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扭伤防护及其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
作者 关国平 孟强 +1 位作者 牛文鑫 王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2,共5页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外科损伤之一。阐述足踝部解剖结构,重点回顾踝关节运动过程中韧带的生物力学状态。同时,分析踝关节扭伤机制,归纳目前踝关节扭伤预防和康复的主要手段,并着重介绍踝护具预防踝关节扭伤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进而...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外科损伤之一。阐述足踝部解剖结构,重点回顾踝关节运动过程中韧带的生物力学状态。同时,分析踝关节扭伤机制,归纳目前踝关节扭伤预防和康复的主要手段,并着重介绍踝护具预防踝关节扭伤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进而归纳踝护具的分类及特点,对踝关节扭伤的预防和踝护具的发展进行展望。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多发性源于踝关节生理结构的内外侧差异,踝护具的改进及新型踝护具的开发应考虑此结构特点。佩戴踝护具对踝关节扭伤防护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康复方面具有缩短康复时间和避免再次受伤的作用。对于踝关节严重扭伤的康复,半刚性护踝比弹性护踝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踝护具 防护 康复 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有限元模型在柔性防护产品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玥 牛文鑫 +3 位作者 陈馨蔚 陈祺垲 顾冰菲 刘瑜希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0,共7页
为确保产品功能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和运动机制,基于生物力学反馈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在“以人为本”的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利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护类产品,探讨人体有限元模型在该类防护产品... 为确保产品功能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和运动机制,基于生物力学反馈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在“以人为本”的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利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护类产品,探讨人体有限元模型在该类防护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总结近年来关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有限元模型构建过程。其次,从人体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部位与防护设备建立的接触模型,梳理有限元法在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最后,讨论使用有限元法在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追求准确性、实时性和逼真性的背景下,具有高效、精确、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的有限元接触模型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人体生物力学 柔性防护产品 材料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邓真 牛文鑫 +1 位作者 王辉昊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3,共5页
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优势突出,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意义。回顾近年来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从手法的力学测量、不同颈椎手法术式(理筋手法、正骨手法)、手法对颈椎组织(椎体、椎间... 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优势突出,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意义。回顾近年来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从手法的力学测量、不同颈椎手法术式(理筋手法、正骨手法)、手法对颈椎组织(椎体、椎间盘、肌肉、血管)影响等方面的生物力学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中医骨伤手法更好治疗颈椎病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骨伤科手法 颈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内翻防护型半刚性踝护具的力学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孟强 关国平 +1 位作者 牛文鑫 王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3-489,共7页
目的为探究踝关节易内翻扭伤的机制,设计一款适用于人体踝关节非对称生理结构、可有效防护内翻的踝护具。方法分析导致踝关节内翻的解剖学因素,基于踝关节解剖的非对称结构,构思一种非对称结构踝护具。运用Kinect系统及Geomagic Studio... 目的为探究踝关节易内翻扭伤的机制,设计一款适用于人体踝关节非对称生理结构、可有效防护内翻的踝护具。方法分析导致踝关节内翻的解剖学因素,基于踝关节解剖的非对称结构,构思一种非对称结构踝护具。运用Kinect系统及Geomagic Studio软件,对成年男子踝关节进行三维扫描并数字建模,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踝关节模型。以EVA膜、硅胶膜和裹边紫铜网为原材料,采用立体裁剪及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制备两种非对称结构的踝护具。对踝护具的塑形性能、拉伸性能、疲劳性能、外衬面料透气性和摩擦性等进行表征。结果非对称结构踝护具的外侧具有良好的塑形性能,拉伸弹性回复率低。在小应力长时间作用下,EVA复合材料和硅胶膜复合材料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回复,可有效承受内翻外力。外衬面料的透气性和摩擦性试验结果表明,针织涤纶面料较适合作为外衬材料。结论所设计制备的非对称结构踝护具的力学性能可满足踝关节内翻防护要求。外覆面料可提高踝护具的吸湿透气性能,摩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内翻 踝护具 非对称结构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 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倪明 牛文鑫 梅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交叉螺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方法采集1名正常男性足部薄层CT数据集,据此建立交叉螺钉和钢板两种内植物固定跟骨Sander-Ⅲ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个模型在700 N垂直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 目的比较研究交叉螺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方法采集1名正常男性足部薄层CT数据集,据此建立交叉螺钉和钢板两种内植物固定跟骨Sander-Ⅲ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个模型在700 N垂直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规律。结果螺钉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骨折端与螺钉接触的部位,不同部位螺钉的最大应力存在差别。钢板固定时应力集中于钢板与螺钉接触的位置,高应力区位于钢板中前部。钢板、螺钉与跟骨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各自剪切强度。正常跟骨及骨折模型的位移集中于后距下关节,越向内侧位移越大。结论交叉螺钉与钢板均可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建议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内固定 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荷作用下头部生物力学响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毛征宇 李泽民 +1 位作者 牛文鑫 蔡志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2-539,547,共9页
目的建立符合解剖结构的人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多种载荷作用下头部生物力学响应。方法通过建立具有解剖结构的高精度头部有限元模型,颅骨采用能模拟骨折的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结合已发表的正面冲击颅内压实验、动态颅骨骨折实验、... 目的建立符合解剖结构的人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多种载荷作用下头部生物力学响应。方法通过建立具有解剖结构的高精度头部有限元模型,颅骨采用能模拟骨折的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结合已发表的正面冲击颅内压实验、动态颅骨骨折实验、头部跌落实验结果,仿真再现实验过程中头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生物力学响应、颅骨骨折及头部不同速度下的跌落响应。结果前碰撞表现出冲击与对冲侧正-负颅内压分布,相近载荷下枕骨变形比前额、顶骨严重,跌落中速度越快损伤越大。结论建立精确解剖结构的头部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模拟头部在冲击、跌落等载荷下的生物力学响应。通过量化接触力、颅内压力等参数来评价头部损伤风险,为防护系统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模型验证 颅骨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shworth屈肘肌张力评估与肱二头肌B超测量值相关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仲荣洲 褚立希 +4 位作者 王陶黎 张红 黄永磊 黄龙珠 许嘉宁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B超肌肉测量值评估肌肉痉挛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屈肘肌肉痉挛组20例,无屈肘肌肉痉挛组20例。采用B超对肱二头肌关键点两侧肌腱、肌腹处及肌膜处进行测量,同时进行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不同组B超测得值进... 目的:探讨B超肌肉测量值评估肌肉痉挛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屈肘肌肉痉挛组20例,无屈肘肌肉痉挛组20例。采用B超对肱二头肌关键点两侧肌腱、肌腹处及肌膜处进行测量,同时进行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不同组B超测得值进行比较,并与改良Ashworth值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肱二头肌B超测量值中,痉挛组患侧肌膜厚度较健侧明显增厚,痉挛组肱二头肌肌膜患侧与健侧比值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P<0.01)。肱二头肌肌膜与Ashworth测得值中度相关(r=0.608,P<0.01);肱二头肌肌膜患健比与Ashworth测得值高度相关(r=0.742,P<0.01)。结论:B超测量值中肌膜厚度与肌肉痉挛的常规评估指标高度相关,可作为肌肉痉挛即时、精准的简易辅助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改良Ashworth值 B超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人体头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和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迎福 何鸿曦 +1 位作者 牛文鑫 蔡志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3-400,共8页
目的建立符合解剖结构的头颈三维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研究冲击力作用下头颈部动力学响应。方法采用中国成年男性志愿者颈部CT扫描图像,获取颈椎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有限元前处理软件ICEM-CFD和Hyper Mesh建立颈部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椎骨... 目的建立符合解剖结构的头颈三维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研究冲击力作用下头颈部动力学响应。方法采用中国成年男性志愿者颈部CT扫描图像,获取颈椎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有限元前处理软件ICEM-CFD和Hyper Mesh建立颈部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椎骨、椎间盘、小关节、韧带和软骨等组织,结合已建立并验证的头部有限元模型,装配成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人体头颈部有限元模型。结果模型参考公开发表的头颈部轴向冲击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其颈部变形、头部加速度、接触力曲线以及损伤部位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论动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汽车安全、运动学损伤等领域人体头颈部的动态响应和损伤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颈部损伤 头部加速度 模型验证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损伤患者职业能力评估与早期返岗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仲荣洲 许嘉宁 +4 位作者 董健 史晓宇 王陶黎 黄龙珠 王惠芳 《康复学报》 2017年第1期15-17,23,共4页
目的:研究上肢损伤患者不同上肢职业能力与早期返岗的相关性,探讨多种职业能力作为上肢损伤工伤职工康复目标的可行性,寻找通用型可量化的职业功能作为康复训练目标。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101例上肢损伤患者入选本研究... 目的:研究上肢损伤患者不同上肢职业能力与早期返岗的相关性,探讨多种职业能力作为上肢损伤工伤职工康复目标的可行性,寻找通用型可量化的职业功能作为康复训练目标。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101例上肢损伤患者入选本研究,均进行为期6周的工伤康复训练,包括普通职业体能训练2 h/d,BTE模拟职业体能强化20 min/次以及手功能训练2 h/d,每天2次。并结合美国BTE设备测定入院和出院职业功能包括推、拉、提、携,以及常规的职业能力携水桶和动态搬运能力,并调查其3个月内的返岗情况(早期返岗情况,返岗/未返岗),对职业能力评估值及返岗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康复训练,上肢损伤患者出院职业能力值BTE评估均提高(P<0.05),早期返岗职工提、携、推、动态搬运能力较未早期返岗职工明显提高,提、右手携及推功能与返岗相关(P<0.01)。结论:动态搬运、右手携带、右手提水桶能力可作为通用型可量化的职业功能的康复训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损伤 职业能力 返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韧带加强型踝护具设计及其性能验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郁明 王一婷 +2 位作者 牛文鑫 关国平 王璐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1期15-20,共6页
目的:基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内翻损伤机理,设计并制备一种针对踝关节内翻的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方法:首先运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模型,并以单面起绒布与半刚性铜网为材料一体成型制备踝护具,并对踝护具的拉伸性能、固... 目的:基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内翻损伤机理,设计并制备一种针对踝关节内翻的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方法:首先运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模型,并以单面起绒布与半刚性铜网为材料一体成型制备踝护具,并对踝护具的拉伸性能、固定性能、耐疲劳性能、可塑性能以及透气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该踝护具外侧部分拉伸伸长率低,仅为(11.49±2.37)%,拉伸强度大,高达(16.10±0.85)MPa;固定效果好,粘合扣间形成的剪切强度最低为12.5 N/cm^2,皮肤与面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在干湿态下均较大;外侧的最大塑性变形率不超过2%,粘合扣在离合3 000次后剪切强度仍可保持在8.5 N/cm^2;外侧部分的缓弹性回复角仅为(16.5±2.5)°,体现出优异的可塑性能;透气性优良,干态条件下透气率达到688 mm/s。结论:该踝护具制备工艺简单、力学防护效果可靠,并且具有较好的运动灵活性,适用于踝关节不稳患者以及高空着陆运动人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内翻 踝护具 非对称结构 韧带 力学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踝骨折术后患者不同步行状态时的足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婷 王雅 +4 位作者 林金鹏 王文锦 仲荣洲 翟华 王少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5-632,共8页
目的比较三踝骨折术后患者不同步行状态下患侧和健侧足底压力特征,并与健康受试者进行对比。方法对12例三踝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和23例健康受试者不同步行状态的足底压力特征进行测试,包括足底10个区域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百分... 目的比较三踝骨折术后患者不同步行状态下患侧和健侧足底压力特征,并与健康受试者进行对比。方法对12例三踝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和23例健康受试者不同步行状态的足底压力特征进行测试,包括足底10个区域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百分比。结果患侧与健侧对比:平地步行时患侧第3~5趾骨区域峰值压强小于健侧,患侧中足区域接触面积小于健侧;内翻斜面时,患侧第3~5趾骨区域峰值压强、接触面积小于健侧;外翻斜面时,患侧第3~5趾骨区域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百分比小于健侧,后足区域峰值压强显著大于健侧。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对比:在3种步行状态下,患者第2、第3跖骨以及第2、第3~5趾骨区域峰值压强均小于正常者,患者第1、第2、第3~5趾骨区域接触面积均小于正常者,患者第2、第3~5趾骨接触时间百分比小于正常者,中足、后足接触时间百分比大于正常者。结论三踝骨折术后患者双侧足底压力特征存在不对称性。与正常者对比,患者在步行支撑相的足底压力异常。患者在外翻斜面运动控制能力、稳定性较正常者有所下降。外翻斜面的足底压力测试能够用于评估患者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足底压力 踝关节内翻 踝关节外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腰骶髋矫形器助行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蓓华 宋伟栋 +5 位作者 冯莉 夏青 金惠敏 陈竟择 姜鹏兰 牛文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4-717,共4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这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这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部分患儿终生不能步行,部分患儿能获得步行能力但却容易因继发性骨骼肌肉问题导致步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矫形器 设计 装置 助行 腰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性非对称结构踝护具的内翻防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宇豪 牛文鑫 +1 位作者 王璐 关国平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1-77,共7页
目的:通过人体实验,对半刚性踝护具内翻防护效果进行研究,对该护具的内翻防护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14名男性志愿者进行平面与斜面着陆测试。平面着陆实验在不同高度(40 cm、50 cm、60 cm)及不同状态(裸足、弹性护具、半刚性护具)下进行... 目的:通过人体实验,对半刚性踝护具内翻防护效果进行研究,对该护具的内翻防护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14名男性志愿者进行平面与斜面着陆测试。平面着陆实验在不同高度(40 cm、50 cm、60 cm)及不同状态(裸足、弹性护具、半刚性护具)下进行,斜面着陆实验设置高度为40 cm,比较不同状态(裸足、弹性护具、半刚性护具)下的各项数据。利用Vicon三维动态捕捉系统收集运动学和地面反力数据。结果:平面着陆实验中,弹性护具组的最大内翻角度和最大外翻力矩最小(P<0.05)。斜面着陆中,半刚性护具组的最大外翻力矩最大(P<0.05),且最大内翻角度显著小于裸足(P<0.05)。两种着陆中最大内翻角速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平面着陆,斜面着陆下最大内翻角度、最大内翻角速度和最大外翻力矩均较大。结论:斜面着陆中,半刚性护具的最大内翻角度显著减小,表明其内翻防护性能较好;最大内翻角速度和最大外翻力矩能否作为护具内翻防护效果的评价参数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 踝护具 踝关节内翻 内翻角 内翻角速度 外翻力矩 防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舞蹈演员平衡功能测试及其意义
14
作者 胡国炯 唐一鸣 +5 位作者 陈斌 祁奇 曹宪信 肖震 姚加佳 王惠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究专业舞蹈演员在平衡控制方面的特点。方法2017年4月至8月,国际著名剧团专业舞蹈演员21例为实验组,身高、年龄等匹配的医务人员21例为对照组。采用Tetrax Balance系统评估综合姿势稳定性,并行躯干稳定性测试(TST)和星形偏移平衡... 目的探究专业舞蹈演员在平衡控制方面的特点。方法2017年4月至8月,国际著名剧团专业舞蹈演员21例为实验组,身高、年龄等匹配的医务人员21例为对照组。采用Tetrax Balance系统评估综合姿势稳定性,并行躯干稳定性测试(TST)和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结果所有被试双侧TST失稳次数和SEBT最远长度无显著性差异(|t|<0.634,P>0.05);实验组TST失稳次数少于对照组(t=-2.667,P<0.05),SEBT最远长度显著少于对照组(t=-3.991,P<0.001),跌倒指数无显著性差异(t=1.810,P>0.05)。结论与医务人员相比,专业舞蹈演员静态平衡功能较优,动态平衡功能较差,综合平衡控制能力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演员 核心稳定性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踝骨折术后恢复期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15
作者 朱婷 王少白 翟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1-211,共1页
目的对三踝骨折术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探究和对比,为三踝骨折术后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实验组为12名单侧三踝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对照组为23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测力台、运动捕捉系统、足底压力、表面肌电对受试... 目的对三踝骨折术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探究和对比,为三踝骨折术后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实验组为12名单侧三踝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对照组为23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测力台、运动捕捉系统、足底压力、表面肌电对受试者进行评定。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为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患侧步长大于健侧(P=0.008),患侧步速、标准化单支撑期时长、负重显著小于健侧(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受试者 三踝骨折 配对样本t检验 表面肌电 足底压力 术后恢复期 测力台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病房眼控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16
作者 宋伟栋 诸澄 +2 位作者 杜煜 詹培忠 汪江林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6期5-7,11,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病房眼控环境控制系统并验证其临床试用效果,探讨其对四肢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硬件整合及软件界面设计完成系统设计,给予招募到的12例四肢瘫患者分别进行临床试用1个月。患者试用系统前后,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 目的设计一种病房眼控环境控制系统并验证其临床试用效果,探讨其对四肢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硬件整合及软件界面设计完成系统设计,给予招募到的12例四肢瘫患者分别进行临床试用1个月。患者试用系统前后,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受试对象使用病房眼控环境控制系统后,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四个方面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一种病房眼控环境控制系统能早期改善四肢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控环境 控制系统 病房 生活质量 四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后侧深层肌肉手法松解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后期僵硬 被引量:8
17
作者 仲荣洲 许嘉宁 +2 位作者 王陶黎 黄永磊 杨云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小腿后侧深层肌肉手法松解和常规康复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01/2016-01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后期僵硬的患者36例,按不同病区分为实验组(n=21例)和对照组(n=15例)。实验组在常规的踝关节松动... 目的比较研究小腿后侧深层肌肉手法松解和常规康复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01/2016-01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后期僵硬的患者36例,按不同病区分为实验组(n=21例)和对照组(n=15例)。实验组在常规的踝关节松动+跟腱牵伸基础治疗前行手法强化跟腱及小腿三头肌松解。对照组为常规的踝关节松动+跟腱牵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评估患者背屈,跖屈,内外翻,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背屈、跖屈、内外翻、V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IM及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定均得到改善。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背屈、跖屈、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FIM、及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定值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腿后侧深层肌群的有效松解,可以减轻肌群间的粘连和干扰,降低痉挛,减轻踝关节压力,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僵硬 踝关节骨折 小腿后群 康复 手法松解
原文传递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胸腰段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输尿管返流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峰 王惠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在胸腰段脊髓T10~L2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输尿管返流患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胸腰段脊髓损伤T10~L2排尿障碍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26例,经膀胱尿道造影成像联合尿流动力学检测,将其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在胸腰段脊髓T10~L2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输尿管返流患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胸腰段脊髓损伤T10~L2排尿障碍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26例,经膀胱尿道造影成像联合尿流动力学检测,将其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n=21)和逼尿肌无反射组(n=5),并对2组在输尿管返流点和漏尿点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压以及膀胱顺应性进行测定,应用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经膀胱尿道造影成像联合尿流动力学检测发现,逼尿肌反射亢进组患者输尿管返流点的膀胱容量和顺应性分别为(122.46±87.89)ml和(5.94±4.96)ml/H2O,与逼尿肌无反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逼尿肌反射亢进组患者膀胱漏尿点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压和顺应性分别为(210.81±69.72)ml、(42.29±9.57)cm H2O和(9.53±5.43)ml/H2O,与逼尿肌无反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逼尿肌反射亢进组输尿管返流点的逼尿肌压与组内膀胱漏尿点的逼尿肌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T10~L2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在膀胱容量较小、顺应性较低,伤后早期即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返流时逼尿肌压〈40cm H2O;而逼尿肌无反射患者在逼尿肌压较低时亦会出现输尿管返流和膀胱漏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输尿管返流 尿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峰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5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等指标。结果80例中64例(80%)出现逼...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等指标。结果80例中64例(80%)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其中伴尿道外括约肌协调22例,失调42例;16例出现逼尿肌无反射(20%),其中伴尿道外括约肌协调4例,失调4例,去神经化8例。80例中16例(20%)表现为膀胱顺应性增加,64例(80%)表现为膀胱顺应性下降。结论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大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仍有部分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并根据尿道括约肌功能进一步分为数种亚型。尿动力学检查在胸腰段脊髓损伤中明确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脊柱损伤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进民 郑进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47-50,共4页
研究案例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干预应用两种不同的药物,第一种为替格瑞洛,另外一种药物为氯吡格雷,对比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n=43)使用的药物为氯吡格雷,观察组(n=43)则使用替格瑞洛... 研究案例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干预应用两种不同的药物,第一种为替格瑞洛,另外一种药物为氯吡格雷,对比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n=43)使用的药物为氯吡格雷,观察组(n=43)则使用替格瑞洛,对临床各项指标与数据的差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经临床干预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更接近临床目标值,P<0.05;观察组MDA水平、,SOD水平经治疗后更接近目标值,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炎症反应指标也有较大程度下滑,与本文预设的目标值更加接近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在使用药物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来说,与氯吡格雷药物相比,手术之后应用替格瑞洛药物的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身体各项指标经检查后明显得到好转。由此可知,替格瑞洛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冠心病介入治疗 凝血功能 氧化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