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园林主观感受的客观表出——风景园林视觉感受量化评价的客观信息转译原理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共4页
以风景园林主观感受评价的数字量化为核心,阐述了作者提出的风景园林主观感受经由风景园林客观环境信息转译得到的原理:风景园林感受可以理解为风景园林客观环境信息被接收、转译、进而成为主观感受信息,这样一个信息编码、处理和传输... 以风景园林主观感受评价的数字量化为核心,阐述了作者提出的风景园林主观感受经由风景园林客观环境信息转译得到的原理:风景园林感受可以理解为风景园林客观环境信息被接收、转译、进而成为主观感受信息,这样一个信息编码、处理和传输的过程。阐述内容包括:风景旷奥度基本概念,风景感受的三层次空间模式,借以反映16个旷奥标准的指标测度。其中,以地形复杂度M0、景场地形起伏度M1、景场空间表面起伏度M2、景域视觉起伏度M3/景象丰富度M3'为例,给出了基于风景数字地表模型DTM数据的指标测度的数学演算公式。这一最初于30年前提出创立的原理对于今天尝试景观感受量化与量化评价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分析评价 视觉感受量化评价 风景旷奥度 景观美感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滨谊 魏冬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热舒适的准确评价是城市绿色空间合理评判与优化的关键。文章回顾了已有热舒适评价的文献,指出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受到气候要素、个人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综合影响;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技术,为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评价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热舒适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参数及其景观影响要素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邵钰涵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16年第10期98-104,共7页
回顾了城市街道小气候参数及其特点,从影响街道小气候气流、湿度、温度、遮阳和污染物5个因子,分析了迄今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了4种街道空间形态类型与城市街道小气候间的影响与作用,讨论了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 回顾了城市街道小气候参数及其特点,从影响街道小气候气流、湿度、温度、遮阳和污染物5个因子,分析了迄今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了4种街道空间形态类型与城市街道小气候间的影响与作用,讨论了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要素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及其有效性。旨在为风景园林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 街道空间 影响因子 景观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能级的县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初探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滨谊 卫丽亚 《风景园林》 2015年第5期44-52,共9页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分为正能级、零能级、负能级三阶和七级分级,提出基于不同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特征进行绿地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连接、渗透和隔离的原理方法。构建三网:以连通为核心的生境廊道网络、以辐射为核心的风景绿道网络、以承载为核心的生态安全网络,并使三网与县域其他发展用地叠加耦合。力求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以合理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形式和多元共赢的发展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县域绿地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县域城乡发展用地 生态能级 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邵钰涵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0,共6页
通过照片访谈,对乡村景观视觉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人群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此方法将研究所针对的乡村景观按公众喜好进行排序,并将景观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对视觉质量的贡献及其属性有效地筛选出来。以山东烟台初旺村为例对方法进行... 通过照片访谈,对乡村景观视觉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人群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此方法将研究所针对的乡村景观按公众喜好进行排序,并将景观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对视觉质量的贡献及其属性有效地筛选出来。以山东烟台初旺村为例对方法进行了应用。调查中所用的图片包含乡村景观的可视性元素,如建筑造型,景观植被等。研究者从200张120°全景照片中选取30张进行访谈,并选择50位村民及50位从业者通过照片以找到景观中明显的特性为前提,对代表景观的视觉特性的元素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同一乡村景观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不同的特点、功能与意义。因此,在制定针对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当考虑多方偏好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人类聚居环境 景观特性 视觉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