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炎平对大鼠慢性肝损害胶原纤维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望先 虞涤霞 +3 位作者 但自力 杜荔菁 张文英 李绍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与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模型,观察肝炎平对大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及γ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结果表明:肝炎平组血清ALT活性为10207±150... 目的与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模型,观察肝炎平对大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及γ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结果表明:肝炎平组血清ALT活性为10207±1502u/L、AST为9301±2408u/L,γ球蛋白含量为0203±0013,模型组的血清ALT、AST活性及γ球蛋白含量分别为14705±1403、13506±374及0243±0026。P<001。肝组织中胶原增生的总面积肝炎平组为92901±1655,面积百分数为573±111。而模型组胶原增生的总面积则为160155±28185,面积百分数是919±167,P<001。结论:肝炎平能减轻肝细胞的损伤,抑制胶原的增生,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平 慢性 肝损伤 胶原纤维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肿瘤坏死因子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靶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远 叶红军 +6 位作者 王家 黄杰 李剑星 任恕 胡斌 范昌烈 卓仁禧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含TNF并具有强烈磁性反应的聚碳酸酯磁性微球 ,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对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Fe3 O4 超微磁粉 ,以聚 5 ,5 二甲基 三亚甲基碳酸酯 共 三亚甲基碳酸酯为膜材 ,在低... 目的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含TNF并具有强烈磁性反应的聚碳酸酯磁性微球 ,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对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Fe3 O4 超微磁粉 ,以聚 5 ,5 二甲基 三亚甲基碳酸酯 共 三亚甲基碳酸酯为膜材 ,在低温反应体系下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保护剂 ,采用改进的W /O/W复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含肿瘤坏死因子的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研究了此微球制剂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人裸鼠肝癌模型进行了靶向治疗实验。结论 该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 ,体外 40 0 0GS磁场下动作距离为 2 6cm/min ,体外对肝癌细胞Bel 740 2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裸鼠人肝癌模型靶向治疗实验显示 ,在肿瘤部位 5 0 0 0GS条件下 ,静脉用药 3次即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其 4周瘤重抑制率为 5 5 .46 % ,明显高于游离药物组 (2 6 .88% ,P <0 .0 0 1)和无磁药物微球组 (2 7.85 % ,P <0 .0 0 1)。结果 本实验为肝癌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剂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聚碳酸酯 磁性微球 肿瘤坏死因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血府逐瘀汤方抗门脉高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家武 李绍白 梁扩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62-164,172,共4页
目的:在研究中药血府逐瘀汤方抗肝纤维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中药血府逐瘀汤方和秋水仙碱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门脉高压的作用的强度和特点。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实验材料,用CCl4诱导肝硬化,按随机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血府逐... 目的:在研究中药血府逐瘀汤方抗肝纤维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中药血府逐瘀汤方和秋水仙碱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门脉高压的作用的强度和特点。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实验材料,用CCl4诱导肝硬化,按随机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血府逐瘀汤方组,秋水仙碱组和肝硬化模型组。于实验13周处死动物直接测定门脉压,取肝组织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血府逐瘀汤方平均门脉压为138±027Kpa,秋水仙碱组为169±008Kpa均明显低于肝硬化模型组191±017Kpa(P<001),门脉高压形成率两者亦显著低于肝硬化模型组(2/10vs9/10,10/10P<001),但中药血府逐瘀汤方组肝硬化程度明显轻于秋水仙碱组(P<001)。结论:中药血府逐瘀汤方与秋水仙碱长期使用具有显著的抗门脉高压形成作用,但两者降低门脉高压作用效果有显著区别。血府逐瘀汤方在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形成方面明显优于秋水仙碱,中药血府逐瘀汤方较秋水仙碱在阻断或延缓门脉高压形成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方 门脉高压 肝硬化 胶原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分解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宋家武 李绍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23-25,共3页
以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用CCl_4诱导肝硬化模型,以观察血府逐瘀汤分解方的作用。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柴枳四物汤对大鼠肝表面结节形成率、腹水形成率及生化检测指标AST、ALT活性均明显优于病理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P<0.01);组织学经V... 以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用CCl_4诱导肝硬化模型,以观察血府逐瘀汤分解方的作用。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柴枳四物汤对大鼠肝表面结节形成率、腹水形成率及生化检测指标AST、ALT活性均明显优于病理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P<0.01);组织学经VG染色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Ⅰ、Ⅱ型胶原,经薄层色谱扫描仪测定,桃红四物汤组和柴枳四物汤组胶原纤维沉积总量以及Ⅰ型和Ⅱ型原量均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以桃红四物汤效果最好,明显优于柴枳四物汤组和秋水仙碱组(P<0.01),与正常组相似(P>0.05)。提示桃红四物汤具有极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桃红四物汤对Ⅰ、Ⅱ型胶原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抑制Ⅰ型胶原作用优于抑制Ⅲ型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柴枳四物汤 肝纤维化 中药 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宋家武 李绍白 张文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材料,运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试验第13周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学检验,以VC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胶原总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薄层色谱扫描检定Ⅰ、Ⅱ型胶原。结果:血...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材料,运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试验第13周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学检验,以VC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胶原总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薄层色谱扫描检定Ⅰ、Ⅱ型胶原。结果: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肝表面光整,其腹水形成率明显优于肝硬化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血府逐瘀汤组胶原总量平均为245.21,而阳性对照的秋水仙碱组和阴性对照的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64.97和570.37,血府逐瘀汤组Ⅰ、Ⅱ型胶原含量亦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和生理盐水组,而与正常组相似。结论:血府逐瘀汤对Ⅰ、Ⅱ型胶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中药 方剂 肝纤维化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靶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远 叶红军 +6 位作者 王家龙 黄杰 李剑星 任恕 胡斌 范昌烈 卓仁禧 《华夏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 Fe3O4超微磁粉 ,以聚 (5 ,5 -二甲 -三亚甲基碳酸酯 -共 -三亚甲基碳酸酯 )为膜材 ,包裹纳米级 Fe3O4磁粉 ,制备出丝裂霉素 -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研究了此微球制剂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 Fe3O4超微磁粉 ,以聚 (5 ,5 -二甲 -三亚甲基碳酸酯 -共 -三亚甲基碳酸酯 )为膜材 ,包裹纳米级 Fe3O4磁粉 ,制备出丝裂霉素 -聚碳酸酯磁性微球。研究了此微球制剂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人裸鼠肝癌模型进行了靶向治疗实验。结果表明 ,该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 ,体外 40 0 0 GS磁场下动作距离为 2 4cm / min,体外对肝癌细胞 Bel- 740 2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裸鼠人肝癌模型靶向治疗实验显示 ,在肿瘤部位 5 0 0 0 GS条件下 ,静脉用药 3次即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其 4周瘤重抑制率为 5 7.94% ,明显高于游离药物组 (2 3.37% ,P<0 .0 0 1)和无磁药物微球组 (2 4.19% ,P<0 .0 0 1)。本实验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剂型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聚碳酸酯 磁性微球 丝裂霉素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平对D-氨基半乳精所致肝损害保护作用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望先 杜荔菁 +3 位作者 张文英 李绍白 熊希凯 张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97-400,506,共5页
本实验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化学的变化,探讨肝炎平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炎平及肝得健保护组。结果表明:肝炎平对肝细胞膜系统... 本实验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化学的变化,探讨肝炎平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炎平及肝得健保护组。结果表明:肝炎平对肝细胞膜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肝炎平组和肝得健组SDH、CCO及ChE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且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本实验模型组ACP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而肝炎平组ACP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肝炎平可显著改善因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害的作用。且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肝炎平 酶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内脏血管壁NOS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余金生 梁扩寰 +2 位作者 田德安 唐望先 王天才 《胃肠病学》 199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iNOS)NOS的变化特点,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肝硬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iNOS和eNOS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eNOS增加更为明显。而两组门静脉(PV)NOS染色强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SMA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PV(P<0.05)。结论:NOS在内脏血管表达增多,以及在SMA的表达高于PV,提示NO可能主要通过扩张内脏动脉、增加内脏血流量而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 肝硬化 内脏 大鼠 PV 血管壁 门静脉高压 增加 扩张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中TNFα、IL6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望先 杜荔菁 +1 位作者 张文英 陈春莲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研究TNFα、IL6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我们制备了大鼠70%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模型,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肝再生的指标,对其TNFα、IL6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肝切... 为研究TNFα、IL6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我们制备了大鼠70%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模型,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肝再生的指标,对其TNFα、IL6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肝切除后残存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于手术后24小时达高峰。手术后3小时,假手术组和肝切除组血中TNFα和IL6的水平均有升高,但假手术组很快恢复至正常,而肝切除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继续升高,并于术后12小时达高峰(P<005)。研究提示: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肝切除 肝再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与门脉高压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绍白 张文英 +1 位作者 赵秋 但自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14-16,共3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肝纤维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后向血流学说与前向血流学说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肝纤维化程度与门脉高压增高幅度及侧枝循环开放有密切关系。肝纤维束宽度为469.3±137.5μm时,门脉压为1.91±0.23kPa,无侧枝... 本研究旨在阐明肝纤维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后向血流学说与前向血流学说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肝纤维化程度与门脉高压增高幅度及侧枝循环开放有密切关系。肝纤维束宽度为469.3±137.5μm时,门脉压为1.91±0.23kPa,无侧枝循环开放及(或)腹水形成;肝纤维束宽度为806.02±125.6μm时,门脉压为2.54±0.37kPa,出现侧枝循环开放及(或)腹水形成。肝纤维束宽度与门脉高压的相关系数(γ)为0.685(P<0.05),提示后向血流学说是门脉高压症的发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肝纤维化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平对大鼠慢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11
作者 唐望先 杜荔菁 +4 位作者 但自力 张文英 张艳 余海波 熊希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2-56,共5页
中药肝炎平是我校肝病研究所在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组方剂。我们已观察肝炎平对D-Ga1N所致的急性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为了研究肝炎平对慢性实验性肝硬化是否有保护作用,我们采用了CCL4所致大鼠肝硬化模型,... 中药肝炎平是我校肝病研究所在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组方剂。我们已观察肝炎平对D-Ga1N所致的急性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为了研究肝炎平对慢性实验性肝硬化是否有保护作用,我们采用了CCL4所致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了肝炎平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炎平可提高NOS、CCO活性、降低MAO、ACP的活性,对保护肝脏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平 四氯化碳 肝硬化 酶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FP-F(ab)’2-阿霉素联接物选择性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唐望先 李品兰 +4 位作者 张文英 李绍白 张纯厚 孟长凤 李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70-373,共4页
本实验应用戊二醛联接抗AFP-F(ab)’2 和阿霉素(Adr),并对联接物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FP-F(ab)’2-Adr联接物在小鼠的LD50为7.43mg/kg 使用1/10~1/5LD50剂量的联接物明显抑制肝细胞肝癌的生长,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1/2... 本实验应用戊二醛联接抗AFP-F(ab)’2 和阿霉素(Adr),并对联接物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FP-F(ab)’2-Adr联接物在小鼠的LD50为7.43mg/kg 使用1/10~1/5LD50剂量的联接物明显抑制肝细胞肝癌的生长,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1/2LD50剂量的阿霉素及单独使用抗AFP抗体(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对艾氏腹水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同时局部注射AFP的动物效果最显著(P<0.01),表明联接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对肿瘤组织中的AFP有一定的依赖性。结果提示,抗AFP-F(ab)’2-Adr联接物用于肝癌治疗可能是有效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抗癌药 多剂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与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13
作者 唐望先 张文英 +1 位作者 李绍白 李品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17-19,共3页
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硬化、肝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变化。其中肝硬化(LC)、肝癌(PHC)组的CD_8的阳性细胞分别是34.72%、38.93%,正常对照组为27.30%,与正常组比较,P<0.01。两组CD_4/CD_8比值显著下降,其比值... 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硬化、肝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变化。其中肝硬化(LC)、肝癌(PHC)组的CD_8的阳性细胞分别是34.72%、38.93%,正常对照组为27.30%,与正常组比较,P<0.01。两组CD_4/CD_8比值显著下降,其比值分别为1.29、1.31,正常组1.8,与正常组比较,P<0.01。PHA刺激前,转铁蛋白受体(TFR)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两组患者血中处于高表达状态(P<0.01)。结果提示:抑制性TC升高,TFR以及IL-2R的高表达则直接影响LC和PH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肝肿瘤 受体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宋家武 李绍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8-19,共2页
文献中尚未见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的报道,为此,我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中西医血管活性药物可乐定、呱唑嗪、心痛定,汉防己甲素、硝酸甘油及当归注射液对鼠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设计及方法雄性大白... 文献中尚未见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的报道,为此,我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中西医血管活性药物可乐定、呱唑嗪、心痛定,汉防己甲素、硝酸甘油及当归注射液对鼠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设计及方法雄性大白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可乐定、呱唑嗪、心痛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脉/中西医结合疗法 防己/治疗应用 当归/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肝损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芳裕 张文英 李绍白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4-88,112,共6页
雄性SD大鼠33只,体重180—250g,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6只;哌唑嗪组8只,于实验第1、2、3日上午用哌唑嗪灌胃(1mg/kg体重)共3次,第2日下午腹腔注射半乳糖胺(600mg/kg体重)1次,第4日上午... 雄性SD大鼠33只,体重180—250g,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6只;哌唑嗪组8只,于实验第1、2、3日上午用哌唑嗪灌胃(1mg/kg体重)共3次,第2日下午腹腔注射半乳糖胺(600mg/kg体重)1次,第4日上午处死动物,取肝脏及血清作有关检查;普萘洛尔组及N.S对照组分别用普萘洛尔(2mg/kg体重)及N.S(10ml/kg体重)代替哌唑嗪灌胃,处理程序同哌唑嗪组。结果表明:一、哌唑嗪能显著减轻肝脏病变及血清ALT的升高。二、哌唑嗪对肝损害后肝组织SDH、Mg2+-AT-Pase、ChE、ACP、CCo等酶活性的恢复有显著效果。三、哌唑嗪组LPO明显低于N.S对照组(P<0.01)而SOD活性明显高于N.S对照组(P<0.01)。普萘洛尔组各项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哌唑嗪对大鼠实验性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唑嗪 组织化学 自由基
全文增补中
狗总胆管结扎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秋 但自力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7-220,共4页
本实验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探讨狗总胆管结扎(CBDL)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特征,结果表明:狗总胆管结扎后门静脉压力、嵌塞肝静脉压力、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均较结扎前明显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而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 本实验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探讨狗总胆管结扎(CBDL)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特征,结果表明:狗总胆管结扎后门静脉压力、嵌塞肝静脉压力、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均较结扎前明显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而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门静脉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而肝动脉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完全和(或)不完全分隔型纤维间隔形成。上述改变与人类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见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血液动力学 胆管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单克隆抗体对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望先 李小钢 +3 位作者 王天才 李绍白 杜荔青 张文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在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抗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及肝组织病理。结果:模型组血浆TNFα及AL... 目的:为了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在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抗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及肝组织病理。结果:模型组血浆TNFα及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抗TNFα单抗组血浆ALT活性及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有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结论:上述结果提示TNFα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实验性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肝硬变大鼠离体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丕利 梁扩寰 +3 位作者 张文英 林菊生 尹朝礼 胡文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9-281,共3页
使用离体主动脉环,研究一氧化氮(NO)在四氯化碳(CCl4)致肝硬变大鼠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低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肝硬变大鼠主动脉环对PE反应性较正常明显减低(最大收缩反应分别为280.0±50.0mg和... 使用离体主动脉环,研究一氧化氮(NO)在四氯化碳(CCl4)致肝硬变大鼠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低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肝硬变大鼠主动脉环对PE反应性较正常明显减低(最大收缩反应分别为280.0±50.0mg和338.3±35.4mg,P<0.05),主动脉环去内皮或使用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可使肝硬变主动脉环的收缩反应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肝硬变时血管内皮合成NO增加,参与了血管对PE低敏感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肝硬变 主动脉 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对大鼠及肝硬化模型犬门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毅 李绍白 +2 位作者 范南 陈湘川 钱家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观察了DDPH对正常大鼠及肝硬化模型犬门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发现DDPH能阻断α_1受体激功剂脱羟肾上腺素(Phen)对大鼠门静脉血管床的收缩作用,DDPH能明显降低肝硬化犬的门静脉血管阻力及门静脉压力,结果证明肝脏门静脉血管床以α_... 本文观察了DDPH对正常大鼠及肝硬化模型犬门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发现DDPH能阻断α_1受体激功剂脱羟肾上腺素(Phen)对大鼠门静脉血管床的收缩作用,DDPH能明显降低肝硬化犬的门静脉血管阻力及门静脉压力,结果证明肝脏门静脉血管床以α_1受体调节为主,DDPH通过阻断门静脉血管床的α_1,受体,而发挥其降低犬硬化肝脏的门静脉血管阻力及门静脉压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盐酸盐 Α1受体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肝脏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金生 梁扩寰 +3 位作者 田德安 王天才 唐望先 张文英 《胃肠病学》 1997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大鼠肝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经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于第0、5、7、9、11周各处死一批动物。以放免法测定肝组织及血浆ET含量,门脉... 目的:本研究观察大鼠肝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经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于第0、5、7、9、11周各处死一批动物。以放免法测定肝组织及血浆ET含量,门脉压力用检压计测定。结果:在CCl_1诱导肝硬化过程中,各阶段大鼠肝组织及血浆ET含量均逐渐升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其中血浆ET增加的幅度不如肝组织大。另外,肝组织ET含量与门脉压力有显著相关性(r=0.612,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T至少部分地通过其在肝内含量升高而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参与门脉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门脉高压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