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加强榛子果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控的建议
- 1
-
-
作者
邓祥
赵志玲
修冬莹
黄赫
王冠群
张凯鹏
-
机构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监测、防疫科技创新中心
-
出处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6-48,共3页
-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40303093NC)。
-
文摘
本文从经营管理、防治措施、技术指导几个角度分析了榛子果林病虫害暴发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病虫害可持续防控的建议,以期为榛子果林经营管理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关键词
榛子果林
病虫害
经营模式
可持续防控
-
Keywords
hazelnut fruit forest
disease and pest
management model
sustainable control
-
分类号
S664.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红松梢斑螟啮小蜂热激蛋白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 2
-
-
作者
郭瑞
刘玉昆
李婧
翟淑芬
沈垭琢
张凯鹏
-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校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长白山动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监测、防疫科技创新中心
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管理局
-
出处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
文摘
热激蛋白(Hsp)在昆虫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如寒冷、缺氧、种群密度过大等)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松梢斑螟啮小蜂的生境冬季寒冷,推测其具有很强的抗寒性。为研究红松梢斑螟啮小蜂的HSPs基因家族,本文基于其全基因组数据,对其Hsps基因进行了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3个Hsps基因,其中包括11个小热激蛋白(sHsps)、1个Hsp40、1个Hsp60、8个Hsp70s和2个Hsp90s。通过构建Hsps和sHsps系统发育树探讨其与其他昆虫的同源性,并利用红松梢斑螟啮小蜂Hsps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构建热图以讨论其潜在功能。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对红松梢斑螟啮小蜂Hsps基因功能展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
关键词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
热激蛋白
基因鉴定
-
Keywords
Baryscapus dioryctriae
heat shock protein
gene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S763.4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长白山地区不同植物对美国白蛾取食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 3
-
-
作者
左彤彤
李婧
陈越渠
张凯鹏
赵悦成
宋丽文
-
机构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2025年第2期29-35,共7页
-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20210509020RQ)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森林重要生物危害因子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YFC1200405)。
-
文摘
为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长白山林区植物的食性,测定并分析美国白蛾幼虫对长白山林区广泛分布的12种植物的取食量与植物叶片中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叶片绒毛数量和长度等相关性,选取取食量较高的6种植物,测定取食不同时间后幼虫体内多种保护酶与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量存在差异,对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日取食量最大,为0.882 g,对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日取食量最少,为0.127 g;胡桃楸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4.4 mg/g,卫矛Euonymus alatus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9.4 mg/g;幼虫取食量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中蜡质和单宁含量均呈负相关,与叶片绒毛长度无相关性,但与叶片绒毛数量呈较弱正相关;美国白蛾取食不同植物叶片后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以适应其寄主植物。胡桃楸和卫矛应作为长白山地区的重点监测对象。
-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取食量
酶活性
寄主植物
长白山地区
-
Keywords
Hyphantria cunea
feeding amount
enzyme activity
host plant
Changbai Mountain area
-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