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种植专科护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润元 刘晓芬 +1 位作者 张淑芳 于博涵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41-44,共4页
现代口腔学科是一个集高新技术与材料的、发展迅速的医学领域,口腔种植学是口腔学科的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分支学科[1-2],它的发展与进步也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促使种植专科护理也逐步向着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口腔门诊... 现代口腔学科是一个集高新技术与材料的、发展迅速的医学领域,口腔种植学是口腔学科的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分支学科[1-2],它的发展与进步也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促使种植专科护理也逐步向着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口腔门诊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精益求精,以患者需求为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专科护理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铍对口腔链球菌细胞膜元素含量及过氧化氢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劲松 范震 +1 位作者 麻健丰 高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研究铍离子(Be2+)对口腔链球菌细胞膜元素含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探讨镍铬合金修复体对牙周损伤的微生物学机制。方法:含有不同浓度(5mg/L、10mg/L、20mg/L和40mg/L)Be2+的口腔链球菌培养液厌氧培养24h。X线能谱仪分析细胞膜元素含... 目的:研究铍离子(Be2+)对口腔链球菌细胞膜元素含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探讨镍铬合金修复体对牙周损伤的微生物学机制。方法:含有不同浓度(5mg/L、10mg/L、20mg/L和40mg/L)Be2+的口腔链球菌培养液厌氧培养24h。X线能谱仪分析细胞膜元素含量变化,ABTS-HRP法检测细菌产生H2O2的能力。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链球菌细胞膜钙元素含量减少,钠元素先升高后降低,磷元素升高。Be2+浓度为40mg/L时,口腔链球菌H2O2产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Be2+会改变口腔链球菌细胞膜元素含量,降低H2O2产量,从而导致修复体周围正常微生态环境失衡,引起牙周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离子 牙科合金 口腔链球菌 细胞膜 口腔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范震 王方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评测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硬组织变化。方法:2008-07—2012-11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不翻瓣种植的患者纳入实验。于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量缺... 目的:评测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硬组织变化。方法:2008-07—2012-11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不翻瓣种植的患者纳入实验。于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量缺失牙近、远中骨高度及牙龈乳头的高度。结果:共18例患者22颗患牙纳入本研究。X线结果表明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后3个月,牙槽骨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分别为(0.47±0.03)mm和(0.56±0.06)mm;6个月时骨吸收分别为(1.60±0.05)mm和(1.73±0.04)mm。种植3个月时,近、远中牙龈附着退缩为(0.41±0.05)mm和(0.53±0.03)mm,6个月牙龈时附着退缩分别为(0.51±0.03)mm和(0.62±0.04)mm。结论: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能良好地保存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高度,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条件下,能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即刻种植 不翻瓣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转换技术对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方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种植义齿修复的美学效果,一直是种植学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保持种植体颈部周围边缘骨(marginal bone)和相应软组织的稳定,形成良好的上皮袖口封闭,是种植体长期、稳定行使功能和维持美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然而,有文献报道,
关键词 骨吸收 平台转换 种植体-基台界面 微间隙 生物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修复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佐林 范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牙列缺失后,常存在颌位关系异常,同时口腔黏膜组织萎缩变薄,敏感度增加,义齿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及咀嚼功能。种植修复能够降低骨吸收量,增加义齿稳定性,减少戴牙后疼痛,是恢复患者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但患者个体差异导致的咬合力大小,... 牙列缺失后,常存在颌位关系异常,同时口腔黏膜组织萎缩变薄,敏感度增加,义齿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及咀嚼功能。种植修复能够降低骨吸收量,增加义齿稳定性,减少戴牙后疼痛,是恢复患者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但患者个体差异导致的咬合力大小,颌间距离,牙槽骨高度、宽度及质量,黏膜厚度等条件均有差异,不同医师提出的治疗方案各异,难以统一。本文拟就无牙颌种植修复常见问题及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作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牙种植 全口义齿 覆盖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倩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1982年,Nyman用一种半透性滤膜治疗牙周病,后扩展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1993年,Buser等提出了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概念。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 1982年,Nyman用一种半透性滤膜治疗牙周病,后扩展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1993年,Buser等提出了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概念。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牙种植 骨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庆帆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种植体植入后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对骨结合的形成至关重要。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塑性使其在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骨免疫学的兴起和生物材料的发展,现在的... 种植体植入后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对骨结合的形成至关重要。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塑性使其在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骨免疫学的兴起和生物材料的发展,现在的观点认为可以通过生物材料的修饰达到调节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效果,以利于调节免疫反应,促进骨结合及组织再生。本文主要综述巨噬细胞在种植体植入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生物材料特性对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构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材料的可能性,为种植体的发展及提高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种植体表面改性 骨免疫学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唇侧牙槽骨吸收及牙龈退缩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洁 王海丞 +2 位作者 胡佳慧 周笑天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植入种植体的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健康Beagle犬,在双侧上颌第一切牙处(共12个位点)行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的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并分为4组,A组(早期种植1 mm组),B组(...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植入种植体的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健康Beagle犬,在双侧上颌第一切牙处(共12个位点)行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的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并分为4组,A组(早期种植1 mm组),B组(早期种植2 mm组),C组(即刻种植1 mm组),D组(即刻种植2 mm组)。早期种植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即刻种植在跳跃间隙内置入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均采用埋入式缝合,3个月后翻瓣行牙龈成形术,术后1个月处死Beagle犬。比较各组唇侧牙槽嵴垂直骨吸收(vertical bone resorption,VR)、水平骨吸收(horizontal bone resorption,HR)、唇侧骨板厚度(bone thickness,BT)、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W)、种植体-骨结合率(bone-to-implant contact,BIC)。结果:垂直骨吸收数值比较,A组大于B组,C组大于D组(P<0.05);水平骨吸收数值比较,A组小于B组,C组小于D组(P<0.05)。种植体颈部根方1 mm水平,A组的唇侧骨板吸收量大于B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比较,A组和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于D组和A组(P<0.05)。角化龈宽度比较,种植术后3个月内,C组小于D组(P<0.05);在种植术后4个月,A组小于B组(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距离唇侧骨板1 mm时,种植体颈部发生明显骨吸收,角化龈宽度减少。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距离唇侧骨板2 mm时,可以有效地维持唇侧牙槽嵴高度和角化龈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侧骨板厚度 即刻种植 早期种植 骨吸收 角化龈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佳慧 王海丞 +2 位作者 黄洁 周笑天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拔除6只比格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后8周在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行种植术。每侧植入连续的4枚种植体,种植体间距分别设置为1、2、3 mm,共3个组别。术后2周和3个...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拔除6只比格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后8周在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行种植术。每侧植入连续的4枚种植体,种植体间距分别设置为1、2、3 mm,共3个组别。术后2周和3个月时记录种植体周临床牙周指数,术后3个月时采集种植体龈周菌斑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时拍摄X线平行投照根尖片进行影像学测量;术后3个月时进行取材,制作硬组织切片并行Van Gieson(VG)染色,用SPSS 25.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 mm组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均明显高于2 mm组和3 mm组;1 mm组中,满足PI≥2的检测位点数最多,且符合种植体周炎诊断标准的PD≥5 mm或BOP阳性检测位点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菌斑群落结构分析显示,1 mm组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坦纳菌属(Tannerella)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较3 mm组更高。X线片结果显示,1 mm组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resorption,MBR)与嵴顶骨吸收(crestal bone resorption,CBR)明显大于其他2组。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3组中,1 mm组骨嵴顶高度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2 mm组与3 mm组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2 mm组和3 mm组,1 mm组PI最高,且发生了明显的骨吸收和软组织炎症,而2 mm组和3 mm组没有发生明显的骨吸收。因此,1 mm的种植体间距更容易发生种植体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间距 种植体周炎 动物模型 数字化外科导板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数据融合引导的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德龙 俞懿强 +2 位作者 刘伟才 厉超元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4-262,共9页
目的:探究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引导完成复杂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一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获取并整合其口内扫描(intraoral scanning,IOS)、口外面部扫描(extral-oral face scanning,EOS)、锥形束CT(cone b... 目的:探究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引导完成复杂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一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获取并整合其口内扫描(intraoral scanning,IOS)、口外面部扫描(extral-oral face scanning,EOS)、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下颌运动等口颌系统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构建出四维虚拟牙科患者(virtual dental patient,VDP)。在四维VDP的引导下进行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使用光学定位的下颌运动系统获取动态咬合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设计制作出最终修复体,完成全口咬合重建修复,并进行客观性评估。结果:该病例取得较好的修复治疗效果,患者对美观和功能满意,口颌系统健康、舒适。客观性评估数据显示,咬合重建后,患者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的静态咬合和前伸、侧方运动时的动态咬合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前牙美学区和后牙功能区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引导完成复杂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具备可行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重度磨耗 虚拟牙科患者 数字化种植 咬合重建 动态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技术对种植修复后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笑天 王海丞 +2 位作者 黄洁 胡佳慧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01-206,共6页
目的:通过形态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盾构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对比格犬种植修复后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选择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每只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3或第4前磨牙(P3、P4),并进行即刻种植。根据是... 目的:通过形态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盾构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对比格犬种植修复后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选择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每只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3或第4前磨牙(P3、P4),并进行即刻种植。根据是否采用盾构技术将手术牙位区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种植术后3个月行修复治疗。修复后3个月观察并记录牙龈退缩量和角化龈宽度。收集双侧下颌骨,通过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形态分析,比较牙槽骨垂直吸收量、牙槽骨宽度及种植体骨结合率。结果:牙龈形态学定量分析显示,修复后3个月实验组牙龈退缩量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角化龈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Micro-CT扫描显示,负重3个月后实验组根片组织缺失,颊侧牙槽骨垂直吸收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牙槽嵴顶下1、2、3 mm处颊侧骨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观察期内,盾构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负重后颊侧牙槽骨水平吸收,减少牙龈退缩量。但负重后可能出现根片的吸收或脱落,且无牙周膜留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技术 即刻种植 比格犬 组织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涂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娜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体材料。但其在自然条件下,表现为惰性金属,需要通过表面改性等方法来获得生物活性涂层。本文拟对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涂层的分类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生物活性涂层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表面释放金属离子和颗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力维(综述) 叶颖(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13-517,529,共6页
本文介绍了牙种植体表面释放金属离子和颗粒现象的发现、分布以及影响其释放的因素,讨论其释放的金属离子或颗粒对生物体的影响,并探讨了新型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在减少种植体释放金属离子或颗粒方面进展,以期对种植体材料和加工技术的... 本文介绍了牙种植体表面释放金属离子和颗粒现象的发现、分布以及影响其释放的因素,讨论其释放的金属离子或颗粒对生物体的影响,并探讨了新型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在减少种植体释放金属离子或颗粒方面进展,以期对种植体材料和加工技术的改进、临床操作的规范化、临床疗效的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金属离子 金属颗粒 腐蚀 磨损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窝制备时的冷却措施对周围骨组织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班晨方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44-151,共8页
目的:探讨在制备种植窝过程中不同温度的冷却液对周围骨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使用不同温度(4℃、20℃、40℃)的0.9%氯化钠冷却液建立双侧上颌磨牙区种植窝模型,术中使用K型热电偶和有限元热传导模型记... 目的:探讨在制备种植窝过程中不同温度的冷却液对周围骨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使用不同温度(4℃、20℃、40℃)的0.9%氯化钠冷却液建立双侧上颌磨牙区种植窝模型,术中使用K型热电偶和有限元热传导模型记录和模拟备孔区骨组织温度变化。术后1、4、7、14 d处死取材,用mirco-CT检测备孔区新骨形态学参数,组织脱钙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使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凋亡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成功建立大鼠上颌骨种植窝制备模型,建立的有限元热传导模型模拟的备孔区温度与实验测量值相似,4℃组冷却效果最佳,40℃组备孔区温度超过组织损伤的阈值(42℃)。术后1 d,TUNEL染色结果显示,40℃组备孔区凋亡细胞最多(P<0.05),4℃与20℃组凋亡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组Hsp70的转录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4 d,40℃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最多(P<0.05);术后7 d,Runx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4℃组和20℃组的Runx2表达水平高于40℃组(P<0.05);术后14 d,micro-CT结果显示,40℃组种植窝新生骨的骨密度最低(P<0.05)。结论:冷却液对术区的冷却有显著效果,使用合适温度的冷却液有助于减少制备过程中的骨组织损伤。在充足流量的冷却液灌流下,4℃与20℃0.9%氯化钠溶液的冷却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冷却 骨生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区引导骨再生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泽远 叶颖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897-903,共7页
引导骨再生是美学区种植治疗中最常用的骨增量术式,其扩大了口腔种植的临床指征,保证了种植义齿长期的功能和美学效果。近年来引导骨再生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的影响已逐渐引起学界关注。本文针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关系及引导骨再生对唇... 引导骨再生是美学区种植治疗中最常用的骨增量术式,其扩大了口腔种植的临床指征,保证了种植义齿长期的功能和美学效果。近年来引导骨再生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的影响已逐渐引起学界关注。本文针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关系及引导骨再生对唇侧软组织高度、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唇侧根面凸度/软组织颜色与质地及总体粉色美学评分的影响进行文献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美学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录组技术的进展及其在骨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永亮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骨组织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质性与其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组织内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和转录组变化。近年来,空间转录组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组织器官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得以实... 骨组织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质性与其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组织内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和转录组变化。近年来,空间转录组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组织器官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得以实现,并不断应用于骨骼系统的研究中。本文就空间转录组技术的进展及其在骨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录组 下一代测序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巨噬细胞Zfp260通过抑制M1型极化减轻小鼠牙周炎症
17
作者 熊瑾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9-267,共9页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60(zinc finger protein 260,Zfp260/ZNF260)对巨噬细胞极化和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60(zinc finger protein 260,Zfp260/ZNF260)对巨噬细胞极化和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60/Zfp260的表达。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在炎症和非炎症环境中Zfp260的表达。繁育巨噬细胞内特异性敲除Zfp260小鼠,分别构建flox/flox对照鼠(Zfp260^(f/f);Lyz2-cre^(-))和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cKO)鼠(Zfp260^(f/f);Lyz2-cre^(+))牙周炎模型,micro-CT、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牙槽骨形态变化。RT-qPCR、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应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Zfp260表达对RAW264.7极化的影响。RT-qPCR、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M1、M2型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结果: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60/Zfp260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炎症环境下RAW264.7细胞中Zfp260的表达明显上调。cKO小鼠的牙周炎侧骨吸收小于flox/flox小鼠。沉默Zfp260表达可抑制RAW264.7在炎症环境下的M1型极化,且cKO小鼠的炎症牙周组织中M1型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明显少于flox/flox小鼠。结论:干扰巨噬细胞Zfp260的表达可抑制M1型极化并减轻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牙周炎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刺激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姜雪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机械力刺激对骨代谢的影响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更为细化的层面。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包括不同力学性质、力学强度、力的频率、细胞类型及分子机制对骨代谢的影响。近年来研究热... 机械力刺激对骨代谢的影响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更为细化的层面。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包括不同力学性质、力学强度、力的频率、细胞类型及分子机制对骨代谢的影响。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于如何通过改变机械力刺激或者针对特定细胞类型及某种感受器来调整骨代谢水平。鉴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本文旨在综述机械力刺激对骨代谢影响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 骨代谢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咀嚼力变化影响小鼠髁突发育及初级纤毛基因表达
19
作者 扈梓悦 张帅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究咀嚼力改变后,髁突软骨发育及初级纤毛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取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normal diet,ND)和软食(soft diet,SD)喂养2周,以及软食1周后恢复普通饲料喂养1周(re-normal diet,RND... 目的:探究咀嚼力改变后,髁突软骨发育及初级纤毛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取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normal diet,ND)和软食(soft diet,SD)喂养2周,以及软食1周后恢复普通饲料喂养1周(re-normal diet,RND)。行番红O-固绿、甲苯胺蓝、Masson三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Ⅱ,COL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变化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初级纤毛相关基因Ift88、Ift140、Ptch1、Smo、Gli1的表达。结果:相较于ND组,SD组小鼠髁突软骨厚度降低,基质分泌减少,软骨下骨结构改变,初级纤毛相关基因Ift88、Ift140、Ptch1、Smo、Gli1的表达有下降趋势;相较于SD组,RND组上述变化有所恢复。结论:生长发育时期,咀嚼力变化可干扰髁突软骨的发育,同时影响初级纤毛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软骨 咀嚼力 初级纤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洁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6-309,共4页
骨愈合和骨再生是维持骨稳态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广泛参与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中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mall nuc... 骨愈合和骨再生是维持骨稳态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广泛参与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中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SNHG)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非编码基因家族,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有望成为骨代谢和骨再生治疗中的新靶点。因此,本文旨在总结SNHG家族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再生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