010年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18例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年龄63~71岁,平均64.1岁;病程0.3~11年,平均5.6年。主要以视力、视野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其中... 2009~2010年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18例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年龄63~71岁,平均64.1岁;病程0.3~11年,平均5.6年。主要以视力、视野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其中视力障碍18例,伴有视野缺损18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头痛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经蝶窦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封闭监护室患者家属留守医院的原因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桂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了解全封闭监护室患者家属在医院留守的需求状况,为监护室改善服务管理满足患者家属需求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全封闭监护室留守医院患者家属状况表,了解导致留守问题的院方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重危... 目的了解全封闭监护室患者家属在医院留守的需求状况,为监护室改善服务管理满足患者家属需求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全封闭监护室留守医院患者家属状况表,了解导致留守问题的院方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了解留守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状态、需求及满足状况。结果留守患者家属以农民及自由职业者为主,占66.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6.4%;留守患者家属SAS、SDS均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留守患者家属需求与已获得的满足情况间存在显著差异(除自身舒适外,均P<0.01)。结论监护室医护人员应积极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内容及形式,切实减轻家属的后顾之忧,积极关注留守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状态,切实满足患者家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室 患者家属 需求 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星形细胞肿瘤显微外科切除3例
15
作者 闫世军 李大明 +3 位作者 周及红 徐淑丽 刘军 徐忠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2-1153,共2页
关键词 丘脑 星形细胞肿瘤 手术入路 侧脑室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胶质瘤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宿跃田 刘军 +2 位作者 杜梅 孙永丰 李忠孝 《吉林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 :为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 1996年~ 1999年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胶质瘤 3例的经验 ,分析讨论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结果 :3例病人术后... 目的 :为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 1996年~ 1999年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胶质瘤 3例的经验 ,分析讨论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结果 :3例病人术后病情均好转。结论 :脑干胶质瘤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肿瘤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适应证 脑干胶质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果总皂苷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 被引量:28
17
作者 徐海明 张景泽 +6 位作者 张蕾 郭功亮 常宏 宫立程 刘龙 武美 吴金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果总皂苷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利尿、扩管等常规纠正心衰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人参果总皂苷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利尿、扩管等常规纠正心衰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参果总皂苷口服4 w及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点2 w,治疗组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参果总皂苷口服8 w及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点2 w,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4、8 w时的患者6 min步行距离、24 h平均心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结果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8 w的6 min步行距离、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MMP-9及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2组与治疗组1比较,治疗前、治疗4 w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8 w较治疗组1 LVEF、6 min步行试验显著提高,EF-1、MMP-9、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果总皂苷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减缓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缓慢型心律失常 人参果总皂苷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 内皮素-1 金属基质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CAM-1、cFN水平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庆晓 关文明 +3 位作者 宋彬 王一楠 郑伟勋 陈希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49-553,55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脑出血组,其中存活104例(存...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脑出血组,其中存活104例(存活亚组),死亡22例(死亡亚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CAM-1、cFN水平及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清ICAM-1、c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P=4 319.339/0.000、3 692.312/0.000、3 862.029/0.000、621.021/0.000、899.166/0.000);患者发病3 d时的血清ICAM-1、cFN、TNF-α、IL-1β、CRP水平最高,高于发病1、5 d(F/P=90.498/0.000、589.890/0.000、185.613/0.000、10.920/0.001、11.634/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cFN与TNF-α、IL-1β、CRP均呈正相关(ICAM-1:r/P=0.532/0.007、0.489/0.012、0.581/0.000;cFN:r/P=0.453/0.024、0.422/0.041、0.501/0.010);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临床资料比较显示,血肿量、GCS评分、ICAM-1、cFN、TNF-α、IL-1β、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量以及血清ICAM-1、cFN、CRP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CAM-1、cFN水平与炎性因子呈正相关,血肿量以及血清ICAM-1、cFN、CRP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炎性反应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军 王海亮 +2 位作者 刘丽丹 刘占川 杜志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348,I0001,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行CTA和DSA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在95%以下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行CTA和DSA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在95%以下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当狭窄率超过95%以上时CTA会夸大狭窄程度。结论(1)CTA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准确等优点。(2)CTA具有高敏感度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DSA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和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占川 杜志君 +2 位作者 赵同源 刘建华 田新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用CTA检查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检查动脉共198条,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动脉195条,诊断不符合动脉3条:结论:CTA诊断脑缺血性疾病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充分利... 目的:探讨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用CTA检查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检查动脉共198条,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动脉195条,诊断不符合动脉3条:结论:CTA诊断脑缺血性疾病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充分利用CTA各种分析诊断方法,可完全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