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0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1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超高层连体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鲁正 严德裕 +2 位作者 周梦瑶 赵昕 赵一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为探究超高层连体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设计与安全性能,以苏州超塔为例,开展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分析.根据设计资料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开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探究结构在多灾... 为探究超高层连体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设计与安全性能,以苏州超塔为例,开展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分析.根据设计资料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开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探究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结构联合易损性随着地震动和风荷载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占主导作用.地震与风耦合作用时结构达到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均比仅地震作用时有所增加.当风速达到40 m/s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达到3种破坏状态的概率分别为99.77%、91.56%和46.54%,相比于仅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提高了1.11%、10.73%和14.65%,相比于一般高层连体结构在同样的灾害耦合作用下分别提高了0.27%、6.26%和1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连体结构 多灾害 易损性 地震 风荷载 耦合作用 苏州超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程场地台风剖面及台风作用下结构气动阻尼研究
3
作者 吴向阳 官华 +3 位作者 徐祖恩 王诗涵 崔巍 赵林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6期93-101,共9页
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大跨度、高耸结构安全的关键荷载,台风风剖面与常规良态风风剖面存在显著差异,准确评估台风设计风剖面对于指导沿海结构的抗风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选取了国内外8种主要的规范和标准设计开阔地貌的风... 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大跨度、高耸结构安全的关键荷载,台风风剖面与常规良态风风剖面存在显著差异,准确评估台风设计风剖面对于指导沿海结构的抗风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选取了国内外8种主要的规范和标准设计开阔地貌的风剖面,并将其与实测台风风剖面进行对比,发现现行规范在描述台风风剖面时,难以充分反映其随高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三种台风设计风剖面的方法,分别是:1.基于规范建议设计风剖面;2.设计不同高度相同重现期的组合风剖面;3.设计基于特定高度及重现期的真实风剖面,其中方法2和方法3考虑了台风剖面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方法2和3所得的风剖面均大于规范风剖面,方法2获得的风剖面与方法3的平均风剖面较为接近,但方法2获得的风剖面在真实台风中可能并不存在,且方法3有接近一半的真实风剖面高于方法2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现行规范中推荐的风剖面可能低估了台风实际风剖面的强度。同时,仅基于不同高度处100年重现期的风剖面也无法全面地反映台风的真实风剖面特性。因此,在考虑风对建筑物的静力响应时,建议采用方法3所得的风剖面作为台风设计风剖面,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剖面 设计风剖面 Monte Carlo随机模拟 结构气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壳珍珠母仿生砌体结构的受压性能研究
4
作者 蒋芳明 陈嘉馨 +1 位作者 刘海平 余江滔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6期127-135,共9页
本研究基于自然界中贝壳珍珠母的增韧机理,提出仿生砌筑概念,以提升砌体结构的延性与韧性。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作为砌筑砂浆,选取四种不同强度等级砌块,砌筑了5组15个传统与仿... 本研究基于自然界中贝壳珍珠母的增韧机理,提出仿生砌筑概念,以提升砌体结构的延性与韧性。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作为砌筑砂浆,选取四种不同强度等级砌块,砌筑了5组15个传统与仿生砌体短柱,并进行了轴压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行为、延性、耗能能力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仿生砌体可发生类似于珍珠母的层间滑移与裂缝偏转,相比于同强度的传统砌体,ECC砌筑的仿生砌体的受压延性最大提升10倍,耗能能力最大提升77倍。随着砌块强度的增加,当ECC层无法提供足够的约束,砌体仍发生脆性劈裂破坏。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研究了砌块与ECC层协同工作特点,对仿生砌体的增韧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 仿生砌体结构 受压性能 高韧性 层间滑移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洋大桥设计风参数及主梁断面气动优化研究
5
作者 赵林 刘鹏 +2 位作者 徐军 崔冰 崔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概率统计模型设计风速和混合气候模式设计风速,确定狮子洋大桥桥位处设计风参数;对5种主梁方案开展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主梁方案比选和颤振稳定性气动措施优化、不同扭转阻尼比下涡激共振稳定性评价以及台风气候模式下多模态抖振频域计算。结果表明:桥位设计基本风速取34.9 m/s;颤振稳定性方面,对5种主梁方案,上、下层桥面设置通长纵梁能显著改善主梁断面的气动稳定性,增设桥面底部中央稳定板、封闭下层桥面底部和上、下弦杆风嘴可进一步提升抑振效果;涡激共振响应方面,当扭转阻尼比达到0.32%时,扭转涡激共振基本消失;抖振响应方面,台风下主梁抖振响应显著高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规定的百年重现期内设计风速下抖振响应。推荐主梁方案为上、下层桥面系分别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整体式箱梁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其主梁断面可满足颤振、涡激共振和抖振的抗风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 台风 风致振动 气动选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半环加固法 被引量:57
6
作者 柳献 张浩立 +2 位作者 唐敏 鲁亮 王秀志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半环加固法能有效提高隧道的结构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粘结面破坏导致结构整体破坏,是加固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结构加固 极限承载力 内张钢圈 后期补强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整环加固法 被引量:75
7
作者 柳献 唐敏 +2 位作者 鲁亮 王秀志 朱雁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00-2306,共7页
以内张钢圈整环加固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足尺试验方法对整环加固工法下单环隧道衬砌的极限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获得加固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结合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到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 以内张钢圈整环加固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足尺试验方法对整环加固工法下单环隧道衬砌的极限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获得加固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结合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到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整环加固后盾构隧道的刚度与强度相对于加固之前有明显提高;加固后结构的破坏主要为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黏结面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内张钢圈加固 盾构隧道 极限承载力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结构系统识别 被引量:17
8
作者 唐和生 薛松涛 +1 位作者 陈镕 晋侃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2-387,共6页
提出一种用于结构系统识别的序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LS-SVM)方法,通过对训练数据的序列进入和数据缩减,分别采用增量算法和减缩修剪算法有效地改进了LS-SVM。这种方法克服了标准LS-SVM算法的稀疏性缺失的缺点,并使LS-SVM的序贯训练成... 提出一种用于结构系统识别的序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LS-SVM)方法,通过对训练数据的序列进入和数据缩减,分别采用增量算法和减缩修剪算法有效地改进了LS-SVM。这种方法克服了标准LS-SVM算法的稀疏性缺失的缺点,并使LS-SVM的序贯训练成为可能。对非线性滞迟结构的在线参数识别显示了所提出方法的鲁棒性和高效率,同时也表明SLS-SVM算法的速度比批处理SVM算法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识别 滞迟结构 序贯 最小二乘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损伤识别中Db族小波函数选择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晓楠 唐和生 +1 位作者 陈镕 薛松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68-1572,1577,共6页
在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中,小波函数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选取了部分Db(DaubechiesⅠ)族小波函数,采用小波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对一个4层钢框架进行损伤识别研究,探讨了选择不同Db族小波函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中,小波函数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选取了部分Db(DaubechiesⅠ)族小波函数,采用小波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对一个4层钢框架进行损伤识别研究,探讨了选择不同Db族小波函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则性好、消失矩大等特性的小波函数其损伤识别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损伤识别 Db族小波函数 小波分析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基带宽的变化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和生 薛松涛 +1 位作者 陈镕 王远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83-887,共5页
分析了小波变换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证实选择具有不同带宽小波基对检测结果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小波变换可以看作是一组带通滤波器 ,小波滤波器通过多尺度带通和自相关加强特性 ,对结构的动力信号进行实时检测 .利用灵活的多尺度带... 分析了小波变换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证实选择具有不同带宽小波基对检测结果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小波变换可以看作是一组带通滤波器 ,小波滤波器通过多尺度带通和自相关加强特性 ,对结构的动力信号进行实时检测 .利用灵活的多尺度带通小波滤波器组 ,对结构振动信号作滤波分析 ,结构所有的自然频率特性可以同时在时频空间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小波变换 多尺度 带通滤波器 固有频率 时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震害分析与设计建议 被引量:29
11
作者 蒋欢军 王斌 吕西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8,共7页
针对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失去应急疏散安全通道作用,不能满足预期抗震设防要求的楼梯间,进行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和不考虑楼梯作用两种情况下,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分析对比,考察楼梯对结构受力影响,并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探讨楼梯... 针对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失去应急疏散安全通道作用,不能满足预期抗震设防要求的楼梯间,进行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和不考虑楼梯作用两种情况下,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分析对比,考察楼梯对结构受力影响,并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探讨楼梯对框架结构屈服破坏机制的影响,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楼梯和预制楼梯破坏原因,并结合计算分析结果及楼梯设计方法,提出楼梯的改进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现浇楼梯 预制楼梯 抗震性能 屈服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脉动法测试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施卫星 魏丹 韩瑞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关系式,并归纳总结了等效阻尼比的测试结果,为验证结构动力特性理论计算结果、钢结构建筑减震隔震设计以及鉴定、加固改造、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动力特性 脉动法 频率 阻尼比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在线结构损伤检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唐和生 薛松涛 +1 位作者 陈镕 王远功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只能确定一个函数奇异性的整体性质 ,而难以确定奇异点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小波变换具有空间局部化性质 ,利用小波变换来分析信号的奇异性及奇异性位置和奇异度的大小是比较有效的 .在结构发生损伤时 ,结构的刚度...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只能确定一个函数奇异性的整体性质 ,而难以确定奇异点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小波变换具有空间局部化性质 ,利用小波变换来分析信号的奇异性及奇异性位置和奇异度的大小是比较有效的 .在结构发生损伤时 ,结构的刚度发生了变化 ,因此结构动力响应的在线监测信号相应的发生了间断点 ,由于小波分析具有刻划信号局部特征的作用 ,通过对结构响应进行小波分解以后可以确定结构是否出现损伤以及确定损伤发生的时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傅立叶变换 损伤检测 奇异性 在线监测 结构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4年结构抗震进展介绍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奇峰 石春香 +3 位作者 曹炳政 杨树龙 熊华 李仕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7-652,共16页
介绍了近 4年中国在结构抗震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生命线工程、其它类型结构、场地与地基、减震和隔震等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向有关国际组织与学者推荐中国地震工程学者近几年成果 ,也为同行今后的科研选题与研究工作提供了... 介绍了近 4年中国在结构抗震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生命线工程、其它类型结构、场地与地基、减震和隔震等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向有关国际组织与学者推荐中国地震工程学者近几年成果 ,也为同行今后的科研选题与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参考文献 ,有助于他们了解结构抗震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选择自己致力研究的课题与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抗震理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 生命线系统 场地 地基 减震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雷真 周德源 +1 位作者 张晖 王继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0-137,共8页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因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玄武岩纤维(BFRP)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价格低廉,但其在震后受损结构加固中却未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一栋缩尺比为1∶4的三层砌体结构模型预震损及其震损后玄武...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因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玄武岩纤维(BFRP)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价格低廉,但其在震后受损结构加固中却未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一栋缩尺比为1∶4的三层砌体结构模型预震损及其震损后玄武岩纤维加固的两次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两次模型试验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损伤破坏情况,旨在验证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加固法可以改善砌体的脆性,延缓墙体裂缝的发展,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改善结构的耗能能力,使震损加固砌体结构达到甚至超过未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且不改变原结构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震损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砌体结构 振动台试验 震损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镕 薛松涛 +1 位作者 王远功 秦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9-315,共7页
通过框架结构的风振响应计算,说明土-结构相互作用(简称SSI)对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中,考虑SSI并不总是安全的。在土中阻尼较小时,考虑SSI后,体系的第一频率较不考虑SSI时(即所谓的“刚性地基”)明显... 通过框架结构的风振响应计算,说明土-结构相互作用(简称SSI)对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中,考虑SSI并不总是安全的。在土中阻尼较小时,考虑SSI后,体系的第一频率较不考虑SSI时(即所谓的“刚性地基”)明显降低,而弹性位移反而较刚性地基时的值大。后一现象在相对刚度较小时更加明显。此外,考虑SSI后,无论结构高度如何,结构各楼层的总位移总是远远大于刚性地基时的位移。这可能使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舒适感。因此,在风振响应分析中应当考虑SSI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结构相互作用 风振响应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架结构形状优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和生 李峰 +2 位作者 王勇 薛松涛 陈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99,共6页
为解决有应力约束、几何约束以及局部稳定性约束的桁架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桁架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首先详细介绍了原始PSO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入压缩因子改进了原始的PSO算法,并提出了合理的参数设置值.... 为解决有应力约束、几何约束以及局部稳定性约束的桁架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桁架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首先详细介绍了原始PSO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入压缩因子改进了原始的PSO算法,并提出了合理的参数设置值.优化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节点坐标和截面面积等两类不同性质的设计变量.最后对几个经典问题进行了求解,并与传统的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表明,改进的PSO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进行桁架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优化 形状优化 桁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足尺整环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鲁亮 孙越峰 +2 位作者 柳献 王秀志 王维朋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39,180,共6页
为研究地铁隧道衬砌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近期完成了基于地铁隧道变形治理的衬砌整环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介绍了地铁衬砌结构整环试验的研究内容,包括加载装置、荷载设计、测... 为研究地铁隧道衬砌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近期完成了基于地铁隧道变形治理的衬砌整环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介绍了地铁衬砌结构整环试验的研究内容,包括加载装置、荷载设计、测试内容以及部分试验结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足尺试验 衬砌结构 极限承载 加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转黏滞质量阻尼器对结构响应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浩 张瑞甫 +1 位作者 翁大根 李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1,308,共8页
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 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量放大的概念;然后,建立了SVMD的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响应的频域分析、优化设计以及与其他类型阻尼器的对比研究;最后,在时域中对配置SVMD的单质点隔震体系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分别对不同阻尼比和不同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时的隔震体系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在隔震层中安装SVMD时,单质点体系的隔震频域适用范围较黏滞阻尼器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要大,并且传递率较黏滞阻尼器更低;在隔震层位移相等的条件下,安装SVMD的单质点体系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更小且阻尼器的能量耗散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 位移增效 频域分析 优化设计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存新 张毅 +1 位作者 薛松涛 陈镕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4,共5页
推导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加速度响应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说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顺风向风振加速度响应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各参数变化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的幅度不同,在土中阻尼较小... 推导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加速度响应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说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顺风向风振加速度响应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各参数变化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的幅度不同,在土中阻尼较小时,考虑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要比不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大,即考虑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后有可能增加结构风振时的不舒适度。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风振舒适度设计中应当特别考虑到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风振 加速度响应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