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1
作者 马丽 封亮 +1 位作者 赵曦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taVNS 0 Hz(n=20)、taVNS 30 Hz组(n=20)、taVNS 300 Hz组(n=20)、taVNS 3000 Hz(n=20)组,4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不同频率的taVNS刺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ta-VNS治疗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在假刺激组中,只夹电极但不给与刺激。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0 d、治疗45 d后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FMA评分无显著差异(F=0.195,P=0.90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0 d及45 d后,4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同时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后的FMA评分最优(48.81±20.30);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30 d前后、治疗45 d前后FMA指标的差值均具有差异(P<0.001),其中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前后的FMA评分差值最大(9.81±1.69),具有临床意义。结论taVNS结合康复运动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taVNS 300 Hz治疗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镜鼻面罩在保留呼吸的静脉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单盲、随机、阳性器械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2
作者 金子 王孟影 +1 位作者 马海月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727-73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专利产品——新型内镜鼻面罩(其带有可脱卸的口咽通气道)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短小静脉麻醉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方法选择94例拟行宫腔镜检查、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喉罩辅助通气,试验组... 目的本研究探讨专利产品——新型内镜鼻面罩(其带有可脱卸的口咽通气道)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短小静脉麻醉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方法选择94例拟行宫腔镜检查、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喉罩辅助通气,试验组采用新型内镜鼻面罩辅助通气,两组均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丙泊酚完成保留呼吸的静脉麻醉。主要观察指标: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90%]发生率;高碳酸血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_(2))>45 mmHg,1 mmHg=0.133 kPa]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手术前后两次动脉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the alveolar oxygen pressure,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the alveolar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_(2))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尽管试验组(19.1%,9/47)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2.8%,6/47,P=0.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高碳酸血症(PetCO_(2)>45 mmHg)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06);通过对术前和术后血气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PaO_(2)和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对于保留自主呼吸的短小日间手术,新型内镜鼻面罩作为面罩与喉罩之间的通气工具,可安全有效应用于该类手术,完成有效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内镜鼻面罩 静脉麻醉 监测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