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及其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野向阳 李相军 +2 位作者 徐岩 毕薇薇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029-7033,共5页
背景:目前关于脐带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多向分化、组织修复方面,而对脐带干细胞的同种异体之间移植免疫学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成骨分化潜能及移植免疫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 背景:目前关于脐带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多向分化、组织修复方面,而对脐带干细胞的同种异体之间移植免疫学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成骨分化潜能及移植免疫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11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脐带来源于健康产妇足月剖腹产的胎儿,靠近胎儿侧5cm,均征得孕妇同意。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胰酶消化传代。取传至第5代细胞,加入含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的α-MEM完全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另取传至第5代细胞,分别进行正常培养及应用γ-干扰素刺激48h。主要观察指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表型分析。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γ-干扰素刺激后细胞免疫表型变化。结果:培养7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块边缘出现呈长梭形、多角形或三角形的贴壁细胞,且随时间延长组织块周围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第2,5,9代细胞之间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培养20代内未见细胞衰老及增殖速度减慢等现象发生。第2代贴壁细胞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14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胞核染成均一的淡蓝色。第5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LA-ABC呈弱阳性(40.50%),HLA-DR,CD80,CD86呈阴性表达;γ-干扰素刺激48h后,HLA-ABC阳性率增加至87.44%,HLA-DR,CD80,CD86仍呈阴性表达。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确切,具有类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且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低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生物特性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移植的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野向阳 徐岩 +3 位作者 毕薇薇 郭立斌 李相军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5期8408-8412,共5页
背景:部分体外实验证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的免疫耐受特性,然而对其体内研究尚处于异种异体之间,且结果及机制缺少统一性。目的:培养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内外试验分析其移植免疫学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 背景:部分体外实验证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的免疫耐受特性,然而对其体内研究尚处于异种异体之间,且结果及机制缺少统一性。目的:培养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内外试验分析其移植免疫学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反应检测其同种异体免疫耐受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内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血液中CD4、CD8浓度及比值变化,并通过ELISA方法对比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前后血液、培养上清及体内移植前后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10、γ-干扰素的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体内外实验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前后血浆及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呈相似趋势:白细胞介素10较反应前上升(P<0.05),γ-干扰素较反应前下降(P<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患者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移植前轻度下降。说明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同种异体 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希民 张小纲 +3 位作者 吴迪 范志民 任立群 李相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98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9.38...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98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9.38%,20例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率为15.0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中,COX-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腋窝淋巴结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病理学分期、雌激素受体、P185阳性为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RR=16.619、0.377、2.952)。COX-2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80.90%,阴性组为93.30%,二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检验,P=0.34)。结论:COX-2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全程,但不能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复合膜提供周围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克利 路来金 +2 位作者 张静玲 李相军 景遐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4652-4659,共8页
背景:既往研究证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而鹿茸多肽含有多种活性物质,主要有促进DNA合成和细胞分化的作用。目的:观察鹿茸多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背景:既往研究证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而鹿茸多肽含有多种活性物质,主要有促进DNA合成和细胞分化的作用。目的:观察鹿茸多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鹿茸多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每组于术后第2,4,6周各取4只大鼠,分别行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检测:术后2,4,6周神经轴突再生率和成熟度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②免疫组化检测:术后2,4,6周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抗原染色和抗原表达比较,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③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在6周时,检测出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表达,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结果表明鹿茸多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能够提供神经再生所需要的微环境和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 鹿茸多肽 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 复合膜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源性exosomes的分离及其相关免疫学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冯业童 刘朋飞 +5 位作者 吴昊昱 刘迪 董超 吴璇 周余来 孙波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635-1637,1643,共4页
目的分离结肠癌细胞株的exosomes,并分析其在致敏抗原呈递细胞及激活相关效应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的正常exosomes和经热休克处理的sw1116细胞(Heat shocked sw1116,HS-sw1116)分泌的exosomes(Heat shocked exo... 目的分离结肠癌细胞株的exosomes,并分析其在致敏抗原呈递细胞及激活相关效应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的正常exosomes和经热休克处理的sw1116细胞(Heat shocked sw1116,HS-sw1116)分泌的exosomes(Heat shocked exosomes,HS-Exo),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xosomes和HS-Exo的形态结构;SDS-PAGE初步分析exosomes和HS-Exo的蛋白组分,CCK-8法检测其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s)增殖的能力。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exosomes和HS-Exo的形态学结构无明显差异,其平均直径约为150 nm;exosomes和HS-Exo的蛋白条带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在高相对分子质量区域蛋白分布较多;exosomes比sw1116细胞更易引起PBMCs的增殖反应,HS-sw1116细胞和HS-Exo促PBMCs增殖的作用比sw1116细胞和exosomes更明显(P<0.05)。结论结肠癌sw1116细胞株可分泌exosomes,其比肿瘤细胞更易引起PBMCs的增殖,热休克处理可进一步增强细胞和exosomes的促PBMCs增殖的能力,exosomes在结肠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EXOSOMES 热休克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