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史祥 唐亮 粟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中的差异,探讨其在结核性胸膜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usA)分别检测2010年6月至2011年1...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中的差异,探讨其在结核性胸膜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usA)分别检测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诊断为初治结核性胸膜炎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IL-2、SIL-2R的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的T淋巴细胞比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外周血与胸腔积液检验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的CD3’、CD4’T淋巴细胞比率[(85.11±7.70)%、(55.67±12.94)%]较外周血[(70.91±10.33)%、(42.87±11.12%)]升高(P=9.846,P=0.03;t=-7.455,P=0.001),而CD8+T淋巴细胞比率胸腔积液中[(17.92±7.63)%]较外周血E(22.74±6.78)%]减少(t=4.372,P=0.012),故胸腔积液中的CD4+/CD8+比值(3.77±2.07)较外周血(2.13±1.16)明显升高(t=-6.542,P=0.001)。(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2、SIL-2R浓度E(68.55±41.40)pg/ml、(1672.25±713.75)pmol/L]较相应的外周血浓度[(32.97±32.30)pg/ml、(193.89±87.30)pmol/I。]明显升高(t=-7.282,P=0.000;t=-15.783,P=0.000)。(3)胸腔积液中的IL-2(68.55±41.40)pg/ml比外周血(32.97±32.30)pg/ml升高(37.78±34.86)pg/ml,约为外周血的2.079倍;胸腔积液中的sIL-2R(1672.25±713.75)pmol/L比外周血(193.89±87.30)pmol/L升高(1477.53±682.29)pmol/L,约为外周血的8.625倍。sIL-2R比IL-2在胸腔积液中上升更快,两者倍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3,P=0.000)。结论(1)CD3+、CD4+T淋巴细胞细胞、IL-2、sIL-2R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胸膜局部的免疫反应更强烈,胸腔积液中显著增高的sIL-2R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免疫学 胸腔积液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倪健 徐瑛 +4 位作者 陈斌 苏春霞 唐亮 赵印敏 徐建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和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PC9、A549、H1975细胞和患者血清IGF-1水平,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和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PC9、A549、H1975细胞和患者血清IGF-1水平,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的表达;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和IGF-1受体拮抗剂BMS536924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收集84例接受EGFR-TKI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G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同吉非替尼敏感细胞株PC9相比,耐药细胞株H1975和A549中IGF-1表达增加(P<0.05),IGFBP表达降低;加入不同浓度的BMS536924可促进吉非替尼对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P<0.05)。在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中,疾病进展者的IGF-1水平较疾病控制者有所增高(P=0.052);原发性耐药者较获得性耐药者的IGF-1水平升高(P=0.02)。IGF-1表达阴性患者的生存期高于阳性患者(P=0.002)。结论 IGF-1在耐药NSCLC细胞株及患者血清中均有高表达,使用IGF-1R拮抗剂可逆转耐药细胞对EGFR-TKIs的反应;IGF-1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抗药性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毒者免疫功能改变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莉莉 施苗盛 赵印敏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吸毒者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体液免疫[B细胞(CD19+)、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CD16+CD56+)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改变,在临床进行... 目的探讨吸毒者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体液免疫[B细胞(CD19+)、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CD16+CD56+)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改变,在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同时为吸毒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收集47例吸毒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B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结果吸毒组CD3+、CD4+、CD19+细胞及IgM、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NK细胞(CD16+CD56+)及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CD8+细胞、CD4/CD8比值及IgG、I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者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导致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吸毒者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肿瘤血管生成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
4
作者 吴琼雅 史景云 +7 位作者 张颉 张霖倩 赵印敏 唐亮 陈芸 贺晓东 刘辉 粟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物理性质。方法设计合成双靶点RGDl0-NGR9杂合肽,以固相合成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杂合肽,检测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采用共... 目的构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物理性质。方法设计合成双靶点RGDl0-NGR9杂合肽,以固相合成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杂合肽,检测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核芯粒径8~12nm的超顺磁性氧化铁,包覆葡聚糖。以环氧氯丙烷活化葡聚糖,共价耦联靶向多肽,制备靶向多肽网状交联葡聚糖一超顺磁性氧化铁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大小、x射线衍射仪测试粒子晶型及组成,红外光谱仪分析粒子表面包覆物质表征,纳米粒度仪测定Zeta电位,振动样品磁强计仪测定磁化强度。结果双靶点杂合肽FITC—RGDl0-NGR9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体外结合能力。成功制备出肿瘤双靶点RGDl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电镜观测近似圆球形,总粒径约30nm。经振动样品磁强计仪测定,70℃时,复合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3.54emu/g,无磁滞现象,有超顺磁性,Zeta电位-60.9mV。结论成功制备出RGDl0一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其物理性质稳定,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转录因子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芸 梁鸿镖 +4 位作者 吴琼雅 杨晓君 贺晓东 刘辉 粟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行手术切除原发灶的非小细胞肺癌9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灶FOXM1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行手术切除原发灶的非小细胞肺癌9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灶FOXM1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FOXM1表达强阳性率为64.9%。FOXM1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吸烟情况密切相关(P<0.01)。FOXM1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较阴性者短(P<0.01)。FOXM1表达水平、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P<0.01)。结论 FOX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中微小RNA的表达谱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永生 张颉 +6 位作者 陈墨 李冰 况鹏 李嘉瑜 任胜祥 唐亮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人肺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PC9/AB2与亲本细胞株PC9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分别检测PC9/AB2细胞与PC9细胞miRNA的表达谱,随后采用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分析并筛... 目的:分析人肺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PC9/AB2与亲本细胞株PC9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分别检测PC9/AB2细胞与PC9细胞miRNA的表达谱,随后采用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的潜在靶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PCR,RFQ-PCR)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与PC9细胞比较,PC9/AB2细胞中有36个miRNA表达上调>2倍,有24个miRNA表达下调>2倍。RFQ-PCR验证了芯片的结果。软件预测发现,16个miRNA有潜在靶基因,其中11个miRNA的靶基因>100个。结论: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miRNA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而参与人肺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药性 肿瘤 微RNAS 微阵列分析 吉非替尼
原文传递
肿瘤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的构建及其动物磁共振成像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琼雅 史景云 +7 位作者 张颉 张霖倩 赵印敏 唐亮 陈芸 贺晓东 刘辉 粟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8-813,共6页
目的构建肿瘤血管生成靶向的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评价其作为活体磁共振成像(MRI)肿瘤特异性诊断制剂的能力及其成像特点。方法设计合成RGD10-NGR9双靶点杂合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网状交联葡聚糖包覆的USPIO,... 目的构建肿瘤血管生成靶向的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评价其作为活体磁共振成像(MRI)肿瘤特异性诊断制剂的能力及其成像特点。方法设计合成RGD10-NGR9双靶点杂合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网状交联葡聚糖包覆的USPIO,环氧氯丙烷活化葡聚糖,共价偶联靶向多肽,制备靶向多肽-网状交联葡聚糖-顺磁性氧化铁复合粒子(P—CLN—Dextran—USPIO),并检测其物理性质。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邻菲罗啉比色法检测P—CLN—Dextran.USPIO体外细胞结合能力。建立裸鼠荷A549瘤模型,评价双靶点RGD10-NGR9-SPIO应用于裸鼠MRI检测的价值。结果成功制备P-CLN—Dextran—USPIO,其中Fe3O4粒径8~10nm左右,Dextran—USPIO的总粒径平均为20nm左右,P—CLN—Dextran—USPIO的总粒径在30nm左右,物理性质稳定。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非靶点USPIO组HUVEC细胞质内未见蓝色铁颗粒,RGD10-USPIO组和NGR9-SPIO组HUVEC细胞质内均可见蓝色铁颗粒,RGD10-NGR9-USPIO组HUVEC细胞质内蓝色铁颗粒最明显。邻菲罗啉比色显示,非靶点USPIO组、RGD10-USPIO组、NGR9-SPIO组和RGD10-NGR9-SPIO组细胞内的铁浓度分别为(1.93±0.35)μmol/L、(4.74±0.76)μmol/L、(5.85±0.48)μmol/L和(10.32±1.22)μmol/L,RGD10-NGR9-USPIO胞内的铁浓度最高,与非靶点USPIO组、RGD10-USPIO组、NGR9-SPI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裸鼠MRI显示,双靶点RGD10-NGR9-SPIO可以减弱肿瘤部位信号,显著提高肿瘤部位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病灶对比度噪声比(CNR),较未注射时提高2.83倍(P〈0.05)。结论双靶点RGD10-NGR9-USPIO作为一种阴性造影剂,具有肿瘤新生血管MRI分子成像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 造影剂 小鼠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抑制肺癌细胞H1299增殖与上调p21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恒 赵印敏 +3 位作者 陆波 张邦禹 胡刚 李玉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株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以及p2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0、200、400、600、800μmol·L-1)丙戊酸钠处理人肺癌细胞株... 目的通过研究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株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以及p2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0、200、400、600、800μmol·L-1)丙戊酸钠处理人肺癌细胞株H1299不同时间(24、48、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改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2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21蛋白表达。结果丙戊酸钠能抑制肺癌细胞株H1299的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1/G0期,诱导细胞凋亡。这些作用具有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丙戊酸钠能上调H1299细胞的p21表达。结论丙戊酸钠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发挥体外抑制肺癌H1299细胞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肺癌细胞H1299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P21
原文传递
高浓度二氧化氮致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唐亮 阮艳君 +1 位作者 张巡淼 孙道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高浓度二氧化氮(NO2)染毒SD大鼠致急性肺水肿的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染毒组(30只),染毒组以(6747.47±215.24)mg/m3NO2通过动式染毒柜染毒90s后以净空气平衡换气30min;对照组大鼠入染毒柜... 目的建立高浓度二氧化氮(NO2)染毒SD大鼠致急性肺水肿的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染毒组(30只),染毒组以(6747.47±215.24)mg/m3NO2通过动式染毒柜染毒90s后以净空气平衡换气30min;对照组大鼠入染毒柜以净空气平衡30min。染毒组分别在6、12、18、24h拍摄大鼠胸片,各时间点取6只大鼠留取血样后处死,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进行肺湿/干系数测定。检测全血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血浆中心钠素(ANP)浓度。结果染毒组大鼠均在24h内发生肺水肿,胸片显示,斑片云雾状阴影,12h时加重,18h时斑片影加深,遍及全肺,呈现“白肺”状,24h后无明显恢复。HE染色显示,染毒组6h肺泡间隙增大,泡内有少量嗜伊红液体渗出,12h后肺泡融合,泡内嗜伊红液体增多,18h后肺泡及组织中充满嗜伊红液体,至24h时无恢复。染毒组6、12、18、24h肺湿/干系数分别为5.60±0.20、6.89±0.25、8.03±0.47、7.81±0.45,与对照组(4.72±.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组12、18、24h肺湿/干系数与6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后18、24h肺湿/干系数与12h卡冗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6、12、18、24h红细胞膜SOD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组18、24h血浆中ANP浓度分别为(136.66±35.37)、(134.10±60.4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1.31±13.06)ng/ml】、染毒组6、12h[分别为(34.71±13.42)、(47.98±7.8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NO2以动式染毒柜染毒SD大鼠复制急性肺水肿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氮 肺水肿 大鼠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博莱霉素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对核因子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印敏 汤中文 +3 位作者 郑卉 粟波 唐亮 陈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基因沉默前后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及其相关表达产物含量的变化,探讨博莱霉素诱导的过程中NF-κB对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慢病毒技术沉默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 目的 观察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基因沉默前后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及其相关表达产物含量的变化,探讨博莱霉素诱导的过程中NF-κB对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慢病毒技术沉默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中的NF-κB基因,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博莱霉素诱导前后HPAEpiC细胞中的Nrf2、胞浆蛋白伴侣分子(Keap1)、Cullin3蛋白(Cul3)、Rbx1、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NF-κB、κB抑制蛋白(IκB)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Annexin V)-红色荧光蛋白(RFP)单染法检测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Nrf2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慢病毒感染HPAEpiC细胞后NF-κB基因表达下降90.6%,博莱霉素诱导后NF-κB沉默的人肺泡上皮细胞中Nrf2基因表达量上升142.6%,并与NF-κB、κB抑制蛋白(IκB)、Keap1、Cul3、Rbx1表达呈负相关,PI3K表达增加11.6倍而PKC、ERK无明显变化,其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增高.结论 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过程中,HPAEpiC细胞的NF-κB表达量增加可以抑制Nrf2的功能.在NF-κB被沉默的情况下,Nrf2通过PI3K途径并同时降低Keap1-Cu13-RBx1复合物表达实现活化,可能通过启动其下游的抗氧化反应,减少博莱霉素导致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核转录因子-ΚB 核因子2相关因子2 信号转导
原文传递
SB203580增强吉非替尼对肺腺癌细胞PC-9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李嘉瑜 史景云 +5 位作者 赵印敏 粟波 杨晓君 唐亮 张颉 陈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p38MAPK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SB203580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细胞PC-9和3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IT)法检测SB203580和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细胞免疫荧光... 目的观察p38MAPK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SB203580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细胞PC-9和3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IT)法检测SB203580和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38、磷酸化p38(P-p38)蛋白的表达。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SB203580和吉非替尼对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单药SB203580和吉非替尼比较,SB203580±吉非替尼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提高(均P〈0.05),其中2μmol/LSB203580±0.01p.mol/L吉非替尼对PC-9细胞的抑制率为(46.6±2.4)%,而0.01p,mol/L吉非替尼对PC-9细胞的抑制率为(12.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显示,p-p38蛋白在A549细胞中低表达,而在PC-9细胞中高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pLmol/LSB203580±0.01μmol/L吉非替尼作用PC-9细胞后,G0/G1期细胞占(77.35±2.83)%,S期细胞占(3.38±0.84)%,G2/M细胞占(19.56±1.99)%,SB203580联合吉非替尼可使PC-9细胞阻滞在G0/G1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μmol/LSB203580±0.01μmol/L吉非替尼作用PC-9细胞后,Akt和p38蛋白表达降低,而p-Akt和P—p38蛋白表达基本被抑制。结论SB203580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有效增强吉非替尼对肺腺癌细胞PC-9的抑制作用,038MAPK信号传导途径抑制可能是SB203580增强吉非替尼疗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38MAPK 吉非替尼 抗药性 肿瘤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的全新靶点ROS1融合基因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微菁 粟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自肺癌领域首个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上市以来,随着对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因其低毒、高效、便于给药的临床特点,已逐渐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1ung cancer,NSCLC)的重要选择之一。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癌基因 基因 ROS1 基因重排 间变型淋巴瘤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miR-19a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组织因子的调控作用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彦霖 祁慧薇 +7 位作者 粟波 徐鑫 唐亮 张颉 沈丽平 季现秀 辛灵艳 范理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3-810,共8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9a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C9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调控作用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sa-miR-19a模拟物(hsa-miR-19a-mimic)、hsa-miR-19a抑制物(hsa...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9a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C9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调控作用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sa-miR-19a模拟物(hsa-miR-19a-mimic)、hsa-miR-19a抑制物(hsa-miR-19a-inhibitor)、hsa-miR阴性对照(hsa-miR-negative control,hsa-miR-NC)分别瞬时转染PC9细胞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9a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FCM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9a的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蛋白质印迹法对预测的潜在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Hsa-miR-19a-mimic转染组PC9细胞中miR-19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只加脂质体)和阴性对照组(P<0.01),而hsa-miR-19a-inhibitor转染组PC9细胞中miR-19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hsa-miR-19a-mimic可抑制PC9细胞的增殖,而转染hsa-miR-19a-inhibitor可促进PC9细胞的增殖(P<0.05)。Hsa-miR-19a-mimic转染组PC9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而hsa-miR-19ainhibitor转染组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TF基因受miR-19a负调控。Hsa-miR-19a-mimic转染组TF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sa-miR-19a-inhibitor转染组则相反(P<0.01)。结论 :miR-19a可以调控TF的表达并抑制PC9细胞的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微RNAS 凝血致活酶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cGAS-STING信号通路在肿瘤发展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天昊 郑梦歌 +2 位作者 陆怡凯 赵孟孟 刘海鹏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829-1843,共15页
cGAS-STING信号通路是识别细胞质中DNA、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通路,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免疫反应。该文概述了cGAS-STING通路的分子特征及信号转导途径,探讨了其在不同条件下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机制及肿瘤中... cGAS-STING信号通路是识别细胞质中DNA、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通路,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免疫反应。该文概述了cGAS-STING通路的分子特征及信号转导途径,探讨了其在不同条件下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机制及肿瘤中cGAS-STING通路的调控机制,介绍了靶向该通路的小分子激动剂及其与其他癌症疗法的联合应用,为靶向cGASSTING通路的新型肿瘤临床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环二核苷酸 肿瘤发展 靶向治疗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胸苷酸合酶基因变数串联重复多态性与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胡琼 李雪飞 +4 位作者 任胜祥 陈晓霞 唐亮 张劼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9-5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ion region,5’-UTR)变数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与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ion region,5’-UTR)变数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与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参数;抽取患者外周血标本并提取DNA,通过复合扩增荧短片段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hort tandem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TR-PCR)结合毛细血管电泳的方法检测TS基因5’-UTRVNTR的多态性。结果:TS基因5’-UTRVNTR纯合状态(2R/2R+3R/3R)与杂合状态(2R/3R+3R/4R)均与培美曲塞的临床疗效无相关性,其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2d和94d(P=0.549),疾病控制率为64.3%和67.6%(P=0.745),客观缓解率为12.5%和8.8%(P=0.591);2R多态性(2R/2R+2R/3R)和3R多态性(3R/3R+3R/4R)亦与培美曲塞的临床疗效无相关性(无进展生存期:P=0.518,疾病控制率:P=0.631,客观缓解率:P=0.541)。结论:TS基因5’-UTRVNTR多态性与培美曲塞治疗NSCLC疗效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胸苷酸合酶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