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批式MPR反应器处理低C/N城市污水运行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海燕 奚志鹏 +3 位作者 艾胜书 沈国 李劲松 边德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icro-Pressure Inner-Loop Bioreactor,MP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低C/N城市污水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和进水方式下序批式MPR反应器对模拟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过程...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icro-Pressure Inner-Loop Bioreactor,MP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低C/N城市污水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和进水方式下序批式MPR反应器对模拟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过程和污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一次进方式下,在进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79.52、4.1mg/L,进水C/N约为3.9的进水条件下,曝气量为7.5 L/h时,反应器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0.26%和97.76%;采用二次进水方式后出水TN降至13.95 mg/L,TN的去除率提高至81.71%;两种进水方式下,反应器对COD和TP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8.67%和95.03%。典型周期内污染物历时表明,和一次进水方式相比,分次进水优化了碳源分配,使更多碳源用于反硝化,系统内酸碱环境较一次进水更稳定,活性污泥浓度MLSS和污泥SOUR高于一次进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 低C/N城市污水 同步脱氮除磷 运行方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对不同碳氮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雪瑞 郭海燕 +2 位作者 聂泽兵 谷靖颖 边德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针对城市污水中由于氨氮浓度增高而导致的碳氮比(C/N)下降的问题,考察了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对不同进水C/N模拟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运行优化。结果表明:(1)保持进水COD为245~357 mg/L,提高进水氨氮使进水C/N(质量比)分别为... 针对城市污水中由于氨氮浓度增高而导致的碳氮比(C/N)下降的问题,考察了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对不同进水C/N模拟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运行优化。结果表明:(1)保持进水COD为245~357 mg/L,提高进水氨氮使进水C/N(质量比)分别为8.7、5.6、3.9,MPR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TN去除率由92.42%降至70.06%。进水C/N为3.9时,采用分次进水、分次曝气运行模式,更多碳源被用于反硝化,TN平均去除率提升至81.86%,出水TN低于15 mg/L。(2)随着进水C/N的下降,MPR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胞外聚合物及好氧段内比好氧速率均下降,通过分次进水、分次曝气的运行调整后,系统的污泥活性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碳氮比 城市污水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HLB-MR反应器回收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万立国 林巧 +3 位作者 张丽君 张文华 龙北生 熊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文章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DO分别为1~2 mg/L和...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文章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DO分别为1~2 mg/L和6~8 mg/L时,HLB-MR反应器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其出水总COD均保持在30 mg/L左右;DO为1~2 mg/L时,反应器内胶体COD的絮凝效率为83%,其值低于DO为6~8 mg/L时的89%;总COD的回收率在DO为1~2 mg/L条件时为70.2%,也低于DO为6~8mg/L时的77.5%,但两反应器内悬浮态COD占浓缩液总COD的比例相差不大且均超过了94%,均利于有机物的回收利用;跨膜压差变化表明DO为6~8 mg/L时反应器膜污染程度较DO为1~2 mg/L时严重。从有机物回收与膜污染控制两方面综合比较,浓度为1~2mg/L是HLB-MR反应器较优的DO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溶解氧 生物絮凝 膜反应器 有机物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停留时间对HLB-MR反应器直接回收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
4
作者 万立国 林巧 +3 位作者 张丽君 张文华 龙北生 任志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251,共9页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固体停留时间(tSR)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tSR分别为0.2、...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固体停留时间(tSR)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tSR分别为0.2、0.6、1.0 d时,HLB-MR反应器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85%以上,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均保持在30 mg/L左右;反应器内的生物絮凝效果随着tSR的延长而增强,其胶体COD絮凝效率从tSR为0.2 d时的66%增加到tSR为1.0 d时的95%,与此同时,有机物的矿化损失率也逐渐增加,从tSR为0.2 d时的6.9%增加到tSR为1.0 d时的10.5%,总COD的回收率逐渐降低;反应器内浓缩液的膜污染潜势随着tSR的延长逐渐缓解,这与较长tSR条件下反应器内胞外聚合物(EPS)产量较高、生物絮凝效果较好、微细颗粒(0~1μm)的颗粒浓度较低有关。经过综合对比分析,0.6 d为反应器较优的tSR参数,在该条件下,胶体COD的絮凝效率高达90%,膜污染程度较轻;总COD的矿化损失率低至7.4%,总COD的回收率(忽略膜清洗时有机物损失)可高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固体停留时间 生物絮凝 膜反应器 有机物回收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冲击对SBR污水处理效果及污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曲红 赵乐欣 +4 位作者 王宁 聂泽兵 王帆 蒋维卿 边德军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79-84,共6页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破坏性水质冲击频发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将COD浓度由400 mg/L逐步提至2400 mg/L,探究COD冲击对SBR系统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D浓度为2000 mg/L时,SBR工艺对COD、TN、NH_(4)^(+)-N和TP的去除...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破坏性水质冲击频发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将COD浓度由400 mg/L逐步提至2400 mg/L,探究COD冲击对SBR系统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D浓度为2000 mg/L时,SBR工艺对COD、TN、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8.83%、97.19%、99.33%和99.10%,此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当COD浓度达到2400 mg/L时,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DHA)由5.422 mg/g VSS降至1.412 mg/g VSS,此时多糖(PS)/蛋白质(PN)为1.2,系统发生了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SBR工艺 水质冲击 脱氮除磷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万琦 曲红 +4 位作者 艾胜书 张才望 李金龙 陈思农 苏晓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22期47-48,共2页
近年来,随着脱氮除磷工艺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工艺。这些工艺在处理效果上都优于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文章通过总结分析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对新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技术需求,介绍了一种具有在同一个反应... 近年来,随着脱氮除磷工艺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工艺。这些工艺在处理效果上都优于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文章通过总结分析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对新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技术需求,介绍了一种具有在同一个反应器内部,能够同时完成污染物、氮磷去除的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为后期污水生物处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微压内循环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分子筛吸附污水中氨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杰煜 齐鹏 +3 位作者 张奇 陈丽娜 王旭 尚景 《科技风》 2022年第21期74-76,共3页
水体中氨氮、磷含量超标时就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生态环境污染,利用沸石分子筛独特的结构及其选择性吸附与可循环利用的特性,可以达到快速去除水中氨氮的目的。
关键词 沸石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破解剩余污泥碳、磷生物可利用性分析
8
作者 艾胜书 杨思文 +3 位作者 孙雪健 张莹 蒲劲豪 边德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184,共8页
为实现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该研究利用超声破解装置释放剩余污泥的碳、磷,优化超声破解参数,并对破碎前后成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22 min、超声功率为720 W条件下,污泥中碳、磷释放完全。三维荧光和磷形态分析显示,超声破... 为实现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该研究利用超声破解装置释放剩余污泥的碳、磷,优化超声破解参数,并对破碎前后成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22 min、超声功率为720 W条件下,污泥中碳、磷释放完全。三维荧光和磷形态分析显示,超声破解后上清液主要成份为有机碳和有机磷,底层为无机脱水固体。污泥微观形态分析显示,超声可以有效破碎生物污泥絮体结构,实现污泥絮体和无机固体颗粒分离。研究发现,通过超声破解能够实现污泥有机和无机成份分离,有助于实现污泥资源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超声破解 COD含量 TP含量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检测活性污泥中COD_(Cr)的研究
9
作者 曾尚景 焦阳 +3 位作者 孙雪健 王帆 艾胜书 边德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准确测定活性污泥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_(Cr))含量,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条件。文章提出一种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测定活性污泥中COD_(Cr)含量的检测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COD_(Cr)浓度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 准确测定活性污泥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_(Cr))含量,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条件。文章提出一种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测定活性污泥中COD_(Cr)含量的检测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COD_(Cr)浓度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了污泥混合液的稀释倍数、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间单独及交互作用,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取样量为10 mL,稀释倍数为225倍,超声时间为18 min,超声功率为720 W时,样品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2.00%,加标回收率为96.51%~105.32%,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较高。光学显微镜照片和激光粒度仪分析表明,超声破解能够有效破碎微生物细胞的絮体结构,显著降低污泥颗粒粒径,减少污泥取样过程中的误差。对不同f的污泥样品,COD_(Cr)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关性拟合曲线的拟合值R^(2)≥0.996 1。研究结果证明超声破解联合湿法测定活性污泥中COD_(Cr)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COD_(Cr)含量 超声破解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立国 熊玲 +3 位作者 林巧 张丽君 张文华 刘红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127,共5页
为了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不同DO含量对反应器膜污染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的平行对比实验,采用在线跨膜压差监测、死端过滤膜阻力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考察膜污染状况,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 为了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不同DO含量对反应器膜污染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的平行对比实验,采用在线跨膜压差监测、死端过滤膜阻力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考察膜污染状况,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DO的质量浓度在6~8 mg/L时,反应器膜污染程度比DO的质量浓度为1~2 mg/L时更严重,该现象可能缘于过高的DO含量造成反应器内污泥絮体颗粒解絮凝,细小颗粒增多;DO的质量浓度在6~8 mg/L时,反应器内上清液和底泥中物种差异比DO的质量浓度为1~2 mg/L时更大,DO含量的变化引起反应器内底泥和上清液中物种的相对丰度变化,上清液中的浮游物种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膜污染,而存在底泥中的物种可能会有效缓解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反应器 生物絮凝 溶解氧 膜污染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种群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立国 边德军 +3 位作者 卢文喜 肖艳波 任庆凯 林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4,18,共5页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MP-ALR)是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MR)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比研究了MP-ALR和CM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微生物的种群变化和相似性。结果表明,MP-ALR对COD与氨氮的去除效果比CMR更强,抗有机...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MP-ALR)是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MR)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比研究了MP-ALR和CM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微生物的种群变化和相似性。结果表明,MP-ALR对COD与氨氮的去除效果比CMR更强,抗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也更强,更适合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表明,MP-ALR和CMR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较大,第91、103、116、124个周期末,MP-ALR内的微生物种群数均小于CMR。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MP-ALR和CMR内的种群均呈现出了逐渐演替的过程,且MP-ALR的演替程度大于C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 完全混合式反应器 COD 氨氮 微生物种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池方丽 段昊 +3 位作者 李学杰 杨久超 曲红 艾胜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15期32-35,共4页
Fe_(2)O_(3)具有光响应范围宽、环境友好、成本低、易回收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催化剂。然而单一的Fe_(2)O_(3)光生电子-空穴扩散长度短、复合率高,无法满足应用要求。文章从Fe_(2)O_(3)复合材料入手,从构建异质结构、Z-Scheme光... Fe_(2)O_(3)具有光响应范围宽、环境友好、成本低、易回收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催化剂。然而单一的Fe_(2)O_(3)光生电子-空穴扩散长度短、复合率高,无法满足应用要求。文章从Fe_(2)O_(3)复合材料入手,从构建异质结构、Z-Scheme光催化体系、光催化-Fenton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Fe_(2)O_(3)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Fe_(2)O_(3)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强化活性污泥性能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雪颖 付材星 +5 位作者 刘静 肖嫚 李真 张焕楠 曲红 艾胜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23期44-45,共2页
低温是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强化低温下活性污泥性能技术措施的研究,以确保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效果及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从生物强化、运行控制、工艺改良等不同方面对强化低温活性污泥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低温是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强化低温下活性污泥性能技术措施的研究,以确保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效果及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从生物强化、运行控制、工艺改良等不同方面对强化低温活性污泥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活性污泥 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耦合工艺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曹启浩 林巧 +3 位作者 刁银珠 杨洋 白雪珍 万立国 《科技视界》 2019年第7期21-22,共2页
本文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现状,阐述了几种典型的MBR耦合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耦合工艺 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 膜电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