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光英 王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6期287-288,共2页
目的对于血液样本检测中影响其质量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更好的强化血液样本的控制检验,可以通过质量控制的管理进行加强,以便达到可以对血液样本的质量检验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方法在对血液的样本做出研究分析以前,分析过程以及... 目的对于血液样本检测中影响其质量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更好的强化血液样本的控制检验,可以通过质量控制的管理进行加强,以便达到可以对血液样本的质量检验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方法在对血液的样本做出研究分析以前,分析过程以及分析之后的三个环节中对会影响其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同时针对这些因素,选取与之对应的措施对血液检验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果经过采用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对血液样本检验的每一个不同的环节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检验的质量得到保证,保证了血液样本可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为了能够使血液样本的检验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改善,在对血液样本进行收集的时候以及在送检和检测的过程中都要加强对其的控制,对于会影响质量的一切原因进行详尽的了解分析,同时在完成检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操作标准的行为规范来实施执行,保证在整个血液样本的检测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工作的标准化以及管理的制度化,避免在工作的任何一个阶段出现失误,更好的保障了精确的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中医师的诊断提供给参照,同时选择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检验质量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尿沉渣检验的结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5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96例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同龄的96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的尿沉渣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念珠菌感染种类... 目的研究与分析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96例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同龄的96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的尿沉渣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念珠菌感染种类及严重程度患者的尿沉渣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尿沉渣结果中各个指标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念珠菌感染种类患者尿沉渣检验结果中各个指标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各个指标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对于严重程度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但对感染菌株的鉴别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尿路感染 尿沉渣检验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姜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8月在我院接受细菌学检验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血液标本采集方式进行血液采集,将两种采集方式的检验结果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8月在我院接受细菌学检验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血液标本采集方式进行血液采集,将两种采集方式的检验结果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以及污染率。结果观察组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污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会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在血液采集时应严格按照采血规范操作,以提高细菌学检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学检验 血液标本 采集方式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效果及ALB、TBA水平影响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飞 孙敏艳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6期13-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效果及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40例健康... 目的通过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效果及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肝硬化患者为实验1组,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实验2组,40例健康人员为常规组。对所有受检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ALB以及TBA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论实验1组及2组TBIL、TBA的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ALB、ChE的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1组TBIL、TBA的水平均高于实验2组,ALB、ChE的水平均低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TBIL、ALB、TBA以及ChE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实验2组(P<0.05)。结果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中表现良好,能够为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项生化指标检验 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敏艳 赵飞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3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5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其体检结果分为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35例)、B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30例)、C组(健康人员,30例),对比三组...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5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其体检结果分为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35例)、B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30例)、C组(健康人员,30例),对比三组受检者血液检验中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水平,并将A、B两组贫血患者的检验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三组的血液检验结果发现,A组患者的Hb、RBC、MCV以及MCH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RDW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较显著(P<0.05);B组的检测结果中,Hb及RBC指标水平明显低于C组,而MCV、MCH、RDW水平却高于C组,差异均较大(P<0.05);此外,A组与B组患者的检验指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A组患者在Hb、RBC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B组(P<0.05),而MCV、MCH水平却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的RDW水平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检验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68.9%、符合率为71.6%;B组患者的检验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66.5%、符合率为83.5%。结论血液检验可有效诊断并鉴别出患者的贫血情况,对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树波 邢国燕 于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1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69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液流变检测,根据全血黏度结果分为高黏组、正常组、低黏组。结果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各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69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液流变检测,根据全血黏度结果分为高黏组、正常组、低黏组。结果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各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酰甘油、血糖在高黏组与正常组,高黏组与低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血糖对血液流变指标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血糖 血液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标法在急诊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树波 刘俊平 邢国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2050-2051,共2页
目的:评价金标法在急诊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金标法与酶联免疫(ELISA)法分别做乙肝检测1 448例和丙肝检测1 279例。结果:乙型肝炎检测符合率99.31%,丙型肝炎检测符合率99.22%。结论:金标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 目的:评价金标法在急诊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金标法与酶联免疫(ELISA)法分别做乙肝检测1 448例和丙肝检测1 279例。结果:乙型肝炎检测符合率99.31%,丙型肝炎检测符合率99.22%。结论:金标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简便,准确率高的特点,因此是目前急诊初筛的主要方法。EL ISA法灵敏度高,防止漏检,是目前急诊复诊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诊断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肝炎 病毒性 人/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莹 杨宗兴 +5 位作者 朱丽娜 郭伟刚 才玥 杨笑权 吴彤彤 曲林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292例)、重型组(30例),以疫情初期该院收治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凝血相关参数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参数在重型组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连续监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凝血指标变化规律。结果 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出现重型的风险比(OR)及其95%CI分别为1.238(1.091~1.546)、1.655(1.449~1.955)、11.133(1.558~79.527)、3.846(1.068~13.852)。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AUCROC最大,AUCROC及其95%CI为0.814(0.732~0.896)。结论 凝血指标DD、PT、TT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提示指标,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依据。动态监测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凝血指标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血小板减少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别毓舒 赵树波 王春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7期255-255,共1页
1临床资料 我发现1例因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该患者男性,63岁。因怀疑得了肺癌做食管镜取组织做病理。先做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道感染患者2 000例,采用IFA(间接免疫荧光法)对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与其他抗体相比较高(P<0.05),肺炎衣原体感... 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道感染患者2 000例,采用IFA(间接免疫荧光法)对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与其他抗体相比较高(P<0.05),肺炎衣原体感染较为少见,多数患者为单一感染。结论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联合检测可以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失血性休克误输异型血导致溶血1例分析
11
作者 张丽华 张凤荣 +1 位作者 李春秀 朱启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休克 出血性/病因学 休克 出血性/治疗 输血 治疗失误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8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刘冰 韩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9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348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VD2+VD3)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集的348例儿童的相关资料,根据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结果将所有儿童分为三组,其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10 ng/ml为A组,维生... 目的探讨348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VD2+VD3)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集的348例儿童的相关资料,根据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结果将所有儿童分为三组,其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10 ng/ml为A组,维生素D水平在10~20 ng/ml则为B组,维生素D水平超过20 ng/ml则为C组,对比三组儿童的MPV水平。结果 A组儿童MPV平均水平是(8.4±1.8)fl,B组儿童MPV平均水平是(7.9±1.5)fl,C组儿童MPV平均水平是(7.2±1.4)fl,C组的MPV水平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有着密切的关联,当维生素D水平升高,会导致MPV水平的下降,两者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平均血小板体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欣罡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3期39-39,41,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HCV感染患者以及HBV和HCV感染患者共213例,抽取患者的血清样本,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了解分析患者血清中病毒载量。结果:HBV和... 目的:探究分析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HCV感染患者以及HBV和HCV感染患者共213例,抽取患者的血清样本,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了解分析患者血清中病毒载量。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组ATL、AST、TBil、HBV DNA载量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HBV和HCV重叠感染组ATL、AST、TBil、HCV RNA载量等肝功能指标与单纯HCV感染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血清学指标改变情况远远低于单纯的HBV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和HCV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树波 邢国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2081-2082,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1例非溶血和41例溶血标本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肌酶(CK)、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1例非溶血和41例溶血标本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肌酶(CK)、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钾(K+)、r-谷氨酰转肽酶(r-GT),并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AST、LDH、α-HBDH、CK、GLU、TP、ALB、TBIL、DBIL、Cr的值在非溶血和溶血标本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CH、TG的值在非溶血和溶血标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r-GT的值在非溶血和溶血标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 生化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