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民事诉讼中执行权分立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秀芳 杨桐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执行权分立 法院 运作机制 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计执行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孙秀芳 杨桐 +1 位作者 王德军 毕雪松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审计执行 审计执行制 注册会计师法 适用对象 适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破产程序的目标模式及其完善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淑玲 刘海东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破产法 破产清算组 债权保障体系 合议庭 破产程序 目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实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深入实施
4
《中国妇运》 2010年第6期38-40,共3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辖10个基层法院、15个人民法庭。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涉及妇女人身权利案件17128件、财产权利案件17696件,其他权益纠纷34件,依法保护了女性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法 当事人合法权益 中级人民法院 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法院 人民法庭 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菲四月 不负韶华——全国法院“清明”主题摄影书画作品选编
5
作者 王怡博 郑珊珊 +43 位作者 程洪 陈贤 曾王蓉 祝芸培 陈安 胡卫国 陈肖滢 赵跃辉 费季为 陈俊如 王革滨 徐晰玙 徐海燕 金献华 饶丽 郭磊 胡晓飞 韦德涛 程聪 祝欢 黄宪伟 杜婉宣 李越 王嘉 孙凌飞 戴佳瑶 尕让卓玛 章继文 侯昌忠 柳佳 潘运章 曹善贵 曹云 黄健康 王凤林 史晓明 张艺严 司成达 资铖 邹军 钟宏 王玮 罗锦雯 陈培霜 《人民司法》 2024年第12期52-60,共9页
原文传递
科学构建指标体系 提升法院管理水平
6
作者 姜富权 《中国审判》 2019年第23期102-103,共2页
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2019年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建立科学客观、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指标体系为抓手,不断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2019年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建立科学客观、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指标体系为抓手,不断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服务 司法案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吉林省吉林市 质量指标体系 中级人民法院 构建指标体系 公平正义
原文传递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与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力 吕洪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6-80,共5页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原则 ,也是国际刑事准则。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要求禁止基于同一事实将一个人置于双重危险之中 ,与既判力、一事不再理具有相同性质。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应引入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
关键词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刑事再审制度 提起再审
原文传递
对执行权分立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秀芳 杨桐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执行权 分立 执行机制 “执行难” 社会关注 执行方式 形势发展 价值取向 高效率 法院 改革 执法 审判
原文传递
司法既判力论要兼及司法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英霞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人们通常都把权力界定为不论权力作用对象是否愿意均须服从的强制性力量,就此而言,司法权作为裁判和解决纠纷的国家公权力,必然表现为一种司法强制力.然而,在崇尚理性的法治社会中,司法权却不是以单纯的暴力强制表现出来并发挥作... 人们通常都把权力界定为不论权力作用对象是否愿意均须服从的强制性力量,就此而言,司法权作为裁判和解决纠纷的国家公权力,必然表现为一种司法强制力.然而,在崇尚理性的法治社会中,司法权却不是以单纯的暴力强制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相反,以司法公信力为根本依托,以司法强制力为辅助手段,这才是理性化的司法权和司法权威的正常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强制 司法权威 既判力 公信力 国家公权力 法治社会 服从 力量 裁判 辅助手段
原文传递
居住权制度的立法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阳 李岩 纪涛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居住权制度 立法 物权法 中国
原文传递
关于拒不执行裁判罪条款的立法疏漏及其弥补——一个比较法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英霞 《法律适用》 2004年第11期38-42,共5页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各种诉讼案件依法行使审判权,在法律的意义上,终局性的法院判决或裁定已经产生了既判力,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世界各法治国家,对于抗拒裁判执行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均采用刑事法律手段予以惩治。我国在1997年《...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各种诉讼案件依法行使审判权,在法律的意义上,终局性的法院判决或裁定已经产生了既判力,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世界各法治国家,对于抗拒裁判执行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均采用刑事法律手段予以惩治。我国在1997年《刑法》中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从“妨害公务罪”中剥离出来,增补为《刑法》的独立条款,应当是我国法治发展的一个进步,其意义不可低估,但是,现行《刑法》第313条有关此罪的规定,存在着语义上的混乱和法律上的漏洞,由于罪状表述和罪名选择等方面的缺憾,实在有必要对其加以进一步的完善。本文试图在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对解决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法律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权 《刑法》 普通法系 拒不执行裁判罪 大陆法系 立法 司法体制
原文传递
关于违反公司法犯罪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孙秀芳 李光华 殷耀君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15,共2页
关于违反公司法犯罪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孙秀芳李光华殷耀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颁布后,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公司法的具体规定,制定并颁... 关于违反公司法犯罪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孙秀芳李光华殷耀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颁布后,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公司法的具体规定,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反公司法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 《决定》 适用法律 国有公司 管理职权 《解释》 受贿罪 补充规定 挪用资金罪
原文传递
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孙秀芳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取保候审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被保证人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审判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妨碍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 取保候审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被保证人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审判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妨碍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准许不得离开住所和会见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人 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 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 县级公安机关 司法机关 法定代理人
原文传递
论我国现阶段死刑存在的社会客观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国峰 李春秋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49,共3页
日前,关于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赞同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都持着自己的各种理由,赞同废除死刑的人认为死刑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即使是法律也无权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权。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则认为... 日前,关于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赞同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都持着自己的各种理由,赞同废除死刑的人认为死刑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即使是法律也无权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权。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则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效果,死刑非但不能废除,而且还要继续强化死刑的执行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社会客观性 中国 《刑法》 刑罚
原文传递
对股东间协议的司法审查——从浙江新湖集团增资纠纷案说起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海东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3-58,共6页
我国传统法律体系视公司法为合同法在公司领域的延伸,公司观念发展滞后。一方面,公司法并未基于个体利益设定基本原则,而是最鲜明地体现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性特征;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又忽视公司及其治理的内在要求,对股东间协议的审查广... 我国传统法律体系视公司法为合同法在公司领域的延伸,公司观念发展滞后。一方面,公司法并未基于个体利益设定基本原则,而是最鲜明地体现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性特征;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又忽视公司及其治理的内在要求,对股东间协议的审查广泛适用合同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忽略了公司整体意志。本文从浙江新湖集团增资案导出问题,辩析股东间协议的属性及法律地位,并基于法理与实践对股东协议的司法审查进行分析,试图设定一种可平衡适用合同法与公司法的判断原则来解决公司内部的异质性利益冲突,使法院对股东间协议进行司法审查时,既注重合同自由,又尊重公司独立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股东间协议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再审民事案件若干问题探讨再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雨杰 张英霞 《法律适用》 2004年第3期79-79,共1页
通过审判方式改革,目前法院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再审申请,基本上能够做到及时、全部受理,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申诉难”问题。但是从笔者所在法院真正能够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总数比例看,通过法院院长、监察机关、人大、政法委等途径进入... 通过审判方式改革,目前法院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再审申请,基本上能够做到及时、全部受理,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申诉难”问题。但是从笔者所在法院真正能够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总数比例看,通过法院院长、监察机关、人大、政法委等途径进入再审程序的占40%左右,其余均被驳回了。这说明重视权力机关的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在目前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程度不高的形势下,这种情况应当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方式 改革 再审民事案件 诉讼经济原则 民事诉讼 检察机关 抗诉制度 诉讼权利 独立审判制度
原文传递
民事抗诉第三人问题探析
17
作者 刘育林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4,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涉及第三人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理解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问题,是正确抗诉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涉及第三人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理解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问题,是正确抗诉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对两种第三人的抗诉问题与检察界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 当事人 民事抗诉 问题探析 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 参加之诉 检察院 追加当事人
原文传递
浅谈修订刑法的单位犯罪
18
作者 张允海 《法律适用》 1997年第9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单位犯罪 修订刑法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判处罚金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发放贷款罪 严重经济犯罪 法人犯罪 虚报注册资本罪 罚金的数额
原文传递
国有企业兼并的若干问题
19
作者 王淑玲 李泽章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4-35,共2页
国有企业兼并的若干问题□王淑玲李泽章国有企业兼并的法律特征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民事行为。国有企业兼并是指在国有企业之间实行的企业兼并,它的法律特征如下:1... 国有企业兼并的若干问题□王淑玲李泽章国有企业兼并的法律特征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民事行为。国有企业兼并是指在国有企业之间实行的企业兼并,它的法律特征如下:1国有企业兼并,产权性质不变。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兼并 被兼并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人民法院 产权性质 法律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试点城市 承担债务 签订合同
原文传递
论有担保的债权在破产案件中的法律适用
20
作者 王淑玲 张临伟 《法律适用》 1996年第7期28-31,共4页
在破产案件审理中,有担保的债权(如抵押、留置、保证、定金、质权)如何适用法律,是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对有担保的债权适用法律问题涉及很少,法学理论研究也尚不深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问... 在破产案件审理中,有担保的债权(如抵押、留置、保证、定金、质权)如何适用法律,是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对有担保的债权适用法律问题涉及很少,法学理论研究也尚不深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更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有担保的债权,是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 有担保的债权 破产程序 留置权人 破产案件 除权 被保证人 抵押权 担保物权 债务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