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分析法测定杜仲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敏 李国章 +3 位作者 曹庸 于华忠 龚竹琼 李贵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 Al3 +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建立一种测定杜仲叶总黄酮的新方法。用 6 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杜仲叶有效成分 ,以芦丁为标样 ,选择激发波长 λex=4 36 nm,发射波长 λem=4 83nm,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总...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 Al3 +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建立一种测定杜仲叶总黄酮的新方法。用 6 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杜仲叶有效成分 ,以芦丁为标样 ,选择激发波长 λex=4 36 nm,发射波长 λem=4 83nm,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 ,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检出限为1.2 7× 10 -9mol·L-1,线性范围在 1.6 4× 10 -8— 3.6 3× 10 -5mol·L-1之间 ,线性回归方程 :y=17.92 3x+1.398,相关系数 r=0 .9989,平均回收率 99.8%— 10 4 .2 %。相对标准差 (RSD) 0 .84 %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总黄酮含量 荧光分光光度法 芦丁 RSD 回流提取 有效成分 荧光分析法 激发波长 AL^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芦丁二元络合物荧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敏 曹庸 +3 位作者 唐纯翼 彭密军 龚竹琼 李贵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以芦丁为标样,建立了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发波长λex=436 nm,发射波长λem=483nm,方法检出限为1.27×10-9 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以芦丁为标样,建立了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发波长λex=436 nm,发射波长λem=483nm,方法检出限为1.27×10-9 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0-5 mol·L-1之间,回收率为99.8%~104.2%,相对标准差(RSD)为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总黄酮 银杏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敏 邱朝晖 +3 位作者 曹庸 于华忠 龚竹琼 李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建立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新方法。方法: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银杏叶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选择激发波长λex=436nm,发射波长λem=483nm,测定银杏叶中总黄... 目的: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建立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新方法。方法: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银杏叶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选择激发波长λex=436nm,发射波长λem=483nm,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本方法检出限为1.27×10-9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0-5mol·L-1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1.9313X+0.2705,相关系数r=0.9989,平均回收率99.8%~104.2%,相对标准差(RSD)1.9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银杏叶 总黄酮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高产白藜芦醇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庸 陈雪 +4 位作者 唐永红 向华 田学华 杜亚填 卜晓英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将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不同外植体经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后,接种在添加不同激素种类和水平的相同基本培养基上或相同激素种类和水平基本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实验,同时对根、根茎芽、叶、韧皮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实验... 将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不同外植体经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后,接种在添加不同激素种类和水平的相同基本培养基上或相同激素种类和水平基本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实验,同时对根、根茎芽、叶、韧皮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实验,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MS较好,外植体叶对激素种类较为敏感,其中适当浓度的NAA诱导愈伤组织比2,4-D的效果要好,KT比BA要好,在有KT存在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比较紧密,有利于分化;在MS+NAA2m g/L+KT0.1mg/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较好,根茎芽的诱导率最高,为73%.愈伤组织的生长趋势从接种的第3d开始生长,到21d时生长达到最高峰,干重为0.461g,以后生长速度减慢.不同材料诱导的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以根茎部芽的愈伤组织含白藜芦醇最高,其次是叶和根,最低的为韧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愈伤组织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莓中两个新二萜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敏 曹庸 +2 位作者 杜方麓 欧阳文 袁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5-1158,共4页
为研究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L. f)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本文分离鉴定了2个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对映-贝壳杉烷-3,α16,α17,19-四醇(1),对映-2-羰基-16α-... 为研究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L. f)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本文分离鉴定了2个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对映-贝壳杉烷-3,α16,α17,19-四醇(1),对映-2-羰基-16α-羟基-贝壳杉烷-17-β-D-葡糖苷(2)。化合物1、2均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莓 贝壳杉烷二萜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敏 曹庸 +2 位作者 于华忠 龚竹琼 李贵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建立了一种同步荧光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检测条件对白藜芦醇荧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实验的准确性、重现性、回收率.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90x+3.129 8,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1.68×10-5mol/L的范围... 建立了一种同步荧光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检测条件对白藜芦醇荧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实验的准确性、重现性、回收率.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90x+3.129 8,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1.68×10-5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839×10-10mol/L.研究表明,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成本低,检测结果较为准确,能满足科研和工业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析法 白藜芦醇 虎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荧光分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敏 曹庸 +3 位作者 于华忠 彭密军 龚竹琼 李贵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8,共4页
建立了一种荧光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新方法,探讨了白藜芦醇荧光检测的最佳条件,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36和380nm。白藜芦醇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1.68×10-5mol 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2.39%~4.45... 建立了一种荧光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新方法,探讨了白藜芦醇荧光检测的最佳条件,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36和380nm。白藜芦醇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1.68×10-5mol 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2.39%~4.45%。检出限为8.84×10-10mo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析法 白藜芦醇 虎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辅助提取枳椇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虹桥 卢成英 钟维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1期1240-1242,共3页
以α-亚麻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微波超声联合提取枳椇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枳椇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高沸程石油醚为提取剂,微波处理时间30s,超声波处理30min,料液比1:8,提取时间7h,提取温度90℃,枳椇籽油提取得率为8.... 以α-亚麻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微波超声联合提取枳椇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枳椇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高沸程石油醚为提取剂,微波处理时间30s,超声波处理30min,料液比1:8,提取时间7h,提取温度90℃,枳椇籽油提取得率为8.45%,α-亚麻酸的含量可达5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籽油 Α-亚麻酸 微波超声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酸精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敏 曹庸 黄如义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35-37,共3页
初步探讨了桐油酸精制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对影响桐油酸结晶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均匀试验,得出桐油酸精制的最佳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在-12℃下结晶18h,α-桐油酸含量达到92.55%。
关键词 桐油酸 精制 均匀试验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酸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敏 余继宏 +1 位作者 阳艳 陈叶明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3期11-13,共3页
研究了桐油皂化制备桐油酸的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对影响桐油酸含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并得出桐油酸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70℃、回流时间1.5h、pH值3.0。
关键词 桐油酸 制备 工艺优化 气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区农业逆向发展战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亚填 吴金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分析比较了农业顺向发展概况、山区基本特点、现代高科技农业优劣势等,提出了山区农业逆向发展战略思维,主张山区农业应以生态恢复为前提,在生产的资料、方式、方法等方面走与农业常规发展相反的道路,即走向自然、原始回归之路,在农业... 分析比较了农业顺向发展概况、山区基本特点、现代高科技农业优劣势等,提出了山区农业逆向发展战略思维,主张山区农业应以生态恢复为前提,在生产的资料、方式、方法等方面走与农业常规发展相反的道路,即走向自然、原始回归之路,在农业产销的组织经营方面则采取公司、股份制企业加internet的现代化模式。并提出了与实施该战略相适应的生物农业、回归农业、仿生农业和野生农业等山区农业逆向发展生产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农业 逆向发展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检测桔皮中橙皮甙的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阳艳 于华忠 尹艳群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对橙皮甙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橙皮甙的耐光、耐热性能好,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稳定存在,pH值为12时,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关键词 HPLC法 橙皮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